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历摘要 患者,31岁,因孕39+1周,自觉胎动消失10+小时于2010年1月24日14时急诊入我院.患者末次月经:2009年4月23日.停经30+天自测尿HCG阳性.孕3+月在外院门诊建卡,定期行产前检查,共12次,建卡时皮肤、牙龈无出血,血小板70×109/L,血糖正常.孕6+月开始反复查见尿蛋白(+++)、尿糖(++~++++),未作进一步检查及处理(血压正常).入院1+月前开始血小板减少,在30~40×109/L之间,曾短暂服用泼尼松(10 mg,每日1次)治疗后自行停用.入院前8+天开始出现皮肤散在出血点,外院查血小板20×109/L,未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22岁,因"停经28周,发现血小板减少3个月,牙龈渗血2个月"于2015年5月17日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危产科。患者于孕16周产前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59×109/L),孕20周出现牙龈渗血、皮肤瘀斑,未予诊治。患者既往有两次不良孕产史,分别于孕8周及孕10周自然流产,当时伴手指指尖痛,流产后好转,未进行任何检查。入院查体:体温38℃,血压130/80 mmH g(1 mmH g=0.133 kP a),双上肢少许瘀斑。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  相似文献   

3.
患者27岁,孕3产1 ,因"停经38 +4周,发现血小板增多3年"于2019年8月15 日收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孕妇在我院定期产前检查,由产科及血液内科共同管理.孕7 +4周时查血小板1269 ×109/L,红细胞及白细胞等检查未见异常,予"阿司匹林"口服(100 mg,1 次/d)至孕37周停药,孕期动...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34岁,G3P0,工程师.因停经38+5周,下腹坠胀2天,于2006年7月21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5年10月23日,预产期2006年7月30日.孕16周开始建卡,定期产前检查11次无异常,孕期血常规检查血小板120×109/L,血红蛋白120 g/L.  相似文献   

5.
患者33岁,妊2产0,因"孕39周,发现血小板减少6个月"于2007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7年1月25日,早孕期无异常,孕3个月产前检查时发现血小板减少,最低31×109/L,血红蛋白105 g/L,曾在血液科就诊,诊断血小板减少症,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口服治疗,孕期无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43岁,因孕36周,乏力纳差1+月,头痛、头晕1天于2011年3月29日入我院.患者27天前(3月2日),因孕32周、乏力纳差1周于当地医院就诊.肝功能示:TB125 μmol/L,DB 49.4 μmol/L,ALT 812 U/L,AST 502 U/L,ALB26.6 g/L.PT 38.6秒,血常规示:WBC 9.4×109/L,RBC3.74×1012/L,Hb 129 g/L,PLT 116×109/L.血型A型,RH阳性.乙肝两对半检查示:HBsAg(+),HBsAb(-),HBeAg(-),HBcAb(+).外院诊断:重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孕32周+1.给予降酶护肝,利胆退黄,输血浆、白蛋白等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出现头痛、头晕、无呕吐.意识恍惚,不能正确回答问题,转入我院肝病科诊治.  相似文献   

7.
孕妇21岁,妊2产0,汉族,因"停经31周余,发热咳嗽2 d"于2008年3月23日入院.入院前2 d受凉后出现低热伴咳嗽,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第2天症状加重,高热40℃,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5.5×109/L,血小板70×109/L.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例1,27岁,G3P1,因孕40+3周,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2天,于2009年12月29日入院。孕期未定期产前检查,孕9月产前检查发现血小板(PLT)为90×109/L~100×109/L,入院前2天出现牙龈出血,伴皮肤瘀点、瘀斑,PLT4×109/L。1999年曾患血小板减少症(未行特殊检查)。入院后查体:腹部及四肢见散在瘀点、瘀斑,余无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2cm,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9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孕期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血小板计数<10×109/L为极重度血小板减少诊断标准.进行病因诊断,根据不同病因给予以下临床处理.(1)孕期在无全身自发性出血情况下,维持血小板计数>20×109/L,血红蛋白>70 g/L;(2)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压积(HCT)<25%,血红蛋白<70 g/L时,输注压积红细胞;(3)剖宫产术前或分娩前维持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计数>30×109/L;(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20~3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用泼尼松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于上述治疗无效者,若血小板<10×109/L或有出血倾向时间断输注血小板,无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严密观察,适时终止妊娠.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诊断、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同期分娩数为9302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26例,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0.28%.患者年龄平均29岁.孕前诊断17例,孕期诊断9例.26例患者中,有13例在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24周;无系统产前检查的13例,初次诊断极重度血小板减少时的平均孕周为32周.26例患者中,2例(8%,2/26)病因诊断不明,24例(92%,24/26)病因诊断明确,其中14例(54%,14/26)为ITP,5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例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临床处理:所有患者均多次应用血制品.14例ITP患者中6例应用了泼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8例仅应用泼尼松治疗.26例患者中有9例(35%,9/26)出现了妊娠并发症,其中6例(6/9)并发子痫前期,2例发生妊娠期糖尿病,1例为弥漫性肺泡出血.26例患者平均分娩孕周为36周,阴道分娩3例,平均出血量为83 ml;23例剖宫产分娩,平均出血量为410 ml.(3)围产儿结局:26例围产儿中,1例胎死宫内,25例活婴,其中12例为早产儿.平均孕龄3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877 g.2例ITP患者分娩的新生儿出现了重度血小板减少.结论 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是ITP,治疗以泼尼松+丙种球蛋白为主;其次是CAA和MDS,以支持疗法为主.妊娠合并极重度血小板减少并非终止妊娠的绝对指征,可根据不同病因予相应治疗后,在严密的围产期监测下,注意防治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患者,39岁,已婚,G6P1,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4次。因孕34+周,中上腹疼痛1周,皮肤黄染4天,于2011年5月31日收住入院。1周前患者因中上腹疼痛于外院外科就诊,当时查尿淀粉酶1199U/L,脂肪酶536U/L,血淀粉酶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14.76×109/L,Hb96g/L;总胆固醇9.47mmol/L,直接胆红素14.8μmol/L,间接胆红素19.4μmol/L,AST57U/L,ALT35U/L。腹部B超检查提示胰腺测值增大。在外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及奥美拉唑抑酸治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23岁,因孕37周阴道流液4小时于2009年7月3日入院,患者要求行剖宫产术,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Hb110g/L,血小板162×109/L,心电图正常,尿隐血(+).7月3日11时15分入手术室,常规消毒,L1、L2正中穿刺,穿刺顺利,向头侧置管,置管时发现管内有鲜血,立即拔出按压3~5分钟,在L1、L2正中重新穿刺,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12.
患儿男,生后1 d,因"发热10 h"于2009年11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科.患儿系第4胎第4产,胎龄36周,因其母"胎膜早破9 h"在外院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000 g,Apgar评分不详.于10 h前出现发热,最高达38.9℃,无咳嗽及抽搐.外院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6.4×109/L,中性粒细胞43.1%,红细胞3.72×10北/L,血小板225×109/L,血红蛋白144 g/L.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 患者,28岁,汉族,G1 P0,因"停经20+2周,头晕、呕吐1月,加重3天",于2007年6月10日首次入院.末次月经2007年1月10日,预产期2007年10月17日,核对孕周无误.入院前1个月因头晕伴呕吐,于外院发现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PLT)显著降低(具体不详),转诊我院实验室检查Hb 72 g/L,网织红细胞0.13,PLT 57×109/L,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未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23岁,因停经18+5周,恶心、呕吐、咳嗽、乏力1周,活动后胸闷伴少尿2天,于2006年12月22日转入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15岁初潮,5/30天,LMP 2006年8月13日,EDC2007年5月20日。停经40余天测尿HCG阳性,停经1月余始有恶心。1周前出现呕吐、乏力、纳差伴咳嗽。入院前4天骑自行车受碰撞后坠地,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明显腹痛,要求终止妊娠,于2006年12月20日住外院。外院查体:T 36·6℃,P 82/min,R 20/min,BP 120/70mmHg。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6·4×109/L,Hb 11·9 g/L,PLT 125×109/L;肝功能ALT 660 U/L,AST520 U/L,总胆红素46μmo…  相似文献   

