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观察门静脉癌栓在CT上的表现。结果36例TTPV患者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时均显示出门静脉内癌栓及相关的阳性征象,表现为门静脉扩张、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及"门静脉铸型",门静脉周围可见网状供血动脉。36例中,门静脉主干合并右支癌栓12例,门静脉主干合并左支癌栓8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9例,单纯右支癌栓4例,单纯左支癌栓3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方法,可以完整地提供门静脉癌栓的全部资料。  相似文献   

2.
1992年 1月始 ,我院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在传统手术基础上 ,再将切缘周边门静脉进一步局部切除 1~ 2 cm,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注入丝裂霉素冲击化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术前经 B超或 CT证实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5 9例随机分为两组 :1对照组 ( 2 8例 )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47岁 ;病程 3~ 6个月。肿瘤位于 段 4例 , 段 8例 , 段 3例 , 段 7例 , 段 6例 ,肿瘤直径 6~ 7cm2例 ,~ 8cm2 0例 ,~ 9cm6例。癌栓位于门静脉左支 1 2例 ,门静脉右支 1 6例。 2观察组 …  相似文献   

3.
手术切除巨大肝癌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07/1999-07作者用肝门和半肝区域阻断法为巨大肝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36例,其中规则肝叶切除16例,不规则肝叶切除20例。肿瘤直径10cm~28cm。巨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者术后辅于门静脉化疗泵治疗。切除疗效、肿瘤复发和患者生存情况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本组男29例,女7例,年龄22岁~72岁。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89%(32/36),病理诊断合并肝硬变83%(30/36),甲胎蛋白阳性率72%(26/36)。肿瘤位于右肝22例,左肝6例,中肝8例。肿瘤直径10cm~28ccm。术前检查总胆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术治疗32例PHC合并PVTT患者,12例术后联合门静脉、肝动脉介入化疗,5例合并门静脉高压联合行断流术、脾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术。总结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本组病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门阻断次数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同期50例单纯肝癌切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后并发症:9例肝功能不全,3例术后肝断面出血、5例右胸腔积液、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恢复良好。③疗效与预后:随访2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4.6%、15.4%;术后化疗、术前肝功能状况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肝叶切除和经门静脉残端或主干切开取癌栓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最有效的方法,改善术前肝功能及术后联合化疗,对提高生存期意义重大;门静脉取癌栓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和/或脾切除、脾动脉结扎术能有效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对于难以切除的PHC合并PVTT应争取行TACE术,仍有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肝癌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较高,它不仅是门静脉系继发的恶性肿瘤,也是肝癌肝内转移的主要途径。我们采用经皮经矢状部门静脉导管保留术(PRC),治疗门静脉癌栓,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31~62岁,平均43±9.3岁。11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均为中、晚期肝癌,其中Child A级2例、B级7例、C级2例,肝癌位于左肝和(或)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HC合并胆管癌栓3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比较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单纯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18例,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T管引流20例,其中左半肝切除10例(4例附加行肝门汇合部胆管切除及右肝管空肠Roux-Y吻合),右半肝切除 左肝管空肠吻合1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肝癌肿切除 汇合部胆管切除 胆管空肠吻合2例,右肝不规则切除5例。结果:手术死亡3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3%(21例)、21.1%(8例)、10.5%(4例)。单纯胆管癌栓清除患者平均存活7个月,肝癌切除患者平均存活1年8个月,最长已存活5年3个月。结论:肝癌切除 胆管癌栓清除 胆道引流术是本病最为理想的术式。胆管癌栓清除后应尽可能切除原发病灶。对术前黄疸重,肝功能失代偿,难以承受较大手术的患者,可分期手术,先癌栓清除,解除胆道梗阻,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争取二期肿瘤切除。单纯行胆管癌栓清除,无法根治切除,是胆管癌栓复发的根源。对于胆管癌栓术后复发,选取适当的病例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李世平  李国强 《山东医药》1998,38(12):24-24
以12例有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癌栓形成的肝癌患者,于切除肝癌的同时行门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癌栓全部取出,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半年、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58.3%、25%。提示该方法可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为肝癌的后续治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行肝动脉栓塞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因原发性肝癌恶性度极高,如何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在治疗肝癌行肝动脉栓塞和化疗的基础上,对其中20例晚期肝癌进行了B超引导下门静脉灌注化疗,现作一介绍。 材料与方法 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8~62岁。根据全国肝癌会议拟定的标准均为Ⅲ期。弥漫型肝癌13例,其中有4例合并门静脉癌栓及腹水,多结节型肝癌伴肺转移2例。占据  相似文献   

