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数据开发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实现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病区和手术室护士通过信息系统共享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使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系统后手术转运交接异常情况(手术接台通知不到位、带入手术室用物遗失、转运交接异常)发生率低于使用系统前(P0.001)。而且能实时准确采集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信息,便于进行信息管理。结论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系统,保证手术患者安全,保证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杨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0):1362-1363
目的分析围术期使用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有效性。方法在患者出入手术室的3个时间段(病房-手术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病房或手术室-病房)采取由病房责任护士、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恢复室护士3方按照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进行逐项核查后交接。结果围术期交接时使用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进行相关信息核查,发现安全隐患268例,及时处理后,确保患者安全并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的应用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较多,其中手术患者交接涉及科室多,交接内容繁杂,影响患者安全和护士工作效率,患者的交接包括患者术前从病房到手术室,术后从手术室到复苏室及从复苏室再回到病房的整个过程~([1-2])。我院通过总结原有的数据,结合现实情况,设计了"手术患者交接护理记录单",为降低手术患者交接错误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在2012年我院通过了医疗机构评审国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理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以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方法 选择手术室现有的29名护理人员,回顾分析防范措施实施前后不同护理安全缺陷情况,对照分析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理安全缺陷构成比及手术医生对护理安全满意度构成比。结果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安全缺陷构成比比较差异显著。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手术医生对护理安全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知识结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及劳动强度是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实施防范措施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正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注重关键环节控制、加强重点岗位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卫生主管部门通过修订流程制度、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但手术护理安全隐患不可能完全规避,不良事件时有发生,通过分析人、机、法、物、环等关键管理环节,手术护理缺陷的发生"交接口"是重要的薄弱环节。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后要经过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与病房之间的多次交接,交接环节多,而每个患者术前、术后所备物品、所需物品不同,因此,手术物品的管理交接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护理安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现代社会法制不断健全,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妇科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3月‘治的1140例妇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探讨有关护理安全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保障妇科围手术期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室运行效率,构建手术室信息平台,探讨手术室全流程闭环式信息化全质量管理方案。方法 围绕以手术患者安全为主体,结合流程再造、精细化管理、全质量管理的方法,通过对手术患者围术期无缝隙闭环式信息化转运交接、手术医师医疗权限控制、手术室消毒包/器械的信息化全流程追溯、术中离体组织标本的信息化全流程管理、手术室耗材、物资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全生命周期化管理等六个维度,探讨对手术室人、财、物等实施闭环式、全质量的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首台手术准时划皮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时间、手术患者PDA转运交接有效实施率、手术连台时间均有所提高(P<0.05);实施前后患者信息识别率、手术患者高危风险评估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手术部位标识规范执行率、安全核查正确执行率等都得到了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9.33%优于对照组92.30% (P<0.05),观察组医护对手术室运行效率总满意度99.54%优于对照组93.97%,(P<0.05)。结论 全质量管理体系下手术室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促进手术室向高质、高效、低耗方向发展,做到手术围术期的全过程、全质量信息化控制,持续改善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效率和手术室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术期访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术前须知以及麻醉前谈话,实验组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探视。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巡房探视次数进行比较,并记录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巡房探视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多(均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的围术期访视在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护理操作程序中出现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我们通过查找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是诊治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护理操作程序中出现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1],我们通过查找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以确保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解决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不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方法按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及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制定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效果调查表,在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对10个病区的术后康复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调查,并对病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进行检查。结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各病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均有提高,其中神经外科从(78.7&#177;3.25)分提高至(96.3&#177;1.29)分,心胸外科从(70.1&#177;4.31)分提高至(98.2&#177;1.09)分,与改进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9.86,18.87;P<0.01)。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围手术期护理存在问题下降,手术室护士术前未访视从25.4%下降至3.6%,术后腕带保存不当从10.6%下降至3.6%,与改进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72,9.13;P<0.01)。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眼科学龄前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专科化游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一2017年10月在南京市某医院眼科行择期手术的80例学龄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和眼科诊疗项目相匹配的专科化游戏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和家长的焦虑程度以及家长对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儿手术当天术前病区交接时、进入手术室时、术后回病房时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术前病区交接时焦虑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在患儿术后回病房时的焦虑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对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化游戏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围手术期的焦虑、恐惧情绪,减轻患儿术后家长的焦虑程度,增加家长对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刘春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71-9071
目的探讨患者能在最佳的心态下接受和配合手术有效方法。方法转变工作模式,通过对4 000余例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术中支持、术后随访的健康教育的落实及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结果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率和服务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避免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结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围手术期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有:年龄、压力、肥胖与消瘦、麻醉、低体温、手术时间、潮湿和体位的摆放。针对这些原因手术室护士做好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如:压疮的评估、做好术前准备、保暖、受力面使用医疗用品、合理摆放体位以及重视术中观察和术后护理,确保病人围手术期安全、舒适,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时间段将500例手术患者分为前馈控制前和后各250例,前馈控制前按照传统的手术室术前术后患者转运交接方法进行转运交接,前馈控制后将前馈控制理论应用于患者转运交接中,观察比较两组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前馈控制后护士核对手术患者情况评分优于前馈控制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和发生率低于前馈控制前,前馈控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绩效考核指标及其计分评价,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比较绩效考核前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手术医师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患者满意率、围手术期患者访视完成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缺陷发生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绩效考核可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和业务素质,促进了工作目标的完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手术患者围术期核查表的设计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术期患者因手术、术后复苏的需要,会经历多环节的转运,如由病房至手术室、手术室到麻醉复苏室、麻醉复苏室到病房或ICU等,中间经过多环节、多人员、多物品的交接。2009年6月开始,我院设计并使用了《患者术前准备单》、《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巡回护士交换班记录表》、《手术安全核对表》,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检查、治疗、诊断和抢救工作的特殊场所。患者从人手术室接受手术到手术完毕,医护人员的任何疏忽都可酿成严重后果。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隐患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总结,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手术患者交接登记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完善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使手术患者得到整体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应用交接登记表,建立交接制度,促使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详细的患者交接。结果交接登记表的应用,使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得到很好的纠正。结论交接登记表的临床应用,强化了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程序更具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和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