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翔宇  何延政  袁平  刘毅 《四川医学》2005,26(2):178-179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 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静脉曲张疾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 3 0例静脉曲张疾病患者 ,分别于手术前测定其肘静脉 (A组 )及下肢曲张静脉 (C组 )的血浆ET 1、CGRP以及术后测定肘静脉的血浆ET 1、CGRP(B组 )。同时以 3 0例健康者的肘静脉血浆ET 1、CGRP水平作为对照组。结果 下肢静脉曲张组血浆ET 1、CG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组间存在B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内毒素、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变化 ,与血浆ALT、AST、TB含量的关系 ,探讨ET、CGRP含量变化在胆管结石胆道感染患者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1999年 8月~2 0 0 0年 11月入院的胆管结石患者 5 0例 ,按临床感染症状轻重和手术时机分成择期手术组 (Ⅰ )和急症手术组 (Ⅱ组 )。其中Ⅰ组患者 2 6例 ,男 10例 ,女 16例 ,年龄 2 5~ 79岁 ,平均5 7 0 6± 3 6 5岁 ;Ⅱ组患者 2 4例 ,男 6例 ,女 18例 ,年龄 2 5~6 9岁 ,平均 5 1 5 3± 3 76岁。另选择单纯性胆囊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与血浆中ET和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4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病后72 h、1 w、2 w、3 w和4w时分别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对照组为非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分别测定脑脊液与血浆中ET和CGRP含量.结果患者脑脊液和血浆ET逐渐增加,1~2 w时达最高,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而脑脊液和血浆CGRP逐渐降低,1~2 w时降到最低,随后含量又逐步升高;1 w、2 w、3 w时痉挛组血浆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而ET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和血浆ET升高与CGRP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与脑脊液中ET和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有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72 h、1 w、2 w、3 w和4 w时分别抽血和采取脑脊液,对照组为无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分别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CGRP含量.结果出血后,3组患者血浆和脑脊液ET逐渐增加,1~2 w时达最高,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而血浆和脑脊液CGRP逐渐降低,1~2 w时降到最低,随后含量又逐步升高1 w、2 w、3 w时痉挛组血浆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而ET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升高与CGRP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47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3(C_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胆汁细菌培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此类病人胆汁中IgA含量明显增高,C_3明显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增高,胆汁细菌检出率为95.7%,表明胆道体液免疫反应增加。提示胆汁的细菌感染、胆道局部免疫反应增强可能在胆道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胆道梗阻后患者血液中内毒素(Endotoxin,ETX)、内皮素(Endothelin,ET)、心钠素(Atrial Natriunetic Peptide,ANP)含量变化及其对肾脏排泄功能的影响.方法:挑选体重为200~250g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戊巴比妥腹腔麻醉下剖腹缝扎胆总管,B组同法麻醉剖腹不结扎胆管,C组同法麻醉不剖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3d,术后1周、2周、3周血浆ET、ANP含量,用鲎试剂法测定同期ETX,常规生化法测定尿肌酐清除率、尿钠含量,对比不同组、不同时间组内及组间差别,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胆道梗阻动物血浆ETX、ET、ANP明显高于非胆道梗阻者,尿肌酐清除率、尿钠含量明显低于非胆道梗阻者,ETN、ET、ANP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与胆红素量(TB)呈正相关,尿肌酐清除率、尿钠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降低,与TB、ETX、ET、ANP呈负相关、ETX与ET、ANP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胆道梗阻可致患者ETX、ET含量升高,进而导致肾排泄功能下降,这种变化的结果有可能导致肾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胆道梗阻后患者血液中内毒素(Endotoxin,ETX)、内皮素(Endothelin,ET)、心钠素(Atrial Natriunetic Peptide,ANP)含量变化及其对肾脏排泄功能的影响。方法:挑选体重为200~250g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A组戊巴比妥腹腔麻醉下剖腹缝扎胆总管,B组同法麻醉剖腹不结扎胆管,C组同法麻醉不剖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3d,术后1周、2周、3周血浆ET、ANP含量,用鲎试剂法测定同期ETX,常规生化法测定尿肌酐清除率、尿钠含量,对比不同组、不同时间组内及组间差别,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胆道梗阻动物血浆ETX、ET、ANP明显高于非胆道梗阻者,尿肌酐清除率、尿钠含量明显低于非胆道梗阻者,ETN、ET、ANP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与胆红素量(TB)呈正相关,尿肌酐清除率、尿钠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降低,与TB、ETX、ET、ANP呈负相关、ETX与ET、ANP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胆道梗阻可致患者ETX、ET含量升高,进而导致肾排泄功能下降,这种变化的结果有可能导致肾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期间应用天普洛安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23例病人分成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监测ALT,AST,ALP,TB,ALB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同期治疗组AST,ALT,ALP,TB低于对照组。白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围手术期应用天普洛安,有良好的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血内皮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血内皮素(ET)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出血病人随机分为2组:Ⅰ组(n=32)为一般治疗组,Ⅱ组(n=34)为UTI治疗组,分别检测Ⅰ,Ⅱ组出血后1,2,4,7,10,14d血ET变化情况,并检测1,7,14d的肝功能。另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未出血病人(n=20)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ET。结果:出血后7,14d,Ⅰ,Ⅱ组TBIL,ALT,AST均先升高后下降,但于出血后14d,Ⅱ组较Ⅰ组下降快(分别P<0.05,P<0.01,P<0.05)。Ⅰ,Ⅱ组出血后1d血ET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随后逐步下降。Ⅱ组ET下降较Ⅰ组快,于出血后2,4,7d有显著差异(分别P<0.05,P<0.01,P<0.05)。出血后1d,Ⅰ,Ⅱ组ET浓度与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r=0.734,P<0.01);Ⅰ,Ⅱ组血ET下降指数与TBIL增高指数呈负相关(r=-0.486,P<0.05)。结论:门脉高压症大出血后ET升高可损害肝功能,应用UTI治疗可抑制TBIL,ALT,AST,ET等升高,起到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异丙酚全麻对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 ,每组 2 0例 ,Ⅰ组为气管内全身麻醉组 ;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 10min、手术后 2h各抽取静脉血 4ml,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ET和CGRP值。结果 在麻醉前 ,麻醉后 10min两组血浆ET和CGRP水平无显著差异 ;手术后 2h(T3 )Ⅰ组ET水平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对ET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并能提高体内CGRP水平 ,可减轻围手术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显色基质法,对胆石症患者的结石,胆囊和胆管胆汁的内毒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并与对照组胆囊胆汁做了比较。