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目前在国外已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但在国内尚未应用于临床,同时缺乏膀胱癌早期诊断价值的相关资料。文中评估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癌复发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8例,分别采用膀胱镜、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和尿脱落细胞学方法检测膀胱癌复发,并进行独立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的检测结果发现,41例患者确诊为膀胱癌术后复发。荧光原位杂交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膀胱癌复发特异性均为100%。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敏感性为62.1%,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测敏感性的31.0%,P<0.05。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的病例中,17例为G3级肿瘤,12例为G2级肿瘤,7例为G1级肿瘤;相比之下,尿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15例为G3级肿瘤,3例为G2级肿瘤,无G1级肿瘤阳性病例。结论 UroVysion荧光原位杂交法较细胞学检测对检测膀胱癌复发更为有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尿脱落细胞学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及9p21区带探针对7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30例正常对照尿液中的脱落细胞核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并同时对所有标本做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细胞学检查对于Ta 期、T1期及T2~T4期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35.5%(11/31)、54.1%(13/24)及69.6%(16/23),总敏感性为51.3%.FISH对于TTa期、T1期及T2~T4期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64.5%(20/31)、87.5%(21/24)及95.7%(22/23),总敏感性为80.8%.对于T1期肿瘤(P=0.047)、T2~T4期肿瘤(P=0.023)、GⅡ(P=0.004)、GⅢ(P=0.002)以及所有肿瘤总体(P=0.001),FISH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和FISH的特异性分别为96.6%和93.3%(P=0.612).结论 FISH用于检测膀胱癌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学检查,而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膀胱癌的诊断,对于膀胱癌的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临床疑诊膀胱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设20例正常对照,计算FISH及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93例膀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5.6%,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仅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膀胱癌与非膀胱肿瘤患者的端粒酶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与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细胞学检查。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诊断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21区带探针对14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核行荧光原位杂交,并同时行经腹部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膀胱镜病理检企确诊,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肿瘤组8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全部经病理检杏确诊,其中68例FISH结果阳性,26例尿脱落细胞学阳性,71例经腹部超声诊断为膀胱癌.②非肿瘤对照组30例,其中29例FISH结果阴性,1例假阳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全部阴性;绛腹超声检查23例阴性,7例假阳性.FISH、尿脱落细胞学、经腹部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5.00%、32.50%、88.75%,特异度分别为96.67%、100.00%、76.67%.结论 使用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3、7、9、17号染色体数目畸变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并具无创性,对国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可疑膀胱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的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并与最终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结果尿脱落细胞学的灵敏度为33.33%,特异度为100%,FISH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88.89%,两者灵敏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SH技术在检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常规的尿脱落细胞学对比.方法 收集100例疑似尿路移行上皮细胞肿瘤的血尿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查之前的尿液标本,分别做尿细胞学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0例正常人尿液标本,用于建立FISH阈值,作为阳性判断的标准.结果 细胞学和FISH的总体灵敏度分别为43.2%、82.4%,特异度分别为:92.3%、88.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0%、84.0%,细胞学和FISH在灵敏度、诊断符合率、非浸润性肿瘤和初发肿瘤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膀胱癌诊断中FISH较常规细胞学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更易检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早期评估预测。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40例临床诊断的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第3,6,9,12,18个月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并行尿液 FISH 检查,记录膀胱肿瘤复发的时间。观察 FISH 对于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60%(12/20)的 FISH 阳性者膀胱肿瘤复发,FISH 阴性者无1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 FISH 阳性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高于 FISH 阴性者(60% vs 0%,P〈0.05)。6例(50%)肿瘤复发患者 FISH 阳性先于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结论 FISH 对膀胱肿瘤检测的阳性率高于细胞学检测,FISH 对膀胱肿瘤的诊断早于膀胱镜和细胞学。 FISH 技术可作为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术后复发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诊断和监测早期上尿路上皮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取2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晨尿,应用FISH检测尿液脱落细胞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探针,建立健康人群的阈值.其后顺序留取20例初步诊断为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新鲜晨尿,进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进行泌尿系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MMCT),将FISH结果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留取20例术前诊断为肾癌患者的新鲜晨尿作为对照组,进行FISH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两者的特异性.结果 2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上尿路上皮癌18例,肾癌浸润肾盂1例,肾结石合并肾盂肾炎引起的肾盂上皮炎性增生1例.泌尿系超声、MMCT、尿脱落细胞学和FISH检查的敏感性分别为44.4%(8/18)、94.4%(17/18)、38.9%(7/18)、83.3%(15/18).FISH诊断上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和MMCT相似(P>0.05),高于泌尿系超声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5).20例对照组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透明细胞癌,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分别为95.0%和90.0%.