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价威高Autolumis 3000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仪在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试验中的特异度。方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威高Autolumis 3000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36854例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初筛结果阳性标本附加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再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并对TPPA试验复检结果为阴性的样本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确证。采用SPSS软件进行检测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36854份血清标本中,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共初筛检出阳性标本544份。TRUST试验复检阳性314份,阴性230份。经TPPA试验复检后,检出阳性标本526份,阴性标本18份;对18份TPPA阴性结果的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 blot试验确证,检测结果为阳性2份,不确定样本5份,阴性11份。Autolumis 3000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特异度为99.97%。结论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特异度高,对初筛阳性标本选用TPPA试验作为补充试验进行复检,可有效提高梅毒检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3种方法联合检测在老年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筛查联合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在老年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作为临床标本的梅毒筛查,对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作TRUST和TPPA检测。结果ELISA法检出78例梅毒阳性标本,TPPA确证阳性53例,阳性符合率为67.95%(53/78);其中51例TRUST阳性,且TPPA确证试验均为阳性;27例TRUST阴性,TPPA确证25例阳性,2例为阴性。结论ELISA法筛查梅毒在老年梅毒检测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假阳性结果,ELISA阳性标本首先应做TRUST,而对TRUST阴性标本应进一步用TPPA确证,以减少梅毒的误诊和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2种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并进行复检确认,确定2种方法(≥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术前、输血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雅培检测阳性(S/CO值1.02~39.29)145例,罗氏检测阳性(S/CO值1.4~33.07)24例,共169例。169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同时使用2种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并应用TPPA方法进行复检确认,将标本S/CO值排序分段统计阳性预测值,确定(≥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结果 169例阳性标本经TPPA复检表明,雅培阳性符合率为78.7%,罗氏为81.3%。雅培S/CO≥8时,罗氏S/CO≥14时,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雅培检测结果 S/CO≥8,罗氏S/CO≥14时,可作为(≥95%)真阳性结果的S/CO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心磷脂IgG抗体检测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河北燕达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常规人群血清标本24 378例,应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对24 378例标本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测定。对于Architect i2000中S/CO值≥20的强反应性结果,选用梅毒螺旋体凝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复检;对于Architect i2000中S/CO值在1~10的弱反应性结果,选用TPPA及西门子ADVIA Centaur XP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复检,TPPA阳性标本加做免疫印迹梅毒螺旋体、心磷脂IgG抗体(WB-TP-IgG)复测。结果 24 378例梅毒筛查患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294例,非特异性抗体阳性74例,发病人数占人群总数的0.003%(74/24 378);初筛Architect i2000CMIA中S/CO值≥20的反应性结果与复检方法结果比较,257例强阳性反应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为100.0%,与RPR结果符合率为28.8%;Architect i2000CMIA初筛S/CO值在1~10的反应性结果193例,选用ADVIA Centaur CLIA和TPPA两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复检,TPPA检测阴性结果直接判读,112例TPPA阳性加做WB-TP-IgG复核,比较4种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以WB-TP-IgG检测结果为标准,确证试验显示37例为阳性(33%)。结论通过对常规人群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对于临床弱反应性结果建议直接选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TP-IgG作为确证试验,避免出现假阳性结果而导致医疗纠纷,同时减少患者心理压力及家庭矛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梅毒甲苯胺红试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梅毒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的标本分别进行 TRUST 法、TPPA 法和 ELISA 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结果1118例疑似梅毒患者标本,TRUST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166例,阳性检出率14.85%。TPP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52例,阳性检出率22.54%。ELISA 法检测筛出阳性标本263例,阳性检出率23.52%。结论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PA 法和 ELISA 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TRUST 法。  相似文献   

6.
