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指征,分析血小板输注疗效,为临床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住院并输注血小板患者128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小板计数数值,在输注前后各1h、输注后24h分别采集血常规计数血小板,监测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输注阈值小于10×109/L有效率为71.8%、阈值(10~20)×109/L有效率59.1%、阈值(20~30)×109/L有效率53.3%。结论临床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时,计数越低输注有效率越高;血小板输注阈值应严格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小板输注后的效果监测,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治疗输注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住院、有血小板减少的498例各类疾病患者,在输注单采血小板前、输注后1 h、输注后24 h采集血常规,采用迈瑞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比例占70.68%,预防性输注占29.32%;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为35.70%,其发生率与输注血小板次数呈正相关。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指征,尽量减少输注次数,以免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在人体凝血和止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输注血小板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血小板输注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迅速破坏而危及生命。PTR在血小板支持治疗中常见且棘手,预防和治疗PTR已成为临床输血的一项重要课题。1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定义和判定血小板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294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信息,按性别、年龄、血型、血小板输注次数等进行分组,评估输注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分析影响输注疗效的因素.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血型患者的输注有效率接近.不同的输注次数影响输注疗效,输注次数越多,...  相似文献   

5.
机采浓缩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血液成份分离技术的进步 ,浓缩血小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白血病、出血性疾病、肿瘤及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笔者对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3月四个月间在我院所用机采血小板进行监测 ,包括浓缩血小板总数 ,红细胞混入数及白细胞混入数 ,并对部分病例输注疗效跟踪调查。现报告如下。1 机采浓缩血小板的来源及处理1 1 机采浓缩血小板 由苏州市中心血站提供 ,共 63袋。采集血小板所用血细胞分离仪为MCS + 2P及MCS + 3P。1 2 浓缩血小板计数 CoulterT5 4 0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1 3 白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名AL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84次的临床资料,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PTR率及其非免疫相关因素。结果本组AL患者的PTR率为33.70%(62/81);按年龄分组,成年与儿童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9.20%(49/125)与17.39%(4/23)(P0.05);按ABO血型分组,A与O型血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0.51%(32/79)与22.39%(15/67)(P0.05);按有无脾大分组,脾肿大与无脾肿大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28/64)与28.33%(34/120)(P0.05);按有无发热分组,发热与无发热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1.77%(33/105)与27.62%(29/79)(P0.05);按有无感染分组,感染与无感染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42/96)与22.73%(20/88)(P0.05);按有无败血症分组,有败血症与无败血症患者的PTR率分别为60.00%(9/15)与40.74%(33/81)(P0.05);按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与否分组,使用与未用激素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7.78%(30/108)与42.10%(32/76)(P0.05)。按性别、是否妊娠、AL类型、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抗生素)分组比较,PTR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感染、脾脏肿大、年龄、ABO血型可能为导致AL患者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可能会减少AL患者PTR的发生。性别、妊娠、AL类型、某些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与PTR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7.
正血小板是人体生理性止血和凝血机制中至关重要的血液成分,临床上出现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时,输注血小板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是血小板输注中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因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被迅速破坏而危及生命。PTR是血小板支持治疗中的1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儿输注血小板次数分为首次组、2次组、3次组和4次组,通过回顾性分析ALL患儿首次及多次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值,用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作为患儿输注阈值,结合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计算患儿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值),并判断输注疗效(1 h CCI7.5×10~9/L或24h CCI7.5×10~9/L为输注无效),比较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差异。结果 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7.4%(37/99)、27.3%(15/55)、31.3%(15/48)和20.0%(8/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1—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3/99)、43.6%(24/55)、35.4%(17/48)和57.5%(23/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29.3%(29/99)、29.1%(16/55)、33.3%(16/48)和22.5%(9/40)。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的百分比分别为:7.07%(7/99)、16.4%(9/55)、18.8%(9/48)和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阈值较高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仍占多数,患儿首次输注血小板疗效较好,但是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HLA半相合的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相似文献   

10.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4种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目前临床上无特效方法,研究临床常用的4种治疗手段,以确定较为有效的方案。方法将确定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白血病患者54例,随机分为4组加大剂量组(加大血小板输注量)、过滤器组(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输注)、辐照组(γ射线辐照后输注)、免疫球蛋白组(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观察4组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后Plt改变,校正血小板增值(CI)及出血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加大剂量组,Plt稍有升高,过滤器组与辐射组,Plt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CI值均表示临床无效;免疫球蛋白组Plt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CI值表示临床有效;免疫球蛋白组与加大剂量组改善出血症状明显。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滴注后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加大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量均有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以前者作用明显,而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与γ射线辐照后输注浓缩血小板则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各因素。