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建立适用于汉语普通话的<腭裂语音清晰度词表>,探讨腭裂患者普通话最小语音对的特征.方法 对30例腭裂语音障碍患者进行<腭裂语音清晰度词表>的测评,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语音清晰度和最小语音对错误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寻找对语音清晰度预测价值最大的特征语音对.结果 30例研究对象的语音清晰度范围在37%至92.4%之间.语音对错误率范围从0.13至0.80.错误率最高的三类语音对(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发音部位中的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语音对(0.80)、发音部位中的舌尖后音和舌背音语音对(0.68)以及发音方式中的塞擦音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语音对(0.66).通过测评不送气塞擦音与送气塞擦音、舌尖前音和舌背音两类特征语音对的错误率,对语音清晰度预测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1.5%.结论 <腭裂语音清晰度词表>的建立,从最小语音对的角度考察,可以有效地对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腭裂术后患者舌面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及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腭裂术后存在舌面音异常的123例患者(年龄4~27岁,平均8.94±6.95岁)的语音特点,按照构音异常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70例),对各组患者行2~5周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其中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腭裂术后舌根音异常患者的语音特点及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选择110例腭裂修复术后一个月舌根音(/g/、/k/、/h/)异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50例,年龄4~27岁,平均9.01±4.12岁,按构音障碍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25例)、中度(33例)、重度(52例),分析其舌根音异常的语音特点,并对患者实施1~5个疗程的针对性康复训练后观察疗效,对舌根音错误字数与年龄和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对象中舌根音/g/音错误频率最高(96.36%,106/110),其后依次为/k/音(74.55%,82/110)、/h/音(19.09%,21/110);/g/音(80.19%,85/106)和/h/音(76.19%,16/21)均主要表现为省略,/k/音主要置换为/h/音(54.88%,45/82)和/t/音(29.27%,24/82).经康复训练后,95例治愈,12例好转,总治愈率为86.36%(95/110),轻、中和重度组治愈率分别为96.00%(24/25)、90.91%(30/33)、78.85%(41/52).构音省略病例中男性占51.76%(44/85),女性占48.24%(41/85),构音置换病例中男性占51.47%(35/68),女性占48.53%(33/68);舌根音错误字数与年龄(r=-0.140,P>0.05)和性别(r=0.090,P>0.1)无相关性.结论 本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舌根音异常主要发生于/g/和/k/音,/g/音主要表现为省略,/k/音主要表现为置换;本研究制定的针对腭裂术后患者舌根音异常的康复训练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用于学龄及成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的个性化语音训练方法,提高语音训练效果。方法将86例(7~26岁)学龄及成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化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接受传统模式的语音训练,优化组针对患者辅音错误类型采用个性化的语音矫正及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后进行语音清晰度(phonetic intelligibility,PI)测试,比较两组结果,评价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3个月后常规组PI由训练前的33.19%±3.99%提高到73.93%±5.77%,优化组PI由训练前35.00%±4.66%提高到85.67%±5.73%,训练后两组患者PI均较训练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化组患者PI提高值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7,P<0.001)。结论对学龄及成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语音训练方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的语音声学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腭裂术后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的语音声学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语音工作站对56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和32例正常人的语音声学特点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在被检音的F1、F2、B2、F3、音高和辅音起声时间(VOT)上与患者有明显的差别(P<0.05),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不全患者和正常人在被检音的音长、F2、B2、F3、B3、音强和VOT上有明显的差别(P<0.05),不同被检音结果有差别。正常组的F1、F2和F3清晰可见,各共振峰之间有色较浅,能量集中,冲直条和乱纹明显,辅音起声时间较长。病例组的F1的颜色略深,宽度加大,F2、F3不很清楚,较正常组的位置低,弱化和加宽,在各共振峰之间出现若干能量集中区,着色较深,形成多余共振峰,位于元音之前的冲击条和乱纹大大减少,VOT缩短或消失。结论:腭咽闭合功能不全型异常语音在音长,第二三共振峰和宽带,音强和辅音起声时间上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语图上也有相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畸形之一,由于先天性腭部软、硬组织畸形使得口鼻腔相通,无法形成“腭咽闭合”,继而影响了正常言语的产生,严重阻碍正常语言的发展。故腭裂修复术后的语音矫治是腭裂序列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语音矫治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就口腔临床上最主要的几个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腭裂手术前后语音的特点.方法采用Dr.Speech软件,对32例腭裂患者于手术前及手术后半年行语言声学分析,并与16例正常儿童对照.研究腭裂手术前后软腭功能及舌位的变化.结果(1)腭裂术前组发[a]、[o]、[i]音时F3值均比正常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发[o]音时两组F2值差别无显著性;(2)腭裂术后组发[a]、[o]、[i]音时的F3值比术前组高,差异有显著性;(3)腭裂术后组与正常对照组发[a]、[o]、[i]音时F3值差异均无显著性;发[a]和[i]音时腭裂术后组F2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语言声学分析可评价腭裂手术疗效及术后语音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腭裂婴幼儿术前早期语言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8~15个月龄腭裂婴幼儿术前的早期语言发育。