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吲哚美辛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吲哚美辛对化学诱导胃溃疡形成和愈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160~180g。分两组,即单纯乙酸诱导胃溃疡作为对照组和乙酸诱导胃溃疡加吲哚美辛处理组,各时间点每组均8只。乙酸诱导胃溃疡后1、3和7d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胃黏膜中环氧合酶(COX)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用ELISA测定胃黏膜中PGE2量反映COX活性。同时研究吲哚美辛对iNOS表达、活性及胃黏膜损伤的影响,以溃疡面积来评估胃黏膜损伤程度。结果RT-PCR结果显示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后,COX2mRNA表达明显升高;以溃疡基底部为明显,3d最高,7d下降。胃黏膜PGE2合成也明显增高。吲哚美辛能抑制胃黏膜PGE2合成,处理组溃疡面积1d时为(52.6±6.1)mm2,小于对照组的(71.8±5.8)mm2(P<0.05),且周围充血水肿较轻;3d时两组溃疡大小无差异,但吲哚美辛处理组溃疡基底部厚度为(11±0.5)mm,薄于对照组的(20±0.8)mm(P<0.01);7d时吲哚美辛组溃疡而积为(35.4±3.5)mm2,大于对照组的(24.8±3.2)mm2(P<0.05)。此外吲哚美辛能降低胃黏膜iNOS的表达及活性。结论吲哚美辛能减轻大鼠溃疡形成初期炎症反应,使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但使溃疡加深、延缓溃疡愈合。这一作用除和PGE2合成减少有关外,可能尚和抑制iNOS表达及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胃黏膜增殖状态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9日,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分别为(11.9±3.1)mm2和(19.7±3.8)mm2(P<0.01);制模术后第6日和第9日,塞来昔布组PCNA标记指数(PCNA LI)和c-Met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而HGF蛋白水平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显著延缓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愈合,其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c-Met蛋白表达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明确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和胃组织PGs代谢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观察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以及对胃黏膜COX活性和PGE2含量、溃疡底部微血管数量、bFGF及其受体bFGF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制模术后第9天,生理盐水组和塞来昔布组的溃疡面积分别为(11.9±3.1) mm2和(19.7±3.8)mm2(P<0.01);制模术后第6天和第9天,塞来昔布组COX活性和PGE2含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制模术后第9天,两组微血管数量分别为(42.9±6.8)个/视野和(30.6±6.2)个/视野(P<0.01),塞来昔布组bFGF 和bFGFR 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有显著延缓作用,其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胃溃疡大鼠胃组织PGs代谢,进而下调bFGF 和bFGFR mRNA表达以抑制胃溃疡底部的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壳聚糖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建立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10只,给予5%阿拉伯树胶;药物对照组:17只,再分为2组:Ⅰ组:8只,给予硫糖铝和Ⅱ组:9只,给予雷尼替丁;药物实验组:30只,再分为3组:Ⅲ组:10只,给予壳聚糖、Ⅳ组:10只,给予壳聚糖+硫糖铝及Ⅴ组:10只,给予壳聚糖+雷尼替丁。14d后测量溃疡大小,用HE和AB-PAS染色,观测再生黏膜的厚度、腺体层数、囊状腺体扩张数量及腺体黏液分泌;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通过大鼠幽门结扎法取胃液,测量胃液量、胃酸、胃蛋白酶,观察壳聚糖对其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溃疡面积较空白组和药物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再生黏膜厚度增加,腺体层数增多,囊状扩张腺体数量减少,PAS阳性面积增多,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数量增多(P〈0.05):Ⅳ和Ⅴ组的囊状扩张腺体数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腺体层数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PAS阳性面积和新生血管数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壳聚糖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胃液量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变化,游离酸、总酸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壳聚糖有促进溃疡的愈合作用及抑制胃酸作用,可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与硫糖铝和雷尼替丁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1):39-41
  相似文献   

6.
7.
