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28):3973-3976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叶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建立杜仲叶在产地采收后的干燥加工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取杜仲叶采用不同干燥方法[自然阴干72 h、自然晒干36 h、烘干(60℃6 h、80℃2 h、100℃1 h、120℃0.5 h)、微波真空冷冻干燥12 h、真空冷冻干燥12 h]对杜仲叶进行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的含量,并与未处理的鲜品进行比较。结果:2种冷冻干燥后的样品与鲜品中的4种成分含量接近,并高于其他干燥方式处理的样品。结论:干燥方法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具有较显著的影响,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较自然阴干、自然晒干、烘干更能保留杜仲鲜叶中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虎杖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虎杖的产地初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采挖的鲜虎杖随机分组,分别采用晒干、阴干、50℃低温干燥、高温杀青干燥、真空冷冻干燥方法进行干燥,以HPLC法测定虎杖中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为评价指标,比较5种方法处理的虎杖药材质量优劣。结果:不同干燥处理方法后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晒干处理使有效成分损失最多,低温干燥、冷冻干燥、自然阴干有利于虎杖有效成分的保留。结论:从经济成本和成分保留及实用性综合分析,阴干更宜于虎杖的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各种干燥加工方法对知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晒干、阴干、烘干、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的方法对知母进行干燥加工,以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AⅢ、芒果苷、新芒果苷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各种干燥加工条件下知母中各类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其中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AⅢ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进行检测,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含量,芒果苷、新芒果苷采用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HPLC-UV)检测。结果:采用烘干、远红外干燥、微波干燥方法加工后,知母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AⅢ、芒果苷含量与晒干、阴干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新芒果苷含量与晒干、阴干相比有所下降。结论:从有效成分保存方面考虑,不同干燥方法的优劣顺序为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烘干>晒干≈阴干。  相似文献   

4.
不同工艺干燥的玄参中哈巴苷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干燥工艺对玄参质量的影响,分析不同工艺干燥的玄参中哈巴苷含量.方法 将鲜玄参自然晾晒干燥、烘箱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工艺干燥玄参中哈巴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微波真空干燥玄参的哈巴苷含量远高于自然晒干和烘箱干燥玄参的含量.结论 微波真空用于中药玄参的干燥,不仅工艺简单、干燥时间短,而且哈巴苷等有效成分有较高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31):4441-4444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和切片对三叶青质量的影响,优选三叶青的干燥处理方式。方法:分别采用2种处理方式(切片、不切片)及5种干燥方法(阴干、晒干、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对三叶青块根进行处理,分别干燥3.5 h~213.0 h后,以药材中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β-谷甾醇的含量为指标,对比分析不同干燥工艺对三叶青质量的影响。结果:与不切片比较,三叶青切片后可缩短干燥时间,减少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损耗。5种干燥方法中,冷冻干燥对三叶青中活性成分保留效果最好,切片干燥后药材中总黄酮、多糖、总多酚和β-谷甾醇的含量分别约为18.5、92.7、9.19、0.344 mg/g;微波干燥次之,随后依次为热风干燥、阴干和晒干。各干燥方法间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干燥工艺对三叶青质量有明显影响;从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及实用性等综合分析,三叶青宜采用切片后在60℃热风干燥的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立商洛半夏产地加工的干燥工艺,为制订半夏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新采挖的鲜半夏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采用阴干、晒干、60 ℃烘干、微波4种方法进行干燥,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 半夏采挖后,洗净,去皮,分别用4种方法干燥,以微波中火3 min干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的含量最高。结论 生产中半夏药材干燥以微波法为好,既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干燥时间,又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干燥方法对商洛半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立商洛半夏产地加工的干燥工艺,为制订半夏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新采挖的鲜半夏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采用阴干、晒干、60℃烘干、微波4种方法进行干燥,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观察指标,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半夏采挖后,洗净,去皮,分别用4种方法干燥,以微波中火3min干燥,半夏出干率、L-左麻黄碱的含量最高。结论生产中半夏药材干燥以微波法为好,既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干燥时间,又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白秀蓉 《中国药师》2020,(12):2476-247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荆芥药材中胡薄荷酮、薄荷酮、迷迭香酸、木犀草苷及橙皮苷5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雷达图分析评价其物质基础改变与不同干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晒干、阴干、润透后50℃热风烘干、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等6种方法对荆芥药材进行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其5种有效成分含量,色谱柱:Agilent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5 nm(检测木犀草苷和橙皮苷)、330 nm(检测迷迭香酸)、252 nm(检测胡薄荷酮和薄荷酮);流速:1.0 ml·min-1;柱温:28℃;进样量:10μl。结果:荆芥中的有效成分胡薄荷酮、薄荷酮、迷迭香酸、木犀草苷及橙皮苷分别在110.70~664.20μg·ml-1(r=0.999 9),29.41~176.40μg·ml-1(r=0.999 8),32.32~193.90μg·ml-1(r=0.999 6),51.85~311.10μg·ml-1(r=0.999 8)及35.67~214.1μg·ml-1(r=0.999 7)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9.9%,99.6%,99.5%和99.6%,RSD分别为0.78%,0.97%,0.61%,0.69%和0.86%(n=6)。经不同干燥方式后,荆芥中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后的薄荷酮的含量较高,红外干燥、传统阴干及晒干方式最低,木犀草苷、橙皮苷及迷迭香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而胡薄荷酮经晒干、阴干、热风50℃及红外干燥后与微波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这两种方式相比,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干燥方法具有效率高、可控性强、效果好、设备体积相对较小,可作为药材荆芥干燥的优先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9.