15.
姚静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8,34(12):955-956
正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因停经38~(+4)周,发现总胆汁酸升高12天于2017年6月8日入院。停经30~+天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证实宫内早孕,孕14~+周建卡定期产前检查。孕期多次血常规提示血小板降低(最低57×10~9/L)。孕期查甲状腺功能、早中期唐氏筛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胎儿系统彩超、胎儿心脏彩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孕中  相似文献   

16.
患者,24岁,G2P+10,因孕32+5周,心慌气紧、不能平卧10+天,加重1天,于2012年3月3日上午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11年7月18日,停经30+天自测尿HCG阳性,后外院B超检查证实妊娠。孕期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无毒物、药物、射线接触史,孕期外院建卡,但未定期产前检查。孕18周产前检查时首次发现血压升高(140/100mmHg),未治疗。孕中晚期无皮肤瘙痒、胸闷、心慌、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等。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气紧、不能平卧,3天前到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者,30岁,因孕35+3周,反复阴道流血19天,增多1小时于2012年11月11日入院.G4P1+2,末次月经:2012年3月8日.孕23+周彩超检查提示胎盘前置状态,2月前行产前检查时查OGTT:空腹血糖4.91 mmol/L,1小时血糖10.13 mmol/L,2小时血糖7.05 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予糖尿病饮食,血糖控制可.孕晚期无胸闷、气紧,无头晕、眼花,无皮肤瘙痒,无多食、多饮、多尿,无双下肢水肿.孕32+周彩超检查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横位,宫内单活胎.1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腹痛及明显阴道流液,予地屈孕酮、硝苯地平保胎治疗后好转,其后反复少量阴道流血.1+小时前阴道流血增多,量似月经,遂入院.既往史:2007年因"难产"行剖宫产术,新生儿出生体重3500 g.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27岁,因双胎妊娠孕29周,发现血小板减少2月,阴道流血1小时,于2015年10月13日13:45时转入妇产科。患者孕早期外院超声检查提示:双胎妊娠(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入院前2月外院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具体不详),未正规产前检查。入院前3天患者因上腹痛就诊于我院肝胆科,查PLT 50×10~9/L,肝功能正常,腹部彩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建议血液科就诊。血液科考虑血小板减少原因不明,建议骨髓穿刺,患者拒绝,遂回家观察。患者入院当天上午因下腹痛就诊  相似文献   

19.
患者31岁,孕1产0.因宫内孕33周,胎动减少4 d,发热1 d于2007年11月5日急诊入院.入院前4 d感胎动明显减少,1 d前发热,体温最高达39℃,去外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6.4×109/L,中性粒细胞0.82.胎心监护无应力试验(NST)为无反应型,经抗感染及肌内注射柴胡注射液对症治疗后热退.并应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11月5日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基线平直,急诊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报告患者,22岁,G1P1,因剖宫产术后1天,抽搐后18小时,意识模糊5小时于2013年11月25日入住宁夏自治区人民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4岁初潮,周期5~7/30天,经量多,无痛经史,末次月经:2013年2月15日。患者1日前14时因"孕40+2周临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窘迫"就诊于外院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前血常规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示:PLT 210×109/L,ALT 29 U/L,AST 33 U/L,LDH 149 U/L。术后突然出现抽搐、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