环氧合酶-2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50% CCl4经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诱导雄性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给橄榄油腹腔注射;罗非昔布组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同时给予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按10 mg·d-1·kg-1体重溶于10 mL生理盐水中灌胃);模型对照组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的同时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第8周末处死大鼠,病理组织学观察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并评分,并通过Masson三色染色法将胶原染成蓝色,用图像分析仪自动分析胶原面积.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OX-2表达和Ⅳ型胶原.计数肝窦内α-SMA阳性的细胞数来观察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结果 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罗非昔布干预组肝组织纤维化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平均积分分别为4.00±0.00 vs 2.89±0.60, P<0.05)、胶原面积也减少(分别为30.7±8.9 vs 23.5±6.5, P<0.05)、肝窦内平均α-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分别为12.5±1.3 vs 7.4±1.4, P<0.01);Western blot分析提示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罗非昔布能降低Ⅳ型胶原表达、对COX-2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COX-2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具有减轻或阻止肝纤维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及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分别对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藻蓝蛋白组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用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COX-2及COX-2 mRNA在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非缺血侧脑组织可见到少量COX-2阳性细胞。模型对照组COX-2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而缺血中心区仅有少量阳性细胞出现,缺血再灌注后6h COX-2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至再灌注24 h达高峰,2 d后阳性细胞逐渐减少,至14 d时仍有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COX-2阳性细胞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阳性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模型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藻蓝蛋白组周围区COX-2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2)假手术组和模型对照组非缺血侧脑组织可见到少量COX-2 mRNA的表达。模型对照组COX-2 mR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而缺血中心区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6 h后COX-2 mRNA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至再灌注12 h达高峰,持续24 h~3 d,然后开始下降,至14 d时仍有表达,略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COX-2 mRNA阳性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模型对照组相似,与模型对照组同一时间点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周围区的神经元内COX-2及COX-2 mRNA均高表达,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藻蓝蛋白可能通过选择性抑制COX-2及COX-2 mRNA的表达来抵抗脑缺血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贯煎抗急性实验性胃溃疡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林  王竹立 《广东医学》1998,19(5):328-330
观察一贯煎胃溃疡形成与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给大鼠胃饲1ml无水乙醇中0.2NNaOH引起急性胃溃疡的实验模型。结果;分别以6.0,12.0和24.0g/kg的一贯煎煎剂预先胃饲大鼠,均能显著减轻无水乙醇或0.2NNaOH所致的包性胃粘膜损伤,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抑制率分别为6.8%,37.5%和93.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再生胃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溃疡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EGF和VEGF在溃疡3天、8天、25天时的表达,同时测定了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胃黏液量,并分析了EGF和VEGF对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胃黏液量的影响。结果25天组的EGF积分光密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积分光密度高于3天组(P〈0.05);25天组的VEGF积分光密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积分光密度高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腺体扩张数低于8天组(P〈0.01),8天组的腺体扩张数低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胃黏液含量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胃黏液含量高于3天组(P〈0.01)。结论随着溃疡的愈合,EGF和VEGF促进了再生的异常胃黏膜向正常胃黏膜转化,并促进了再生胃黏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Guo J  Koo MW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19-1522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异构酶COX-1和COX-2在大鼠胃溃疡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和活性变化。方法:采用乙酸胃腔内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采集溃疡诱导后1h-15d的溃疡基底、边缘和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组织中COX-1和COX-2的mRNA表达及蛋白质水平,采用测定组织匀浆液代谢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E的能力的方法检测标本的总COX活性。结果:溃疡诱导后溃疡基底的COX-2的mRNA和蛋白质在炎症期(6h-3d)高度诱导表达并且其蛋白质在溃疡愈合期(3-15d)维持较高水平。COX-1的表达变化在溃疡诱导前后相对恒定。溃疡基底组织及溃疡边缘组织匀浆液随溃疡的愈合表现出更高的总COX活性,而溃疡 周围正常组织的COX活性变化不显著。结论;在溃疡愈合期仍保持高水平表达和活性的COX(特别是COX-2)可能在损伤愈合和组织重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 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将2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n=6)、氯吡格雷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对溃疡底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胃黏膜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165,VEGF A165)表达的影响。结果 制模术后第10天,氯吡格雷组和生理盐水组溃疡面积分别为(11±3.07) mm2、(7±1.85)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0)。氯吡格雷组溃疡底部MVD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P=0.011 4)。