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光镜下突触数的体视学估计方法。所观察的突触是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的突触素阳性颗粒;体视学基本方法是光学体视框,即在厚切片内连续"断层扫描"观察并计数突触素颗粒,由此计算其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大鼠急性高眼压后大鼠外侧膝状体(LGB)的影响.方法以前房灌注法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以左眼为实验眼,取材后 LGB 连续冠状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利用小鼠抗大鼠突触素 P38单克隆抗体,对 LGB 突触末梢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高眼压组大鼠 LGB 内突触素 P3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高压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高压氧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外侧膝状体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比较不同组织切片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成年SD大鼠L5脊髓分别制成冰冻(20μm)和石蜡(5μm)切片,用兔抗BDNF多克隆抗体作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冰冻切片组背角Ⅱ板层除有大量BDNF阳性神经膨体外,尚可见一些阳性神经元,石蜡切片组则仅有大量阳性神经膨体,而几乎未见阳性神经元。结论:不同制片法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有影响,即冰冻切片可能较石蜡切片具有更高的免疫反应敏感性。本文中石蜡切片较低的BDNF免疫活性可能与其制作过程中有机溶剂(酒精、二甲苯)的使用和/或包埋过程中加热处理所致的BDNF抗原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4.
Aβ1~40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vprotein,AB1-40)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的变化,以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关联性。方法于雄性SD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0,模拟AD脑内AB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判定AD模型成功后,取脑行冻切片,采用小鼠抗人重组突触体素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积分吸光度分析法检测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变化,并应用透射电镜对海马突触进行观察计数。结果假手术组突触体素免疫组化染色海马呈层状结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密度较高。与假手术组比较。AD模型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密度明显下降,海马CA2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积分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5)。溶酶体组突触体素免疫组化染色与假手术组相似;电镜观察,假手术组海马神经元树突、轴突较密集,突触小泡多,突触结构清晰、数量多;AD模型组海马神经元突触小泡体积变小、变少,突触结构不完整、数量明显减少(P〈0.05),溶酶体组神经元和突触结构与假手术组相似。结论淀粉样β蛋白可诱导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和突触数量表达减少,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之一,是引起学习记忆减退和认知障碍的途径之一。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GABA纤维终末与腹外侧眶皮质(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方法:18只大鼠麻醉后固定于脑立体定位仪上,于VLO微量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48h后,应用包埋前HRP组化和GABA免疫组化双重标记电镜技术观察大鼠Sm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的突触联系。结果:光镜下Sm内有大量GABA纤维终末及少数阳性神经元,电镜下可见GABA纤维终末与HRP标记的阳性神经元胞体及树突间构建了对称性和(或)非对称性突触。结论:形态学上证实了Sm内GABA纤维终末与VLO投射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发生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6.
以免疫电镜技术与人工伪介质小泡显示方法结合在一起,定性、定位地证明了大鼠下丘脑摄食中枢区域: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和下丘脑外侧区(LHA)内分布的胆囊收缩素(CCK)能神经元与儿茶酚胺(CA)能神经终末之间的超微结构关系,即突触的存在。否定了上述核团内CCK与CA在同一神经元内的共存,为揭示下丘脑的摄食调节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试图建立光镜下突触可塑性研究新的可靠的染色方法。方法采用人或大鼠的肌肉标本固定、切片,借助组化方法建立运动终板染色法。结果本染色法能同时显示肌肉、运动终板及运动神经终末结构,并能定量各种神经末梢发芽。结论本文建立了新的神经肌肉接头染色法。本法省时、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突触体素与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触体素 (synaptophysin ,SYN)是一种与突触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 ,Jahn等[1]于 1885年首先从大鼠脑突触囊泡中提取 ,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 8ⅹ 10 3 ,又称为p3 8。它广泛存在于机体所有神经终末 ,特异性地分布于突触前囊泡膜上。因其与神经生长、修复再生和突触重塑密切相关 ,成为近年来基础医学和康复医学研究的热点。1 SYN的生理特性及分类SYN是含糖的膜结合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为 3 8ⅹ 10 3 ,等电点在 4.8左右 ,主要分布在含经典递质的小型AGV膜上。它跨膜 4次 ,其N端及C端均暴露在胞浆内 ,C端可同钙结合形成Ca2 + 的结合蛋白 …  相似文献   

