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那霉素耳毒性和肾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氨基甙类抗生素(AmAn)耳每性和肾毒性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豚鼠为实验动物,按400mg.kg^-1.日^-1肌注卡那霉素10天后,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测定,耳蜗铺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肾脏功能和形态学改变,观察了豚鼠肌注卡那霉素(KM)后耳毒性和肾毒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及结论KM中毒后豚鼠听力下降和肾脏功能的改变二者之间无线性关系,即KM所产生的耳毒性和肾毒性无相关性。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磷霉素在减轻卡那霉素耳中毒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磷霉素笔卡那霉素联合应用,经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耳蜗铺片和组织化学反应观察,了解磷霉素减轻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机制以及卡那霉素所致耳毒性的发展过程。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磷霉素有保护溶酶体膜的作用,所以能减轻卡那霉素的耳毒性,但由于它不能直接对抗AmAn耳毒性作用机制,因而不能完全预防其耳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豚鼠卡那霉素耳毒性聋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卡那霉素耳毒性聋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豚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卡那霉素组(连续肌肉注射卡那霉素7天)、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肌注卡那霉素的同时,于不同时间同时注射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测定各组动物听性脑干反应(ABR),通过比较各组豚鼠波Ⅲ阈值、100dB SPL声刺激时波Ⅲ潜伏期和峰值差异,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早期卡那霉素耳毒性的干预作用。结果卡那霉素组ABR波Ⅲ阈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实验中卡那霉素成功致聋;卡那霉素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各组之间的波Ⅲ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那霉素耳毒性聋的早期使用银杏叶提取物可能没有任何保护和治疗作用,是否加重耳毒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的评价,很难在人体上进行实验性观察,主要依据动物试验。一般认为该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强度是按下列顺序排列的:GM(gentamicin,庆大霉素)>TOB(tobramycin,托普霉素)>DKB(dibekacin,双脱氧卡那霉素)>KM(卡那霉素)>AMK(amikacin,丁胺卡那霉素)。GM毒性最强,AMK最弱。但在临床上各药物的耳毒性反应发生率与上述顺序并非一致,据某些文献报道,AMK的耳毒反应发生率比GM、TOB为高。现时在临床上各种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增大趋势,因此对耳毒性与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葛根素在减轻豚鼠卡那霉素耳中毒中的作用.方法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只,肌注卡那霉素400mg/(kg  相似文献   

6.
氨基甙类抗生素耳毒性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基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简作AmAn)临床应用极为普遍。但是,自1949年Can-sse首次报道AmAn对内耳感受器有损伤以来,国内外大量文献陆续报道了该类药物对内耳毒性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迄今已知全部AmAn都具有损害内耳的副作用,部分主要侵犯螺旋器,部分则主要侵犯前庭。AmAn耳毒性作用发生率较高,如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为 1~2%,卡那霉素为10 %。虽然其耳毒性机理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补肾聪耳胶囊对卡那霉素耳毒性和噪声性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补肾与抗衰老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卡那霉素和噪声损伤制备豚鼠听力损伤模型,老龄大鼠作为老年性聋模型,小鼠作为微循环效应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补肾聪耳胶囊,以耳廓反射、脑干诱发电位阈值、耳蜗毛细胞形态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为观察指标,比较分析各组的不同变化.结果 口服不同剂量补肾聪耳胶囊后,卡那霉素及噪声组耳廓反射、脑干诱发电位阈值、外毛细胞静纤毛缺失率均有显著改善,老年大鼠T4水平升高 高剂量组红细胞、肾及肾上腺SOD活性显著增高,血清LP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补肾聪耳胶囊具有补肾和抗衰老效应,对卡那霉素耳毒性和噪声性内耳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补肾活血中药对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中药物性听力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耳廓反射、听性脑干反应及耳蜗基底膜铺片技术研究了补肾活血复方对豚鼠卡那霉素(KM)耳蜗毒性的拮抗作用。结果 服用补肾活血复方的豚鼠注射KM后较单纯肌注KM组的豚鼠听力损害轻,且耳蜗外毛细胞损害的程度亦明显减轻,简明补肾活血复方中药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所造成的听力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为临床上运用补肾活血法防治药物中毒性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乙基西梭霉素(netilmicin,NTL)是新近问世的半合成氨基甙抗生素。作者用兔对NTL的耳毒性和肾毒性与双去氧卡那霉素(DKB)、卡那霉素(KM)及了胶卡那霉素(AMK)以  相似文献   

10.
消炎痛拮抗卡那霉素耳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消炎痛对卡那霉素耳毒性的拮抗作用,本实验用听力正常的健康花斑豚鼠60只,分两组,KF组用卡那霉素450mg/kg ip及速尿60mg/kg iv,观察8天;KFI组用卡那霉素450mg/kgip,速尿60mg/kg iv,半小时后用消炎痛10mg/kg iv,第2-8天继续用消炎痛5mg/kg/d ip。两组动物于用卡那霉素、速尿前及用药后第8天检测ABR,CAP,最后一次检测听功能后,在扫描电镜及光镜下观察耳蜗螺旋器及血管纹。发现KF组ABR(Ⅲ)及CAP(N_1)声反应阈阈值较KFI组明显提高(P<0.05),耳蜗毛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学变化,血管纹无水肿。结果提示,消炎痛可减轻卡那霉素的耳毒性。  相似文献   

