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前列腺囊肿的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12年7月,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前列腺囊肿6例。术中直视下将膀胱悬吊于前腹壁,2例输尿管导管注水引导暴露前列腺囊肿,4例在尿道镜引导下切除前列腺囊肿,能明确囊肿开口位置,避免过度充盈膀胱影响操作。结果6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20-40ml,无输血者。术后皮管引流3d,留置尿管12d。6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无排尿困难,无泌尿道感染。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囊肿具有安全、显露清楚、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与微创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前列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因排尿不畅、尿线变细及排尿费力等就诊,3例以尿频、尿急及会阴部不适等类似前列腺炎症状就诊,1例因血精就诊.均经B超、MRI检查,对3例靠近前列腺尿道的较小囊肿行经尿道前列腺囊肿去顶术,对4例向尿道及膀胱顶后方突起的较大囊肿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结果:7例患者均经B超、MRI联合确诊.经尿道手术时间30~40 min,出血20~50 ml;腹腔镜手术时间100~160 min,出血 30~80 ml.术后引流2~3天,留置导尿管1~2周.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无尿路刺激症状,无排尿困难,阴茎勃起及射精功能正常.结论:经直肠B超和MRI是诊断前列腺囊肿的重要方法.对于靠近前列腺尿道的有症状的囊肿,经尿道前列腺囊肿去顶术疗效确切;当囊肿靠近尿道及膀胱顶的后方时,腹腔镜切除囊肿具有组织显露清楚、不易损伤盆腔组织、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此类前列腺囊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例1,秦某,64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5年,于1997年11月入院。3年前B超检查出前列腺囊肿,直径0.9cm。入院后直肠指诊前列腺轻度增大,中间沟变浅,质中,表面光滑无结节及压痛。B超提示前列腺前叶近尿道处有一直径2.0cm液区,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在硬膜外麻醉下经尿道行前列腺汽化电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32岁。因尿频、下腹部及双侧腰酸胀3年来我院就诊。体检:脐下1指扪及包块。直肠指诊未扪及前列腺。KUB阴性。IVP示两肾严重积水伴输尿管明显扩张。1990年10月11日入院。膀胱造影示高位膀胱,无输尿管返流。直肠B超示膀胱位置较高,距耻骨联合5~6cm,前列腺距肛门缘12~15cm,无残余尿。尿道镜因长度不够仅达膀胱颈部,无法窥视到双侧输尿管开口。CT示膀胱位置较高,正常人膀胱位置及耻骨上未发现肿瘤等组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至2010年6月,我科收治前列腺囊肿患者9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9例.平均年龄36(19~72)岁.因排尿不畅、尿线变细等6~36个月就诊4例,以尿频、会阴部不适等似"前列腺炎"症状7~24个月就诊4例,因血精2个月就诊1例.患者均行经直肠B超、MRI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囊肿,囊肿位于前列腺部尿道后方,大小2 cm×2 cm~5 cm×6 cm.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盆腔囊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3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7例男性盆腔囊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各疾病发生机制及辅助检查的应用。结果:17例患者中,前列腺囊肿5例(直径3.0cm)、前列腺囊腺瘤2例、精囊囊肿6例、精囊脓肿2例、精囊腺癌1例、前列腺癌(PCa)伴血肿1例;8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5例行经尿道囊肿去顶术,2例行经腹囊肿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未见下尿路症状复发。