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MR信号与组织学、核DNA含量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用0.35T磁共振仪检查41例肝细胞癌(HCC),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磁共振信号改变分为稍低/稍高信号、低/高信号及信号不均三组,组织学上分为梁索优势型、假腺管优势型及实质优势型;用图像分析仪测每例癌细胞核DNA含量,计算DNA指数(DI)及倍型。结果:稍低/稍高信号组,以梁索优势型为多,占95.6%,平均DI为2.39;低/高信号组,以实质优势型为多,占68%,平均DI为3.78,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CC的磁共振信号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及DNA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MR成像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肝细胞癌MR影像学特征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搜集41例用0.35T磁共振仪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者,用图像分析仪测癌细胞核DNA含量,得出DNA指数(DI)。结果:在T1WI、T2WI上肿瘤均呈等信号和T1WI上呈均匀稍低信号、T2WI上呈均匀稍高信号者共16例,病理上为I~I级;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和T1WI上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稍高信号者共25例,病理上为Ⅱ~Ⅲ级,二者DI明显不同(P<0.01)。肿瘤瘤径>5.0cm、有瘤内坏死、边缘浸润及转移者的DI比肿瘤瘤径≤3.0cm、无瘤内坏死、边缘清晰及无转移者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再发病例比无再发病例的DI高。结论:肝细胞癌在MRI上表现为T1WI稍低、T2WI高信号及不均匀T1WI稍低、T2WI稍高信号。肿瘤瘤径>5.0cm、有瘤内坏死、边缘浸润、肝内转移等改变者,其DNA含量增高且易再发。因此,从MR影像学角度能间接判断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的血供与正常肝脏有很大的不同,90%以上的血液由肝动脉供应,门静脉参与肝癌周边供血,并且肿瘤内部血管形态异常,排列紊乱。MRI动态增强即是根据肿瘤血管异常的原理,通过对肝细胞癌强化情况及程度的观察以及定量分析,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的血供与正常肝脏有很大的不同,90%以上的血液由肝动脉供应,门静脉参与肝癌周边供血,并且肿瘤内部血管形态异常,排列紊乱.MRI动态增强即是根据肿瘤血管异常的原理,通过对肝细胞癌强化情况及程度的观察以及定量分析,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癌MR动态增强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动态增强表现的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动态增强MRI征象及病理表现,图像分析包括HCC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强化表现,动脉期强化强度,病理分析包括癌细胞分化程度,癌组织结构类型。结果 根据动脉期,门脉期信号强度及其演变分为Ⅰ,Ⅱ,Ⅲ型动态强化类型,Ⅰ型为动脉期强化高于或等于肝实质,门脉期低于肝实质;Ⅱ型为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均高于或等于肝实质;Ⅲ型为动脉期,门脉期强化均低于肝实质,35例中Ⅰ型强化19例,Ⅱ型12例,Ⅲ型4例,Ⅰ型强化中分化差的HCC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精确检验,P=0.007),Ⅱ型强化中分化好的HCC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精确检验,P=0.011),实体型与硬化型主要表现Ⅰ型强化,梁索型及假腺管型Ⅰ型和Ⅱ型强化均较多见,动脉期不同强化程度HCC其癌细胞分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明显强化的HCC以分化差多见。结论 MR动态增强类型可反映HCC的分化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HCC的血供,可为HCC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无创的影像学依据,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RNA ,DNA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对 6 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RNA ,DNA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并对病人进行 1~ 5 5年的随访。结果 RNA指标和DNA指标对PHC的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3 7%和 75 0 % ,RNA指标更敏感 ,双指标联合应用与临床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96 8% ;DNA倍体与年龄、HCV感染密切相关 (P <0 .0 5 ) ,与性别、AFP水平、HBsAg及瘤体大小无关 ;DI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加 (P <0 .0 5 ) ,RNA和DNA含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P <0 .0 1~ 0 .0 5 )。结论 RNA ,DNA含量可作为PHC诊断及判断预后的理想指标 ,RNA及DNA双指标同时应用优于其中任一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CT表现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病理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CT、MRI不典型动态增强影像表现及其原因,提高HC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的45例不典型HCC的影像、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5例HCC的不典型影像表现中,18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12例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无或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RI平扫及Gd-DTPA动态增强对射频治疗肝细胞癌疗效随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RF术前及术后的MRI表现,并与活检及长期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RF术前病灶在T1加权上多呈相对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相对高信号,RF术后病灶转变成T1加权较高信号、T2加权均匀一致的等低信号,残存的癌结节表现为病灶周围包膜不规整或周边小结节并在动态增强时呈单峰型“快进快出”强化表现,活检提示癌灶残存。