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 READ—ERⅡ仪器对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HbAlc、空腹血糖(FBG)水平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结果伴有视网膜病变组(有DR)46例,其中单纯型38例、增殖型8例;无视网膜病变组(无DR)40例;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HbAlc水平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Alc水平与视网膜病变之间呈正相关;FBG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过制定科学的自我管理行为规范来改善DR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延缓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来我院眼科门诊检查的DM患者以及确诊为DR的门诊患者且能进行长期随访的197人依其病变程度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集中化且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一组进行现有的诊治及护理。试验前对所有患者进行HbA1C的测量。之后要求所有患者分别于3月、6月、9月、12月来院进行一次HbA1C、视力检查。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时的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状况。结果自我管理教育组的视网膜病变进展明显延缓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自我管理教育课堂,开展有质量有针对性的自我管理教育,可帮助患者很好地控制和(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浩  李乔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1):1441-1442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 78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无DR病变(NDR)老年患者纳入NDR组,42例2糖尿病合并DR患者纳入DR组,6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纳入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对象HbA1c水平。结果 DR组HbA1c水平高于NDR组,而NDR组HbA1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bA1c测定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07例2型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分为糖尿病正常眼底(NDR)9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209例,其中单纯型视网膜病变(SDR)157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52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检测.结果 HbAlc水平越高,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P〈0.01).SDR组HbA1c明显高于NDR组(P〈0.05),PDR组高于S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水平在SDR组与NDR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血浆葡萄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脂联素及用金标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①血清脂联素含量各组比较:NDRBDR>PDR>正常对照.结论 脂联素的降低及HbAlc的升高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血中脂联素水平更低,HbAlc的水平更高,脂联素及HbAlc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桂兰  黎琴  吴帆  覃婷婷 《全科护理》2022,(28):3930-3934
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自我管理定义、评估工具、临床干预现状及不足与探讨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老年DR病人的自我管理护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瑛  杨泉 《护理学报》2010,17(20):49-51
目的探讨实施自我管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由3名经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的人员作为研究者,对10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疾病自我管理指导。于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末使用自设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量表进行自我管理能力测评、中文版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测评。结果患者在自我调节、自我技能、自我控制3个方面8个问题的管理能力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01);自我管理干预12个月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及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较差,自我管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应重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或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6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51例。结果HbA1c水平DR组较NDR组高(P<0.01),HbA1c水平越高,DR的发生率越高(P<0.05),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A1c测定可作为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A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TOSOH HLC-723G8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85例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者4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40例]的血小板计数(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HbA1c并与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DR组HbA1c、MPV、PDW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P〈0.01),而PLT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HbA1c与MPV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DR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3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教育项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于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检测值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餐后血糖、HbA1c联合检测并做眼底视网膜检查。结果视网膜病变组餐后血糖及HbA1c结果明显高于糖尿病眼底正常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餐后血糖与HbA1c的结果作为DR的发病重要指标,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和HbA1c浓度,可以降低DR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NP、HbA1c的变化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Nycocard READER11分析仪及Dxpress德帕思心梗心力衰竭快速检测仪检测1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65例、2型糖尿病伴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59例、2型糖尿病伴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43例]及50名无糖尿病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血浆HbA1c和BNP水平。分析各组间BNP、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NPDR及PDR组HbA1c水平高于NDR组(P〈0.05),且HbA1c水平越高,DR发生率越高(P〈0.01)。NPDR组BNP水平与NDR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DR组血浆BNP水平高于NDR组及NPDR组,并且随病变程度加重,其血浆浓度也增加(P〈0.01)。结论PDR患者BNP及HbA1c水平均较高,因此二者联合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老年DR发生和发展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糖尿病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杨昕 《临床医学》2011,31(4):49-5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 c、GSP及FBG检测并做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08例。结果 DR组HbA1 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 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眼病动脉血管壁厚度、血管腔内径的变化。方法 采用数字化眼底照相分析系统,对正常成人与DR的眼底动脉血管做定位、定量测量血管壁厚度、血管腔内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R患者与正常成人的眼底动脉壁厚度、腔内径的统计数字均存在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DR患者的眼底动脉壁明显增厚、腔内径明显减小,这是T2DM微血管改变的重要依据,是糖尿病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最近关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印度,发病率:1980年低于1%,1994年为2.5%,2002年为2.7%,从2002—2007年增加至9.7%,人数高达1.42亿[1]。与此同时,糖尿病并发症数据也不容乐观: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达50%,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脏病变(DKD)的关系及前者对后者的预测作用。方法:将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而无肾脏病变的患者为单纯视网膜病变组(DR组,60例),有肾脏病变而无视网膜病变为患者单纯肾病组(DKD组,29例),两者并存的为合并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组(A组,137例),比较3组年龄、病程、体质量、血脂、尿酸、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以及3组合并大血管病变、高血压和其他非糖尿病肾脏病的情况。结果-DR组的病程明显短于DKD组和A组;DR组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DKD组和A组;3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均偏低,DKD组与A组的肾小球滤过率又明显低于DR组;DKD组与A组合并高血压及大血管病变患者明显多于DR组,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DR可能早于DKD发生,提示通过检测是否存在DR,可能可预测患者早期DK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Nycocard READERⅡ分析仪及Dxpress德帕思心梗心力衰竭快速检测仪检测1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患者65例、2型糖尿病伴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59例、2型糖尿病伴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43例]及50名无糖尿病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血浆HbA1c和BNP水平。分析各组间BNP、HbA1c水平变化及其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结果NPDR及PDR组HbA1c水平高于NDR组(P<0.05),且HbA1c水平越高,DR发生率越高(P<0.01)。NPDR组BNP水平与NDR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PDR组血浆BNP水平高于NDR组及NPDR组,并且随病变程度加重,其血浆浓度也增加(P<0.01)。结论PDR患者BNP及HbA1c水平均较高,因此二者联合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老年DR发生和发展的程度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糖尿病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研究多见于临床方面。我们对 2 86例 (只眼 )已由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 (DM )而眼底正常未发生DR者 ,146例 (只眼 )进行适当长期干预 ,通过随诊结果进行统计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共收集我院 1994年 9月~ 2 0 0 1年 12月 ,确诊DM 2 86眼 ,眼底检查均未发现DR ,其中男 114例 ,女 172例 ,年龄 30~ 70岁 ,病程 3个月~ 8a。1 2 DM诊断标准及DR病变分型DM诊断标准按 1985年WHO制定糖尿病诊断标准。DR…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网膜微血管直径与2型糖尿病(DM2)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11月住院确诊DM2患者200例,根据眼底彩色照相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NDR组,测量视网膜血管直径、测定生化指标及血压,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1扩张10μm时,DM2患者并发DR危险性增加(OR1.75,95%CI1.14~3.04,P〈0.05);空腹血糖水平增加1mmol/L,DM2患者并发DR的危险性增加(OR1.87,95%CI1.43~2.81,P〈0.05);糖化血红蛋白增加1个单位,DM2患者并发DR的危险性增加(OR1.08,95%CI1.02~1.13,P〈0.05);DM病程增加1年,DM2患者并发DR的危险性增加(OR1.41,95%CI1.18~1.70,P〈0.05)。结论在DM2患者中,视网膜静脉直径大小、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病程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