方法以计算纠正的血小板增值(CCI)作为判定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指标,研究57例患者102例次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将发热(X1)、脾大(X2)、用抗生素(X3)、出血表现(X4)、反复输注血小板(X5)、病种是否和免疫因素有关(X6)、化疗中(X7)、血小板相关抗体(X8)列入备选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对这些可能影响输注疗效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怀疑免疫因素引起的病例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血小板抗体(主要包括血小板特异抗原,HLA抗原和ABH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所刺激产生的抗体)。结果按输注后1小时CCI计算,PTR发生率56.86%。血小板相关抗体检出率43.56%。在反复输注的40例病人中血小板抗体检出率45%。在回归分析中X2,X4,X5,X8入选成为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各因素.方法 以计算纠正的血小板增值(CCI)作为判定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指标,研究57例患者102例次输注血小板的疗效.将发热(X1)、脾大(X2)、用抗生索(X3)、出血表现(X4)、反复输注血小板(X5)、病种是否和免疫因素有关(X6)、化疗中(X7)、血小板相关抗体(X8)列入备选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对这些可能影响输注疗效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怀疑免疫因素引起的病例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血小板抗体(主要包括血小板特异抗原,HLA抗原和ABH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所刺激产生的抗体).结果 按输注后1小时CCI计算,PTR发生率56.86%.血小板相关抗体检出率43.%.在反复输注的40例病人中血小板抗体检出率45%.在回归分析中X2,X4,X5,X8入选成为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提高疗效最好的方法是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方法以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判断234名血液病患者的493人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SEPSA法检测输注后的血小板抗体,分析讨论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免疫因素。结果不同疾病类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及抗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血小板输注有效组与无效组的抗体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性别、年龄无关。有22名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出现减弱或消失。结论血小板输注前应进行血小板抗体的筛选,避免或减少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为科学、合理、有效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71例(447例次)输注血小板患者按不同疾病和输注频率分组进行统计分柝,计数输注前、输注后1h、24 h外周血小板,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1)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肿瘤及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低频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高于中频组和高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频组与输注7次以上的高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低频组与中频组、高频组,中频组与高频组的输注后1h、24 h CCI和P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不同.随着输注频率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频繁输注者(≥7次)输注疗效较差,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输注效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56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进行输注前及输注后24 h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并进行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结果 血液病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明显低于其他科室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输注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与输注前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为75.64%.结论 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测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98例次输注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前后1h和24h血小板值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198例次输注后血小板计数(48.3±16.2)×109/L,显著高于输注前的(18.4±8.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4hCCI有效率分别为76.3%和45.5%。临床总有效166例次,总有效率为83.8%(166/198),无效或不良率为16.2%(32/198)。68例输注198例次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患者无一例发生严重输血反应。结论冷冻机采去白细胞血小板可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缓解期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几乎都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如果化疗后白血病不能获得缓解,则血小板恢复延迟,这一阶段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所以患者在此阶段往往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的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患者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进行分析,探讨供受者间血小板ABO血型不同输注的可能性,以期提高患儿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单采血小板ABO血型不合输注的患儿111例,计算输注后24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采用Х^2检验分析ABO血型不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疗效。结果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合单采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8.4%,其中主侧相合的输注有效率为77.4%,次侧相合为87.8%,主次不合为37.5%。Х^2=10.06,P〈0.01,三组不相合的输注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患者中ABO血型不同的单采血小板输注应尽量选择次侧相合(血浆相容)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临床727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湘雅第三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254名患者的727例次输注资料,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输注有效率,根据患者病症、输血次数、血型和脾肿大与否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727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效456例次,占62.72%,以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输注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慢性肾疾病(有效率为94.12%);脾脏肿大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效率仅为40.35%);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结论:脾脏肿大和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输注血小板(PLT)的疗效。方法将35例再障患者分为输注机采PLT组(24例)和手工分离浓缩PLT组(11例),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采集患者输注PLT前后1h与24h静脉血,计算校正PLT计数增加指数及PLT恢复百分率。结果两种PLT输注疗效有显著差异,输注机采PLT的疗效好于手工分离PLT。结论输注PLT的次数影响PLT输注疗效,输注机采PLT疗效明显优于手工分离浓缩P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