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颗粒对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模型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清开灵颗粒组、痰热腑实证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Ⅶ-肝素混合液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建立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症状和神经体征用药后的变化,并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CCK的变化。结果黄竹清脑颗粒可明显减轻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粪便干结、烦躁、鼻分泌物多、喉中痰鸣等痰热腑实证症状表现,可改善脑出血后神经体征,同时明显降低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血浆中CCK含量,且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优于清开灵颗粒组(P〈0.05)。结论痰热腑实证脑出血的形成与血浆CCK水平呈正相关,黄竹清脑颗粒治疗后随着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症状的减轻,大鼠血浆CCK含量明显降低,黄竹清脑颗粒有类似血浆CCK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从而起到减轻颅内血肿及脑水肿、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进而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竹清脑颗粒治疗中风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用药加服黄竹清脑颗粒,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21天后观察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方面均有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竹清脑颗粒与西医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改善中风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竹清脑颗粒对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Ⅶ-肝素混合液立体定位注射及配合SD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制作60只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痰热腑实证模型组、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及清开灵口服液组,采用TUNEL法(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进行脑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1)痰热腑实证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前者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大鼠正常脑组织(P<0.01),提示造模成功;(2)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疗效优于清开灵口服液组及黄竹清脑颗粒小剂量组(P<0.05);结论:黄竹清脑颗粒能明显减轻脑出血期(痰热腑实证)大鼠粪便干结、烦躁易动、口干多饮、喉间痰鸣、舌苔黄腻等症状,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系统病态体征,并具有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起到保护脑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颗粒对痰热腑实证脑出血模型大鼠急性期脑组织中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自体粪便灌胃配合胶原酶Ⅶ-肝素混合液立体定位注射的方法复制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①黄竹清脑颗粒可明显减轻痰热腑实证脑出血大鼠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颗粒对急性脑出血(痰热腑实证)大鼠血清中SOD及脑组织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I合肝素脑内注入并灌服自体粪便建立大鼠脑出血痰热腑实证模型,黄竹清脑颗粒、鲜竹沥口服液、二陈汤提取液灌胃给药观察痰热腑实证症状的改善作用并测定血清中SOD、脑组织中MMP-9含量。结果: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优于鲜竹沥口服液、二陈汤提取液对照组(P〈0.01)。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痰热腑实证),黄竹清脑颗粒可明显减轻粪便干结、烦躁、鼻分泌物多、喉中痰鸣等痰热腑实证症状表现,可显著升高血清中SOD,减少脑组织中MMP-9的含量,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作用相当,并提示临床用药应从中剂量起步为宜。  相似文献   

6.
运用黄竹清脑颗粒治疗痰热腑实引起的多种不同的病症,在中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运用黄竹清脑颗粒治疗各种不同的疾病,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为中医治疗的显著特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1概述 “中风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指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率的60~80%t”,其病理表现主要是由于脑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完全中断,造成一定范围内神经细胞、纤维、胶质以及血管等组织结构连续崩解破坏,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治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是近2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通腑化痰法能够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继续深化对痰热腑实证的研究对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有重要意义。但对痰热腑实证的研究现状尚无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笔者就痰热腑实证的证候演变、病理机制及通腑化痰法的临床应用、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 1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机理、证候特征、病机转归 近20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的常见证候[1]。王氏等[2]总结了220例缺血性中风的辨证论治,急性期属风痰瘀血,闭阻脉络证91例;风痰上扰,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患者体表结肠电的变化。方法应用本研究所与中山大学电子系共同研制的微电脑胃肠电检测分析系统,对20例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进行体表多通道结肠电同步检测。结果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局限性运动相关的低频段结肠电活动增强,与推进性运动相关的收缩性复合肌电显著或倾向减低;经通腑泻热,涤痰熄风法治疗后与推进性运动相关的收缩性复合肌电显著增强。结论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有结肠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颗粒对痰热腑实型脑出血大鼠模型血清中IL-6、Na^+-K^+-ATP酶的活性及脑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I-肝素混合液配合大鼠自体粪便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痰热腑实证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二陈汤提取液组、鲜竹沥口服液组、痰热腑实证模型组,分别采用放免法及光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6、脑组织匀浆中Na^+-K^+-ATP酶的活性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中IL-6水平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Na^+-K^+-ATP酶明显降低(P〈0.01);(2)黄竹清脑颗粒大、中剂量组疗效均明显优于二陈汤组、鲜竹沥组及黄竹清脑颗粒小剂量组。结论:黄竹清脑颗粒可显著提高脑组织中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血清中IL-6的含量,具有减轻细胞内水肿、抑制炎性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的作用;并对痰热腑实型脑出血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祛瘀清金汤对脑卒中继发肺部感染(SCLI)痰热蕴肺兼血瘀证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0例SCLI痰热蕴肺兼血瘀证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基本治疗,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盐酸氨溴索;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胶囊;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瘀清金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炎症因子,症状消失时间,触珠蛋白(HPT),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70.00%(21/30)(χ2=5.450,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喘息、咳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HPT,SA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肺、部啰音、发热、咳嗽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祛瘀清金汤治疗脑卒中继发肺部感染痰热蕴肺兼血瘀证患者,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肺功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辨证属痰证、血瘀证者与缺血预处理的关系,以及对缺血性卒中的远期预后影响。