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之一,多年来采用局部抗菌素滴耳剂,但很多抗菌素易导致耐药菌株产生。我们采用中药栀子三黄滴耳液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凡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无合并征,无胆脂瘤及骨质破坏症状者。列为治疗对象。本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均在1~10岁。对照组(单用氯霉素眼水、新霉素滴耳剂)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在6~15岁。治疗方法柜子三黄滴耳液的配制及用法:振子IO克、黄柏10克、黄连15克、黄各10克、苦参6克。上药先加水500ml,浸泡IO/J‘时,文火煎沸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氧氟沙星滴耳液联合局部用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普米克令舒与氧氟沙星滴耳液的混合液点耳,对照组单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点耳,7 d为一个疗程,记录干耳时间。两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干耳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05±1.40)d,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10.45±3.54)d,经比较治疗组干耳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干耳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患者干耳后,随访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合并中耳黏膜过敏,与长期不干耳密切相关。将普米克令舒与氧氟沙星滴耳液混合应用于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治疗,有利于炎症消退和干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中耳炎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也变得不典型,诊断有一定困难。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诊断结核性中耳炎5例(6耳),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近五年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经病理切片证实为结核性中耳炎5例(6耳),男3例,女2例。年龄14~28岁,平均21岁。病程2个月~5年。PCR备检标本中,中耳石蜡包理组织标本7管,中耳活体组织标本4管。另取5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2石蜡标本和活检组织中DNA提取:①将中耳活检组织标本剪碎,放入1.sml离心管中,用TE缓冲液(10pomol/L…  相似文献   

4.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门诊常见疾病,在基层医院更为多见,一般抗菌素治疗为主,由于局部反复应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注射液,有时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引起听力下降,使化脓性中耳炎久治不愈。为此笔者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应用大黄液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并进行追踪观察取得近期满意效果。现将118例共156耳,治疗结果分析如下,供同道参考。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8例156耳,其中男性82例占69.5%,女性36例(占3)5%)。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50岁,均为门诊病人,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92例118耳(占75.6%),鼓膜…  相似文献   

5.
复方环丙沙星滴耳液对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我院研制的复方环丙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危险型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术后不干耳,共计62耳,总干耳率为85.5%,细菌清除率为92.5%,并对患耳细菌培养及环丙沙星的药敏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认为环丙沙星滴耳剂对化脓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但对危险型化脓性中耳炎无效。  相似文献   

6.
急性炎症消退期行鼓膜挑刺修补15例报告毛明荣1赵兰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一般都主张干耳2~3个月以上才能行鼓膜成形术。从1995年开始,我们打破常规,在急性感染期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炎症控制后7~10天便行鼓膜挑刺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用0.3%络美沙星滴耳液(济宁第三制药厂生产)治疗2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同时用2.5%氯霉素滴耳剂治疗20例作为对照,以期探讨洛美沙星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培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患者术中取得的样本进行扫描电镜检查,并对中耳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与中耳胆脂瘤细菌生物膜形成率分别为87.5%、81.3%(P〉0.05)。慢性中耳炎扫描电镜细菌生物膜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比较,灵敏度为70.37%,特异度为60.00%,误诊率为40.00%,漏诊率为29.63%,阳性预测值为90.46%,阴性预测值为27.27%,正确率为68.75%,约登指数为30.37%,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2(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与中耳胆脂瘤均有较高的生物膜形成率,但中耳分泌物常规细菌培养结果不能反应慢性中耳炎患者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情况,需要探索更为可靠的细菌学实验方法来准确反映慢性中耳炎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耳流脓.系持续性或复发性细菌感染所致。因致病菌不是某一固定菌种,成为临床上久治不愈的常见病。我们自1994年12月~1996年12月,采用O·5%碘伏液耳浴疗法共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女性23例.男性15例,年龄12~65岁。病程均1年以上。其中26例用过其它满耳药治疗三周以上无明显疗效。局部检查,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内无不可逆病变。屡管试验阴性。治疗方法先用消毒棉签拭取耳道脓液送细菌培养。或用棉签除尽脓液.照里患耳外耳道口朝上.采用O.5%碘伏(聚维…  相似文献   

