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肺功能指标FEV1、FEF25、FEF50、FEF75在舒张试验中的特点、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56位CVA患者及57位正常人群作对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资料采集,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分别记录基线数据和舒张试验前后FEV1、FEF25、FEF50、FEF75的数值及改善率。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CVA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比例为19.64%,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为39.29%,小气道功能正常为41.0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占8.9%。与对照组对比, 2.CVA患者FEV1/preFEV1、FEV1/ FVC(%)、FEF25%pred、FEF50%pred、FEF75%pred差异具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05、P=0.003、P=0.000、P=0.000、P=0.004)。 3.CVA肺功能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CVA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 FEF25、 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00、P=0.001、P=0.001、P=0.014)。 4.在CVA中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 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2);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049、P=0.041、P=0.005),而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2);。 5.CVA大、小气道功能均为正常的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 FEF25、 FEF50、 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P=0.842、P=0.452、P=0.161、P=0.107)。结论: CVA患者大小气道功能均可异常,亦可正常;MEFV曲线参数中能更好反映其小气道功能特点的是FEF50、FEF75;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改善率较对照组高,气道可逆性强,提示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改善率对该组可能有预测价值。仅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的CVA患者行舒张试验后FEV1改善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大小气道功能均正常的CVA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FEF25、FEF50、FEF75改善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变化,提示该组患者单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可能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测定异常对急性气道炎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Vmax8500肺功能仪测定102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最(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速(FEF25%~7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等。分为小气道功能正常组(52例)与小气道功能异常组(50例),判定标准:FEV1/FVC≥70%的肺通气功能正常者,FEF25%-75%和FEF50%均小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结果2组VC、FVC、FEV-、FEV1/FVC、MVV、PEF等常规肺功能指标均正常(P〉0.05)。但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75%和FEF50%小气道功能异常组均降低,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气道炎症患者存在小气道功能异常,小气道功能检测可为诊治提供循证。  相似文献   

3.
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的特点。方法应用福莫特罗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多时间点观测34例哮喘病人和14例健康人肺通气功能随时问的变化。结果哮喘病人。各项指标在15min、30min、60min、120min、240min的测量值较基础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哮喘患者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测量值较正常对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有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正常对照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成波浪型变化。哮喘病人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中,FEV1、FEV1/FVC、PEF、FEF25、FEF25/75,随时间点变化的拟合二次曲线模型方程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的拟合二次曲线模型方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病人支气管舒张反应曲线有一定的特点,并且气道扩张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烟龄(年)、烟量(年支)、戒烟时间(年)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FEV1%、FEV1/FVC(%)、PEF%、FEF25%、FEF50%、MMEF%],根据气道阻塞程度分为ⅡA、ⅡB、Ⅲ级COPD。结果各组间的PEF%、FEF;%、FEF。%、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与烟量及烟龄存在负相关,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在控制年龄、烟量等因素后,FEV1%、FEV1/FVC(%)、FEF25%、FEF50%、MMEF%等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与戒烟时间存在正相关,而与烟龄存在负相关。结论戒烟可减缓COPD患者肺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老年人肺通气功能指标与年龄的关系,为康复锻炼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01—2014-12符合条件的上海市老年疗休养者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资料806例,年龄60~88岁,其中男性404例,女性402例,分析8项肺功能参数: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及FEF25%~75%与年龄的相关性。按年龄分组,60~70岁,70~80岁,80岁及以上,共3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所有肺通气功能指标均与年龄成负相关(P0.05),各组间肺通气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肺通气功能指标随年龄增加明显下降,高龄老人有必要及早进行肺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患者的试验结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磷酸组胺直接激发试验,吸入方法选用Chai氏测定法,分0.3%、0.6%、2.5%、5.0%4个浓度进行检测。仪器选用德国耶格组合型肺功能仪。结果进行激发试验的216例患者,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激发试验阳性率(47.62%)明显高于单纯咳嗽患者阳性率(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9,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与阴性患者,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FVC、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50%)、7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FEF75%)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比较,阳性患者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基础通气功能已经出现下降,小气道阻塞较为明显。