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素  张莉 《护理学报》2016,23(3):73-73,74
为了解决带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的穿衣问题,笔者研制了一种已获得国家专利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病服,该病服由领口、双袖、前片、后片、一字扣、引流口盖片、尼龙搭扣等组成,分别于衣服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处及腋下6~8肋间处留一大小为6 cm×6 cm正方形开口为引流管位置。使用时打开斜面钮扣及侧面尼龙搭扣,患者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衣服,留置引流管时打开斜面或腋下引流管口盖布将引流管穿出固定,换药、观察局部敷料及引流管情况时,解开钮扣或尼龙搭扣即可。其设计简洁,穿脱方便,能很好地解决患者的穿衣问题,降低患者胸腔引流管脱落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0例,将行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者设为锁骨中线组(39例),行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腔闭式引流治疗者设为腋前线组(41例)。治疗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术后(12 h、24 h、48 h、72 h)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治愈、中转、并发症(引流管通畅、漏气、脱出、感染、皮下气肿等)等情况。结果锁骨中线组和腋前线组的治愈率、中转率分别为82.05%和85.37%、17.95%和14.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腋前线组术后12h、24 h、48 h的疼痛程度均轻于锁骨中线组(P0.05),至术后72 h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当(P0.05);腋前线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锁骨中线组的28.13%(P0.05)。结论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三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腋前线第三肋间置管胸腔闭式引流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后置位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取半俯卧位可增加舒适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置位胸腔闭式引流管是贲门癌与食管癌术后常见的置管方式 ,一般术后根据病情需要通常置管 3~ 4d。由于该胸管置于左侧胸廓腋后线第 5、6肋间隙 ,其位置较后使患者无法采取相对自由的舒适卧位既符合低位引流原则又减轻疼痛。如何采取既有利于病情恢复与引流 ,又能使患者感觉舒适的最佳卧位 ,是外科体位护理中的难题。为此我们对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2年 6月期间的 2 1例后置位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半俯卧位与侧卧位主观舒适度、受压肢体的外周血氧饱合度 (SpO2 ) ,进行了观察与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 料本组 2 1例 ,男 11例 ,女 10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的制作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38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0例,观察组采用管道小组设计的胸腔闭式引流瓶,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瓶(苏州市晶乐高分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两组均每天更换引流液,分别在一次性胸腔引流管上端和下端2—3cm处采样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引流操作时间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引流操作时间为2.1min,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阳性4例;对照组引流操作时间10.3min,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6例。两组操作时间及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2,x2=9.40;P〈0.05)。两组在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管道小组自行设计的胸腔闭式引流瓶,操作时间短,减少了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感染几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胸腔闭式引流是用于引流胸腔内积液、积气 ,促进肺复张的治疗措施。胸腔闭式引流瓶有单瓶、双瓶及三瓶 ,双瓶及三瓶可用来接负压吸引 ,瓶盖上分别有连接胸管接口及接吸引接口。2 0 0 1年 1月及 10月我们在为 2例更换引流瓶时将引流管接于吸引接口 ,幸亏及时发现未发生严重后果。为接受教训 ,现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例 1,男 ,76岁。左侧恶性胸腔积液 ,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 15d ,胸腔内顺铂化疗后 9d ,当时胸腔引流管水柱波动不明显 ,于晨 6时更换引流瓶时 ,将引流管接于吸引接口 ,7时 30分于床头交接班时发现 ,当时患者无自觉症状。例 2 ,男 …  相似文献   

6.
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某些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材料和方法我院近年来对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经闭式引流 2周仍有漏气者 ,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进行胸膜腔检查。本组 5例均为男性住院患者32~ 59岁 ,平均年龄 4 2岁 ,检查前 3例胸腔积液经其它方法未明确诊断 ,2例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超过 10d仍有漏气 ,肺不能复张。患者术前准备同常规 ,术前肌注安定 10mg ,阿托品 0 .5~ 1mg ;低流吸氧 ( 1~ 2L/min) ;监测血氧饱和度及心脏变化 ,定时测血压。患者健侧卧位 ,患侧向上 ,一般选择腋中线第六肋间隙为进镜点 ,常规消毒 ,铺无菌单 ,局部皮肤切一小口 ,按胸腔闭式引流术置…  相似文献   

7.
男,21岁。因强烈暴力撞击胸部1小时入院。呼吸急促,鼻翼扇动,面色苍白,烦燥不安。脉块而细弱,紫绀,右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气管、心脏向左侧移位。X线检查,右侧肺压缩95%,气管和心脏左移。即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安置胸腔引流管连接水封瓶。作闭式引流后,病情未见好转,且引流并有500ml血液流  相似文献   

8.
<正>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中应用广泛,其根据胸膜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目的在于引流胸腔内的积液、积气,促进肺复张。此装置由引流连接管和水封瓶组成。通常引流连接管采用外径约0.8cm的透明塑料管。水封瓶一般分为单瓶、双瓶、三瓶式。我科单瓶式闭式引流装置较常用,在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护理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夹闭引流管。在引流术中,若过快排气或排液,病人可出现呼吸浅快、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时引流瓶、引流液更换方法对胸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且排除胸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101例和B组109例,A组每天更换引流液,B组每天更换引流瓶及引流管。分别在两组一次性胸腔引流管上端及下端2~3 cm处采样进行细菌培养,并比较培养结果。结果:A组引流管下端细菌培养结果阳性10例,上端阳性2例;B组引流管下端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上端阳性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每天只更换引流液,不会增加胸腔内感染率,且可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0.
治疗方法: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置引流管,与胸壁固定。胸内食管吻合口瘘病人引流管进入脓腔内,其前端最好达瘘口处;若原置胸管尚未拔除且通畅者,勿需重新置管。接闭式引流瓶引出脓液,待无脓液引出时从引流管滴入0.5%甲硝唑液250ml和0.9%生理盐水25...  相似文献   