结论 FISH诊断上尿路上皮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可以发现早期的上尿路上皮癌,可用于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和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检测在膀胱移行癌诊断和监测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1例膀胱移行癌、33例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晨尿中脱落细胞MMP-9 mRNA的表达,并与尿脱落细胞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MP-9检测膀胱移行癌的敏感性(98.04%)显著高于尿脱落细胞学(62.75%,P<0.05),但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膀胱移行癌患者MMP-9 mRNA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和对照组(P<0.05);且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尿脱落细胞MMP-9 mRNA检测具有高度敏感,对膀胱移行癌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分析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Zhang J  Zheng S  Di X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24-1226
目的 研究微卫星分析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该方法与尿细胞学的优缺点。方法 利用前续工作建立的9位点的诊断组合和新筛 选的4个微卫星位点,对143例膀胱病变和非膀胱病变个体的尿沉渣进行盲性分析,同时进行尿细胞学检查,比较二者的结果。结果 89%(97/109)的膀胱癌,86%(6/7)的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膀胱炎(共检测7例)和1例不明原因血尿的病人的尿沉渣至少在13个位点中的一个检测出异常,19例非膀胱病变病人的尿沉渣未检测到任何异常。检测到尿沉渣微卫星异常的3例膀胱炎和1例不明原因血尿的病人,其细胞学也提示核异型或可疑癌细胞。在同时进行了尿沉渣微卫星分析和细胞学检查的81例膀胱癌中,细胞学检出率为51%(41/81),而且主要集中于中晚期病人,微卫星分析的检出率为90%(73/81),与分期分级无关。12例微卫星分析阴性的膀胱癌病人中,有4例细胞学发现癌细胞。结论 尿沉渣微卫星分析对于膀胱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尿沉渣微卫星分析与传统尿细胞学有一定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经随访3年以上病理证实的42例复发和24例未复发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7号和17号染色体的拷贝数.绿色和红色荧光素探针分别标记7号和17号染色体.结果 7号、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分别为48.5%(32/66)和50.0%(33/66),两者同时异常表达25.8%(17/66).在G2/3膀胱癌中,复发肿瘤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64.3%)明显高于未复发肿瘤(22.2%,P<0.05),而G1膀胱癌中,复发与未复发肿瘤7号、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pTa和Pt1膀胱癌中,未发现肿瘤复发与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有关,但Pt1膀胱癌中,复发肿瘤7号和17号染色体同时异常表达(47.8%)明显高于未复发肿瘤(12.5%,P<0.05).在14例复发后进展的膀胱癌中,7号和17号染色体异倍体率(78.6%、92.9%)显著高于未进展膀胱癌(42.9%.46.4%,P<0.05).结论 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的异常有助于判断其术后复发和临床进展.基于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有可能成为简便、有效的膀胱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尿液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癌相关转录本1(lncRNA PCAT-1)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0例作为非浸润性膀胱癌组,选取同期在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尿液外泌体中lncRNA PCAT-1表达情况。分析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与尿液脱落细胞学对非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价值及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非浸润性膀胱癌组患者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表达与病理分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诊断非浸润性膀胱癌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尿液脱落细胞学。采用Cox比例风险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病理分期及lncRNA PCAT-1均为影响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相对表达量5.14±1.04分为高表达组(23例)与低表达组(27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PCAT-1低表达量组生存期明显高于lncRNA PCAT-1高表达组。结论外泌体lncRNA PCAT-1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受检者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分期明显相关。尿液外泌体lncRNA PCAT-1对评估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近15年来收治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前行脱落细胞学检查25例,CT检查30例;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28例,术后随访26例。结果:尿细胞学阳性率为72%,CT阳性率93%。11例术后再发膀胶癌。结论: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较好的定性诊断方法,CT检查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肾输尿管及膀胶袖状切除术仍是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的膀胱癌患者?13例非肿瘤性尿路疾病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检测了尿沉淀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50例膀胱癌患者中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64.0%(32/50),对照组均未发现甲基化改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有随组织分期升高的趋势,但在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中的差异无显著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尿液中TWIS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100.0%?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48.0%(24/50),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0%和100.0%?结论:尿脱落细胞TWIST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检测诊断膀胱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且无创?无痛苦,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8例确诊膀胱上皮癌患者的尿液,同时进行尿液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和TCT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 尿液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和TCT对膀胱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4.36%和88.46%(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croRNA-7(miR-7)对膀胱癌患者诊断和复发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 年12 月—2015 年12 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膀胱癌(膀胱癌组)、30 例正常(正常组)、30 例 泌尿结石(泌尿结石组)及30 例泌尿感染患者(泌尿感染组)病例资料,采集患者血清和晨尿,采用实时聚 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血清和晨尿miR-7 含量,分析其诊断价值,以及与肿瘤预后及复发的关系。结果 与 正常组比较,膀胱癌组血清miR-7 mRNA 表达下降(P <0.05);正常组、泌尿结石组及泌尿感染组尿沉渣 miR-7 mRNA 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正常组比较,膀胱癌组尿沉渣miR-7 mRNA 表 达下降(P <0.05);膀胱癌组尿沉渣miR-7 诊断价值优于血清miR-7(P <0.05);随着膀胱癌患者TNM 分 期加重,膀胱癌患者血清及尿沉渣miR-7 mRNA 下降(P <0.05);对90 膀胱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时 间(1.36±0.59)年,其中25 例出现术后复发,复发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及尿沉渣miR-7mRNA 表达较未复发 膀胱癌患者下降(P <0.05)。结论 血清和尿沉渣miR-7 可作为膀胱癌诊断、预后及随访的生物学肿瘤标 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