9.
常一丁 《当代医学》2008,(11):27-29
目的 观察Meynert核损害对大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 和突触素(P38)的影响.方法 lbotenic 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AD模型,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胆碱能损害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脑内ChAT和突触素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保护中枢胆碱能系统和增加突触素水平有助于改善认知记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Meynert核损害对大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 和突触素(P38)的影响.方法 lbotenic 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AD模型,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胆碱能损害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脑内ChAT和突触素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保护中枢胆碱能系统和增加突触素水平有助于改善认知记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Meynert核损害对大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P38)的影响。方法Ibotenic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AD模型,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胆碱能损害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其脑内ChAT和突触素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结论保护中枢胆碱能系统和增加突触素水平有助于改善认知记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死亡模型,在死后不同时间取出肾上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变化,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突触素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分析其随死亡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大鼠死亡后12h内突触素含量变化不明显,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逐渐下降。结论大鼠死亡后肾上腺内突触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时间规律性,突触素可作为推测死亡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鼠松果腺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SS-IR)神经纤维的分布,为研究松果腺的神经免疫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大鼠松果腺内有SS-IR神经纤维和细胞颁布。腺表面及实质内均可见细长的或膨体状的阳性纤维,实质内阳性纤维分支形成网络状,以近腺茎处纤维密度相对较高,另小动脉、小静脉的周围亦有阳性纤维伴行。腺内还可见散在的SS-IR阳性细胞。结论 大鼠松果腺内含有与等  相似文献   

14.
冰冻切片制作及免疫组化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石蜡切片相比,冰冻切片在抗原完整性的保存上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尤其在科研实验的免疫组化方面,可以标记不能在石蜡切片上显示的抗原.我们对制作冰冻切片及免疫组化操作细节上进行改进,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实验操作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试图建立光镜下突触可塑性研究新的可靠的染色方法。采用人或大鼠的肌肉标本固定,切片借助组化方法建立运动终板染色法。本染色法能同时显著肌肉,运动终板及运动神经终末结构,并能定量各种神经末梢发芽。本文建立了新的神经肌肉接头染色法,本法省时,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观察大鼠橄榄内侧副核(MAO)内皮质溃变终未与橄榄小脑投射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方法:用顺行演变结合HRP电镜技术,观察12只大民橄榄内侧副核;。结果:1.皮质溃变终末分布于双侧MAO的中、下段,以同侧多见;2.溃变终末以电子致密型溃变为主,也见少数神经微丝型和电子透亮型溃变;3.溃变终未与HRP标记的树突或胞体形成轴-树和轴-体突触,其特点是:①轴一树突触多见,多为含圆形清亮小泡终未形成的非对称型突触,少数为含扁平小泡终末形成的对称型突触;②轴-体突触少,多形成对称型突触;③正常终末与溃变终末共同与HRP标记树突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讨论:结果表明,皮质-小脑通路在下橄榄内侧副核中存在着单突触联系。  相似文献   

17.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组织内蛋白质,肽类激素和酶的定位以及它们在生理、病理情况下的改变,但应用于类固醇激素的定位,国内外报道很少。本实验应用单克隆抗孕酮抗体,按免疫酶间接法在石蜡切片上显示大鼠卵巢内孕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研究和临床诊断广泛应用的技术。但其经典的染色过程往往需要1~2天,时间较长。我们利用微波来处理免疫组化ABC法孵育过程中的石蜡切片,使整个染色时间明显缩短。显示出微波在免疫组化技术方面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电镜下对3个月、12个月和25个月三组大鼠孤束核内侧亚核(mNTS)内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25个月组内mNTS神经毡中的突触密度、突触前轴突终末密度均较3个月和12个月组明显降低,含清亮囊泡伴大颗粒囊泡的突触前终末的构成比逐渐变小,而单纯含清亮囊泡的突触前终末的构成比则增大;但神经毡内线粒体密度、单个突触前轴突终末内的囊泡数、各型突触的构成比并无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期大鼠mNTS内的突触有明显的衰老变化,这种衰老始于鼠龄1年以后,与该核功能的衰退有关。  相似文献   

20.
李明  李玺  权乾坤  袁海峰  徐阳 《西部医学》2018,30(4):485-488
【摘要】 目的 通过冈田酸(OA)诱导大鼠脑片老年痴呆模型,观察用人参皂苷Rg1干预后对大鼠脑片中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以探究中药人参皂苷Rg1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冈田酸作用于SD大鼠脑片,构建老年痴呆病理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低、中、高药物干预组,每组10张脑片。脑片置人工脑脊液中培养,干预结束后固定切片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技术等方法,检测皮层和海马SY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皮层和海马内SYN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人参皂苷Rg1各浓度组SYN的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影响突触素的活性表达,发挥抗老年痴呆神经退行性变的作用,减缓大脑的老化过程,从而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