结论:超声是诊断盆腔囊性疾病的重要方法,根据超声结果,适当选取CT、MRI及膀胱镜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当囊肿靠近前列腺尿道时,经尿道囊肿切开术疗效确切;对于靠近膀胱颈及位于精囊的囊性肿物,腹腔镜囊肿切除术为首选;当腹腔镜切除盆腔囊性肿物困难时,可行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前列腺囊肿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前列腺囊肿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伴前列腺增生(BPH)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排尿通畅,Qmax〉19 mL/s,RUV〈30 mL。膀胱镜检查发现的5例透明囊肿行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后1年膀胱镜检查未复发。3例囊肿直径大于3 cm者在B超引导下经会阴囊肿穿刺治疗,抽出25~50 mL淡黄色液体,穿刺后5~7 d,会阴不适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囊肿直径由3.0~5.0 cm缩小到0.5~1.0 cm。8例囊肿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者经过前列腺注药等综合疗法治疗1~2个月,尿频、腰痛等症状消失,囊肿大小无变化。8例囊肿直径小于1.0 cm者随访1~2年,囊肿大小无变化。结论前列腺囊肿合并BPH引起排尿困难者行TURP,透明囊肿行经尿道囊肿电切术,大于3 cm囊肿囊肿穿刺硬化剂治疗,囊肿合并CP按前列腺炎治疗,小于1 cm囊肿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治疗成人输尿管囊肿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15例16侧成人输尿管囊肿采用经尿道膀胱镜下治疗,其中单纯输尿管囊肿13例,2例合并囊内结石。对于直径<1cm的囊肿,以钬激光从管口切开直到囊肿根部;对于直径>1cm但<3cm的囊肿,于囊肿膨胀时将囊肿低位切开并切除下1/3囊肿壁。对合并囊内结石者,将囊肿切开后用钬激光直接行碎石治疗,然后用Ellik冲洗器将碎石冲出。结果15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25~65min,平均35min。无输血与死亡病例。术后住院3~7d,平均5d。1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示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血尿、腰腹部疼痛及排尿困难消失。1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B超及膀胱造影等检查证实无复发,无输尿管反流,无输尿管开口狭窄;8例单侧肾积水消失,1例双侧肾积水明显减轻。结论对于成人直径<3cm的输尿管囊肿,经尿道膀胱镜下钬激光治疗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8岁。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23年于2005年8月9日人院。无尿失禁。5年前自然生产一男孩,无会阴外伤及产伤史。无尿道手术史。查体:截石位阴道口上缘残留三角形肥厚处女膜瓣,基底较薄,宽约3.0cm,尖端距基底约3.0cm。正常尿道开口处可见上下两个外口,上位口宽大,直径约1.8cm,后尿道稍缩窄,食指可伸人膀胱内,尿道括约肌张力好;下位口为一直径约1.0cm裂隙状开口,位于处女膜瓣基底部,较宽扁、光滑、无血迹,中间有一肉膜瓣。膀胱镜检:19.5F膀胱镜直视下进入下位尿道内约1.0cm,见左右两个并列位开口,左侧较宽,壁光滑,进镜约4.0cm后,可见近端闭锁为盲管;右侧通道较狭窄、弯曲,仅可插入3F输尿管导管,插入过程中无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经尿道电切开窗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1988—2003年采用经尿道电切开窗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88例共134个。年龄2个月~13岁,男37例,女51例。双侧46例,单侧42例。术前症状:排尿困难42例、泌尿系感染13例、腹痛22例、血尿6例、尿道口囊肿脱出9例、膀胱输尿管返流(VUR)3例。合并双侧重肾双输尿管25例、单侧重肾双输尿管20例、肾/半肾积水18例、囊肿内结石4例、输尿管异位开口1例。膀胱镜直视下囊肿切开:直径≤2cm囊肿采用基底部横切口,〉2cm囊肿采用顶部纵切口,双侧囊肿同时切开。其中2例电切2次,其余均为1次切开。结果随访6个月~15年。VUR13例:VUR〉IV度4例,1年后行抗返流性输尿管膀胱再植痊愈;9例4年内VUR消失。肾/半肾积水18例:15例3年内、3例10年后积水消失。88例患儿术后1年囊肿均消失。结论 经尿道电切开窗治疗小儿输尿管囊肿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 ,70岁。尿频、排尿不畅 4年余 ,肉眼血尿3个月 ,于 1 997年 8月入院。直肠指检 :前列腺 度增生 ,质韧 ,无结节。直肠 B超检查前列腺 5 .0 cm×5 .0 cm× 6 .0 cm,回声欠均匀。实验室检查血清 f-PSA两次均小于 3μg/L。膀胱镜检 :前列腺增生明显 ,近膀胱颈口处前列腺部尿道表面糜烂、苍白 ,膀胱内壁光滑。电切膀胱颈及其深部前列腺组织少许送病检。病理检查 :光镜下前列腺组织结构被破坏 ,代之以弥漫性分布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CD2 0 (+) ,CD4 5Ro (- ) ,Cg A (- ) ,Keratin(- ) ,LCA(+)。病理诊断 :高度恶性…  相似文献   

12.