临床常见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制订结合实际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案。方法对152例疑诊梅毒患者血清标本先以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初步检测,TPPA单独阳性16例,RPR单独阳性6例,二者均阳性130例。再将130例二者均阳性标本原始血清、TPPA单独阳性16例及RPR单独阳性6例的倍比稀释血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胶体金快速检测试验(SYP)进行复检。结果 130例二者均阳性原始血清检测后TRUST与SYP阳性例数下降最为明显,ELISA及TPHA与TPPA初检结果比较一致。TPPA单独阳性的16例血清倍比稀释至1∶16后,RPR和TRUST出现1例阳性。16例TPPA单独阳性的样本经ELISA和TPHA复检后均为阳性,经TRUST复检后均为阴性,经SYP复检后阳性例数也有所下降。6例RPR单独阳性血清倍比稀释后,RPR和TRUST的阳性例数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结论临床检测梅毒时应选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964份住院和门诊标本同时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上述任一方法阳性再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ELISA法检出61份阳性,TRUST法检出32份阳性,TPPA法复检出60份阳性,与EL1SA法比较,TRUST法符合率为52.46%,TPPA法符合率98.36%;与TPPA法比较, TRUST法符合率53.33%;TRUST法与ELISA法和TPPA法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由于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试验条件等不同,选择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联合检测,测定梅毒不同期的抗体及其效价,有助于梅毒的临床诊断和病程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颗粒凝集法(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红细胞凝集法(TPHA)4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血站献血者血液梅毒筛查的模式。方法以RPR和TP-ELISA法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TP感染的初筛检测,再采用TPHA或TPPA微量血凝法进行复检确认,分析初复检试剂检测效果。结果RPR与TPHA检测58586份标本,结果显示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1%(267/331),RPR法漏检64例,漏检率0.11%,出现假阳性22例,假阳性率0.04%,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和TPPA检测18206份标本,二者的阳性检出符合率为98.2%(10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有2例漏检,漏检率为0.01%,出现假阳性5例,假阳性率0.027%;TPHA和TPPA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ELISA初筛,TPHA或TPPA复检模式对血液TP感染进行筛查,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梅毒的4种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梅毒检测流程和报告系统,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4种梅毒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为标准,对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技术(TP-CMI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TP-CMIA初筛检测的86例梅毒患者血清中,4种方法均为阳性者54例,TPPA阳性77例,TRUST阳性54例,TP-ELISA阳性83例,TP-CMIA阳性86例。而在120例健康对照组中,经TP-CMIA检测阴性例数为118例,特异性为98.33%,2例阳性标本经TPPA确认为阴性。结论 4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对TP-ELISA、TP-CMIA检测出的阳性标本,要做TRUST滴度和TPPA复检并确认。86例阳性标本中TP-ELISA、TP-CMIA方法与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灵敏度明显高于TPPA法。TRUST与TPPA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与TP-CMIA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凝集法(TPPA)3种实验方法进行应用评价,然后对梅毒的筛查方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ELISA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用胶体金法和TPPA方法进行检测,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方法进行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共147例,其中用胶体金法方法检出79例,占54%(79/147);TPPA方法检出89例,占61%(89/147)。结论胶体金法其特异性高但灵敏度低,可以用于采血前初筛检测,ELISA方法可以用于血液采集后的初复检筛查,最后用特异性好的TPPA方法进行确认,这种针对血液中梅毒抗体的筛查方案是从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1.
MTT、MTS、WST-1在细胞增殖检测中最佳实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MTT、MTS、WST-1三种四唑盐在细胞增殖检测中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用10%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制成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96孔培养板中培养24h,分别加入三种试剂后在450nm、492nm和630nm波长处测定OD值,根据不同波长所测OD值的大小确定三种试剂的最佳实验波长。根据细胞浓度与OD值关系曲线确定三种试剂各自的最适细胞浓度。取最适浓度的B16细胞分别加入三种试剂在0.5h、1h、2h和4h四个不同时间点测定吸收值,根据OD值确定最佳的检测时间。结果:MTT、MTS法的最佳波长为492nm,WST-1法为450nm。MTT的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1.6×103—2.56×104/mL,MTS的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5×10—6.4×103/mL,WST-1的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2.5×10—1.6×103/mL。三种方法的最佳测定时间均为4h。结论:MTT、MTS、WST-1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下检测细胞的存活与增殖,可为抗病毒及抗癌药物的筛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免疫层析法(IC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IgM 抗体在手足口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35例手足口病确诊患儿和44例排除手足口病诊断的患儿血清标本,采用ICA及ELISA检测EV71 IgM 抗体。结果135例手足口病患儿,ICA、ELISA 检测 EV71 IgM 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48%(29/135)和20.74%(27/135);44例非手足口病患儿,ICA、ELISA检测EV71 IgM抗体阳性率均为0.00%(0/44)。结论ICA或ELISA检测EV71 IgM抗体阳性者均可确诊为手足口病,但检测结果为阴性者,不能排除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3.
