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0月某院出院的高血压病患者3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成立专门连续性护理干预小组,为高血压病患者发放有关自我管理的手册,并对其予以健康教育,定期安排电话、家庭的随访以及相关的健康讲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饮食以及躯体活动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连续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出院的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饮食以及躯体活动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使血压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我管理行为,分析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并对出院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进行为期6个月的跟踪、随访。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率。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从而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住院治疗、出院后符合要求的中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由专业护士以定期家访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包括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社会、服药、运动、饮食、血压自我监测等护理干预,持续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脂控制情况.结果 2组病人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血压、血脂控制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中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出院后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引东 《全科护理》2011,(9):770-77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已建立健康档案的6个村中已确诊的高血压病人以村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村。实验组由医疗专家和社区护士以定期讲座、互动、个体指导等形式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包括为病人提供心理、社会、服药、运动、饮食、高血压自我监测等护理干预,持续时间为12个月。比较两组高血压病人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两组高血压病人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等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提高社区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福州市2个社区收集已确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干预,包括食疗、传统养生运动、耳穴按压、足浴等.两组均连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自我管理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现在饮食、运动、血压监测、用药依从性、体质量控制等方面.结论 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实施常规宣教,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及社区上门随访;研究组患者出院后运用互联网健康管理平台一孕乐宝APP进行知识宣教、针对性指导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血压控制情况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分。结果两组出院前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出院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岀院前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中用药管理、饮食管理、工作与休息管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健處管理平台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12月出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出院指导,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院外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日常生活、健康行为、血压监测、服药依从性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行为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电话随访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门诊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类试验研究设计,将206例门诊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高血压病自我管理教育及定期随访。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高血压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干预对提高门诊高血压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血压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类试验研究设计将4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一对一个体化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干预10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饮食管理、治疗管理、躯体活动管理及社会心理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血压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对提高门诊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降低血压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方法:对200例高血压患者影响自我管理行为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对饮食、锻炼、服药及血压监测等自我行为进行合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健康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情况高于干预前(P0.01),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自我管理行为可以帮助患者明确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建立健康行为模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确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干预组予以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别观察并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压变化。结果:干预组在生活方式、躯体活动、治疗相关、社会心理和自我管理总分问均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系统性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Orem自护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105例高血压门诊患者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Orem自护模式进行干预,对2组进行降压疗效评价、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定和护理满意度调查。 结果 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增加,而实验组除躯体疼痛项目外,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合理膳食、适度运动、遵医用药、血压监控、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Orem自护模式能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应用于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运动的干预效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实施安全有效的运动方案提供可行依据。方法选择36例无运动禁忌症、具备自主运动能力的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采用自我运动管理模式进行3个月居家个体化运动干预,将管理前后运动知识掌握及自我管理能力、血压等身体测量指标变化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6例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运动知识的掌握、正确运动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均得到提高,且干预后血压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自我运动管理模式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可获得较好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有效的个性化运动方式,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运动管理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订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措施,探讨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内确诊的高血压患者61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给予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指导、药物治疗及定期血压监测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前后患者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社区护理行为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饮食控制、定期血压监测和运动疗法等遵医行为人数较干预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或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护理行为干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北京九渡河镇4个村的21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干预对象。为216例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随访,向其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干预1年后评价其干预效果,包括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复查率、规律服药率及血压控制率。结果干预后216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54.63%)、需坚持服药(86.11%)等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25.93%.49.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6.99,66.20;P均〈o.01)。干预后,患者在控制体质量、限制食盐、适量运动、限制饮酒、戒烟方面均有较大改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干预后高血压患者总复查率、规律服药率和总控制率较干预前分别提高了29.16%,10.65%和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z分别为39.93,4.9l,7.02;P均〈O.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建档实施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性、系统性治疗,是有效控制高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疗养院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08例确诊为糖尿病的疗养员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实施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自我管理技能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后,改善了疗养员血糖控制水平,提高了其自我管理技能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提高糖尿病疗养员的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98例符合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9例。两组给予饮食控制、药物疗法、自我监测、运动疗法的指导,其中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影响。结果:观察组6个月的血压控制良好率及遵医行为(除运动疗法)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小颜  谭鄂  李虹 《华西医学》2014,(7):1332-1335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1月将240例高血压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建立血压档案,给予健康教育、运动干预、饮食干预以及体质量干预等措施,比较6个月后两组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行为改善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在疾病知识、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方面的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按计划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戒烟以及限制饮酒等行为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体质量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增加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健康知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门诊初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血糖代谢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门诊210例进行初始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5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10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血糖发生率和糖代谢的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改善明显(P0.01或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