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人脐带中的脐静脉和脐动脉,冰冻切片后以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3的表达。结果VEGFR-3荧光信号表达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脐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外周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VEGFR-3。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的增生。乳腺癌早期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淋巴结受累程度是一个关键的预后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其受体VEGFR-3是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标志物,VEGF-C与VEGFR-3特异性的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可以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并形成淋巴窦[1],并且与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不仅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1],对正常血管生长和维护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VEGFR-2只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表达,炎细胞和血管壁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而后者在肿瘤性血管新生中确实发挥作用。VEGF家族的另一成员胎盘生长因子(P1GF)及其受体(VEGFR-1)长期以来被忽视[2]。最新研究表明P1GF和VEGFR-1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和炎症过程,它们的作用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PIGF/VEG-FR-1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具有多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盐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巨噬细胞表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分选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中VEGFR-3+亚群分选出来,分为Control组、低盐组(LS组,20mmol/L NaCl)和高盐组(HS组,40 mmol/L NaCl)。利用CCK-8法观察不同组VEGFR-3+细胞活性;Real-time PCR检测NaCl干预后VEGFR-3+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高盐干预可以使VEGFR-3+巨噬细 胞的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CC类趋化因子配体(CC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张力应答性增强子结合蛋白(TonEBP)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HS组在高盐干预24、48 h后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LS组(P<0.05);同时,HS组细胞迁移能力及细胞的吞噬能力与Control组相比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盐可使VEGFR-3+巨噬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偏移并表现出促淋巴管生成的特性,其迁移及吞噬能力显著增强,为进一步研究该亚群与淋巴管生成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与慢性高原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能诱导血管形成,增强血管通透性,在慢性高原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VEGF受体主要有VEGFR-1(flt-1),VEGFR-2(flk-1/Kdr),VEG-FR-3(flt-4)等,它们能选择性地增强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生成。慢性高原病是一种低氧性疾病,机体长期受低氧和低气压的影响,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膜修复与重塑,管腔狭窄管壁增厚。继发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同时,低氧能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增加,毛细血管形成,缓解低氧对人体的不利影…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及其信号转导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及通透性增加中起主导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限速步骤,KD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是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血管生成中VEGFR-2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以及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义称血管通透因子(VPF),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内源性的VEG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种组织细胞分泌的。编码VEGF的基因位于6p染色体(6p21.3)。其蛋白产物有4种变异体,VEGF121、VEGF165、VEGF189、VEGF206。人体内多种细胞均有VEGF受体,包括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造血细胞、成骨细胞等。受体类型主要包括VEGFR—1(flt—1)和VEGFR-2(KDR/flk—1),其次还有新近发现的neuropilin-1和neuropilin-2两种具体作用不明确的受体。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疗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54例为研究对象,另取1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验查两组标本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增多,VEGF-C、VEGFR-3表达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的关联性。方法手术切除乳腺纤维瘤标本2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切除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48例作为观察组,通过免疫组化法对两组标本VEGF-C及VEGFR-3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VEGF-C表达阳性率、VEGFR-3表达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经统计,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的VEGFR-3表达阳性率及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标本(P<0.05)。结论与良性病变相比,乳腺癌患者VEGF-C及VEGFR-3表达显著增加,且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VEGFR-3表达阳性率、VEGF-C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标本,说明VEGF-C及VEGFR-3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PI3K/PTEN/VEGF通路探讨菟丝子总黄酮(TF)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考察合适的给药浓度,为菟丝子药材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实验对象,CCK-8法检测TF给药后的细胞活性,计算其IC 50值;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坏死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法检测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人类第十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3(VEGFR-2、VEGFR-3)表达变化趋势。结果:相对阴性对照组,给药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具有良好的量-效正相关;qPCR结果显示TF给药可以显著的上调PTEN mRNA,下调PI3K、VEGF mRNA;ELISA结果显示HIF-1α、VEGFR-2、VEGFR-3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均有下降(P<0.01)。