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实验研究情况,其中中药复方的治疗途径主要有补肾益智、补肝温胆、益气活血、泻火开窍;中药活性单体,如蛇床子素、大黄素、黄皮酰胺、金丝桃甙等,在治疗老年痴呆症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抗肝损伤作用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单味中药抗肝损伤、经方抗肝损伤及自拟方抗肝损伤实验研究3个方面文献的搜集、整理、综合分析,提出了应进一步探究更为适合的实验模型,加强实验方法与临床病理的一致性,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精神,研究不同中药对其相应证型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同时注重复方、多法的综合治疗的研究,针对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全面统筹,从而更充分体现中医药抗肝损伤的巨大优势和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药外治法作为治疗痔疮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已得到了可靠验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文献中有关中药外治法治疗痔疮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评价的实验研究进展,总结和归纳了目前安全性评价、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灌肠法治疗急症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灌肠法是指使中药药液由肛门进入大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类疗法.本法始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近年来,中医灌肠法在急症救治应用已经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胆结石机理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防治胆结石机理的实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医学对胆结石成因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药防治胆结石机理的实验研究水平、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研究涉及了中药对胆道系统功能的影响 ,中药对胆固醇、胆红素代谢的影响及中药对胆道感染的影响等对胆结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 ,初步揭示了中药防治胆结石的机理。早期的实验研究多围绕药物的泌胆和排胆效应 ,从胆汁流量、胆囊和胆道括约肌以及十二指肠的运动机能等四个环节进行动物实验。随着人们对胆汁成分改变在胆结石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 ,…  相似文献   

6.
<正> 在当今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市场中,中草药类一直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国内外对加有中草药有效成份的化妆品的研究十分活跃,新产品与日俱增。中药而膜就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产品,现将本人在中药面膜实验研究中的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树森  况时祥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78-1680
血管性痴呆(VD)主要是由于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出血、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脑部机能减退而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多数发生于脑卒中后,主要与脑梗死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中药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现状 ,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自己的了见解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等原因引起的管腔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或急剧减少,使相应心肌发生持续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中医药治疗AMI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实验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江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2):538-540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并缺乏可靠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本病,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进一步确定疗效的可靠性、科学性,提高临床应用性、实际可操作性,诸多医药工作者对相应的中药及方剂进行了多方面的现代药理研究.现将近10年的相关药理研究按中医治法归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方剂学理论精髓的方剂配伍理论,历来是古今医家研究的重点.而方剂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作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近些年来方剂配伍的实验研究概况的简要回顾,以期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该中药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以己烯雌酚注射小鼠致其表皮增生,比较各组小鼠阴道基底细胞核分裂像数量、基底细胞核中银颗粒的数量;小鼠尾表皮细胞形成影响试验,比较各组鼠尾表皮颗粒细胞数。结果:凉血颗粒高、中剂量组可使小鼠阴道基底细胞核分裂像数量减少,高、中剂量组可使小鼠阴道基底细胞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数量明显减少;高、中剂量组可使鼠尾鳞片表皮颗粒数增加。结论:中药凉血颗粒对银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志宏 《山西中医》2003,19(1):56-58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随着交通和工矿业的发展 ,并发于脊柱骨折产生的急性脊髓损伤 (spinal cordinjury;SCI)也愈发常见。 SCI常导致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的严重病废 ,由于其病理较为复杂 ,因此治疗上亦困难重重。近年来 ,中药治疗该病取得了一些进展 ,综述如下。1 单体及单味中药研究1.1 人参皂甙 :刘景臣等 [1~ 4 ] 用人参皂甙对杂种家猫的Allen′s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进行了系列实验 ,结果发现 :1损伤组伤段脊髓水、Ca+ +含量明显升高 ,组织与血中 MDA含量显著升高 ,SOD及 GSH活性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 (未损伤脊髓 )及治疗组…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间质纤维化(肺纤维化),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均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西医治疗首选皮质激素,但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有严重的副作用。由于肺纤维化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目前尚无治疗良策,所以近年来中药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成为肺科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近十几年来中药防治肺纤维化的药理学研究综述如下。1中药实验模型复制目前国际上中药研究肺纤维化采用博莱霉素制作动物肺纤维化模型,一般选用气管滴入法。现在雾化吸入平阳霉素的方法进行造模也为人们所应用,此外还有气管内注入…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高效、低毒等优势。使用动物模型探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理对于指导临床用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动物模型、中药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借鉴。但是同时应注意到,实验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为疾病模型,没有显示出中医证候特征,与中医临床实际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年来中药炮制实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禾  王红 《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519-521
我国近年来中药炮制实验研究新进展李禾王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中药炮制实验研究自80年代以来逐渐步入正轨,开展了对炮制机理及工艺等方面的探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科水平相对落后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随着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的陆续完成,生产了一批重要成果,科研质量出现了较大飞跃,从思路、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值得认真总结。鉴此,本文对其在1994~1996年发表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1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的退行性神经病变,目前尚无治愈方法。用中药治疗AD一直是研究热点,复方、单味药的实验研究逐渐深入。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中药治疗AD的一些实验进行整理,主要从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减轻Aβ聚集、抗炎、清除自由基、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药治疗癫痫的报道以临床疗效观察居多,实验研究较少。为此,将近5年来中药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有所裨益。1单味中药的实验研究进展单味中药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其抗痫效用,抗痫机制及有效成分。周氏等[1]采用最大电休克(MES)发作法,士的宁惊厥法和戊四氮最小阈发作法,发现石菖蒲醇提取物能使大、小鼠惊厥数明显减少,且剂量越大,作用越强。而石菖蒲水提液能延长回苏灵、戊四唑(PTZ)所致小鼠惊厥潜伏期,降低回苏灵引起的死亡率[2]。王氏等[3]观察到丹皮总甙(TGM)可减少小鼠MES发作数…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褐斑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西医治疗黄褐斑尚无特效药物,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黄褐斑愈来愈受到重视.国内部分学者为探讨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机制进行了较多的实验研究,但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总体上单味中药研究较多,复方中药研究较少.目前的复方研究绝大部分局限于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传统经验方.笔者归纳总结了近10 a来复方中药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以期对今后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胃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1 ]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通过建立适当的实验性慢性胃炎动物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是开展中药治疗慢性胃炎机理研究的重要方法[2 ] 。笔者收集近五年来的有关慢性胃炎实验研究的资料 ,按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胃炎作用机理的不同 ,分类综述如下。1 研究概况  1 1 中药复方对实验性慢性胃炎胃液生化的影响 慢性胃炎的不同阶段 ,胃液生化亦发生不同的变化。浅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