1975年至 2 0 0 0年我院收治外伤性后尿道断裂合并直肠破裂 9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9例 ,男性。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 6岁。均为外伤所致 ,入院时尿道口滴血 ,不能排尿 ,导尿管不能进入膀胱。直肠指检直肠前壁缺损 ,前列腺向上移位 ,指套有血迹。均合并骨盆骨折 ,其中多发性骨折 5例。 7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休克 ,纠正休克后手术。手术距受伤时间 3~ 8h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会阴部倒U形切口 ,纵形切开尿道球海绵体肌 ,清除血肿 ,找到尿道断裂远端 ,远端尿道海绵体分离2~ 3cm。耻骨上膀胱切开 ,从尿道外口插 2 4F气囊导…  相似文献   

13.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膀胱爆炸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67岁。因排尿困难、尿线变细2年,尿潴留2天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腹均正常,直肠指检前列腺Ⅲ度肿大。B超示前列腺5 .6cm×4.8cm×4.2cm ,中叶前突1 .5cm。膀胱、双肾及输尿管无异常。胸透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入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尿潴留。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汽化电切功率2 4 0W ,电凝功率80W。按常规切除腺体组织后,用艾力克吸出膀胱内碎块组织,再用汽化电极止血,当电极刚在颈口电凝止血而启动电凝开关时,膀胱内发生沉闷的爆炸声,患者心率迅速加快至1 2 0次/min ,血压下降至60 /40mmHg(…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6 5岁。因左下腹部坠胀感半年 ,于2 0 0 0年 1 2月 2 9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部坠胀感 ,但无尿频、尿急及尿痛 ,无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 ,未经任何治疗 ,进行性加重的同时伴有左肾区不适。体检 :双肾区及输尿管区无触痛 ,未触及包块。直肠指检前列腺Ⅰ度大小 ,质软 ,无触痛 ,中央沟清晰 ,直肠前壁光滑无膨隆。入院后尿分析未见异常。B超显示左精囊腺与膀胱左后壁及左输尿管下端之间有一 6 .5cm× 7.4cm囊性肿物 ,壁厚 ,与膀胱不相通。CT显示囊肿大小同B超所示 ,膀胱后壁受压 ,囊肿壁厚 ,光滑 ,未侵及左精…  相似文献   

15.
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治疗尿道损伤及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输尿管镜尿道置管方法 ,治疗尿道球部撕裂、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外伤后尿道狭窄以及医源性尿道损伤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74岁。外伤性尿道球部撕裂伤 4例 ,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内口狭窄7例 ,外伤后尿道狭窄 2例 ,医源性尿道损伤 8例(其中导尿损伤 4例 ,膀胱镜检及尿道扩张损伤各 2例 )。2 方法与结果在腰麻或骶管麻醉下 ,取截石位。F14 号输尿管镜 (硬镜 )自尿道口直视下插至损伤或梗阻部位 ,沿正常粘膜 (梗阻时为细小通道 )插入 F4~ 5号输尿管导管 ,有尿液滴出 ,…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年至2006年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TUPKRP)加经尿道气压弹道碎石术同期治疗25例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5例,年龄59-81岁,平均70岁。均有典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症状,术前直肠指检并结合经直肠前列腺彩超检查诊断为Ⅱ-Ⅲ度BPH,经X片检查22例确诊伴膀胱多发性小结石或直径小于3 cm的单发结石。术前常规口服非那雄胺治疗3-7 d。1.2方法患者麻醉后取截石位。置膀胱镜了解尿道、膀胱、前列腺增生情况及结石大小和数目。再改用F8/9.8 wolf输尿管镜,从…  相似文献   

17.
