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血站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接受首次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一对一”谈心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护理后对献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献血满意情况;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献血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献血者不良心理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知晓血小板作用、对本次献血满意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紧张、恐惧人数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谈心护理模式应用于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献血满意度,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待的124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组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机采后,两组献血者的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明显;且献血反应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全程中始终贯穿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及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护理模式("一对一"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一台机器一名献血者;"一对多"护理模式,即一名护士对应多台机器多名献血者)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和机采血小板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接待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72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和对照组(采用"一对多"护理模式),两组献血者在献血小板的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一对一"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心理状态发生忧虑、紧张、恐惧的比率明显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并有效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率,对保证献血者身心健康及血液质量,促进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再次招募及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应用系统性护理对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血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204例,将献血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以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1)机采血小板知晓率研究组为96.08%,对照组为56.86%,卡方检验χ^2=43.59,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为0.00%,对照组为17.65%,卡方检验χ^2=19.74,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风险意识评估研究组为(96.57±2.18)分,对照组为(60.12±1.26)分,经检验t=145.8,P=0.000,研究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状态得到了改善,降低了献血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于杰 《妇幼护理》2024,4(12):2927-2929
目的 探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连云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初 次机采血小板的 82 例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 的心理状态评分、不良反应和献血满意度。结果 两组机采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机采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中,头晕 5 例、抽搐 1 例、呕吐 2 例、血肿瘀斑 3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83%。观察组中,头晕 1 例、呕吐 1 例,不 良反应发生率为4.8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献血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 结论 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应用综合护理,能有效减轻献血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和提高献血者的献血满意 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探讨PDCA循环在机采血小板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将2015年7-12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484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将2016年1-6月机采血小板献血者522例设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风险管理。机采科医护人员则随分组时间段亦相应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医护人员风险认知能力、献血者满意率、献血者抱怨与投诉率、工作缺陷与差错率。观察组医护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的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对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8,20.53,21.38,24.74,均为P0.05)。对照组献血者满意率94.83%,抱怨与投诉率5.17%,工作缺陷与差错率2.48%;观察组献血者满意率99.23%,抱怨与投诉率0.77%,工作缺陷与差错率0.38%。两组献血者满意率、抱怨与投诉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P0.05);两组工作缺陷与差错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042,P0.05)。在机采血小板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能够明显提高医护人员风险认知能力和献血者满意率,明显降低献血者抱怨与投诉率、医护人员工作缺陷与差错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站收治的429例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5例,对照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6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轻、中度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护理干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和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有明显效果,同时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员招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首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中的应用。探讨延续护理对首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小板生成素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名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情况、干预后生活质量及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满意度较高。结论:通过延续护理可提高献血者献血安全,不会引起献血者的身体伤害,解除献血者心理顾虑,对招募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方法将本院接诊的90例心脏复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优化急救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复苏效果、心率、动脉压、心理状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动脉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状况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诊心肺复苏患者采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896-1897
选取我血站献血者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献血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紧张恐惧、疼痛、皮下瘀血及晕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减轻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方法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献血者相关不良心理、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献血者恐惧心理发生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紧张情绪及不良心理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降低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分析对其持续献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站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实验组实行延续性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献血者持续献血、停止献血小板、变成志愿者、成功招募献血等人数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献血者的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行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献血者持续献血比率,同时还可提升献血者对献血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该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3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7月150例献血者纳入对照组,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150例献血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献血者疼痛耐受度、不良反应、满意度和再次献血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耐受度、护理满意度和再次献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减轻献血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获得良好的献血体验,提高其再次献血率,更有效地保留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献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站首次参加无偿献血的4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时间顺序及献血时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按常规献血护理的对照组与引进人文关怀献血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疼痛程度、献血反应、献血满意度以及再次献血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轻微痛比例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疼痛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再次无偿献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对献血者尤其是首次献血者实施人文关怀,有利于减轻献血者的疼痛,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献血者获得良好的献血感受,提高献血者对献血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再次无偿献血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4个月内献血者捐献机采血小板的频率与献血员外周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从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选取69名24个月内捐献机采血小板量为6~28个治疗量的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平均每个治疗量血小板计数≥2.5×1011个),采集献血员末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前的静脉血;选取71名未捐献过机采血小板的健康无偿献血员作为对照组,采集献血员全血样本.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例(PLCR).比较两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结果,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P-L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体检时要结合PLT、MPV、PDW、P-LCR等血液学参数,综合考虑献血者机体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6月收治的因颅脑损伤严重而进行开颅手术的55例女性患者和73例男性患者,通过统计学中的简单随机抽样中的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结果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SA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近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量表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95.31%)大于对照组(73.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焦虑,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良好沟通,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和平衡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9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渐进式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改变、营养摄入、胃肠道症状、活动与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敏感、敌对等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情绪角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及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化疗的淋巴瘤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化疗后24 h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7 d及15 d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即全程护理结合中医望诊在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初次来我站参加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198人,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一对一"全程护理结合中医望诊)和对照组(采用"一对多"日常护理),观察两组体检合格率、献血反应发生率、捐献成功率、二次以上召回率的情况。结果两组之间体检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8,P=0.042);165名体检合格献血者参加献血的两组之间献血反应率、捐献成功率、二次以上召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3、5.582、33.075,P分别为0.032、0.018、0.001)。结论全程护理结合中医望诊对初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了"一对一"全程人性化的护理,在征询、体检、初筛、采集等过程运用中医望诊加强观察,弥补了日常护理的不足,能严格筛选献血者,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捐献成功率和二次以上献血者召回率,对保证献血者安全及提高血液的产品质量,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