结论:MR平扫评价RF的疗效基本可靠,动态增强能进一步提高评价信心及准确率。RF术后定期MR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同种移植技术建立Wistar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并初步探讨其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将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注入免疫抑制的2只6周龄Wistar大鼠皮下,14d后将生成的瘤块移植到免疫抑制的33只实验组大鼠肝内。肝内瘤块移植后第5、10、15、20、25d分别取相应时间点实验组全部存活大鼠及随机抽取的1只对照组大鼠行磁共振成像并进行影像分析,然后处死动物,取实验组肝内肿块及对照组肝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结果24只大鼠造模成功,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成功率为72.73%。接种10d后19只大鼠的肝内瘤灶均被MR平扫检出,呈稍长或等、稍长混杂T1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稍长、长T2信号。结论通过免疫抑制同种移植技术可建立Wistar大鼠CBRH-7919原位肝细胞癌模型。该种建模方法操作简便,易于重复,移植成功率高,实验周期短,肿瘤MRI表现与人类肝细胞癌信号特点相似,是一种较理想的适合于肝癌影像学评价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星形细胞瘤动态CT表现与DNA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动态CT表现与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对32例星形细胞瘤动态CT表现与流式细胞术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动态CT各参数分析显示,TBRL值、HUp值与S期细胞呈明显相关(P<0.01),TBRL、值、HUp值、HUL-F值及1分钟清除率与增殖指数、S期细胞比例相关(P<0.05)。随着TBRL值、HUp值等的升高,其相应的增殖指数、S期细胞比例亦增高。结论:动态CT扫描不仅能在术前对星形细胞瘤的病理作出预测,对肿瘤DNA含量亦能作出有价值的评估,对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放、化疗敏感性的判断、病人预后估价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原发性肝癌MnDPDP增强MRI两种T1W成像序列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进行MnDPDP增强MRI前瞻性研究。平扫序列为SET1WI、FSET2W和FMPSPGRT1WI。静脉滴注MnDPDP后5min开始行FMPSPGRT1WI和SET1WI ,每隔5min成像一次直至40min ;并进行延迟24h成像。三位资深MRI诊断医师以盲法分别比较两种T1W图像(SET1WI和FMPSPGRT1WI)的信噪比(S/N)、对比度噪声比(C/N)、病灶的显示率和定性诊断率 ,以及两种T1W图像上HCC的信号强度差异。结果 :(1)MnDPDP增强后不同延迟时间的两种T1W图像之间的S/N±SD均无显著差异(p>0.05) ,而C/N±SD于延迟5min至40minFMPSPGRT1W图像优于SET1W(p<0.01) ;但延迟24hSET1W图像的C/N±SD优于FMPSPGRT1W(p<0.01)。(2)SET1W图像上HCC呈高信号的概率明显高于FMPSPGRT1W(5~40min :58.8 %对21.6 % ;24h :80.4 %对43.3 %)(p<0.005)。(3)SET1W和FMPSPGRT1W的HCC检出率均为92.7 % ;两者的定性率分别为92.7 %(SE)和87.3 %(FMPSPGR)。结论 :MnDPDP增强两种T1WMR图像对HCC的检出率相当 ,定性以SET1W稍优。作者推荐的HCC检查方案为 :(1)10~40min之间成像一次 ,序列为SET1W或(和)FMPSPGRT1W ;(2)延迟24h成像一次 ,序列为SET1W。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增生性结节(DN)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的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Gd-DTPA动态增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共11例16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大小、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和时间,测量各序列病灶及周围肝组织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声标准差,计算信噪比及其差值.绘制病灶和周围肝组织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结果 16个病灶中有4个表现为"结中结",中央结节为T1WI低、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速升速降或速升缓降型,周围为T1WI高、T2WI等或高信号,动态增强为缓慢上升型;余12个病灶在T1WI上高、等和低信号均有,在T2WI上为等信号和稍高信号,动态增强过程中动脉期强化较明显,门静脉期以等信号为主,延迟期为等及稍高信号, 未见呈低信号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为速升缓降型. 结论 "结中结"征象和动态增强早期强化、后期与周围肝组织类似信号的表现是DN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4.