发现胆色素类结石内毒素含量显著地多于胆固醇类结石,胆石症患者胆囊和胆管胆汁内毒素也毒素也高于对照组胆汁。从而进一步证实细菌感染在胆色素类结石形成中的重要意义。作者提出细菌内毒素在胆色素结石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开腹胆总管探查术(O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LC组(n=35)和OC组(n=40)。LC组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OC组采用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肝功能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并发症及结石残余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手术失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O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降低;两组术后TBIL、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组并发症发生率(8.57%)显著低于OC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水平、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ST、TBIL、AL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开腹取石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迎春  顾小红 《重庆医学》2012,41(5):458-460,521
目的通过胆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与探讨。方法选用禁食12h、能自由饮水的SD雄性大鼠,腹腔麻醉后,分离胆管,以丝线两处剪断1cm结扎胆管,分别于0、2、4、6、8周测定大鼠体质量、肝脏质量、肝功能、肝纤维化酶谱,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设立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结果 4~6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脏质量较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肝脏湿质量明显下降(P<0.05),造模第2周即可见肝功能及肝纤维化酶谱较0周时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可见肝组织结构明显破坏,大量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及假小叶形成。结论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简单,形成周期短,是一种稳定且可靠的肝纤维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采取腹腔镜直视下胆道冲洗治疗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儿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经内科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者,可行腹腔镜下胆道冲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以5%盐酸为消融剂,氰基丙烯酸酯为栓塞剂对巴马猪行选择性胆道消融栓塞后靶肝叶病理学改变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5头巴马猪左外叶胆道置管,造影后行选择性左外叶胆道消融并栓塞术,检测术后动物的肝脏功能的变化、HE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和术后存活情况. 结果消融术后动物无死亡.术后3 d血清中ALT、AST、ALP达峰值,其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周时ALT、AST、ALP与正常无明显异常(P>0.05).术后1个月,靶肝叶中部及边缘组织胶原染色视野面积百分比及靶肝叶羟脯氨酸含量较正常增加(P<0.05).结论 选择性胆道5%盐酸消融及氰基丙烯酸酯栓塞可以导致巴马猪靶肝叶萎缩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异甘草酸镁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胆道探查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88例胆道探查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以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对照组,异甘草酸镁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为治疗组,每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血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ALP、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较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8%,高于对照组的68.2%。异甘草酸镁辅助糖皮质激素治疗胆道探查术后继发毛细胆管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胆汁淤积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尹小波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73-1875
目的 研究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于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患者67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进行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对照组则给予传统十二指肠镜治疗。对比2组疗效,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病死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2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22/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7,P<0.05);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4.482、4.401,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血和肠穿孔发生率分别为3.03%和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59%、14.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244,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以及12个月病死率分别为12.12%和21.2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9%和5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7、6.057,均P<0.05)。 结论 双通道直视胃镜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低位胆道梗阻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对延长病患生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急诊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使用术中胆道镜处理的74例急诊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经术中胆道镜检查,辅助取石,肝外胆管结石取净率为95.24%(60/63);肝外胆管和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76%(3/60)和16.67(1/6),经胆道镜检查发现胆总管良性狭窄3例,胆总管下段肿瘤2例(通过胆道镜取活检证实)。结论:在急诊胆总管探查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可提高临床诊断率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胆管结扎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21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建模,只给予生理盐水)、肝纤维化模型组(建模后给予生理盐水)和姜黄素给药组(建模后给予姜黄素400 mg·kg-1),每组7只,给药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 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Massi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胶原沉积;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和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水平明显降低 (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明显破环,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沉积及胆管增生,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肝纤维病理变化明显减轻。Western blotting 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 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中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有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