川芎的适宜采收期和加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加工方法对川芎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方法分别测定了不同产地、3个采收期和6种干燥加工方法川芎中水分、挥发油的含量,HPLC法测定了阿魏酸的含量,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5月10日~30日,挥发油的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降低,阿魏酸含量则明显增加;总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油的含量以水洗后晒干法损失最大,其他方法差异不明显;阿魏酸以微波干燥的含量最高,远红外干燥法的次之;总生物碱以远红外和农户烘干法的含量最高。结论川芎最适宜的采收期以每年5月20日(约农历小满)后10 d为宜;加工方法以产地农户烘干法为宜。  相似文献   

10.
范胜莲  刘光兴 《中国药师》2020,(6):1198-1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及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为其最佳干燥工艺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30℃烘干、60℃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6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3%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7nm(22~45 min,检测山奈素); 403 nm(0~22 min、45~70 min,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A),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红花不同干燥品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微波干燥后的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及红花黄色素A含量含量较高,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30℃烘干次之,60℃烘干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红花药材中山奈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微波干燥红花效率高、方法简单、时间短、成本低,可作为红花干燥的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阴干、真空冷冻干燥、烘箱干燥(30、50、70℃)、晒干等干燥方式下连翘花中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并进行比较,以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连翘花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筛选其最佳干燥方式。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综合分析法计算不同干燥方式与理想方法的欧氏贴近度(Ci),以确定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连翘酯苷A、芦丁、连翘酯苷、(+)-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75~0.0377、0.0274~0.1372、0.0019~0.0095、0.0056~0.0288μg(r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32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7%~102.53%、100.53%~104.11%、98.45%~104.02%、98.66%~104.82%,RSD均小于3%(n=3)。含量分别为1.6458~4.9879、11.7302~20.9780、0.8755~2.0050、2.3660~5.5357 mg/g。连翘酯苷A以30℃烘箱干燥后含量最高,芦丁、(+)-松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均以真空冷冻干燥后含量最高,连翘苷以50℃烘箱干燥后含量最高。TOPSIS分析结果显示,阴干、真空冷冻干燥、烘箱干燥(30、50、70℃)、晒干的Ci分别为0.0799、0.5535、0.4954、0.5038、0.1579、0.2172;Ci排序为真空冷冻干燥>50℃烘箱干燥>30℃烘箱干燥>晒干>70℃烘箱干燥>阴干。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连翘花中4种成分的含量。连翘花样品以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最佳,其次为50℃烘箱干燥、30℃烘箱干燥,再次为晒干和烘箱干燥70℃,最后为阴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白及花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旨在明确白及花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6种不同方法对白及花进行干燥,通过色度仪测定其色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花青素、多糖、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并评价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白及花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差异。结果:真空50℃干燥工艺能够较好的保存白及花原有的鲜艳色彩和花青素含量,提高醇提物得率和减少多糖、总黄酮和总酚的损失,该方法干燥的白及花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结论:上述白及花产地加工工艺不仅可最大程度保持其外观及内在品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建议生产实践中根据该工艺适当调整并加以利用制备干花和深入开发白及花产品。  相似文献   

13.