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仅有2例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以咳喘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较高;且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小气道功能较差;随着气道反应程度的升高,激发后肺通气功能下降幅度增加;支气管激发试验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持续时间短,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水平和肺大小气道功能的相关性,以明确Fe NO对于哮喘气道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哮喘专科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4~18岁患儿560例,均进行Fe NO和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大气道功能,包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和小气道功能,包括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分析Fe NO值和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560例哮喘儿童Fe NO值为(25.60±21.00)ppb,与肺功能各项指标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MMEF皆存在线性负相关(均P0.05)。结论儿童哮喘的Fe NO水平与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受损相关,可反映儿童哮喘的气道阻塞程度。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舒张试验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支气管舒张试验方法。方法对于临床怀疑有气道阻塞,基础肺功能FEV。小于70%预计值的病人,吸入福莫特罗(奥克斯都保)9.0ug,吸入后分别于15min、30min、60min、120min、240min测定FEV1,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FEV1/FVC,观察各个时间点不同指标的支气管舒张效果。以卡方检验的方式比较各个时间点的阳性率。结果①如果以15min为一个时间点作为判定标准,FEV1作为判定指标,该组病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率为22%。如果继续观察到120min时,其阳性率达到32%(P〈0.05),当观察到240min时阳性率为33%(P〈0.01),有显著差异。②如以PEF作为判定指标,15min时阳性率为19%,30min阳性率达30.5%(P〈0.05),120min达39%(P〈0.01),具有显著差异。③如果以FEF25/75为判定标准,15min其阳性率为29%,60min阳性率为49%(P〈0.01),120min阳性率为53.5%(P〈0.01)。结论用福莫特罗吸入,采用多点连续检测的方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较既往单点检测的支气管舒张试验,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支气管阻塞的可逆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FEF_(25%~75%)/FVC与气道反应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反映气道容积相时大小的指标FEF25%-75%/FVC(用力呼出气量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与气道对组织胺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因怀疑患有支气管哮喘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肺功能室行组织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连续性患者205例,其中激发试验阴性患者108例(激发试验191性组),阳性患者97例(激发试验阳性组).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用反映气道敏感性的指标PD20FEV1 (FEV1 下降20%所需的组胺最低累积剂量)和反映气道收缩性的指标剂量反应曲线的斜率(DRS,FEV1下降的百分比/组胺的累积剂量)来评价.结果:(1)激发试验阳性组FEF25%-75%/FVC值显著低于激发试验阴性组(0.77±0.28 vs 1.02±0.26,P<0.001).(2)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校正了年龄、身高、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对气道收缩性的影响后,FEF25%-75%/FVC可以解释气道对组织胺收缩性变异14.4%.FEF25%-75%/FVC随着PD20FEV1的降低呈下降趋势.结论:FEF25%-75%/FVC值与气道对组织胺的反应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相对于肺容积,气道容积越小,气道对组织胺的敏感性和收缩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福建省男性健康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的预计值。方法:选择794名男性健康接尘工人,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测定FVC、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肺容量50%及肺容量25%时呼气流速(V50、V25),计算实测值占仪器预计值范围,以年龄、身高、体质量、工龄为自变量,肺功能指标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各肺通气指标预计值逐步回归方程,计算794名健康接尘工人肺通气功能的预计值及实测值占预计值范围。结果:794名受检者FVC、FEV1、FEV1/FVC%检测结果均正常,其中70%受检者各项肺通气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20%受检者V25、MMEF均降低,10%受检者V50、V25、MMEF均降低。受检者的年龄、工龄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呈负相关,身高、体质量与FVC、FEV1、V50、MMEF呈正相关,其中年龄、身高与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相关(P〈0.05)。肺通气功能各指标的正常预计值随年龄段的上升而下降,其中20~29岁者FEV1/FVC%的实测值占预计值范围与40~49岁、50~55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现用参考值0.70。其余项目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VC及FEV1均高于现用参考值0.80,MMEF及V50则略有下降。结论:福建省男性健康接尘工人FVC、FEV1、FEV1/FVC%应在原评价值的基础上提高0.05,尤其对20~29岁受检者的FEV1/FVC%应提高0.10,而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敏感指标如MMEF、V50则应下降0.05~0.10,受检者肺功能检测值低于上述水平,应作为早期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间质性肺疾病的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用肺功能自动分析仪逐项进行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检测并与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26例病人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改变,即:VC明显降低、FEV1/FVC及V^+50、V^+25正常或升高。结论早期间质性肺疾病病人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改变,VC、PEV1/FVC、V^+50、V^+25可作为反映早期病变的最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肺功能低下患者胸腔镜手术应用指征.方法将12例术前行下列检查肺通气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MVV和FEF25%~75%等)、动脉血气分析、屏气试验、上楼梯试验.均予呼吸功能锻炼.结果本组FVC>60%8例,<60%4例,FEV1>50%9例,<50%3例,MVV>50%12例.术后并发肺炎4例,肺不张1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均痊愈.结论在确定肺功能低下患者胸腔镜手术标准时,应将MVV,FEV1和FVC放在一起综合判定,FVC应在60%以上,MVV和FEV1两项中至少有一项在40%以上,应从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手术本身对肺功能的影响情况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汤剂)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和肺功能变化。方法:46例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金匮肾气丸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6个月,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观察远期疗效,测定肺呼气峰流速(PEF),75%、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速(FEF75%,FEF50%,FEF25%)。结果:远期疗效治愈率56.25%,有效率86.96%;呼气峰流速实测值/预测值由治疗前的59.94%提高到91.60%(P<0.05),FEF也显著改善。