11.
自发性气胸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采用金属套管针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在护理过程中对引流管、引流瓶的护理是重点内容,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强调"密闭、无菌、通畅、固定"的原则,对引流瓶强调"直立低位、液面高度、定期更换"等事项.加强对患者病情和引流状况等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确保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中应用广泛,其根据胸膜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目的在于引流胸腔内的积液、积气,促进肺复张。此装置由引流连接管和水封瓶组成。通常引流连接管采用外径约0.8 cm 的透明塑料管。水封瓶一般分为单瓶、双瓶、三瓶式。我科单瓶式闭式引流装置较常用,在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护理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夹闭引流管。在引流术中,若过快排气或排液,病人可出现呼吸浅快、剧烈咳嗽、口唇发绀等急性肺水肿症状。通过将普通引流连接管改装成可调节式引流管后即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向螺旋缠绕加压法固定小儿胸腔闭式引流管接头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486例患儿根据使用新的固定方式前后分为观察组273例和对照组213例,观察组采取3M肤色弹力胶布双向螺旋缠绕加压法固定引流管与引流瓶的接头上下两端,对照组采取3M绢丝胶布分别固定引流管与引流瓶的接头上下两端。观察比较2组固定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引流管连接处的固定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向螺旋缠绕加压法可有效的固定引流管与引流瓶接头,避免胸腔闭式引流管自引流瓶接头处脱落,保障患儿胸腔闭式引流的密闭性,增加其活动度,从而促进患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余年来为1000例肺切除术后患者装置了胸腔闭式引流管,其中单管648例,双管352例,发生拔管困难10例,漏气12例,引流管阻塞30例,引流瓶破损8例,肋间神经痛10例,引流管从胸腔滑出3例。1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1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的密闭由...  相似文献   

15.
<正>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临床上治疗气胸、液胸、血胸常用的治疗方法,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多采用胸部缝合和胶布固定法,然后把引流瓶用挂钩固定于一侧床沿下。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管较粗,病人在变换体位时会产生较大的牵扯力量,造成胶布撕脱,牵拉引流管引起病人疼痛,清醒病人为防止引流管脱出和移动,往往限制床上活动,情绪紧张、焦虑病人由于躁动使引流管脱出的危险性增加。护理人员在搬运或给病人翻身时易引起脱落。因此,我科研制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中很多护理技术对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灌肠技术中要求灌肠液面应距肛门40cm,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中引流瓶应低于胸腔引流口60~100cm,最严格要求的是脑室引流管护理中引流瓶出口平面应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等。笔者因科内脑室引流管护理患者较多,从2004年1月开始,设计一可移动标尺,在临床应用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晓飞  刘艳梅 《新医学》2001,32(3):157-157
1 引 言气胸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治疗。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闭式引流后仍持续漏气10日以上的12例病人采用了导管暖温胸腔灌洗的方法治疗,现报道如下。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 男7例,女5例;年龄42岁至73岁,平均56.5岁;均为住院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6例,其中肺心病1例;结核病史者占4例,其中结核活动期2例;哮喘1例;外伤1例。复发性气胸者占8例,首发者占4例。持续漏气时间10日至14日者占7例, 14日以上者占5例。2.2 灌洗方法 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一引流管的基础上,于患侧腋中线第七、八…  相似文献   

18.
1993年7月~1998年9月,我们对42例自发性气胸者做胸腔闭式引流,前2年采用传统玻璃瓶引流,近3年改用一次性塑料引流瓶,结果发现后者因密封不良而疗效差,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42例自发性气胸分别用玻璃水封瓶(以下简称玻璃瓶)和一次性塑料引流瓶(以下简称塑料瓶)作胸腔闭式引流。玻璃瓶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3~71岁,平均45.3岁。塑料瓶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17~65岁,平均43.2岁。引流部位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个别在腋前线第5肋间。2 结果玻璃瓶组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9.
Ⅱ型胸腔闭式引流瓶是由储液瓶及水封瓶两部分组成,胸腔引流管通过连接管直接连接于储液瓶瓶盖的一接孔上使引流液直接流人储液瓶内,储液瓶盖口另一接孔通过长10cm的连接管与水封瓶的长管连接,水封瓶内倒入无菌生理盐水使长管在水面下4cm-5cm而与外界空气隔绝。I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引流液直接引人水封瓶内,随着引流液的增加,液面上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开放性气胸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2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开放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2例均因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3 d内气胸症状控制良好,肺已逐渐膨胀。但2例分别于第4天和第3天引流气体再次增多,复查X线胸片肺压缩50%以上。结果经检查,例1引流瓶接口处导管破裂,例2导管与引流瓶瓶盖下方接口处部分脱落,形成开放性气胸。更换引流管及引流瓶后均气胸治愈。结论在使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前及使用过程中应反复检查有无导管破损及接口脱落,以免形成开放性气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