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免洗手消毒剂在居家腹膜透析预防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腹膜透析病人按照档案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清洁手加快速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卫生方法,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洗手依从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腹膜炎细菌构成情况、每月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洗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而腹膜炎发生率、每月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居家腹膜透析病人采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可以提高操作者的洗手依从性,减少腹膜炎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卢素红 《当代护士》2016,(10):48-4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膜透析治疗的72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42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随班变动由责任护士随机实施。实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面详细的健康宣教,并加强出院后的随访。观察两组腹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护理干预,能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降低腹膜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王丹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98-1999
目的探讨免洗手消毒液在急诊腹腔镜手术患者脐部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入住我科需行急诊腹腔镜手术的的患者79例,按入院次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实验组采用免洗手消毒液清洁脐部皮肤,对照组采取常规酒精脐部消毒,观察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仅l例脐周皮肤轻度发红,术后无切口感染,且平均清洗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手术的患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能有效清洁脐部皮肤,减少皮肤局部反应,缩短术前护士准备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绿色通道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5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按是否使用急诊绿色通道服务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50例).比较两组感染的病原菌、腹膜炎结局、治疗天数、治疗费用、就诊时间及24 h电话咨询比例.结果 两组腹腔感染的各种病原菌比例、腹膜炎结局及治疗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就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使用电话咨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绿色通道的应用缩短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24 h电话咨询有助于腹膜透析患者使用绿色通道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腹膜透析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腹膜透析患者66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发生腹膜炎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从30.0%下降到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6, P<0.01)。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品管圈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效果评价等,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患者洗手依从性与腹膜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患者赖以生存的肾替代疗法之一,由于适用范围广泛,可在家中进行自我治疗,已被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所接受。腹膜透析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管理,患者生存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技术发展很快,但仍有不少问题,感染即为常见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7):48-49,74
目的探讨应用流程警示图预防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效果。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收治的居家腹膜透析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向其发放居家腹膜透析流程警示图。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膜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对腹膜透析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流程警示图的应用可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专项护理系统化供给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12月行腹膜透析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3月行腹膜透析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腹膜透析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接受专项护理系统化供给模式干预,干预时间1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专项护理系统化供给模式对腹膜透析者开展腹膜炎预防干预,可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纳入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参加随访、CAPD〉3个月的991例患者。定期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变化。运用成人教育理论,采用培训与复训、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以及派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对患者进行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强化教育。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9.2±16.1)岁,男560例(56.5%),女431例(43.5%),腹膜透析持续时间3.0~170.9个月(中位数20.1个月),第一位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占59.2%。经过持续强化教育后,本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病率由57.2个病人月,逐渐延长至61.3个病人月腹膜炎发病率下降。相比2006年,2009年因换液操作环节引起的腹膜炎所占比例下降(χ2=8.229,P=0.004),因出口处感染诱发的腹膜炎持续维持较低水平(〈5%),而因胃肠道问题引起的腹膜炎所占比例增加(χ2=9.720,P=0.002)。结论强化教育可以减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尤其是因换液操作环节引起的腹膜炎发病率。因胃肠道问题引起腹膜炎的预防教育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12月CAPD患者108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CAPD患者150例设为试验组。试验组对传统管理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病房患者分级护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腹膜透析患者分级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分级管理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由25.9次/患者月降至64.0次/患者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5,P<0.01)。结论分级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护理及预防腹膜炎的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腹透过程中反复发生腹膜炎是造成拔管及最终退出腹透的最常见原因。因此,加强对腹透患者护理的培训、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已成为医护人员、患者以及家属高度重视的课题。我院从2003年开始由专人负责,特别加强了对腹透患者及家属有关腹透护理方面的培训,不断规范和完善培训措施,从而降低了腹膜炎的发生率。这种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透析前教育;二是透析后的培训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试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分级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发生腹膜炎后转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级管理腹膜透析患者可以降低其腹膜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全球范围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大幅度地下降;同样在国内,随着大家对腹膜透析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双联系统等先进的腹膜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也已不再是腹膜透析的瓶颈问题,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膜透析中心为例,目前腹膜透析的发生率可基本控制在40~50个患者月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诊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首次腹膜炎的诊治情况。按透析龄3年、5年为界,将所有首次PDAP分为长透析龄组(≥60月)、中透析龄组(36~59月)以及短透析龄组(<36月),对比不同透析龄患者首次PDAP的临床特征与治疗预后。结果 (1)近15年期间,166名患者发生了首次PDAP,其中男性83例(占50%),发病时年龄(63.33±12.14)岁,中位透析龄30(13,57)月。主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59例(35.5%)。(2)长透析龄组36例(占21.7%),发生首次腹膜炎时的中位透析龄79(68,102)月。随着透析龄延长,3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占比逐渐下降(62.1%、45.7%、30.6%,χ2=11.068,P=0.004),首次PDAP的治疗失败率、腹膜炎相关死亡率逐渐升高(χ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膜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的2012年7月起至2013年7月启用临床路径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49例患者(试验组)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未启用临床路径前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49患者(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透液培养的阳性率、腹透液转清的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及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相关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试验组腹透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腹膜透析液检测好转及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和人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腹膜炎复发显著减少,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腹膜炎的治疗中采用临床路径,可促进患者的临床好转、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并能显著减少腹膜炎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操作前规范洗手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操作前规范洗手调查问卷、规范洗手评分标准,对2010年4月份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腹膜透析中心的76例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进行调查。结果腹膜透析操作者以女性居多(64.5%),以退休人员为主(65.8%),大多数由患者本人进行腹膜透析操作(73.7%)。现场观察洗手合格者仅有5例(6.6%)。被调查的操作者洗手平均用时8s,漏洗2个部位者,占57.8%;漏洗2个及以上部位者占81.6%,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漏洗率较高的部位依次是:指关节、指间、指尖。细菌菌落计数合格者14例,合格率18%。菌落计数与洗手得分呈负相关,洗手得分越低菌落计数越高。操作者的年龄、透析龄、文化程度、职业、性别、与患者的关系等因素与洗手得分无相关性。结论居家腹膜透析操作者洗手不规范,护士应关注操作者对规范洗手的重要性、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认识,提高洗手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腹膜透析患者预防腹膜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45例未实施FMEA管理模式的腹膜透析患者设为对照组,按肾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5例腹膜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除执行肾内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腹膜透析患者可能发生腹膜炎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价、计算、找出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结果 观察组5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及家属对预防腹膜炎的相 关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在腹膜透析期间发生腹膜炎3例,对照组发生腹膜炎8例。结论 应用FMEA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规范病人的操作行为,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降低感染风险,有效预防腹膜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治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腹膜炎后,其腹膜功能会下降,增加住院时间和经济负担。该文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概念、致病菌、影响因素、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唐勇  胡庆 《华西医学》2009,(7):1755-175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的89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初期使用头孢菌素和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严重者使用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治疗。结果:89例腹膜炎患者透析液培养阳性33例(37.1%),其中19例1~4d治愈(21.3%),56例4~14d治愈(62.9%),复发11例(12.4%),2例因尿毒症而全身衰竭死亡(2.2%)。结论:虽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病率有降低趋势,但其仍然是腹膜透析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在强调对腹膜炎治疗的同时,更要强调对腹膜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