MR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对结节型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原发性结节型肝细胞癌24例,MRI平扫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选取病灶感兴趣区,描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进行分析.结果:16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速升速降型,7例为速升缓降型;1例未见明显强化.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能为结节型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DCE-MRI)活体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分析DCE-MRI参数与乳腺癌分子预后因子的相关性,对3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DCE-MRI检查,病理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分子预后因子ER、Ki-67、c-erbB-2、uPA/PAI-1的表达情况,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动态增强参数(强化率、峰值时间、初始斜率、流出率)与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曲线类型与uPA/PAI-1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07);峰值时间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32),与Ki-67(r=-0.542)、c-erbB-2(r=-0.535)、uPA/PAI-1(r=-0.640)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部分DCE-MRI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表达具相关性,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 R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3例孤立性肺结节行M R动态增强,绘制MR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病灶的强化峰值(PH)、最大线性强化斜率(SS)、最大强化率(Emax)及1、2、3、4、5、6min时的信号强化率(E1、E2、E3、E4、E5、E6).结果: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的PH、SS、Emax、E1~E6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1).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均强化明显,但两者之间的PH、SS、Emax、E1~E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R动态增强能反映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MRI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6 2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患者进行MRI平扫、Gd 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并分析其MRI信号特征。结果 MRI平扫、动态增强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 6 .8% (2 9/ 6 2 )、88.7% (5 5 / 6 2 )和 6 4 .5 % (4 0 /6 2 )。 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 ,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最高。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再生性结节(RN)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的表现,以与其它结节进行鉴别.方法:搜集行Gd-DTPA动态增强磁共振检查的RN病例共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MRI均行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结节的信号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结果:肝再生性结节包括弥漫分布的小结节18例(铁质沉着性结节6例和非铁质沉着性结节12例)和大结节12例17个病灶.铁质沉着性结节在增强各期均无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较平直;大部分非铁质沉着性结节在T1WI上和T2WI上均为中等信号,周围纤维间隔为偏低信号,动态及延迟增强扫描结节轻度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本组所选大结节为直径大于0.5 cm、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的病灶,其中10个病灶(占58.8%)在T1W/WATS上信号高于T1W/IP.动态增强各期病灶无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病灶的曲线为缓慢上升型.结论:肝再生性结节有不同类型及表现形式,其中孤立的大结节型RN需与肝内其它结节鉴别.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累及门腔间隙CT、MRI特征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累及门腔间隙(PCS)的CT、MRI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HCC累及PCS的随机性病例.其中CT检查22例,MRI检查17例,CT MRI检查2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标准确诊.观察HCC累及PCS的CT、MRI表现,PCS病变与原发灶及HCC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HCC累及PCS的CT、MRI表现包括:门腔淋巴结(PCN)肿大(26/41,63.4%),原发于肝尾状叶的HCC(3/41,7.3%),HCC原发灶直接侵犯PCS(16/41,39.0%),HCC累及肝十二指肠韧带(6/41,14.6%)、PCS血管(2/41,4.9%)、PCS内胆囊管(2/41,4.9%),HCC合并网膜孔区域腹水(2/41,4.9%).PCS下段病变多为PCN肿大,上段病变多为原发灶直接侵犯.PCS病变与HCC原发灶可直接相连(18/41,43.9%);经肝十二指肠韧带间接相连(3/41,7.3%);不相连(18/41,43.9%);直接相连并经肝十二指肠韧带间接相连(2/41,4.9%).HCC累及PCS时,原发灶多为巨块型(22/41,53.7%).结论 HCC可使PCS受累,主要表现为PCN增大.HCC累及PCS的CT、MRI表现与原发灶的位置及病理类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