氯吡格雷组胃黏膜VEGF A165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ES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溃疡底部MVD与胃黏膜VEGF A165含量正相关(r=0.688 8、P=0.003 2),与胃黏膜ES含量负相关(r=-0.767 1、P=0.000 5)。结论 氯吡格雷可显著延缓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推测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VEGF A165及ES的表达以抑制溃疡底部的微血管形成,从而使损伤黏膜修复受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尼替丁干预不同时期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乙酸性胃溃疡模型,测定不同干预时期大鼠血清中NO、ET水平并分析其相互关系,观察溃疡的病理变化。结果大鼠在造模形成溃疡后,模型组NO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而E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经雷尼替丁治疗2周后,NO水平无明显回升,ET-1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鼠胃溃疡未愈合;治疗4周后,大鼠NO水平明显回升,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溃疡趋向愈合;治疗6周后,大鼠NO水平回升至正常,而ET-1水平下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经相关分析表明NO水平改变与ET-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鼠乙酸性胃溃疡时,NO/ET失衡,雷尼替丁可诱导、促进NO合成,反馈性抑制ET生成,使NO/ET平衡重建,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黏膜内组氨酸脱羧酶(HDC)和H ,K -ATP酶的表达与大鼠乙酸性胃溃疡自愈过程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乙酸性胃体溃疡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溃疡自愈过程中大鼠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制模术后1d大鼠胃体出现明显溃疡,3d溃疡最为明显,12d溃疡基本愈合。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mRNA表达在制模术后1d即开始降低,术后9d恢复正常。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阳性细胞率及胞质平均灰度值在制模术后也出现降低,术后6d达到最低,术后12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在胃溃疡自愈过程中,胃黏膜内HDC和H ,K -ATP酶表达下调,其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以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冰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并观察溃疡胃窦自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70只受试大鼠按每组7只随机分为10组,具体为第4天4个观察组(分别是0.01 ml、0.05 ml、0.10 ml冰乙酸组和0.05 ml生理盐水组)和第7、10、14、21、28天各1个观察组及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依设计进行相应的处置,对实验大鼠进行外观表现观察、大体和光镜观察。结果 注入0.01 ml冰乙酸的大鼠无明显溃疡,注入0.05 ml冰乙酸者出现典型胃窦溃疡,注入0.10 ml冰乙酸组发生胃穿孔。不同时间组大鼠的外观、胃窦大体和光镜观察呈现相应的溃疡表现和溃疡逐渐愈合的表现。结论 大鼠胃窦前壁注入0.05 ml冰乙酸可制作典型的胃溃疡,溃疡胃窦粘膜于7~10 d后逐渐再生,14~28 d后逐步愈合。  相似文献   

16.
丹参抗大鼠乙酸性十二指肠溃疡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丹参抗大鼠乙酸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按Okabe方法复制大鼠乙酸十二指肠溃疡模型 ,按传统方法测定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十二指肠溃疡部位的前列腺环素 (PGI2 )含量。结果 丹参组的溃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其溃疡抑制率高于对照组 ,PGI2 的含量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丹参具有抗大鼠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丹参提高了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溃疡散对胃溃疡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将50只Wista雄性大鼠分成5组,每组10只,即:阴性对照组,溃疡散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溃疡散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溃疡散0.52g/kg,0.26 g/kg,0.13g/kg,3次/d。阴性对照组:制模方法同上,生理盐水灌胃,2ml/次,3次/d。阳性对照组:雷尼替丁灌胃0.27g/kg,3次/d。各组连续给药5 d,第5日灌胃后禁食24 h。于第6日,乙醚麻醉后制备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模型。计算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溃疡指数。【结果】溃疡散高、中、低剂量组溃疡指数分别为1.52±0.41、2.13±0.56、2.76±0.75与阴性对照组5.01±0.8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液量分别为7.19±0.14、8.51±0.43、9.34±0.61ml均高于阴性对照组5.01±0.82ml(P<0.05)。总酸度分别为86.08±7.19、90.94±19.21、96.17±13.71 mEq/L,低于阴性对照组126.8±17.5 mEq/L(P<0.05)。胃蛋白酶活性分别为151.43±10.37、165.41±16.36、190.32±8.36 u/ml,与阴性对照组290.55±14.21 u/m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溃疡散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量、胃蛋白酶活性,防止胃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4周后,制作成乙酸胃溃疡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血清生长抑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切口末端标记法测定凋亡指数;液相竞争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含量;薄层分析法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结果 Hp 乙酸溃疡组与乙酸溃疡组相比,在第3、8、16天,血清胃泌素含量分别增高(P<0.01);血清生长抑素含量分别降低(P<0.01);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含量分别降低(P<0.01);凋亡指数分别增高(P<0.01);血清 PAF 和 TNF-α含量分别增高(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具有延迟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肠三叶因子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人小肠三叶因子(recombinant human 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 , rhITF)促进慢性胃溃疡的愈合、保护胃黏膜抵抗多种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 急性损伤方法:用乙醇,阿司匹林,应激和幽门结扎诱发胃黏膜损伤,用Guth法测定损伤指数.(2)慢性溃疡产生法:用50%(质量分数)乙酸接触胃体部桨膜面.损伤后第2天开始经口灌 rhITF 11 d,第12天麻醉下测定胃黏膜面血流量(GMBF),取胃液测定胃酸排除量,检查溃疡指数、胃黏膜氨基己糖和一氧化氮浓度,检测溃疡底部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表达.结果: rhITF有保护胃黏膜抗急性损伤的作用,在应激诱发的损伤中,胃黏膜糖蛋白含量增加.rhITF促进慢性胃溃疡的愈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溃疡指数和胃酸排除量明显减少(P<0.05),GMBF、Hex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rhITF 保护胃黏膜可能和胃黏膜黏液糖蛋白增加有关.rhITF促进慢性胃溃疡愈合,其机制可能增加Hex含量和GMBF,抑制胃酸,刺激 i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