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2006年9月~2007年1月就诊的符合条件的40名腭裂术前唇腭裂/腭裂患儿的养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用两样本成组t检验与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唇腭裂患儿语言理解和语言得分均值都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高于正常儿童均值的负两个标准差;在语言表达方面,14和15个月龄患儿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低于正常儿童均值的负两个标准差。结论8~15个月龄唇腭裂婴幼儿腭裂术前语言理解和语言能力的发育不足,14和15个月龄患儿的语言表达迟缓,主要是能说的词汇量少,提示应该早期进行腭裂手术,为唇腭裂提供更好的发音条件,间接促进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单侧完全性腭裂修复术后语音功能恢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功能性腭裂修复术对后语音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0例单侧完全性腭裂患者按不同年龄段分为A、B两组,在常规封闭裂隙的同时将软腭异常附丽的须肉作解剖复位,重建肌性环吊带,恢复软腭功能,术后1个月开始为期半年的语音治疗。结果:A、B两组术后语音恢复评估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早期接受手术者语音功能好,结论:腭裂患者应尽早实施功能性修复手术,术后配合语音训练,可取得良好的语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恢复单侧完全性腭裂腭部正常解剖形态与功能,获得良好语音的方法.方法将90例单侧完全性腭裂按年龄段分为A、B、C 3组,手术均采用改良兰氏法,为避免口鼻瘘的发生,改进了剖开裂缘,并对3组患者术后语音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3组病例术后均恢复了正常解剖形态,术后语音评估差异有显著性(P<0.05),早期接受手术者发音效果好.结论腭裂修复术应尽早实施,尽早为良好的语音发育创造正常的解剖生理环境,以达到良好的语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了解腭裂修复术及鼓室置管术手术前后的听力学变化.方法对203(406耳)例腭裂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采用声导抗,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判断中耳功能.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作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行鼓室置管术,术前术后作听力学检测.结果203例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8.5%,6岁前可高达80%.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随访1~3年,听力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17dB(P<0.01).结论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明显有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腭裂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应早期行鼓室置管术,方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腭裂对中耳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5例腭裂患者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压图、乳突X线和临床体征等观察,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8%患者为轻度听力减退(听阈25~40dB),8%患者为中度听力减退(听阈41~70dB),鼓室图中B型曲线占32%,C型曲线占12%;三种类型腭裂的听力和鼓室压图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突X线表现除1例双耳呈气化型乳突和2例4耳乳突呈硬化型乳突外,其余均为板障型乳突。认为大部分腭裂患者均有中耳功能障碍,主要是通过影响咽鼓管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福利院养育者在福利院儿童唇腭裂术后心理康复中的作用,希望增进唇腭裂儿童身心健康,使其尽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方法 通过筛选和培训,挑选"责任妈妈"对福利院内35名3~9岁唇腭裂术后孤儿进行照顾和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采用分别在干预前、后对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量表中的所有因子分值均有下降,其中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等分值低于常模(P<0.05),冲动一多动、多动指数分极显著低于常模(P<0.01);干预前、后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责任妈妈"团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福利院儿童的行为问题,回应了儿童的社会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 has been documented recently.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earing loss can result solely as a consequence of middle-ear disease in early life or as a result of cleft palate and its sequelae which include middle-ear diseas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auditory functions for test frequencies 250-6 000 Hz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two investigational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high incidence of middle-ear disease, and a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with virtually no middle-ear disease. However, for high-frequency thresholds (8 000-20 000 Hz), both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high incidence of middle-ear diseas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group. Moreover, the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 had high-frequency hearing that was statist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children with normal orofacial structures and high incidence of middle-ear disease. Middle-ear disease alone, then, i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loss of high-frequency sensitivity.

