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鼻炎是一种由于长期滴用鼻眼净等血管收缩剂而导致的,以长期鼻塞、对血管收缩剂产生依赖性等为临床特征的鼻炎。我科自1990年3月至1997年8月采用5%鱼肝油酸钠下鼻甲注射及界渊舒口服液、鼻炎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鼻炎4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问.7%。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药物性鼻炎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9~53岁;病程5个月~12年。主要临床症状为长期鼻塞,并对鼻眼净等强效血管收缩剂具有依赖性。局部检查:双侧下鼻甲慢性充血、肥厚、触之有弹性,以麻黄素棉片收缩后,鼻腔通气功能有所改…  相似文献   

2.
药物性鼻炎是长期滥用鼻血管收缩药物引起的鼻黏膜反跳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50例因长期使用鼻腔血管收缩剂而出现的药物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加中药煎汤口服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塞是鼻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基层医院医师及药剂师仍主要使用鼻用血管收缩剂治疗鼻塞症状。长期应用鼻用血管收缩剂可以引起反跳性鼻充血,患者为了保持鼻腔通气而增加鼻用血管收缩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导致药物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鼻用血管收缩剂能迅速、暂时解除鼻塞,再加上医师和患者使用的随意性,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8年1月--2010年8月问我科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性鼻炎4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塞是鼻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基层医院医师及药店药剂师仍主要使用鼻用血管收缩剂治疗鼻塞症状。长期应用鼻用血管收缩剂可以引起反跳性鼻充血,患者为了保持鼻腔通气而增加鼻用血管收缩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使症状进一步加重,导致药物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鼻用血管收缩剂能迅速、暂时解除鼻塞,再加上医师和患者使用的随意性,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鼻用减充血剂可以快速缓解鼻塞,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目前临床上对鼻用减充血剂的使用和药物性鼻炎的治疗还存在很多误区。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鼻用减充血剂的临床应用暨药物性鼻炎的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治疗鼻塞的注意事项及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并正确有效地治疗药物性鼻炎。  相似文献   

6.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非变态反应性、非感染性、常年性鼻炎 ,它由鼻神经血管高反应性导致鼻充血及鼻流涕症状 ,治疗上通常应用局部类固醇激素及血管收缩剂。激素虽有效但不能完全控制症状 ,且可能产生全身副作用及局部的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所以不能推荐为长期使用 ,血管收缩剂亦难以全部控制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 ,同时可能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副作用 ,如鼻粘膜干燥、干痂及鼻出血等。抗组胺剂被认为应用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较差 ,所以最好是与局部血管收缩剂联合使用。于是抗组胺剂对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治疗已有报道 ,并引起了关注。…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疗后鼻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远期鼻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随访观察131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鼻疾病,将可能影响并发症发生的有关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放疗后最常出现的并发症是慢性化脓性鼻窦炎(116/131),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T分期、鼻前野照射;其次是鼻粘连(33/131),选人的因素有鼻咽腔外照射总剂量、鼻咽腔内照射、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少见(9/131),选入的因素有同时期化疗、药物性鼻炎。结论:肿瘤的T分期、鼻前野照射与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有关;鼻咽腔外照射剂量越高,或加做鼻咽腔内照射以及长期过量使用鼻血管收缩剂,容易导致鼻粘连;使用化疗药物及鼻血管收缩剂,可能是影响萎缩性鼻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滴用血管收缩刘如鼻眼净满尿液后,虽获一时的鼻通气改善,但药性过后,鼻阻更甚,鼻粘膜苍白水肿要著,且一次比一次加重.若常用或多用血管收缩剂.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则较难控制并迁延难愈。何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就这个问题作点滴理论上的探讨。我们的教科书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理中提到:当机体再遇同一抗原时,抗原与IgE抗体反应.激活胞内酶.引起用大细胞等脱颗粒,并让放药理活性物质,如组织胺、五羟色胺、缓激肽、肝素和缓慢反应物质等。这些物质作用于靶器官,可引起平滑肌痉…  相似文献   

9.
血管收缩剂滴鼻净滴鼻可引起药物性鼻炎,我们应用氦-氖激光治疗2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鼻炎     
1982年1月至1986年11月,我科共收治由鼻眼净引起的药物性鼻炎23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2岁,平均27岁。使用鼻眼净原因:上感9例,鼻中隔偏曲6例,慢性鼻窦炎2例,慢性单纯性鼻炎6例。使用时间长者达10年,短者半年。 诊断依据:①有较长使用缓解鼻部粘膜充血药物的病史,大多数患者先使用0.05%鼻眼净,继用0.1%浓鼻眼净。②持续性鼻塞,分泌物少,鼻窦检查正常。本组除2例原患鼻窦炎外,其余患者鼻窦检查均正常。③成瘾性:由于本药物的反跳作用,需要定时滴药。严重者每天滴药8~9次,夜间亦不能间断。本组1例在停药第1天有窒息、恐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鼻炎亦称反跳性鼻炎,其特点是由于长期 每天鼻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导致鼻腔反跳性充血增加,患者为保持鼻腔通气而增加减充血剂的使用次数和剂量,使症状进一步加重。药物性鼻炎的治疗是立即停用减充血剂,有些病人反跳性充血可能持续数天,症状严重而不能耐受。在慢性应用鼻减充血剂的患者停药过程中常常采用类固醇鼻腔喷雾甚至逐渐减量的全身给药。以往对药物性鼻炎的研究大多采用正常人作  相似文献   

