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与同源树突细胞(DC)共培养后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及表型的变化,并观察其对K562、K562/ADM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用于诱导培养CIK细胞及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杀伤K562细胞及其耐药株的活性。结果在2.5~20.0效靶比范围内,CIK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0.0±1.2)%~(61.1±2.2)%和(17.5±2.1)%~(45.2±3.3)%;DCCIK共培养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5.2±2.3)%~(70.9±4.1)%和(22.4±2.7)%~(62.3±5.0)%。CIK细胞对K562敏感株和耐药株杀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细胞对敏感株和耐药株的杀伤作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细胞对K562和K562/ADM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单纯CIK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与CIK共培养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高于CIK细胞。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具有增殖快、杀瘤活性强和杀瘤谱广的特点。目前,用于临床治疗肿瘤的报告较少。本文用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患者,探讨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用CS-3000得到肿瘤患者未梢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含有IFN-r、IL-2和CD3单抗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扩增,于培养的第11天和第12天回输给病人,并检测CIK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38例肿瘤患砉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用自身CIK细胞过继性回输治疗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培养14d后,CIK细胞毒活性为(76.65±16.78)%,增殖倍数为520±102;TIL细胞毒活性为(55.31±11.02)%,增殖倍数为182±78。结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1d时才达峰值,且CI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TIL细胞,增殖细胞数量也比TIL细胞高。CIK可替代TIL细胞进行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癌性胸水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细胞毒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的细胞因子分别诱导培养CIK和癌性胸水TIL,按常规法计数细胞增殖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其细胞毒活性.结果诱导培养14 d后,CIK细胞毒活性为(76.65±16.78)%,增殖倍数为520±102;TIL细胞毒活性为(55.31±11.02)%,增殖倍数为182±78.结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在14 d时达峰值,而TIL细胞在2l d时才达峰值,且CIK细胞毒活性明显高于TIL细胞,增殖细胞数量也比TIL细胞高.CIK可替代TIL细胞进行胸腔注射治疗癌性胸水.  相似文献   

5.
抗原负载的DC及CIK对结肠癌细胞SW1116杀伤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以及CIK(cytokine induced cells)细胞对结肠癌细胞SW1116的体外杀伤作用,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用IL-4、GM-CSF、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C细胞,并用抗原进行负载;用CD3Ab、IFNγ、IL -2、IL-1α等诱导培养CIK细胞,分别用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进行体外杀伤活性实验,比较两者对SW1116的杀伤效果.结果 抗原负载的DC和CIK对SW1116均有较强的杀伤效果,分别达到64.10%和67.70%.结论 抗原负载的DC及CIK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0):837-841
摘要: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CD56+ 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 T细胞的TCR特异性和非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进行CIK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CIK对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临床研究证实CIK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毒副作用。用免疫学与基因工程方法增强CIK疗法的特异性和细胞毒活性,寻求其疗效判断的生物学标志及CIK治疗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和CD3Mc Ab激活的杀伤细胞之后,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及选择性高等优势的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细胞。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系均表现出强大的杀伤活性,也可提高肿瘤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目前以CIK细胞为主的过继免疫治疗在国内外临床广泛应用,有望联合多种抗肿瘤治疗技术成为未来肿瘤综合治疗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过继细胞治疗是肿瘤生物治疗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肿瘤的治疗中逐渐成为焦点。CIK细胞是一群异质性细胞群,由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诱导而来,因其强大的增殖活性和杀瘤活性,非MHC限制性及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自发现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CIK细胞已经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并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CIK的表型、扩增、抗肿瘤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杀伤效应。