11.
庆大霉素耳毒性机制探讨及尼莫地平的防治作用(摘要)彭本刚,谭慎微通过测定庆大霉素及同时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豚鼠血─—迷路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对庆大霉素耳毒性机制及其治疗做进一步探讨。一、材料和方法:健康豚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组Ⅰ:每日肌注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2.
卡那霉互耳中毒后鹌鹑耳蜗毛细胞损伤与再生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天龄鹌鹑连续10天肌注卡那霉素造成耳中毒后,分别于停药后1天或1、2、3、4和6周进行听神经动作电位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停药后1天动物毛细胞大量破坏,听功能严重受损,同时还出现了新生毛细胞。随着时间推移,新生毛细胞逐渐增多,听功能也随之改善,直至停药后第6周耳蜗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时,高频听阈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表明,鹌鹑听毛细胞受损后几乎可完全再生,而且再生毛细胞具有感音功能,但功能  相似文献   

13.
卡那霉素耳中毒后鹌鹑耳蜗毛细胞损伤与再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天龄鹌鹑连续10天肌注卡那霉素造成耳中毒后,分别于停药后1天或1、2、3、4和6周进行听神经动作电位测试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停药后1天动物毛细胞大量破坏,听功能严重受损,同时还出现了新生毛细胞。随着时间推移,新生毛细胞逐渐增多,听功能也随之改善,直至停药后第6周耳蜗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时,高频听阈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本实验结果表明,鹌鹑听毛细胞受损后几乎可完全再生,而且再生毛细胞具有感音功能,但功能改善明显迟于形态恢复。  相似文献   

14.
作回顾了顺铂药效学、耳毒性及黑素和一些抑制剂对其耳毒性的影响;并就黑素、磷霉素和自由基清除剂LAZAROIDS与顺铂耳毒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黑素是影响顺铂耳中毒易感性的一个肯定因素,磷霉素和U78517F有希望成为预防顺铂耳中毒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一些抗生素类滴耳剂是否具有潜在的耳毒性作用一直是一个被热议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有关一些抗生素类滴耳剂所引起的耳毒性作用的文献报告不断增加,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因抗生素类滴耳剂的耳毒性作用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再次引起人们对抗生素类滴耳剂的耳毒性作用的关注。因此,本文就抗生素类滴耳剂耳毒性作用的研究状况及其临床使用原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耳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观察自噬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耳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自噬现象的发生。结论自噬参与了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自噬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耳毒性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较常用的抗生素中已证实至少有十多种——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紫霉素、粘菌素、多粘菌素B、春雷霉素、万古霉素、巴龙霉素、杆菌肽以及新生霉素等在全身应用和局部应用时(如气雾吸入和用于烧伤创面等)具有耳毒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氨基甙类抗生素;由于它们在化学结构、药理学、微生物学以及毒性方面十分相似,因而引起的耳毒性反应也相似。一些临床学者已将它们局部用于耳部以治疗或预防一些对全身应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的疾病,如中耳和乳突术后的慢性感染、慢性顽固性中耳炎以及慢性顽固性外耳道炎。最常用的耳局部用制剂是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B、粘菌素以及杆菌肽等。最近10余年,国内外文献均有不少耳局部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小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mAn)耳毒性模型,探讨在不同种小鼠中的AmAn耳毒易感性及其对耳蜗血管纹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C57BE/6J、CBA/CaJ、NKCC1+/-小鼠各自随机分为A、B、C、D4组。A组:卡那霉素组;B组:卡那霉素+2,3-二羟基苯甲酸组;C组:2,3-二羟基苯甲酸组;D组:生理盐水组。各组连续用药14d。各组动物在用药前、用药后第14天及用药后第35天行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听功能;耳蜗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纹NKCC1表达的变化。结果①A组小鼠ABR闽值明显提高(P〈0.01)并伴随外毛细胞的减少;②B组小鼠ABR阈值变化明显小于A组(P〈0.01),外毛细胞的损害也明显减轻;③A组小鼠耳蜗血管纹NKCCl表达减弱,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而B组小鼠血管纹NKCC1表达较A组增强(P〈0.01);④3种小鼠中CBA/CaJ小鼠对AmAn最敏感,C57BE/6J和NKCC1+/-小鼠对AmAn的易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卡那霉素可建立小鼠AmAn耳毒性模型;卡那霉素可抑制血管纹NKCC1的表达;2,3-二羟基苯甲酸拮抗AmAn耳毒性的途径之-可能是通过减轻AmAn对血管纹NKCC1的抑制作用;具有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特性的小鼠对AmAn耳毒作用并不易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估氨基式类药物治疗对耳声发射的影响,记录了由于严重全身感染而用高浓度丁腔卡那霉素治疗的患者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测试。患者男4例,女5例,年龄18~65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何杰金氏病1例,Waldenstr6m’s病1例。丁胶卡那霉素用量6.2~32.sg,疗程9~33天。未用其它耳毒性药物,耳镜检查正常,无前庭疾患及听力损失。用标准阈值法作纳音测听,频率范围0.25~BkHZ。TEOAE测试用短声和4kHZ短纯音刺激,强度分别为85dBSPL和75dBSPI。,叠加256次。测试间…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了卡那霉素与硫酸链霉素在耳蜗毛细胞中的结合部位,发现卡那霉素主要结合在线粒体,而硫酸链霉素主要结合在神经末稍。提示这两种药物的耳中毒机理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