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反应性非变应性鼻炎(hyperreactivity non-allergic rhinitis,H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性别、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诱因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1-8月398例以高反应性鼻部症状首诊的诊断为HNAR及AR的连续患者,以SPSS 17.0软件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分型、诱发因素及临床症状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NAR与AR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1),HNAR女性患者居多,AR以男性为主;在发病年龄上,HNAR以中青年为主,高发年龄在30~39岁(χ2=51.533,P=0.00),AR以青少年为主,高发年龄在10~19岁(χ2=12.772,P=0.00);HNAR发病无明显季节性,AR发病多在秋季.AR变应原以艾蒿和豚草为主.AR以中-重度持续性为主(χ2=123.991,P=0.00),HNAR以中-重度间歇性为主(χ2=97.420,P=0.00);除鼻痒外,AR较HNAR鼻部及眼部的临床症状重(P值均<0.05);非特异性诱发因素在AR与HNAR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大致相似(统计值,P>0.05).结论 AR与HNAR在性别构成、主要发病年龄、鼻炎分型及发病季节上有明显差异,除鼻痒外AR鼻部及眼部临床症状较HNAR重,但在发病诱因上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与食物因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 (AR)的发病与食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AR组 10 1例 (其中并发支气管哮喘 10例 )与非变应性鼻炎 (NAR)组 112例作食物频率问卷调查。主要询问含脂肪、盐、糖类较多的食物进食情况 ,得出饮食总分。并将组胺配制成不同的浓度 ,滴入下鼻甲 ,检测鼻高反应性。结果 :AR组的饮食总分与NA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AR组的鼻高反应性强度与NAR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饮食总分与组胺剂量间①单纯AR组和②AR、NAR两组合并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P <0 .0 5 )。结论 :AR发病与饮食因素存在相关性。鼻高反应性随食物中脂肪、盐、糖类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鼻炎冲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89例分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观察鼻炎冲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鼻炎冲剂治疗组和辛芩冲剂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8%和53%。疗效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观察鼻炎冲剂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粘膜的影响。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鼻喷嚏反射,鼻部抓痒症状,并观察各线鼻粘膜组织学改变。结果 鼻炎冲剂治疗组症状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鼻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我国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变应性鼻炎动物实验研究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14年12月国内有关变应性鼻炎模型所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复制动物模型方法及其判断标准。结果 137篇文章中所用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复制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其判断标准各异。
结论 只有标准化、统一化的实验前提,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和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R和NAR患者1647例,通过病史采集、皮肤点刺实验(skin fastinsertion test,SPT)、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总IgE检查等评价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鼻炎患者中AR占72.4%,NAR占2 7.6%;AR患者发病年龄(25.8±1 3.5)岁,显著低于NAR患者发病年龄(31.4±16.0)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NAR发病受季节性影响不大。鼻部症状中,AR易出现打喷嚏(AR,88.4%;NAR,4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鼻痒症状AR占8 4.4%,NAR占4 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R易出现鼻塞(NAR,9 6.3%,AR,9 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流涕(NAR,9 3.5%,AR,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患者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占50.1%±33.1%,血总IgE(359.7±323.4)IU/ml,且显著高于NAR患者20.1%±30.5%,123.0IU/ml±205.6 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AR与NAR在发病年龄、发病季节、临床症状、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血总IgE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小鼠变应性鼻炎合并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合并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方法.方法 清洁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卵清蛋白+肺炎链球菌);B组(卵清蛋白+生理盐水);C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肺炎链球菌];D组(PBS+生理盐水),每组各10只.①实验第1~9天,A组和B组每天腹腔注射200μl 10%卵清蛋白,第10~17天A、B组用6%卵清蛋白鼻腔局部激发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C组和D组用等量PBS替代,步骤同前;②于实验第13天A组和C组鼻腔接种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 200μl;B组和D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接种后第6天处死动物,处死前各组动物行内眦静脉采血,以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介素5水平.取鼻面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HE染色和0.5%甲苯胺蓝染色,计算机辅助显微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并计算每平方毫米鼻窦黏膜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数量.结果 A组和B组分别有9只和8只动物变应性鼻炎建模成功,鼻部症状、黏膜水肿和黏膜下微血管明显扩张,C组症状轻微,D组无任何症状.A组鼻窦黏膜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密度(-x±s)为(139.3±26.5)个/mm2,高于B组(70.7±16.7)个/mm2、C组(63.0±14.7)个/mm2和D组(40.2±14.1)个/mm2(P值均<0.01);A组和B组嗜酸粒细胞密度和白介素5水平(-x±s)分别为(134.6±25.5)个/mm2、(48.2±13.9)pg/ml和(116.2±25.2)个/mm2、(40.8±7.8)pg/ml,均高于C组(16.7±2.7)个/mm2、(23.9±8.7)pg/ml(P值均<0.05)和D组(13.4±4.9)个/mm2、(24.6±6.5)pg/ml(P值均<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合并细菌性鼻窦炎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的特征和差异,并且探讨近10年两者比例的变化趋势。方法 5486例鼻高反应症状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非变应性鼻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近10年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小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年龄,变应鼻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低于女性患者,而非变应性鼻炎发病年龄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比例逐渐下降而非变应性鼻炎比例逐渐增加。本地区变应性鼻炎在夏季高发,而非变应性鼻炎则高发于冬季。结论 广州地区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等临床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近10年两者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骨髓反应与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动物模型骨髓中CD34^ 祖细胞,探讨IL-5对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6~8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变应性鼻炎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变应性哮喘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骨髓涂片中CD34^ 祖细胞;取对照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7天,分为对照组、IL-5组计数集落数。