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ESD管理中,能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同时,能促进良性职业环境的建立及专科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零缺陷"管理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8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及对照组(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零缺陷"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纠纷事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零缺陷"管理能有效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该院行神经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DC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3d舒适度为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高满意度的护理干预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于预防ICU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ICU中600例行床边局麻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常规PICC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5月接受PDCA管理下PICC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各300例。比较两组患者PICC护理缺陷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为2.33%,对照组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为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可以降低ICU重症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缺陷率,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给予针对性的体位管理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共128位),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147位),诊断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并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患者,将2016年的128位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7年的147位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体位管理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SD术后采取针对性的体位管理,有利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的治疗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程序化护理在消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64例进行黏膜剥离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6.2±1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6%,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取2016年1~12月6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管理,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预后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护理责任心、应急能力、健康教育、文书书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管理可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ICU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600例,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PICC置管的ICU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ICU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医院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67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复发例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例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缩短手术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情况,降低住院治疗费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道肿瘤中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ESD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8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应用于消化道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室护理配合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70例患者按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室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内镜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冲洗液使用量、术后便血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穿孔和吻合口瘘发生,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内镜室护理配合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冲洗液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便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开展内镜室护理,能缓解患者对手术恐惧、紧张情绪,加强医护配合,减少术中出血、术中冲洗液使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论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患者预后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4月选取84例ESD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应用ERAS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发生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机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状态、社会职能、情感状态、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理论能有效减轻ESD患者术后疼痛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患者转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胃食管早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应用ERAS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导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ERAS理念能有效缓解胃食管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除效果、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3年存活率。结果:两组切除效果及3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相当的手术效果,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633-2635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患者51例,分为两组。观察者实施综合的术后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8%)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出现,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PDCA循环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行消化内镜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两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各项病理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健康知识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4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4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建立连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术后康复指标、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搭桥术患者建立连续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