方法用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成CIK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特征,将培养14d的CIK细胞和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按不同效靶比共培养,MTT法检测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杀伤效应;将CIK细胞培养液上清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于培养24及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CIK细胞体外培养14d,CD3^+CD56^+双阳性细胞数量达(31.6±5.5)%。CIK对SKOV-3的杀伤效应在效靶比为5:1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16.52±2.52)%和(24.20±5.59)%,当效靶比为40:1时,其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53.98±5.02)%和(74.74±6.87)%。CIK细胞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效靶比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SKOV-3与CIK细胞培养液上清共培养24h及48h后凋亡率分别为(12.30±1.47)%和(27.13±2.03)%。结论CIK细胞可通过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发挥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 CD56^ 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控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控制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能力。方法:以帽依赖性Hamdr1载体为对照,利用pSXLC/pHa系统构建依赖脑心肌炎病毒IRES翻译的逆转录病毒载体HaIRESmdr1(HaImdr1),脂质体转染法导入鼠源包装细胞GP+E86并获得长春新碱耐药细胞;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dr1基因的转移与表达。结果:病毒生产细胞GP+E86/HaImdr1上清中逆转录病毒的滴度为2.0×105cfu/ml,对长春新碱、柔红霉素与紫杉醇产生交叉耐药(24~52倍),而且具有多药耐药表型。PCR证实mdr1基因已稳定整合至GP+E86/HaImdr1细胞基因组;FCM分析表明IRES能引导mdr1基因翻译成P糖蛋白而高效表达,程度略低于Hamdr1对照。结论:IRES可引导mdr1基因进行有效的帽非依赖性翻译,mdr1基因在双顺反子载体中可作为显性选择性基因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多药耐药基因反义寡核苷酸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克服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DR)。方法:用人工合成互补于mdr1基因5′端转录起始部位的反义寡核苷酸(ODN),直接转染耐药细胞株KB-8-5细胞,或以脂质体lipofectin为载体进行基因转染实验,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对柔红霉素(DNR)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内DNR含量及免疫组化方法确定细胞表面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结果:ODN可增加KB-8-5细胞内的DNR浓度从而提高耐药细胞对DNR的敏感性,lipofectin进一步加强上述作用。在DNR浓度为3.0mg/L组中,约有74.43%的被转染细胞对DNR敏感而致死,基本达到药物敏感细胞株KB-3-1的水平。ODN转染的KB-8-5细胞的Pgp为弱阳性表达,低于阳性对照KB-8-5细胞的Pgp表达水平。结论:ODN的逆转作用可能与其互补结合的mdr1mRNA降解或直接阻滞了Pgp合成使其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短发夹状小分子干扰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基因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mdr1mRNA第79~99位和GSTπmRNA第308~327位核苷酸为作用靶点,合成针对靶区域序列的shRNA,克隆入pSilencer2.1-U6neo,克隆产物为pSilence-mdr1和pSilence-GSTπ,转染K562/A02细胞株。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A02细胞mdr1和GSTπ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阿霉素对K562/A0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经pSilence-mdr1转染后的K562/A02细胞mdr1mRNA表达量下降了71.5%,从(2.80±1.65)×108拷贝/μg RNA下降至(3.90±2.37)×107拷贝/μg RNA(P<0.01);同时pSilence-GSTπ作用后,K562/A02细胞GSTπ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了39.8%,从(2.30±1.14)×105拷贝/μg RNA下降至(5.40±2.45)×104拷贝/μg RNA(P<0.01);空载体转染后阿霉素的耐药指数为23,pSilence-mdr1转染后为8,pSilence-GSTπ转染后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hRNA可有效逆转K562/A02细胞mdr1和GSTπ的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DM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和凋亡抑制的逆转效应。方法 K562/ADM为靶细胞,设计、筛选和合成2对针对mdr1基因mRNA的siRNA(mdr1 siRNA-1和mdr1siRNA-2),用脂质体介导转染K562/ADM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P-糖蛋白(P—gP)水平和caspase-3活性;细胞形态学和FITC标记的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 筛选出的mdr1 siRNA-1和mdr1 siRNA-2显著抑制K562/ADM细胞mdr1的表达,mdr1 mRNA的表达分别降低91.2%和82.0%,P-gp水平下降74.1%和84.4%;增强caspase-3活性,活化caspase-3增加约40%;K562/ADM耐药细胞对阿霉素诱导凋亡的敏感性增强,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提高约60%。结论 siRNA通过沉默mdr1 /P—gp表达而逆转K562/ADM多药耐药细胞的凋亡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血病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对化疗的影响。