结果两组动物模型骨髓涂CD34^ 祖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培养7天后,各IL-5组单核细胞集落数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模型中骨髓CD34^ 祖细胞增殖,IL-5能刺激骨髓单核细胞增殖形成集落。提示骨髓反应是变应性疾病重要的全身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gE分别为(8.10±2.65)%、(16.29±3.40)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2±1.74)%、(1.37±0.57)μmol/L;且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和血清IgE密切相关,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与鼻窦炎常同时存在,且前者作为后者的危险因素已经引起了重视。AR发病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纤毛功能障碍和机体防御机制等对鼻窦炎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治疗AR可以减轻鼻窦炎的症状。本文就AR与鼻窦炎的密切关系作一综述,期望能在临床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与变应性鼻炎(AR)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探讨NAR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门诊首次确诊的52例NAR患儿和69例AR患儿(6~12岁),指导患儿及家长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儿的鼻、眼及胸部症状,并采用儿童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表(RQLQ)评估并比较NAR与AR患儿的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统计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NAR组与AR相比,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RQLQ两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NAR组内,各项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堵”为首要症状;RQLQ各项目以及各方面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鼻部症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堵”和“流涕”为首要症状,各项非鼻眼部症状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意力难以集中”为首要症状。结论 NAR对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OX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19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91例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Hapmap网站公布的中国北京地区人群的FOXP3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信息及Haploview 4.1软件运行结果,选取rs3761547和rs3761548两个位点,以聚合酶链反应测序法完成基因型的检测,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位点rs3761547及rs3761548的杂合突变与AR具有相关性,但只有位点rs3761548经校正P值后仍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dds ratio,OR)=3.1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21~8.04,P=0.020].不同过敏原的分层分析显示,尘螨过敏患者中rs3761547与发病具有相关性(OR=2.00,95%CI为1.18~3.39,P=0.013).结论 m3761548的AC杂合突变与AR发病具有相关性,而rs3761547与尘螨过敏的AR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炎康合剂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模型,观察了鼻炎康合剂的抗炎作用。应用鼻炎模型大鼠,观察了鼻炎康合剂对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变化、组胺的含量,鼻前庭组织中前列腺素(PGE)含量的影响。结果鼻炎康合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口服给药鼻炎康合剂,能改善鼻炎大鼠模型的炎症状态,降低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中组胺的含量,降低鼻炎模型大鼠鼻前庭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含量影响;结论鼻炎康合剂对鼻炎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患者患病相关因素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和比较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0年1-8月在门诊首次确诊的NAR患者111例与AR患者112例,通过调查问卷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经过及患病相关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对于AR而言,NAR随着年龄增加患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NAR的好发年龄为21~30岁,而AR的好发年龄处于11~20岁.在18岁以上成年人中,NAR和AR患者的平均年龄((-x)±s)分别为(38.6±14.5)岁和(32.8±1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24).NAR在30岁前以男性居多,30岁后则女性病例数上升;而AR患者在20岁前以男性居多,20岁后则以女性多见.NAR在冬季高发(χ2=27.57,P=0.000),AR则高发于春季(χ2=13.75,P=0.003);冬季NAR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AR(χ2=12.34,P=0.000).在相关环境因素中,居住地或工作场所靠近交通干道者NAR的发病风险是AR的1.94倍,而居住地或工作场所位于建筑物底层或每天日照<2 h者AR的发病风险分别是NAR的1. 77倍和1.91倍.当患者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或家族史时,可使AR的发病风险升高至NAR的2.14~4.06倍.NAR患者自报的发病诱因主要为温度变化(56.3%)、经常上呼吸道感染(52.8%)、气候改变(32.4%)和刺激气味(31.1%)等,但与AR患者比较,这些非特异性诱发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NAR与AR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分布,个人和家族过敏史,以及某些与发病相关的环境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过敏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management ofallergic rhiniti s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后,明确提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oneairway-onedisease)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影响到10%~25%的人群.AR虽不危及生命,但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其他相关疾病如鼻窦炎、哮喘等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就AR的流行病学研究的相关问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变应性鼻炎65例,有效率90.8%;对照组65例,口服扑尔敏治疗,有效率76.9%。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证实,小柴胡汤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引起的炎症渗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豚鼠过敏性反应造型有较强的对抗作用(P<0.01)。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药。疗效高、见效快、疗效持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 r a c t io n a 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6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治疗前、后与FeNO的相关性。结果 经治疗后FeNO明显下降(t =4.25,P =0.0000),下降比例为(14.56±27.23)%,VAS评分明显下降(t =3.34,P =0.0008),下降比例为(8.68±53.17)%。相关性结果分析,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FeNO与VAS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 =0.43,P =0.0003;r =0.45,P =0.0002)。治疗后变应性鼻炎患者FeNO与VAS评分下降比例具有显著相关性(r =0.25,P =0.0437)。结论 FeNO可以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局部变应性鼻炎是新近提出的、区别于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的鼻腔局部变应性病变,以鼻痒、喷嚏、清水样涕、鼻塞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对局部变应性鼻炎的研究和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从局部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转归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