12.
慢性鼻炎是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但不主张长期使用,用药时间应不超过7~10天。长期滥用局部的减充血剂可导致药物性鼻炎[1,2],后者则为更难治疗的慢性鼻炎。自从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ntransal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药物性鼻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观及防治要点进行综述。认为反跳性鼻粘膜充血、上皮化生、纤维增生为主要病理表观,局部出现鼻阻塞或粘膜萎缩、全身出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患,或过敏反应等症状,后果往往不佳,尤其对新生儿应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更应慎重,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慢性单纯性鼻炎在寒冷的延边地区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青少年发病率较高,往往因着凉感冒而使鼻赛、流鼻涕、头痛等症状加重,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给工作和学习带来一定的烦恼.按着传统的治疗办法使用点鼻帮水,可使鼻腔粘膜暂时收缩,或往往出现药物性鼻炎,长年离不开街鼻净,部分病人使用滴鼻净后出现咽都干燥及反射性血管扩张而致失胀头浦等不适,因此从199O年5月起采用中药苦丁香油膏贴敷疗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造过98例病人采用鼻阻力测定仪进行用药前后的对比分析,客观的了用鼻腔迈气改善的程度,病人自觉鼻塞、流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药物性鼻炎采用3个阶段阶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78例药物性鼻炎患者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口服药物组12例和减充血剂组66例.采用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第一阶段)、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高渗海水(第二阶段)和手术治疗(第三阶段)阶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  相似文献   

16.
口服ATP治疗药物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告口服ATP(ATP组)治疗药物性鼻炎的方法,并与鼻腔滴用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治疗者(激素组)对比,发现ATP组疗程较激素组大大缩短,鼻塞可在3天内消失。并对ATP治疗药物性鼻炎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发作性过敏性鼻炎属Ⅰ型变应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与血管舒缩性鼻炎相似。但后者无致敏原,可根据皮试、鼻激发试验及放射免疫测定等方法予以鉴别。由内原性细菌引起的过敏性鼻炎属Ⅳ型变应性疾病,因缺乏典型症状,诊断比较困难。鼻分泌物涂片及末梢血液中找到大量嗜酸细胞者,对本病诊断有一定价值,少量者无诊断意义。本病治疗,采用拟交感药物如可的松一类,常可奏效。鼻内长期使用,并不损害局部免疫功能,也不致出现其他器官或全身性副作用。滴鼻比鼻粘膜注射要好。血管收缩剂有时会诱发本病甚至加重病情。急性期可在全身及局部选用抗组织胺药治疗以缓解症状。季节性发作者经以上治疗无效时,可采用长效可  相似文献   

18.
鼻眼净中毒2例报告刘照清1王海军1例1,患儿,女,20天,因鼻塞其家长自购鼻眼净滴双侧鼻孔各6滴,半小时后昏迷;18h后来我院,以药物中毒收住院。体查:体温:35℃,呼吸:12次/min,不规则浅表呼吸,脉搏:80次/min,体重:3kg;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的疗效及对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结构性鼻炎患者80例,术后8周评估临床疗效并分为有效组(n=63)、无效组(n=17),并测定手术前、后鼻声反射及鼻阻力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结构性鼻炎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后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构性鼻炎患者手术后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asal minimal cross-sectional area,NMCA)和0-7 cm鼻腔容积(nasal cavity volume0-7,NCV0-7)水平高于 术前,鼻腔总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水平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构性鼻炎患者中,有效组、无效组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障碍程度、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坚持综合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是结构性鼻炎患者内镜下鼻腔成形术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下鼻腔成形术治疗结构性鼻炎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鼻声反射及鼻阻力,造成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重度嗅觉障碍、长期应用鼻减充血剂、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长期滴用血管收缩滴鼻剂后呼吸区鼻粘膜组织病理学和组织化学的变化,用0.05%盐酸萘唑啉(鼻眼净)2滴,滴入豚鼠鼻腔,每日三次,分别在2、4、6、8、12和16周时处死,手术显微镜下剖出呼吸区鼻粘膜,一部分固定在Bouin氏液,制成石蜡切片,用(1)苏木精和伊红染色,作组织病理学研究;(2)对氨基水杨酸-阿辛蓝染色,作粘多糖着色。另一部分制成冰冻切片,进行①琥珀酸脱氢酶、②α-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