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研究氟虫腈粉剂对散白蚁的毒性传递性。方法采用NY/T 11532-2006测定强制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采用模拟现场试验测定选择接触条件下的毒性传递性。结果强制性接触时,0.02%、0.06%、0.10%、0.25%、0.50%氟虫腈粉剂的毒性传递级数分别为1、1、2、2、3;选择性接触时,喷粉处理白蚁的数量占群体的比例≥4%,且氟虫腈粉剂浓度为0.1%~0.5%时,毒性能有效传递到2 m外的个体。结论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毒性传递性,强制性接触时,浓度越高,毒性传递的级数越高;选择性接触时,氟虫腈粉剂的最佳浓度在0.1%~0.5%之间,且喷粉处理的白蚁数量不宜低于群体数量的4%。  相似文献   

2.
氯虫苯甲酰胺在室内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初始浓度为30 mg/kg的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趋势,并与联苯菊酯进行对比。方法在实验室内配制含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的土壤,密闭存放于恒温恒湿环境中,并分别于0、5、15、30、45、90、150、270、360 d检测土壤中的药物含量。结果 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在室内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78、462 d。结论 在实验室条件下,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中比较稳定,降解速度比联苯菊酯稍慢。  相似文献   

3.
啶虫脒对大别山散白蚁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啶虫脒对大别山散白蚁的毒性 ,为开发新的白蚁防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滤纸浸药液法和点滴法处理试虫 ,定时观察试虫的中毒、死亡情况。结果 啶虫脒对大别山散白蚁作用速度较慢 ,处理后 14 4h具最大毒效 ,但大别山散白蚁对啶虫脒药剂非常敏感 ,2 4h时LD50 值仅为 7.0 0× 10 - 5μg 虫。 结论 啶虫脒对大别山散白蚁的毒杀效果良好 ,其控制白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的室内毒性和引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性及引诱性。方法采用滤纸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毒性,用琼脂打孔的方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引诱性。结果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二者致死全部供试白蚁的时间分别是13和9 d;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均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其引诱率均高于85%。结论实际配制毒饵采用浓度为0.05%氟虫胺防治白蚁即可起到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性和引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性及引诱性。方法采用滤纸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毒性,用琼脂打孔的方法测定氟虫胺毒饵对白蚁的引诱性。结果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良好的毒杀效果,二者致死全部供试白蚁的时间均为5 d;0.05%和0.08%氟虫胺毒饵对台湾乳白蚁均有良好的引诱效果,其引诱白蚁的比率比对照均达74%以上。结论实际配制毒饵采用0.05%氟虫胺浓度即可起到较好的白蚁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除虫菊素、氯虫苯甲酰胺、氟啶虫酰胺3种毒饵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杀效果.方法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NY/T 1153.5-2013)第5部分:饵剂防治白蚁.结果 氟啶虫酰胺4 000 mg,/L处理组在第6天白蚁死亡率达100%;2 000、3 000 mg/L处理组白蚁在第10天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方法采用滤纸法了解接触毒性,采用滤纸法和木块法了解驱避性,采用木块法了解选择取食和强迫取食毒性。结果氟虫腈对黑胸散白蚁有一定的致死作用。同时,在较高浓度下,氟虫睛对黑胸散白蚁具有一定的驱避性。结论可使用50mg/L及以下浓度的氟虫腈防治黑胸散白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5%吡·氯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的共毒系数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毒力测定、击倒法(药膜法)、土壤法和木材试块接触法.结果 15%吡·氯乳油对台湾乳白蚁致死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216.88,0.15%以上浓度对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的击倒速度很快,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不能穿越用0.15%浓度处理过的土壤,用0.15%以上浓度处理过的木材对白蚁有很强的抗蛀能力.结论15%吡·氯乳油对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白蚁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灭蚁灵、氟虫胺及吡虫啉粉剂对散白蚁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氟虫胺、吡虫啉和灭蚁灵对白蚁的防制效果。方法 在室内测定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对尖唇散白蚁的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 3种药剂均为慢性毒剂,药剂浓度不仅决定死亡率的大小,还决定白蚁死亡时间的长短。灭蚁灵、氟虫胺及吡虫咻对白蚁的触杀毒力其LG50分别为14.72%、0.0045%和0.028%,胃毒毒力其LC50分别为0.1208%、0.0008%和0.0097%。结论 灭蚁灵对白蚁的毒力最小,吡虫啉居中,氟虫胺的毒力最大。  相似文献   

