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干眼症患者症状改善及泪液中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干眼症积分改善情况、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及泪液中炎症介质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泪膜稳定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泪膜稳定性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干眼症状积分及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琢、白细胞介素-1?茁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改善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Oculus Keratograph干眼仪在对干眼症临床诊断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择2017年6月至12月就诊于北大人民医院的82例主诉干眼的患者,分别使用Oculus Keratograph干眼仪测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泪河高度(TMH)分析评分,再运用临床传统检查法做泪液分泌实验I(SIT)和泪膜破裂时间(UT)检查。结果:使用Oculus Keratograph干眼仪检出的临界干眼和干眼的患者均高于传统检查法,对干眼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ulus Keratograph干眼仪可以为干眼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提高干眼的诊断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具有非接触、无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4例行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57眼),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首、治疗后1周、1个月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Schirmer I)测试、角膜荧光染色(FL)、干眼自觉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BUT、SchirmerI、FL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后两组BUT、Schirmer I、及干眼自觉症状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翼状胬肉术后干眼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泪液分泌试验与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在老年干眼症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情况.方法 对338例就诊于眼科门诊有干眼症状并排除其他眼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干眼症问卷调查及临床干眼症诊断性检查,包括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试验和BUT测定.结果 338例老年干眼症状患者中,经检查后确诊为老年患者干眼症292例.BUT测定结果阳性者274例;泪液分泌试验结果阳性者170例;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阳性者82例.结论 BUT测定对诊断老年干眼症较泪液分泌试验的差异性较小,稳定性更好,BUT测定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检测并分析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 SRI)、表面不规则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 SAI)、模拟角膜表面散光值(cylinder, CYL)和角膜预测视力(potential visual acuity, PVA)等参数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选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门诊就诊已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60例(113眼)为干眼症组,选择干眼症问卷调查中无干眼症状及干眼症相关病史的健康人33名(60眼)为对照组,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 ST)及角膜地形图SRI、SAI、CYL和PVA分析。结果:干眼症组患者泪膜BUT和ST值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眼症组角膜地形图SRI、SAI、CYL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PVA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随着SRI、SAI、CYL值升高,PVA值则降低;干眼症组CYL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两组角膜地形图屈光力K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角膜地形图数据可反映泪膜的稳定性,便于干眼症患者重建泪膜的临床疗效判断,同时角膜地形图具有客观、无创、重复性良好的优点,有利于在干眼症患者的泪膜稳定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分析近几年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对泪膜的形态、分泌功能、稳定性及术后引起干眼症等方面的影响。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6-12关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对泪膜及术后干眼的文章。检索词“lasik,tear film,dryeye”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6-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生物学特性,泪膜,干眼”。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准分子激光的生物学特性,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并发症。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56篇,排除25篇重复性研究。31篇符合纳入标准。 资料综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干眼问题是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原因主要与泪膜稳定性的下降有关。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不影响泪膜形态,但多种因素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术后泪液分泌量减少,从而引起眼部不适,干眼症状。 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对泪膜的影响及其出现的干眼症状已引起医生的重视,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措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的疗效。方法 62例(85眼)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44眼)和对照组31例(41眼),研究组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加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估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查泪液分泌情况[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角膜上皮细胞完整性[角膜荧光素染色(F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干眼问卷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SIt、BUT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FL评分、干眼问卷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可显著改善患者患眼泪膜稳定性、泪液分泌情况及角膜上皮细胞完整性,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干眼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及玻璃酸钠滴眼液均为4次·d-1点眼,每次1~2滴,疗程为14d。2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分别行干眼症状问卷调查、角膜荧光染色(FS)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试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试验)。