结论:金匮肾气丸合玉屏风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肺通气功能测定证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简易运动激发试验(6 min跑步试验)联合小气道功能检查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94例,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简易运动激发试验及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简易运动激发试验阳性及阴性患儿肺功能、临床表现及过敏原的差异.结果本组94例慢性咳嗽患儿常规肺功能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 volumein one second,FEV1)均≥70%,顺利完成运动激发试验.其中简易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2例(34.04%).阳性者中,经进一步检查及临床治疗反应并随访后确诊CVA30例(93.75%). CVA组患儿运动后FEV1(81.52±14.22)%、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89.00±14.31)%、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flow,PEF)(65.05±15.10)%、1 秒率(FEV1/FVC)(92.18±13.59)%、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 flowat 50%vital capacity,FEF50)(57.57±22.49)%、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orced expiratory flowat75%vital capacity,FEF75)(41.15±18.28)%、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 expiratory flow,MMEF75/25)(53.14±22.53)%均明显低于运动前[(94.07±9.69)%、(92.30±13.60)%、(80.73±17.85)%、(101.07±13.79)%、(66.71±19.29)%、(51.32±18.38)%、(63.75±19.43)%],(t值分别为8.592 、2.617 、10.246 、5.428、3.590 、3.646 、3.687 ,P均<0.05).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中,阳性组患儿FEF50(66.71±19.29)%和FEF75(51.32±18.38)%明显低于阴性组[(79.75±21.94)%、(69.08±29.28)%],(t值分别为-2.841 、-3.123 ,P均<0.01).阳性组夜间咳嗽、晨咳、重度干咳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而白天咳嗽、湿咳的比例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阳性组患儿中,湿疹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 CVA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并出现小气道功能下降,联合运用简易运动激发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检查,对CV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及中药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者的肺功能,并将其中4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观察RA患者肺功能及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C、MVV、FVC、FEV1、FEF25、FEF50、FEF75和PEF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IC、MVV、FEF25、FEF50、PEF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MVV、FVC明显升高(P<0.05或P<0.01)。实验组治疗后FEF25、FEF50、FEF75、PEF的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的肺功能多个参数显著降低,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并伴小气道阻塞和肺容积减少。中药新风胶囊通过调节免疫,降低炎症活动性指标改善RA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伴肺功能降低和肺功能正常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探讨健脾化湿通络中药复方新风胶囊改善RA肺功能的机理。方法:66例RA患者通过肺功能仪检测,根据肺功能的变化分为2组:肺功能降低组为A组,肺功能正常为B组,观察A、B组患者外周血Treg的表达及XFC干预后Treg的变化。结果:RA患者中肺功能降低45例(68.2%),肺功能降低主要以FEV1/FVC、FEF75、FEF50、MVV、FEF25为主;A、B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XFC干预后,A组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MVV、FEF50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RA患者肺功能参数中VC、FEV1、FEF50与CD4+ CD25+ CD127- Treg呈正相关(P<0.05),FEF75与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呈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RA肺功能改变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并伴有小气道阻塞,同时与Treg表达密切相关;XFC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肺功能,其机理是通过上调CD4+ CD25+ Treg、CD4+ CD25+ CD127- Treg的表达,调节自身免疫功能,增强肺部气体交换,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者不同戒烟时间对小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有小气道功能病变的长期吸烟男性患者23例为戒烟组,非吸烟健康男性28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戒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后3、6、9及12个月及对照组(入选后12个月内)的小气道功能[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比较戒烟各时间段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结果戒烟组戒烟后3个月各项指标与戒烟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戒烟后6个月MMEF、FEF25%、FEF50%较戒烟前均有所提高(均P<0.05);戒烟后9、12个月MMEF、FEF25%、FEF50%及FEF75%较戒烟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戒烟组戒烟后12个月的FEF25%、FEF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症状吸烟者戒烟后6个月方能改善小气道功能。戒烟后12个月FEF25%与FEF50%可恢复至正常。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通气功能情况与正常人有何异同。方法 选择病程小于 3年的老年哮喘缓解期患者 2 1例 (A组 )、青壮年哮喘缓解期患者 2 0例 (B组 ) ,健康青壮年 15例 (C组 ) ,比较三组之间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VC %、FEV1/FVC、FEV1%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VC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MMF %、V75 %、V5 0 %、V2 5 % :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结论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小气道通气功能仍不正常 ,存在气流受限 ,需维持缓解期治疗 ,定期复查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者早在60年代中期就提出流速——容量曲线是诊断肺、小气道功能的可靠指标.尤其是对早期肺无症状和体征,可通过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准确地判别小气道阻塞或受限的程度.鉴于国内小气道功能参考值报告尚少,故本文对659例不同年龄组的健康人,进行肺、小气道功能测量,其结果男性FVC、FEV_(1.0%)、VC、FEV_(1.0%)四项指标与小气道功能指标V_(50)、V_(25)、V_(25)/HT三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某院收治的88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溶液进行联合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肺通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两项通气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均有所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的FEV1、FVC两项通气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采用联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能更有效控制疾病,提高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