方法应用FITC单克隆CD34荧光抗体对30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的表达;RT-PCR(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法检测耐药基因的表达;并进行了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30例初诊的白血病患者,24例MDR-1表达阳性中,化疗后达到缓解(CR)者13例(54.2%),而未缓解及部分缓解者11例;6例MDR-1未表达者,化疗后只有1例(16.7%)未达到CR。30例病人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CR组18例中有15例CD34+细胞率〈2.1%,未CR组12例中有9例CD34+细胞率〉5.7%。结论多药耐药基因表达影响AML的预后效果,CD34+细胞也可作为AML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dr1短发夹RNA(mdr1 shRNA)对人红白血病耐阿霉素细胞系K562/ADM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 编码设计合成靶位mdr1基因mRNA具有19个碱基发夹结构互补的寡核苷酸模板,构建2个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Tm3.1-H1 neo mdr1—A和mdr1—B,将其稳定转染K562/ADM细胞。用RT—PCR法检测转染后K562/ADM细胞mdr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别检测K562/ADM细胞凋亡和对阿霉素的敏感性,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测定细胞内柔红霉素的积累。结果 在pSilencer^TM3.1-H1 neomdr1—A和mdr1—B 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的K562/ADM细胞,mdr1mRNA表达分别减少到转染前的35.9%(P〈0.05)和27.5%(P〈0.01);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P表达被明显而特异地抑制,对阿霉素的耐药性由79倍分别减低到38倍和30倍;并且,细胞内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增加至18.1%(P〈0.05)和54.4%(P〈0.01)。结论 靶向mdr1基因shRNA表达载体可有效逆转耐药,使耐药的肿瘤细胞恢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含内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 的逆转录病毒双顺反子载体介导的醛脱氢酶基因(ALDH1)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转导和共表达.方法以携带ALDH1与mdr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双顺反子G1Na-ALDH1-IRES-mdr1(G1Na-AIM)为载体,电穿孔法转导双嗜型包装细胞PA317,长春新碱筛选;所得病毒生产细胞PA317/ AIM与单嗜型包装细胞GP+E86乒乓感染提高病毒滴度;以重组病毒上清转染K562细胞,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转移基因的整合,流式细胞术(FCM)及MTT分析基因表达,集落培养法测定转导效率.结果双嗜型病毒上清滴度达1.0×105cfu/ml.基因修饰细胞K562/ AIM经PCR 和Southern blot证实双基因稳定整合至基因组,对4-氢过氧化环磷酰胺(4-HC)及长春新碱(VCR)耐药 (提高3~10倍),FCM及集落法检测基因转导效率为62%~70%.结论逆转录病毒IRES双顺反子载体能引导不同类型的耐药基因有效共表达,可用于扩大耐药范围,进行体内显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与树突细胞(DC)共培养能否增强正常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体内外抗瘤活性.方法分别按照常规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NB4白血病细胞冻融物(LCL)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LCL-DC+CIK、DC+CIK),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分泌IFN-γ的细胞数,51Cr释放实验测定体外细胞毒活性,同时用NB4细胞系建立荷瘤裸鼠模型研究其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归巢情况.结果在培养第15天, LCL-DC+CIK与CIK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增殖速率明显提高 [(18.2±2.1)倍vs(11.6±2.3)倍, P<0.05],CD3+CD56+ 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 [(51.05±2.63)% vs(30.18±1.45)%, P<0.05],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明显增高 [(86.33±5.51)/104细胞 vs(44.61±3.05)/104细胞, P<0.05],同时LCL-DC+CIK对NB4、K562、KG1a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增强.体内实验显示与单独培养CIK细胞相比,LCL-DC+CIK细胞共培养后,可明显抑制接种瘤细胞裸鼠的成瘤率,提高裸鼠的长期无瘤存活率(100% vs 66.7%, P<0.05),以DiI标记的LCL-DC+CIK细胞在接种后7 d内可在脾脏、淋巴结及肿瘤局部被检测到.LCL-DC+CIK与DC+CIK细胞在抗瘤效应上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与DC共培养可使CIK细胞获得更高的增殖速率和更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是否具有人体内逆转肺癌多药耐药(MDR)的作用。方法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2个疗程DC/CIK细胞输注。输注前和完成2个疗程细胞输注后,流式细胞术测定 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阳性细胞百分率以及平均荧光强度。结果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部检测出P-gp和MRP阳性细胞。DC/CIK细胞输注前, P-gp 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8.67±8.76)%,平均荧光强度2.18±0.34;MRP 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14±0.49)%,平均荧光强度为2.14±0.437。DC/CIK细胞输注后,P-gp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4.96±6.9)%,平均荧光强度2.07±0.42;MRP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0±0.53)%,平均荧光强度为2.05±0.42。2个周期DC/CIK细胞输注前后,P-gp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P<0.001),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MRP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其平均荧光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结论 DC/CIK细胞可以在人体内逆转肺癌MD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