结果治疗后2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泪膜破裂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延长(P<0.05),泪液分泌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试验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后泪液分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对于改善症状,修复角膜效果良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入医院治疗的86例干眼症患者为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泪膜稳定性以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月后,观察组泪流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物感、眼胀眼痛、干涩、灼烧以及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干眼症患者实施超声波雾化熏洗结合导气针刺疗法可有效提升泪膜的稳定性,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钟海建 《大医生》2023,(12):75-77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HYCOSAN)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钟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仅接受HYCOSA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贝复舒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主观干眼感觉评分及泪液动力学指标[泪膜厚度、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泪膜厚度、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较高,主观干眼感觉评分、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低(均P <0.05)。结论 HYCOSAN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泪液动力学均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双眼屈光度相近符合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66例(132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分别在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干眼症状。结果干预组主观感觉、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ASIK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干眼症状,促进手术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干眼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干眼症患者104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共治疗4 w。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泪液分泌情况、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泪液分泌均显著增加(均P<0.05),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I泪液分泌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干眼的发生、发展及防治情况。方法:随机抽取50例(72只眼)于术前3 d、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0.5 a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 I,ST I)。结果:术后患者可出现干眼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加重、BUT变短、ST I减少。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应及时有效地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方法:经泪膜破裂时间测定、泪液分泌时间测定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诊断出206例干眼症患者,并进行了水液缺乏型与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分类。结果:206例患者中水液缺乏型干眼多于蒸发过强型干眼。结论:干眼病不仅多发于中老年及女性,儿童也有干眼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各项干眼指标,使用OSDI量表进行评分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时长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干眼症状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后准备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60例(60眼),年龄(12.81±1.83)岁,在戴镜前,戴镜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应用眼表疾病指数评分表(OSDI )、泪膜破裂时间(BUT)来评估患者的干眼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结果:60例患者,戴镜后1个月OSDI评分就较戴镜前显著升高(P<0.01),戴镜后3个月和1年OSDI评分与戴镜前相比较都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BUT没有明显变化(P>0.05)。 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虽然BUT并未达到诊断干眼的标准,但会对青少年的主观干眼症状产生影响,临床护理应对这一现象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行人工泪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泪液分泌、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干眼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能有效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分泌量,改善眼干、眼涩症状,有助于老年患者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各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泪膜恢复的影响,未涉及同一手术方法对不同患者人群泪膜恢复的影响。目的:观察初发翼状胬肉和复发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泪膜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初发翼状胬肉患者32例38眼,复发翼状胬肉患者28例35眼,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及移植后1周、1个月时进行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收集基础泪液分泌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移植后1周均出现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个月初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正常,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泪液分泌较初发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均较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恢复差,可以部分解释复发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各种不同手术方法对术后泪膜恢复的影响,未涉及同一手术方法对不同患者人群泪膜恢复的影响.目的:观察初发翼状胬肉和复发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的泪膜恢复情况.方法:选取初发翼状胬肉患者32 例38 眼,复发翼状胬肉患者28 例35 眼,分别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及移植后1 周、1 个月时进行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收集基础泪液分泌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移植后1 周均出现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泪液分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1 个月初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基本恢复正常,复发组患者的干眼症状较初发组患者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较初发组患者明显缩短、泪液分泌较初发组患者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泪膜稳定性及泪液分泌均较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恢复差,可以部分解释复发翼状胬肉患者移植后的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SMILE、飞秒激光制瓣LASIK、TransPR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后干眼发生情况及其发生原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行角膜屈光术的90例患者分为SMILE组、LASIK组、TransPRK组,各30例60眼。对比分析三组术后干眼症状评分、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SMILE组干眼症状评分、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采取SMILE手术的患者术后的干眼症状相对较轻,泪膜稳定性好,术后切口及视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熊飞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700-2701
摘 要:目的:分析误诊为角膜炎的干眼症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以干眼症的三项检查结果(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为诊断标准,收集反复用药2月以上且误诊为角膜炎的干眼症患者,并给予唯地息眼膏治疗,观察用药后2周疗效。结果:9眼(6例)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58眼(29例)误诊为点状角膜炎,误诊时间2个月~1年6个月; 停用所有抗感染眼药水后给予唯地息眼膏点眼,患者自觉症状减轻,角膜染色减少。结论:对于角膜染色阳性患者应该结合临床症状及传统的干眼症诊断试验以免误诊;唯地息凝胶用于干眼症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