1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的病例资料。结果:6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发病率为4.46%,术前8例(1.23%)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其中5例为胆脂瘤型,耳流脓史平均20.5年;术中12例(1.85%)为乳突根治术中损伤面神经所致。其中6例为胆脂瘤型中耳炎,6例为骨疡型中耳炎,损伤部位8例在面神经水平段,4例在锥曲段;术后9例(1.38%)为面神经水肿或炎症反应所致。结论: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病程较长,面神经解剖标志不清,医师术中操作不当是导致面神经麻痹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倡导鼓室成形术以来,我国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者达70%。但并发咽鼓管阻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仍被视为手术禁忌证。我们通过对并发咽鼓管阻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术后1~3个月鼓膜置管,听力提高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洛美沙星滴耳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洛美沙星是新型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之一 ,全身应用疗效显著。其作为滴耳剂局部用于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如何 ?国内鲜见报道。我们于 1 996年 5月~ 1 0月采用 0 .3%洛美沙星滴耳剂治疗 1 0 0例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同时以 0 .3%氧氟沙星治疗 60例此种患者作为对照 ,借以探讨洛美沙星滴耳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选择随机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以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者共 1 60例 ,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 0 0例 ;年龄 1 8~ 65岁。随机分成 :洛美沙星组和对照组 ,每组慢性化脓性中…  相似文献   

13.
氧氟沙星是80年代末最新采用的喹啉类药。据报道氧氟沙星滴耳液较传统使用的抗生素或抗生素一类固醇滴耳液对活动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治疗有较好效果。为此该文对氧氟沙星和新霉素一多粘菌素B-氢化可的松滴耳液对活动期CSOM的疗效、细菌杀灭力和耳毒性进行双盲对照研究。选择1993年10月~1994年12月专科门诊病人中47例鼓膜穿孔伴溢脓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氧氟沙星治疗组(I组)26例(28耳);新霉素-多粘菌素B-氢化可的松治疗组(Ⅱ组)21例(24耳),均除外活动性上鼓室病变、结核病、真菌…  相似文献   

1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生寨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5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和铜绿假单胞菌(25株)为主,真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敏感,敏感率为79.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喹诺酮类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4%和64%。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聊城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二者均对喹诺酮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亦对三代头孢类的头孢他啶敏感。临床医师在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准确有效的治疗,以防耐药菌株的发生。真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丹参酮滴耳液在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滴耳液治疗豚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药效学作用。方法18只豚鼠,左耳作为实验耳,右耳作为对照耳,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苗中耳腔注射法制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然后随机分为3组(6只/组),分别应用生理盐水、丹参酮滴耳液和氯霉素滴耳液中耳腔给药治疗,各0.2ml/次,2次/d,连续给药7d。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中耳黏膜,冰冻切片,光镜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并评分,同时行中耳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造模前后及实验结束后均行ABR反应阈值记录。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丹参酮滴耳液组炎症表现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菌落计数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其ABR平均听阈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丹参酮滴耳液的抗菌效应可以应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并发挥内耳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20年2月,从本院收治的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回顾患者病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标准,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只开展中耳乳突手术,实验组同期开展中耳乳突手术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比两组听力改善效果、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听力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EDTQ-7评分、听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中耳乳突手术时,同期开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既能改善患者的听力状态,又能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复方甲硝唑滴耳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260例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以来,我科应用自行配制的复分甲硝吐滴耳剂(简称MC滴耳剂)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6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对象选择选择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胆脂瘤、真菌感染或颅内外并发症者除外),急性者70例,慢性而急性发作者42例,慢性者148例。单侧171例,双侧89例。病程最长达31年。2治疗方法临用前将0.5%甲硝叹注射液与O.25%氯霉素眼水等量混合,混合液每10ml内含甲硝叹23mg、氯霉素12.5mg。先将患耳外耳道脓液用小棉签擦净,头偏向健侧,患且向上,在患耳涌入MC滴耳剂6~8滴,并加压耳屏促进药液进入中耳腔。滴耳后固定…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中耳炎患者存在咽鼓管功能异常 ,所以 ,在治疗中耳炎时 ,恢复咽鼓管功能对提高疗效显得很重要。新近 ,我们对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外耳道加压法开放咽鼓管 ,促进其功能恢复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5 0例 (A组 ) ,病史在 2个月以上 ,复发至少 3次 ,随机分为A 1组和A 2组。A 1组行加压法治疗 ;A 2组不行加压法治疗 ,作为对照组。A 1组 2 5例 ,男 1 4例 ,女 1 1例 ;年龄 1 0~ 6 8岁 ,平均 32岁。A2组 2 5例 ,男 1 3例 ,女 1 2例 ;年龄 1 2~ …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1978~1982年治疗的1491例化脓性中耳炎,老年人(女性55岁以上,男性60岁以上)208例,占14%。男性82例(39~3%),女性126例(60.7%)。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66例,急性4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因此耳源性颅内併发症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室硬化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发生率、听力下降类型及听力下降与硬化灶部位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及耳鼻咽喉科体检,均行纯音测听检查,术中病灶均有详细记录。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硬化发生率为35.64%,大部分患者(77.78%)长期干耳,听力曲线为传导性聋。鼓膜硬化者中92.86%的患者气骨导间距小于40dB,而鼓膜与鼓室均有硬化者中45.45%的患者气骨导间距大于40dB。结论:鼓室硬化的听力损失与硬化灶的部位和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