结论:菟丝子总黄酮有较好的体外抗肝癌药效,其作用可能与上调PTEN的表达对PI3K-Akt通路进行负调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下调HIF-1α以及VEGF相关基因和受体蛋白的表达等作用机制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淋巴管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探讨这3种因子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TMA),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胃癌组织标本、96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胃良性病变中VEGF-C、VEGFR-3和LYVE-1的表达,并对Podoplanin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C、VEGFR-3和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4%、56.0%和58.4%,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0.4%、12.5%和9.4%及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20.0%、30.0%和25.0%;胃癌组织中LVD在癌内和癌周的水平分别为2.98±0.81、4.22±1.0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82±0.63和胃良性病变组织中的0.89±0.45(均P<0.05),且癌周LVD高于癌内LVD(P<0.01);VEGF-C、VEGFR-3和LYVE-1表达与LVD均呈正相关(均P<0.01);也是胃癌远处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VEGF-C、VEGFR-3和LYVE-1的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检测这3个指标可预测胃癌淋巴管生成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在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前VEGF家族有7个,分别是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VEGF家族的受体分为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1(或Flt-1)、VEGFR-2(或KDR)、VEGFR-3]和非酪氨酸激酶受体[神经纤维网蛋白-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早期舌癌中的表达,探索其与隐匿性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2例早期舌癌中VEGFR-3的表达及定位,并分析其与早期肿瘤大小、隐匿性淋巴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癌实质未见VEGFR-3表达,VEGFR-3阳性淋巴管主要表达在癌周,隐匿性淋巴转移组癌周VEGFR-3表达尤为丰富,管腔密集,管径扩张.病理分级Ⅱ~Ⅲ级患者VEGFR-3的表达显著高于Ⅰ级者(t=4.77,P<0.05),隐匿性淋巴转移患者VEGFR-3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t=6.33,P<0.05),不同年龄(≤65岁和>65岁)、性别(男/女)及肿瘤大小(≤2 cm和2~4 cm)患者的VEGFR-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R-3可作为早期舌癌术前衡量隐匿性淋巴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江建军  裴永彬  刘云  张丽静  赵增仁 《天津医药》2012,40(10):990-994,109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CRC组织5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正常小肠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特异标记淋巴管计数各样本的淋巴管密度(LVD).结果:VEGF-C、VEGFR-3蛋白在CRC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4%(22/50)、36%(18/50),而在腺瘤组织及正常小肠黏膜组织中均不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分期、Broder分级、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EGF-C、VEGFR-3 表达阳性CRC组织的LVD高于阴性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VEGF-C和VEGFR-3蛋白阳性表达是CR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C组织中VEGF-C、VEGFR-3蛋白的高表达与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VEGFR-3可能作为CRC患者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COX-2 VEGF-C VEGFR-3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98例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30例中COX-2、VEGF-C及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上皮性癌中COX-2、VEGF-C和VEGFR-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上皮性肿瘤(P<0.05),三者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Ⅲ、Ⅳ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COX-2、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COX-2、VEGF-C及其受体VEGFR-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 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包裹淋巴管内皮祖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LEPC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基因siRNA,体外沉默VEGFR-3基因表达,研究抑制LEPCs分化抗肿瘤淋巴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Ficoll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分选并鉴定LEPCs。PEI包裹VEGFR-3siRNA并转染入L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和蛋白质水平VEGFR-3基因沉默效果。结果 VEGFR-3siRNA成功转入LEPCs,转染效率30%。VEGFR-3siRNA转染组LEPCs VEGFR-3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体外经由PEI介导的siRNA能有效的抑制LEPCs VEGFR-3的表达,为以LEPCs为靶点抑制肿瘤淋巴管新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浩  周峰  周有骏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31-133,142
目的设计合成对微管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抑瘤活性。方法以取代的苯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取代等反应制得系列目标化合物,并考察该系列化合物对微管蛋白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1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j9对微管蛋白和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活性。所有目标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该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靶点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土贝母苷甲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相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20只CD-1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土贝母苷甲组(TBMS-I),每组各10只;皮下注射接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浓度为l×107/ml的NCI-H460单细胞悬液100μl,接种1d后开始腹腔给药,TBMS-I给药浓度为5 mg/kg,1/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对瘤体积和瘤重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瘤内微血管密度;采用WST-1检测TBMS-I对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TBMS-I对裸鼠内皮细胞eEND2的VEGFR-2 (KDR)和Tie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TBMS-I可显著抑制NSCLC的形成,减少瘤内血管密度,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且不减弱肿瘤细胞的活性,降低裸鼠内皮细胞eEND2膜上VEGFR-2(KDR)和Tie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MS-I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VEGFR2和Ang2/Tie2信号传导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