杨翼信  李焱  周铜水 《安徽医药》2014,(12):2233-2237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丹参毛状根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尤其关注采后干燥对丹参毛状根酚酸类成分是否也有类似对植物根一样的胁迫诱导作用。方法丹参毛状根经冷冻干燥、真空干燥、阴干和晒干四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毛状根中包括9种酚酸类和4种酮类成分的含量;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清除试验、脂质过氧化抑制试验测定毛状根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与冷冻干燥相比,真空干燥和阴干对酚酸类成分的影响不大,但酮类成分下降约50%;晒干处理后二类成分均严重损失达90%左右;晒干样品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也显著下降。结论冷冻干燥是最适合丹参毛状根的干燥方法;与丹参根不同,采后干燥对毛状根的酚酸类成分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晓闯  张艳艳  高家荣  陈浩  韩燕全 《安徽医药》2017,21(11):1990-1993
目的 考察消炎去脂片不同工艺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对组方提取、浓缩制备的流浸膏进行干燥,制得干浸膏,再分别加辅料制备成颗粒,采用喷雾干燥制粒法将流浸膏直接喷雾干燥制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检测消炎去脂片干浸膏、成品颗粒中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含量,考察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及制粒过程对指标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以组方中指标成分含量为指标,真空干燥含量均最低,喷雾干燥与微波干燥相近或互有高低.制粒、烘干过程对黄芩苷含量影响较大,而对栀子苷含量影响不大.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及制粒、烘干工艺对中药制剂制备过程中指标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实际工艺研究中必须进行有效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干燥条件大黄水提物的外观及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华  王强  金城  肖小河 《中国药业》2009,18(24):25-2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大黄水提物外观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常压、喷雾、微波和冷冻干燥等5种不同干燥方式对大黄水提物进行干燥,测定并比较各样品的外观质地、pH及相对临界湿度(CRH)的差异。结果不同干燥方式样品的外观性状差异较大,pH差异不大;CRH由大到小依次为常压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样品,其中喷雾干燥样品最小且与常压干燥样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干燥方式对样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影响明显。喷雾干燥样品的吸湿性增大,对产品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探索前胡切片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及其成分变化规律,以期有效提高前胡切片的干燥效率和饮片品质,开展了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分析与模拟研究。方法 进行不同干燥条件(微波功率密度、真空度和切片厚度)的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实验,研究干燥过程的水分比和干燥速率变化情况,运用HPLC法测定干燥后的前胡切片3个香豆素类成分(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白花前胡素E)含量,并采用Weibull函数对干燥过程的水分比曲线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 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存在加速、恒速和减速三个阶段。与真空度和切片厚度相比,通过提高微波功率密度可以更有效地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在实验参数范围内,较优干燥条件组合为:微波功率密度为3.0 W/g,真空度为800 Pa,切片厚度为2 mm。所有干燥条件的变化对干燥后的前胡切片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不显著。Weibull函数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尺度参数介于17.43~45.38,其值越小干燥时间越短,形状参数介于1.41~1.77且均大于1,表明干燥过程由内外部水分扩散共同控制。结论 研究工作既为前胡切片微波真空干燥的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还将为前胡切片干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并与其他干燥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干燥产品含水率及有效成分保留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干燥效果的因素进行考察。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结合方差分析与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获得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将其干燥效果与真空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进行比较。结果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传送带速度4cm·min-1,浸膏进料速度25mL·min-1,加热系统温度75℃,75℃,该条件下地黄叶总苷浸膏干燥产物含水率为2.54%,毛蕊花糖苷保留率和地黄叶总苷保留率分别为94.54%和90.49%。结论优选得到的地黄叶总苷浸膏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稳定可靠。与真空烘箱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相比,真空带式干燥具有干燥产品含水率低、有效成分保留率高、干燥时间短和可连续生产等优点,为中药浸膏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设计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不同干燥方式所得地龙氨基酸组分提取物进行指纹图谱测定方法的研究, 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地龙氨基酸组分提取物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并比较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减压干燥和微波干燥3种方式所得地龙干燥样品以及未经干燥样品的指纹图谱, 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相似度, 并进行图谱比较和指认分析。结果 建立了不同干燥技术处理的地龙氨基酸组分提取物高效液相指纹图谱, 确定了17个共有峰, 同一干燥方法不同批次干燥产品的镜像度较高, 具有良好的相似性(>0.9), 不同干燥方法所得提取物之间有较大的质量差异。结论 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的反映不同干燥技术处理的地龙氨基酸组分提取物间的差异, 可用于同类提取物干燥工艺的质量控制和工艺评价。冷冻干燥法是地龙氨基酸组分提取物最适宜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