La perte auditive des hautes fréquences chez les enfants porteurs d'une fissure palatine a fait l'objet d'une documentation récente. Cette étude a été organisée de façon à établir si la perte auditive pouvait résulter uniquement d'une maladie de l'oreille moyenne dans la petite enfance, ou d'une fissure palatine et de ses séquelles qui comprennent les otites moyennes. Entre les deux groupes d'enfants prédisposés aux otites moyennes, et un groupe de contro?le constitué d'enfants rarement atteints d'otites moyennes, nos résultats n'indiquent pas de différences significatives quant aux fonctions auditives pour des fréquences d'essai de 250 à 6 000 Hz. Néanmoins, en ce qui concerne les seuils aux hautes fréquences (de 8 000 à 20 000 Hz), les deux groupes d'enfants prédisposés aux otites moyennes étaient statistiquement différents du groupe de contro?le. En outre, les enfants porteurs d'une fissure palatine avaient une audition des hautes fréquences qui était statistiquement semblable à celle des enfants porteurs de structures orofaciales normales et qui étaient prédisposés aux otites moyennes. A elle seule, une atteinte de l'oreille moyenne semble done ětre une condition suffisante pour l'apparition d'une perte auditive sur les hautes fréquenc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唇腭裂患者术后的评估与矫治,寻求适宜于大龄唇腭裂患者术后康复的训练方法.方法 采用构音器官的按摩运动、推掌疗法、引导气流以及构音等综合方法 进行矫治,每月开展两次测评、实时监控.用单一被试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4个月的康复训练,患者的腭咽开闭良好,构音清晰度大大提高.结论 本文介绍的矫治方法有效,不仅解决了患者鼻音功能亢进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构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腭裂患者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声导抗测试(Acoustic Immittance Measurement,AIM)、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研究,探讨这类患者临床听力学特点,以及性别、年龄、手术等因素对患者听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56例腭裂患者(术前243例、术后13例)临床听力学数据。将术前2岁内患者174例按性别分为男、女组,所有术前者243例按年龄分为≤2岁组(A组)、>2岁≤6岁组(B组)、>6岁组(C组),术后≥5年者13例编为D组。DPOAE检查选择1818、2730、3616、5434Hz 4个频点有≥3个频点通过即为该耳通过。AIM以A型图为正常,其它类型均为异常。ABR阈值检查以能重复引出V波的最小刺激强度为ABR阈值,ABR阈值>35 dB nHL即为该耳异常。结果腭裂患者不同性别间DPOAE、AIM、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DPOAE、AIM、ABR阈值较C组差异显著(P<0.05),A、B组DPOAE、ABR检查差异显著(P<0.05),AIM无明显差异(P>0.05),B、C组DPOAE差异显著(P<0.05),AIM、ABR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C、D组年龄相仿,AIM、ABR检查示差异显著(P<0.05),A、B、C组DPOAE检查较ABR异常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腭裂患者不同性别间听力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腭裂患者听力呈自愈趋势,腭裂修复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腭裂患者听力的恢复。DPOAE可以作为唇腭裂婴幼者听力检查的手段,但仍需进一步结合AIM及ABR检查,以明确听力损害水平及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