作者于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为16例女病人做了扩大的功能性直肠膀胱,其中8例根治性膀胱全切,2例过去做过腹壁尿瘘。手术方法:标准膀胱全切后,游离45cm末段回肠,远端30cm沿对系膜缘剖开,作“U”形折迭,切缘一侧严密缝合,另侧开放,待与直肠吻合;未切开的近端回肠向远侧套入7cm,形成抗逆流乳头。左侧输尿管从肠系膜下拉向右侧,两输尿管末端分别纵行切开1.5cm,互相吻合,然后与回肠近端吻合(WallaceⅠ式)。距肛门4-5cm处纵行切开直肠前壁15cm,将乙状结肠顺蠕动方向套入6cm,形成套叠乳头,缝合固定,防止结肠返流。输尿管导管由肛门拉出,同时以30F导管引流直肠。回肠囊未缝侧缘与切开的直肠边缘做两排缝线缝合。最后做临时性结肠造  相似文献   

18.
例1,右下腹持续隐痛半月,排尿时加重于1991年10月15日入院.查体:下腹未触及肿块.直肠指诊:前列腺3×4cm,其右上方触及囊性肿物,壁光滑,触痛明显,上界触不到.尿常规无异常.B超:前列腺囊肿.静脉泌尿系造影示:右肾,输尿管未显影,左侧正常.肾图:右肾对位区无功能,左侧正常.CT结果;右肾缺如,膀胱右下方占位.输精管造影显示盆腔内右侧精囊充盈扩大,左侧正常.术前诊断:右侧精囊囊肿,右肾缺如.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右侧精囊职8×7×3cm,内充满咖啡色液体,约80ml,囊壁脆,与之相连的输精管增粗,与膀胱前列腺粘连,行囊肿切除.并探查膀胱,右侧输尿管口缺如,输尿管间嵴发育差.标本病理结果:精囊囊肿,未见精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尿流动力学及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膀胱全切+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54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尿路上皮癌50例,腺癌2例,鳞癌2例。临床病理T分期:T1 6例,T2 20例,T3 17例,T4 11例;病理N分期:N0 46例,N1 6例,N2 2例。分析其尿流动力学资料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36~152个月,平均(65.46±18.25)个月,术后早期(3月内)无失访病例。29例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最大膀胱容量平均(500±71)ml,最大充盈压力(23±5)cmH_2O,最大尿流率(16±5)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9±11)ml/cmH_2O,残余尿量(50±44)ml。术后早期(3个月内)6例(11.1%)出现肾盂肾炎,其中3例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1例为绿脓杆菌,另2例尿培养阴性;尿道狭窄1例。术后晚期(3个月后)15例(27.8%)出现有症状的泌尿道感染,其中8例为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7人为肾盂肾炎;尿道狭窄5例,UVJ狭窄10例。3例患者术后尿道狭窄行尿道切开术,2例术后因残余尿增多行清洁导尿;7例肾盂肾炎患者中,4例发现输尿管新膀胱连接部狭窄,其中3例行开放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螺旋构型折叠回肠能达到术后新膀胱低压、高容量的要求,输尿管"插入式再植"后膀胱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发生率高可能是引起远期泌尿道感染患病率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用印第安纳大学Rowland等倡导的术式,行可控性回盲肠代膀胱6例,均为膀胱癌患者,男5例、女1例。膀胱全切、盆腔淋巴清扫、前列腺及尿道全切4例,膀胱及前列腺全切1例,全盆脏器官切除1例。2例合并糖尿病,1例伴输尿管肿瘤。术后平均观察6.5个月。术前常规肠道准备,下腹部正中切口,常规作阑尾切除术。在距回盲部15cm处、30cm处,截取二节长约15cm的回肠段;从升结肠起始部上20cm处截断,清洗肠道内容物后,用电刀从结肠带处纵形切开结肠及近段游离回肠,将切开的结肠瓣及回肠瓣用3—0 Vicryl线全层逢合成袋状贮尿囊。向盲肠未端的另一节回肠内插入F12气囊导管,用3—0丝线二层折叠缝合,形成折襞,折叠缝合后肠腔能插入F16号导尿管,注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