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前后中心视野的变化,确定中心视野检查对评价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临床确认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例16眼,采用巩膜扣带术使视网膜复位,手术前,术后1,3,6mo分别采用瑞士Interzeag公司生产的Octopus101型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结果:手术前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平均光敏感度分别为20.647±6.335dB和3.363±3.141dB。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7.12,P<0.01)而术后1mo脱离区与术前比较(t=5.69,P<0.05)有显著意义,与非脱离区比较(t=3.59,P﹤0.05)有显著意义。术后3mo,脱离区与术后1mo比较,(t=2.67,P﹤0.05)有显著意义。脱离区与非脱离区比较,(t=2.00,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mo,脱离区与术后3mo比较,及与非离脱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脱离术后3mo视功能基本恢复稳定;自动视野检查能定量地反映视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脱离术前后静态中心视野视力的观察方臻苏兆安肖震国我们采用静态中心视野对50例(50只眼)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性研究,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视野改变的特点与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旨在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全面评...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玻璃体切割术(内路)与巩膜扣带术(外路)已成为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段,极大的提高了脱离视网膜的复位率,目前许多医院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开展呈现一种百家争鸣的态势。但由于危险因素的作用,使得这种手术不能尽善尽美,仍有部分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甚至二度治疗后再脱的情况,成为眼科医生的棘手问题之一。我院2008-02/2012-01收治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患者34例39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RD)复位后视网膜电图改变,探讨视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方法 10只健康灰兔分为实验组4组8只,正常对照组2只。通过在视网膜下注射0.1%透明质酸钠方法建立RD模型。在术前和术后1,2,3,4周时分别记录视网膜电图。结果 暗视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a,b波,单闪光明视锥细胞反应和闪烁光反应振幅,在视网膜复位后逐渐升高,复位1周时恢复到正常时的60%~65%,复位3周时视网膜ERG恢复到70%~90%。暗视最大反应a波潜伏期在视网膜复位后2天,延长10.9%,复位1周后逐渐恢复。OPs和其它各波的潜伏期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结论 复位后的视网膜电图虽然逐渐恢复,但a,b波的不完全恢复提示了光感受器和Muller细胞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术前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简称冲击疗法)在脉络膜脱离型机网膜脱离(简称脉脱型网脱)术前应用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0例(10眼)在本病术前采用冲击疗法,对照组10例(10眼)在本病术前采用一般疗法。比较二者术后的疗效。结果 手术复位率:治疗组 70%.对照组 4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术前采用冲击疗法治疗本病,能更迅速、更可靠地抑制脉络膜炎症.更快地使脉脱减轻或消失.更有效地抑制PVR形成,从而早期手术,明显提高手术复位率,进一步提高视力,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盛双燕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20(5):385-385
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3月 3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真菌感染病例现介绍如下。例 1 男性 45岁 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常规视网膜冷凝、外填压术。术中放出视网膜下液体。外填压后 ,发现填压嵴鼻侧后缘有一裂孔 ,并做常规处理。术后第 1天见视网膜平伏。第 2天开始左眼持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脱离复位后视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RD)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孔源性RD痊愈病例233例(238眼),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36.7%患者视力≥0.1,而术后为81.4%(P〈0.01);术前黄斑不脱离和脱离1周内的患者术后视力100.0%≥0.3,脱离1周后只有27.1%的患者有相应的视力;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明显相关(r=0.517,P〈0.01)。结论 RD术后视力得到不 相似文献
9.