方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179例)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情况调研;记录发病时中医辨证分型、颅内血流情况(TCD);以3月后的BI(barthal index)评估预后情况。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证类分布情况,血瘀证109例,既往发作过TIA的患者,辨证属痰证与血瘀证的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既往发生过TIA者,左大脑中动脉、左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均低于既往无TIA者(P〈0.05)。预后方面,既往发作过TIA的患者,痰证、血瘀证预后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无TIA发作者,痰证、血瘀证预后也无明显差异。但既往曾发生过TIA者预后(35.7%)好于无TIA者(23.8%)。结论既往无TIA者,起病后症状较重,中医辨证以痰证为主,而既往TIA发作者,血瘀证居多,提示介于缺血预适应与卒中发生之间,存在着长期的血瘀状态,而痰证与血瘀证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6例缺血性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尼莫地平普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综合评定、治疗后的MMSE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综合评分为(27.15±2.39)分,对照组患者为(25.14±2.48)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定向力和语言能力外,观察组患者的MMS各亚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延缓患者痴呆的形成,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养血清脑颗粒剂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剂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67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剂)和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浆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眩晕、头痛和耳鸣等主要症状积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和CGRP显著增高(P<0.01),ET水平和VM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剂对脑动脉硬化症有较好的疗效,调控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是其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东学与西学融通共进,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有机结合的多组学时代,进一步阐释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具有中医意象思维特征的诊疗系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以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为例探索中医证候理论的内实外虚、多维时空、动态演变、整体关联、方证相应的五维属性,同时引入表型组和二维基因组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临床表型组学的研究思路。研究发现,只有在意象诊疗模式下才能表达与分析证候的多维属性;而赋予了现代科学内涵的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系必将在未来的临床表型组学和个体化医学的研究中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颗粒早期干预对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患者康复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按SAS软件生成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参照指南给予综合内科处理和康复措施。对照组给予针刺和推拿的中医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消栓通络颗粒,12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14,28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评价;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四肢简化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价肢体的功能活动,致残/病死情况采用Rankin修订量表(mRS)评价;检测治疗前后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S100-β),血管生成素(ANG-1)和内皮素-1(ET-1)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优于对照组的77.03%(χ~2=4.182,P0.05);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F_(对照)=7.026,F_(观察)=7.683,P0.05),治疗后14 d和28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FIM和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RO量表症状、心理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秩和检验,观察组致残/病死情况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CAM-1,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ANG-1和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消栓通络颗粒能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患者和临床疗效,并能抑制SICAM-1,hs-CRP,IL-6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调节S100-β,ANG-1和ET-1因子,起到减轻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路玉良  丁元庆 《中医杂志》2012,53(13):1126-1128,1136
目的 探讨肥胖指标与中风病痰热证之间的相关性,为筛选痰热中风的高危人群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中风病患者214例,其中痰热证82例(痰热证组),非痰热证132例(非痰热证组),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腹围(WC)、体重指数(BMI),分析BMI、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等评价指标(均分为中国标准和WHO标准)与痰热证发病的关系,采用相对危险度OR值分析各肥胖指标对中风病痰热证发病的影响.结果 痰热证组患者的BMI、WC/身高均大于非痰热证组(P<0.05);两组在身高、体重、WC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中国标准划分的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各组的中风病患者的痰热证发病率均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依照WHO标准划分的各组中超重与中心性肥胖组中风病患者痰热证的发病率高于体重正常组(P<0.01).比较各因素WC OR值得出,中风病痰热证发病危险因素中前3位的是:25kg/m2<BMI< 30kg/m2、BMI>28kg/m2 +WC≥95cm(男)或WC≥90cm(女)、WC≥95cm(男)或≥90cm(女).结论 BMI>25kg/m2是中风病痰热证的重要危险因素,腹型肥胖的患者有较高中风病痰热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韩景献  韩力 《天津中医药》2005,22(4):284-286
【目的】评价注射用丹参总酚酸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量效关系。【方法】以注射用血塞通为对照药物,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注射用丹参总酚酸高、低剂量组对中风病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药;3组中风病总积分值、中医证候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并显示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注射用丹参总酚酸对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确有较好疗效,临床使用安全,推荐临床剂量为80-160mg/d.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款冬花散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服用款冬花散,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血炎症指标水平、血气分析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咳嗽、痰量、痰色、痰质、口渴、便干、尿黄)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炎症指标水平(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粒淋比、血沉、快速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血气分析血氧分压(Pa 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_2)方面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试验过程中,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经对证处理后症状好转,不影响后续的治疗。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款冬花散能明显改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减少血炎症指标水平,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