10.
氯丙醇对大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氯丙醇对大鼠毒作用研究 ,并进行氯丙醇暴露对健康影响评价的生物效应标志物探讨 ,为进行人群氯丙醇暴露对健康的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选用健康雄性断乳SD大鼠 1 76只 ,随机分为 8组 ,经口灌胃给予 0、0 2 5、0 5、1 0、2 0、4 0、8 0、1 6 0mg kg的 3 氯 1 ,2 丙二醇 (3 MCDP) 90天 ,进行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尿液中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γ 谷胺酰转肽酶 (GGT)和总蛋白、精子数目、精子存活率和畸形率、睾丸组织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X(LDH X)、脏体比及其病理组织学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暴露剂量的氯丙醇对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肌酐、尿素氮、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乳酸脱氢酶 (LDH)、总蛋白、白蛋白、尿GGT酶和总蛋白及睾丸LDH酶均未见显著影响。在 4 0、8 0和 1 6 0mg kg剂量组 ,动物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显著增加 ,肾体比增大 ,并出现肾毒性病理改变 ,精子数目也降低。在 8 0和 1 6 0mg kg剂量组 ,精子存活率和睾丸LDH X显著降低 ,睾丸和附睾出现病理改变 ,3 MCDP无致精子畸变作用。由此可见尿液中NAG酶活性和精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10%氯虫苯甲酰胺粉剂对白蚁的野外灭治效果。方法诱集—喷粉法。结果对7处野外场地的灭治结果表明,10%氯虫苯甲酰胺粉剂能有效降低白蚁巢群的密度,白蚁平均侵入率从50.3%降低到1.2%,其中5处场地白蚁侵入率降为0。在第3次喷粉后,如将饵料更换为新的未接触过药物的饵料,白蚁的平均二次侵入率由5.1%提高到35.0%。结论 10%氯虫苯甲酰胺粉剂在野外对散白蚁灭治效果良好,在野外试验中,10%氯虫苯甲酰胺粉剂对散白蚁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性,毒效传递性也不如室内试验,其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散白蚁对灭蚁粉剂的传毒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散白蚁对氟虫胺、吡虫啉和灭蚁灵的传毒能力。方法测定粉剂的触杀作用的传递效应。结果白蚁对50%的灭蚁灵粉剂均有一、二级传毒能力,对25%的灭蚁灵均有一级传毒能力;白蚁对0.1%的氟虫胺均有一级传毒能力,对0.01%的氟虫胺基本上无一级传毒能力;白蚁对1%的吡虫啉均有一级传毒能力,0.25%的吡虫啉基本上无一级传毒能力。结论白蚁对灭蚁灵的传毒能力最大,其次是氟虫胺,最小的是吡虫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噻虫嗪、氟虫胺复配剂对白蚁的联合作用.方法 通过室内药膜法,分别测定两种单剂和不同比例复配剂对白蚁的毒力,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复配剂的联合作用.结果 处理白蚁96 h后,噻虫嗪的LC50为4.83 mg/L,氟虫胺的LC50为26.20 mg/L.氟虫胺与噻虫嗪在不同的复配比例对台湾乳白蚁有增效和相加作用.其中以...  相似文献   

14.
氯虫苯甲酰胺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发成功的新型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对环境友好。该药对白蚁是一种无驱避性、慢性毒性的杀白蚁剂,在低粘性、低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中生物利用度高。现有研究结果表明,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白蚁表现的行为特征主要是行动速度降低,并能迅速停止取食,更利于氯虫苯甲酰胺在白蚁种群间的传递。氯虫苯甲酰胺在白蚁间的传递效率与供体白蚁染毒时间、供体与受体白蚁比率以及药剂在土壤中的生物利用度有关。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白蚁防治替代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氟虫胺对白蚁的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击倒法、传毒法、群体法和模拟法;结果:0.05%以上浓度的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击倒速度、传毒能力强,处理的木材具有较强的抗蛀能力,0.05%,0.1%,0.5%氟虫胺施药15d后全部死亡;结论: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值得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毒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找替代灭蚁灵的高效灭蚁剂。方法:采用瓦楞纸浸液法和点滴法测触杀活性,用滤纸浸渍法测驱避和拒食活性。结果:氟虫胺对台湾乳白蚁的作用速度慢,接触毒性小,驱避活性较弱,但有一定的拒食活性。结论:生产实践中,如应用浓度恰当,氟虫胺可用作毒饵灭治台湾乳白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虫螨腈、噻虫嗪及2种药物不同比例的复配剂对白蚁毒力和增效情况.方法 通过室内药膜法,将1ml不同浓度的药液处理滤纸后投入白蚁,持续接触,定期记录白蚁的死亡情况.结果 虫螨腈引起白蚁死亡率较高的时间发生在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噻虫嗪引起白蚁死亡的时间主要在24~48 h、48~72 h和72~96 h时间段,在24 h内,2种药物引起白蚁死亡率都不高(<10%).96 h后,白蚁的LC50值虫螨腈为1.854 mg/L,噻虫嗪为386.021 mg/L.虫螨腈和噻虫嗪在复配比例1∶40和1∶80(有效成分比)时,对白蚁的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411.65和1767.79.结论 虫螨腈和噻虫嗪均为慢性杀白蚁药物,虫螨腈对白蚁的毒力比噻虫嗪高,前者为后者的208倍;虫螨腈和噻虫嗪的不同复配比例对白蚁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按照GBl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以25、50、125 me/kg剂量的溴虫腈染毒大鼠,以观察其亚慢性毒性.结果 125 mg/kg剂量组动物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细胞总数(WBC)升高,肝脏脏器系数增大,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明显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提示溴虫腈可引起大鼠肝脏损伤,大鼠经口亚慢性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5 mg/(kg·d).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卤虫对肼与苯肼的毒性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苯肼的毒性明显大于肼.肼24hLC_(50)值为0.167mg/L(0.153~0.180mg/L),48hLC_(50)值为0.088mg/L(0.068~0.120mg/L),苯肼24hLC_(50)值和48hLC_(50)值分别为0.041mg/L(0.039~0.042mg/L),及0.015mg/L(0.0114~0.0202mg/L),结果表明卤虫生物测试技术在海水监测中是一个敏感、快速和廉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