Jones TE 《Clinical biochemistry》2011,44(16):1355-1357
A case of altered consciousness in which ethanol ingestion was one of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es is described. Three separate blood samples were conveyed to the hospital biochemistry laboratory and each returned a positive value when assayed via an indirect, enzymatic method. The family strongly denied alcohol ingestion and hence, a few days later, the samples were conveyed to an external laboratory using a ‘specific’, chromatographic method. These samples were all reported as negative for ethanol. Alternative causes of altered consciousness were restricted by the false-positive ethanol labora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血清结合胆红素酶法测定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酶法测定血清结合胆红素的全自动分析方法 ,并在肝胆疾病患者中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试剂的合理组合 ,分析参数和操作程序的设定 ,建立结合胆红素 (CB)的全自动分析方法 ,同时对总胆红素进行自动化酶法测定。结果 酶法CB测定 :精密度 ,批内n =2 0 , x =6 .4 8μmol/L ,s=0 .11,CV =1.7%和n =2 0 , x =77.9μmol/L ,s=0 .4 2 ,CV =0 .5 3% ;批间n =10 , x =9.4 6 μmol/L ,s=0 .17,CV =1.83%和n =10 , x =5 9.7μmol/L ,s=1.4 3,CV =2 .39% ;线性范围至少可达 340 μmol/L ;比对实验 :与Beckman重氮法试剂 (在BeckmanCX7型生化分析仪上 )比较 ,Y(酶法 ) =0 .75 9X1- 2 .82、r =0 .991,与IagnosticumRT重氮法试剂 (日立 76 0 0 0 2 0型分析仪 )比较 ,Y =0 .84 1X2 - 4 .39、r=0 .96 3。临床研究显示 :与重氮法直接胆红素值相比 ,本法测定CB值能够更灵敏地反映黄疸患者的胆红素分泌功能。结论 建立的CB全自动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分析特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酶法和多层膜干片法测定血清脂肪酶结果的偏倚大小和实验特点。方法分别用酶法和多层膜干片法测定血清脂肪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酶法和多层膜干片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0U/L和0~2000/UL;批内重复性实验的平均变异数分别为2.12%和1.28%;批间重复性实验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23%和1.6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和103.6%;相关性试验的回归方程为Y=0.43X 5.65,r为0.986;加入胆红素<342.08umol/L。血红蛋白<5g/L,甘油三脂<10.08mmol/L对两种方法无显著干扰;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60U/L和0~300U/L。结论酶法和多层膜干片法适合临床应用,有很好的相关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免疫透射比浊法(ITD)和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LEITD)检测C 反应蛋白(CRP)的可 靠性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对2种方法进行线性评价、精密度评价、干扰评价,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 果 2种方法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LEITD精密度和抗干扰性较ITD好;2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使用 LEITD检测CRP优于ITD。  相似文献   

17.
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方法学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了解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的偏倚大小,为室间评估结果分组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美国全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进行评估,将测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两方法间的偏倚。结果.;酶法和Jaffe速率法测定肌酐,其回归方程式Y=1.005X+17.9(Y为Jaffe速率法,X为酶法),相关系数r=0.998,有明显恒定偏倚。结论:必须对不同方法原理的肌酐室间评估结果作分组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光激化学发光分析(LICA),采用竞争免疫分析模式建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将抗人IgE抗体包被发光微球,生物素标记人IgE纯品,与血清原液(标准品)及包被有链霉亲合素的感光微球构成完整的分析体系,并对该方法进行条件优化、性能评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方法的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分别为5.50%~7.73%和6.45%~9.90%;功能灵敏度为12.65 IU/mL;回收试验回收率在104.15%~109.37%之间;总胆红素、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对不同浓度tIgE样本的干扰率在-4.49%~8.46%之间;在临床111例血清标本tIgE的检测中,该方法与Beckman Coulter IMMAGE 800免疫透射比浊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5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血清tIgE定量检测方法性能良好,可满足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直接免疫荧光法(DFA)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评价2种方法在流感病毒亚型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DFA法和IFA法对90份流行性感冒患者及120份健康者的鼻炎分泌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DFA法检测腺病毒的阳性率为17%(36/210),IF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6%(56/21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FA法检测的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97.2%;IFA法检测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48.2%.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FA与IFA法检测流感病毒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用双位点单抗免疫酶法测定CK—MB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免疫单抗ELISA法测定CK-MB的质量,与免疫抑制法及电泳法进行了比较,其准确性和精密性均符合临床要求。急性心肌梗塞(AMI)25份血标本测定结果与免疫抑制法相关方程为Y=1.077X-4.3,r=0.996,免疫酶法比免疫抑制法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