9.
1997~ 2 0 0 0年 ,我院应用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肝癌患者 6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 7例 ,女 8例 ,年龄 5 2 .5± 11.3岁。其中原发性肝癌 5 8例 ,转移性肝癌 7例 ,均经 CT、B超、AFP确诊。癌肿≤ 10 cm者 2 8例 ;>10 cm者 3 7例。肝癌分期 : 期者17例 , 期者 4 5例 , 期者 3例。肿瘤类型 :巨块型 3 9例 ,结节弥漫型 2 6例。 AFP≥ 2 0 0 ng/ml者 4 1例 ,AFP<2 0 0 ng/ml者 2 4例。门静脉癌栓者 2 8例。方法 :采用 Seldingers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 ,将肝动脉导管选择性插管到肝固有动脉以远 ,行血管造影术 ,然后灌注化…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月~1989年12月,我们采用肝叶切除治疗复杂肝内结石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为25~71岁,其中10例以往有2~3次胆道手术史。术前36例均作B超检查(US),PTC检查10例;术中胆道造影5例,术中B超检查(OUS)30例。结石位于左肝21例,右肝2例,左右肝13例;合并胆囊结石6例,胆总管结石21例,尾叶结石4例,4例合并胆管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肝癌根治性切除+门静脉切开取栓、门静脉癌切除、右半肝或者左半肝切除。所有患者出院后开始随访,以每6个月电话或者门诊随访其生存情况,至其死亡或随访至2018年8月。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癌栓分型、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术后TACE、肝内转移、癌栓类型。结果:随访末,生存患者42例,死亡患者8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化程度、癌栓类型和甲胎蛋白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低分化多于生存组,肿瘤直径≥8 cm多于生存组,合并肝硬化多于生存组,术后TACE多于生存组,有肝内转移多于生存组,浸润癌栓类型多于生存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表明,低分化、肿瘤直径≥8cm、术后TACE、肝内转移和浸润型癌栓为影响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术后TACE、肝内转移和癌栓类型为影响其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4~1987年,经手术肝叶切除18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效果良好。一、临床资料男13例,女5例,年龄16~62岁。B超检查均示有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右半肝切除10例,左半肝切除8例,其中合并其它脏器切除4例。多为巨块型肝癌和肝巨大海棉状血管瘤。18例中平均切除肿瘤占全肝体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CT门静脉成像(64-SCTP)的诊断门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 对4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行64-SCTP,并以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容积再现(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结果 发现门静脉主干癌栓15例,右支癌栓11例,左支癌栓5例,主干+左支癌栓2例,主干+右支癌栓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11例;CT轴位图像诊断准确门静脉癌栓40例(7.8%),MPR结合MIP诊断41例(0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SCTP可多方位显示门静脉癌栓部位及范围.  相似文献   

14.
于1995年8月-1998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肝癌40例,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叨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1.4岁。30例中,巨块型26例,其中右肝叶20例,左肝叶4例,左右肝叶同时占位1例,右肝叶和方叶占位1例;弥漫性肝癌4例,其中左、右肝叶占位各1例,全肝占位2例。肿瘤大小在10.5×6.2×8-17.8×18.9×10cm3之间。AFP值>400mg/ml者26例,伴轻度及中度腹水者28例,大量腹水者2例。所有病例均伴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5.
施行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癌110例,肝癌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AFP升高(60/89),超声扫描(80/81),同位素扫描(51/64),腹腔动脉造影(11/12),CT(7/10),并为肝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所证实。33例肿瘤为结节型,77例为巨块型,71例合并肝硬化。术中发现10例有静脉内癌栓。肝切除类型包括:右三叶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33例,右前叶及左内叶切除8例,右后叶切除4例,左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对象254例,均为接受了肝癌根治性切除+门静脉切开取栓、门静脉癌切除、右半肝或左半肝切除的老年患者,治疗完毕后均进行了随访,每半年随访1次,汇总收集的资料中涉及到多项内容[性别、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癌栓分型、合并肝硬化、甲胎蛋白、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内转移、癌栓类型]。[结果]随访结束后,生存患者共84例(生存组),死亡患者共170例(死亡组)。2组性别、分化程度、癌栓类型、甲胎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低分化、肿瘤直径≥8 cm、患有肝硬化的例数均超过生存组,并且手术完成后,行TACE例数、出现肝内转移、浸润癌栓类型均超过生存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的指标归入多因素分析,表明低分化、肿瘤直径≥8 cm、术后TACE、肝内转移、浸润型癌栓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老年可切除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术后TACE、肝内转移和癌栓类型。  相似文献   

17.
报道门静脉高压症(PHT)合并肝癌(PHC)患者9例,施行肝叶切除术及脾切除、断流术8例,另1例因左、右肝均 灶,仅行剖腹探查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多发肿瘤患者于术后9个月死亡;1例肝癌复发并肺内转移者于术后18个月死亡;余7例肝癌无复发,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情况良好,其中5例已恢复术前工作,提示PHT合并PHC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应同期施竽肝叶切除加脾切除、断流术,可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38~56岁。在外院急症行肝癌破裂修补术7例,其中5例于术后1个月行二期肝切除术,2例于术后1个月行二期肝切除术;另2例急腹症保守治疗后发现肝癌,于腹痛后10天内行肝切除术。二期肝切除术术前AFP定量大于400ng/ml6例,正常3例;CT、B超示肿瘤位于右肝7例,左肝外叶2例,有卫星灶者2例;肿瘤5~10cm,未发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9.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199610/199812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36岁~68岁.均经B超、CT、AFP及肝穿剌活检确诊.AFP>200ng/mL者25例;肿瘤位于肝右叶者15例;肝左叶者9例;双叶者8例;伴门静脉癌栓者12例.1.2 方法 借助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剌插入导管,超选择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肝左、右动脉,行经肝动脉灌注(THAI)治疗,用药采用HPF方案,即羟基喜树碱(HCPT)24mg…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肝癌介入治疗50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肝癌患者因各组织、器官的解剖、生理状况不同于中青年人 ,故在介入治疗上有其特殊性。我们选择 1995年2月至 1998年 2月 5 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分析 ,就治疗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  一、材料方法   1.对象 :老年肝癌患者 (老年组 ) 5 0例 ,男 42例 ,女 8例 ,年龄 6 0~ 88岁 ,平均年龄 78岁 ;其中右肝巨块型 2 2例、弥散型 8例、结节型 8例、左肝巨块型 7例、结节型 5例 ,门静脉右支癌栓 6例、左支癌栓 1例 ;肝功能Child分级 :A级8例、B级 32例、C级 10例 ,中青年肝癌患者 (中青年组 ) 32例 ,男 2 6例 ,女 6例 ,年龄 32~ 5 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