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蒋模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6):411-412
目的 探讨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56例(58眼)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顶压与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关系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 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根据术中眼压情况决定是否球内注入消毒空气。结果 56例(5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52例(54眼)视网膜复位,4例(4眼)术后次日手术嵴后有少许视网膜下液,2~3天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网膜复位。56例(58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顶,裂孔粘贴好。56例(5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3眼,脉络膜出血4眼,视网膜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结论 显微镜定位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高永峰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9,23(4):230-234
随着对玻璃体现视网膜病疾认识的不断深入,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之间的关系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作者复习近年来有关玻璃体后脱离的文献,对玻璃体后脱离的易发因素以及玻璃体后脱离在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玻璃体后脱离在视网厝脱离中的作用,从而有助于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脱离形成的原因和玻璃体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46例(46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巩膜扣带术后24只眼出现新孔,其中7只眼为黄斑部裂孔;18只眼PVR发展C级 以上;5只眼原裂孔未封闭;5只眼合并有脉络膜脱离;这些因素导致35只眼视网膜下液持续不吸收。38只眼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占82.6%;多次手术后最终手术成功45只眼,成功率为97.8%。结论:巩膜扣带术后失败原因主要为新孔的发生、PVR发展和视网膜下液不吸收;再次玻璃体手术时,掌握手术时机,对症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 ,本院收治的 12例 (12只眼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激素的治疗、PVR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15 9例 (92 % )本组 12只眼随访 3~ 6个月 ,10只眼治愈 ,2只眼复发。治愈率为 83.3% ,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结论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PVR发展快 ,术前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 ,PVRA、B级及部分 C1 级可行巩膜扣带术 ,术中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 ,PVR部分 C1~ 3、D级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适应证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患者47例(47只眼),采用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术进行治疗,38例(38只眼)术中眼内注入消毒空气,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巩膜外加压或或联合环扎术治疗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0例(40只眼),其余7例(7只眼)视网膜未复位,再次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硅油填充术复位视网膜。结论对于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部分患者,采用巩膜外加压术进行治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既缩短了患者的病程,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的手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用放液、玻璃体腔内注气、冷凝、加压(drain-air cryotherapy explants, DACE)手术方法对上方球形或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 先在巩膜切口排出视网膜下液,在确信引流通畅情况下玻璃体腔内注气或注液,直至视网膜基本平复,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硅海棉加压块缝合。 结果 42只上方视网膜脱离眼采用DACE手术方法完成40只眼。在手术中用玻璃体腔注液替代注气23只眼,其中5只眼因视网膜隆起程度改善不满意而需注气。1只眼在手术后2周发生新的视网膜裂孔,行巩膜加压,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随诊期,全部手术眼视网膜复位。 结论 DACE是治疗上方球形或隆起较高的视网膜脱离眼实用、有效的手术方法。部分病例可用玻璃体注液替代注气方便手术操作。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1-13) 相似文献
15.
儿童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97例(117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病例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行常规巩膜外加压术101眼,1次手术成功率90眼(89.11%),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16眼,1次手术成功8眼(50.00%),最终视网膜复位108眼(92.31%),结论:眼外伤是儿童多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儿童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首先施行常规巩膜外加压术,但对伴有PVR严重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应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的黄斑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较复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或巩膜外手术后的黄斑改变,进一步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方法回顾性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6例152眼手术后的黄斑改变,所有患者术前视力均≥0.1,PVR分级B级,裂孔多、分布广或马蹄形裂孔边缘玻璃体牵引明显的,初次发生的伴黄斑脱离的RRD,随访至少3个月。152眼中行巩膜外手术90眼为A组,行玻璃体手术62眼为B组。结果A、B二组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斑形态学改变中,A组表面膜发生率20.0%,较B组8.0%有显著差异(P<0.05),色素紊乱、水肿、渗出、视网膜下膜发生率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视觉不适中B组视物变形、眼前闪光、眼球疼痛三个指标明显低于A组(P<0.05),小视、色视、复视三个指标稍低于A组(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对黄斑部的影响较小,视觉不适明显改善,对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但易并发白内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收治的76例(76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长短、术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71.1%,低于一般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PVRC1-C3级为77.8%,PVRD1~D3级为61.3%;PVRC~D级中,行玻璃体切除术者的手术治愈率高于行巩膜扣带术;患者病程越长,术前PVR程度越重;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者比未使用者手术治愈率高;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结论 (1)对于PVRC级以上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应首选玻璃体切除术.(2)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但要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3~5d为宜.(3)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4)患者的病程越长,PVR程度越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该病的治愈率越差.(5)对于PVRC级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手术治愈率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188例(188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83.0%,低于一般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PVR的A-B组手术治愈率为89.6%,C1-C3级为84.1%,D1-D3级为69.0%;PVR的C1-C3级中,行玻璃体切除术者的手术治愈率高于行巩膜扣带术者;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者比未使用者手术治愈率高;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巩膜扣带术者中,放液与不放液与手术治愈率无关。结论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其视网膜脱离程度严重,PVR发展快,术前应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不能延误手术时机。对PVR的A-B级、脉络膜程度不严重的患者可行巩膜扣带术,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不注气;对PVR的C级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是解决严重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对脉络膜脱离程度较轻的患者也可行巩膜扣带术;PVR的D级患者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治疗的125例(125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至35个月,平均(23.4±10.2)月,分析手术方法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巩膜扣带术的复位率为82.8%(24/29),再次手术率为27.6%(8/29);玻璃体切除术的复位率为94.8%(90/96),再次手术率38.5%(37/96)。125例最终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5.2%(119/12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对脉络膜脱离程度较轻,PVRB、PVRC1级患者也可行巩膜扣带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