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索小脑幕切开术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复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2002年11月间救治4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在清除颅内血肿中骨瓣减压的基础上行小脑幕切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CT显示4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中线移位,脚问池消失17例,环池消失或受压46例,四叠体池消失12例,术后48h后行CT观察中线基本回复正常44例(91.7%),脚问池出现14例(82.3%),环池恢复42例(91.3%),四叠体池出现10例(83.3%)。结论:应用小脑幕切开术可以快速使颞叶钩回疝复位,缓解脑疝引起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相似文献   

2.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抢救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 对12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根据梗死范围行患侧额颞顶枕部标准外伤大骨瓣,形成12~15 cm骨瓣,于骨窗缘悬吊硬膜,去除骨瓣,放射状剪开硬膜,沿脑沟或脑表面血管边缘撕开蛛网膜数处,不做内减压,将颞肌顶端与硬膜边缘相缝,使颞肌覆盖于脑组织表面,常规依次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术后恢复良好1例,遗留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抢救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脑幕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小脑幕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术。观察对比两组预后效果、术前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2.41%较对照组44.83%高(P0.05);术后1周、4周,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7.59%(P0.05)。结论小脑幕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术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1-2],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最多见于脑外伤中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等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但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后对疝入小脑幕裂孔的脑组织复位有多种处理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应用水冲复位法取得较满意效果[3-5].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笔者行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46例,同期单纯行开颅血肿或挫裂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9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单侧小脑幕切迹疝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急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单侧小脑幕切迹疝患者27例,全部急诊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后6个月判断疗效.结果 27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根据GOS评分:5分6例,占22.2%;4分11例,占40.7%;3分5例,占18.5%2分1例,占3.7%;1分4例,占14.9%.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合并单侧小脑幕切迹疝能够降低病死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4月30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单侧小脑幕切迹脑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术后护理中,要以预防和减轻脑水肿为重点,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的残死率仍较高,常规的手术入路和骨瓣对暴露病灶和充分减压难以满足要求,效果不佳。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49例重型额颞顶部颅脑损伤,并与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术47例患者比较,表明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额颞顶部损伤疗效优于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骨窗大小为8 cm×14 cm。结果: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访1 a,疗效均比较满意。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急救及决定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段,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CT表现。方法对106例经临床证实为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颞叶钩回及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和中脑变化,测量中线结构移位数据。其中90例经手术治疗前后对照,1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h内死亡。结果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CT表现为:鞍上池缩小变形或闭塞(97),环池变形或闭塞(93),四叠体池闭塞(66),中脑变形或移位(46)。合并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mm认为是小脑幕切迹疝晚期表现。术后对比:术后2d脑疝改善患者部分中脑形态及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恢复正常,中线移位改善。结论CT检查能早期明确绝大多数小脑幕切迹疝诊断,有助于临床评估伤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1资料来源及尸检报告 患者,王某,男,44岁。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并双侧海马钩回疝”之诊断于1998年4月4日入院,入院后急行幕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加颞极切除内减压术;术后12小时因同时合并双侧创伤性湿肺和后组颅神经麻痹而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在积极控制脑水肿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第5天、双侧瞳孔回缩、光反射恢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的效果。方法 将 9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 (46例 )与常规骨瓣开颅术 (5 1例 )治疗 ,术后两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 1~ 32个月 ,平均 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 80 .4 % (37/ 4 6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2 7例 (占 5 8.7% ) ,重残 10例 (占 2 1.7% ) ,死亡 9例 (占 19.6 % ) ;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有效率为 33.4 %(17/ 5 1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 6例 (占 11.8% ) ,重残 11例 (占 2 1.6 % ) ,死亡 34例 (占 6 6 .6 % ) ,两组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 )。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疒间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但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治疗创伤性脑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在重型颅脑损伤颞叶钩回疝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2003 年2月-2005年5月对受治的32例幕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病人,在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基础上,在显微镜下行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结果 GCS 3~5分20例,6~8分12例。27例患者得到随访。根据GC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显微镜下天幕缘切开可有效解除天幕对脑干,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等的机械压迫,减少颞叶牵拉和挫伤,防止Labbe氏静脉损伤;结合罂粟碱盐水冲洗易于清除环池中的蛛网膜下腔积血,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80例需要开颅手术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及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常规治疗并联合应用高压氧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治疗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GCS评分、恢复期的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高压氧同时联合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20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患者联合应用GM-1 100 mg+5%GS 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后,40 mg+5%GS 250 mL,静脉滴注,1次/d,再连用2周;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单独手术组和手术联合GM-1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及伤情无明显差异,单独视神经管减压术的9例患者中无改善2例,有效4例,显效2例,特效1例,总有效率77%手术联合GM-1组的11例患者中视力无改善2例,有效3例,显效4例,特效2例,总有效率81%,视力恢复程度优于单独手术组。结论尽早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清除骨片和血肿对视神经的压迫,及剪开视神经鞘膜和总腱环给受损的视神经纤维释放足够的空间,对视神经的功能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联合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以明显促进受损视神经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影响继发性脑干损伤抢救效果的重要环节。方法 :分析了 72例继发性脑干损伤患者救治经过 ,包括高危病人观察 ,术前颅压的控制 ,手术方法的选择 ,术后处理及神经康复等。结果 :72例患者中 ,6 4例天幕裂孔疝术后存活 4 5例 ,占70 .3%。其中 ,恢复良好 ,生活基本自理 34例。 2h内手术者成活率明显提高 (P <0 .0 1)。 8例枕骨大孔疝术后均死亡。结论 :尽快手术可提高天幕裂孔疝的抢救成功率。枕骨大孔疝的救治关键在于即时处理原发病灶以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坏死脑组织清除治疗外伤后恶性脑肿胀的疗效.方法 80例伴发外伤后恶性脑肿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40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加坏死脑组织清除手术治疗,术后15 d及术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对结果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标准大骨瓣减压加坏死脑组织清除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15 d内颅高压发生率37.5%(15/40)、脑组织切口疝发生率32.5%(13/40),均明显低于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分别为15.0%(6/40)和10.0%(4/40),P<0.05,伤后6个月患者优良(良好+中残)率(60.0%)显著高于单纯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组(40.0%),P<0.05.结论 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加坏死脑组织清除手术可有效降低外伤后恶性脑肿胀患者的颅高压,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正中人字型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正中人字型切口双侧同时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恢复良好18例,中残1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结论 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可提高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及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受损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合并脊髓受损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A组40例(前入路组)和B组38例(后入路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的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时间较B组显著更短(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2组患者的伤椎高度及后凸Cobb角及术后12个月的Frankel分级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但同时点2组患者的伤椎高度、后凸Cobb角、Frankel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合并脊髓受损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相当,但前入路术的植骨融合时间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肌下减压性手术治疗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 2 4例外伤性全前循环梗死患者行颞肌下减压性手术 ,对其CT扫描特点、术前病侧颞浅动脉的搏动情况、术中颅压分型及病侧皮层小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 4例 ,无变化 14例 ,死亡 6例。术后 3个月内复查CT显示梗死灶减小 4例 ,无变化 9例 ,增大 2例。结论减压性手术既不能减少梗死的范围 ,又不能降低死亡率 ,也无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