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少梅  李美萍  唐潘红 《全科护理》2014,(15):1394-1396
[目的]观察压疮专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探讨压疮管理模式。[方法]2012年初我院成立压疮专责小组,完善压疮管理监控体系,落实管理流程,对压疮危险人群进行分级,加强皮肤护理和监管,持续压疮专项质量监控。对比成立压疮专责小组前的2011年度及成立后的2012年度的高危压疮上报率、压疮量表使用率、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等,分析压疮专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结果]我院成立压疮专责小组后,高危压疮上报率由成立前的0.11%上升至0.46%(P0.01),压疮量表使用率由成立前的33%上升至75%(P0.05),高危压疮病人压疮发生率由成立前的15%下降至9.2%(P0.05)。[结论]压疮专责小组在压疮管理中有较大的作用及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铮  林彩霞  谢春燕 《家庭护士》2009,7(15):1321-1322
[目的]探讨成立压疮专项小组对压疮预防监控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成立压疮专项小组,明确其职责及科室相关人员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对压疮实施预防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把压疮护理管理纳入日常考核中.[结果]院内难免压疮、高危病人上报率下降明显,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漏报率下降,压疮好转治愈率明显增高.[结论]成立压疮专项小组对压疮监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护理部于2016年1月引入伤口治疗专科护士进入压疮管理小组,同时实施PDCA循环法。比较实施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管理前、后住院患者非预期压疮发生率及压疮质量管理指标。结果实施后,非预期压疮发生率由2015年的0.088%下降至2018年的0.067%,且压疮愈合率逐年上升。实施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科护士介入结合PDCA循环可显著提高压疮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压疮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院引进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比分析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患者基础护理、护患沟通、文书记录、病房环境/安全、皮肤管理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者皮肤危险度评估率、上报率、会诊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将有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有助于护理人员查找临床中压疮高危人群,降低压疮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后上报的高危压疮风险患者280例及压疮患者305例设为观察组,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前上报的高危压疮风险患者225例及压疮患者2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压疮的预防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高危压疮风险上报符合率提高,高危压疮发生率、压疮漏报率降低,预防压疮护理质量评分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准确预测高危压疮风险和准确评估压疮的能力,减少院内高危压疮发生,提高预防压疮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章静  金波  冯敏萍 《护理与康复》2014,13(4):389-390
总结精细化管理在难免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成立科压疮管理小组,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找准难免压疮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针对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细化评估环节、上报环节、记录环节、督察环节及奖惩制度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后,难免压疮的有效上报率95.74%高于实施前的73.81%,难免压疮发生率2.17%低于实施前的18.4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压疮防治管理团队构建及其在院内压疮预防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构建压疮防治管理团队,明确管理架构和职责,制定压疮评估流程和审核制度、确立压疮/高危压疮患者评估与指导的管理路径,开展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培训,落实无缝隙的压疮防治监控管理,建立压疮/高危压疮档案等。结果实施5年后,高风险患者压疮发生率下降为1.53%,带入压疮治愈率为91.42%,院内压疮治愈率为92.77%,24h压疮上报率为88.71%。结论压疮防治管理团队的建立与实施管理,提升了压疮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三级监控模式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吕霞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175-1177
目的探讨三级监控模式在压疮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建立三级监控组织、严格培训、完善各项制度、完善评估及报告表格、规范监控程序、明确各级职责,对压疮实施预前控制、过程监控、终末评估。结果难免压疮高危患者的上报率增加,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压疮的好转/治愈率提高。结论三级监控模式管理可有效控制压疮的发生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黄宗琼  许辉琼 《华西医学》2009,24(1):199-200
目的:为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预防的方法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对临床肿瘤压疮进行指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诺顿评估表(信度0.80,效度0.84)作为压疮易患患者评估工具。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活动能力、运动受限情况、疼痛、皮肤情况、大小便失禁、饮食、进食能力、口腔情况、牙齿及患者血色素、蛋白等资料。评估时间从患者人院开始,对30例肿瘤全身多处骨转移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及个体化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并督促实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5分高危险性患者(难以避免)发生率50%,26~29分中度危险性患者(可避免)发生率0,≥30分低危险性患者发生率14.2%。效果评价:压疮预防评估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的预防是有效的,压疮评估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和护理管理;通过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链式管理在神经科患者压疮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2016 年1月-12月收治的申报难免压疮患者60例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41例,为观察组,观察压疮发生率和治愈情况。收集2015年1 月-12 月收治的申报难免压疮患者54例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34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结论 2016年实施压疮链式管理后,高危压疮院内发生率由5.56%下降至3.33%,院外压疮治愈率由58.82%上升至65.85%。结论 实施压疮链式管理,可有效预防神经科高危患者院内压疮的发生,提高院外压疮的治愈率,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降低ICU高危压疮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方法通过人员、物品、方法、环境四方面对ICU高危压疮患者压疮的发生进行原因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将改善目标设定为: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在4%以下。高危压疮风险评估达100%。确定解决方法及执行过程,如:组织理论讲座,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规范高危压疮上报流程,设高危压疮患者管理档案,使用新型的防压工具及材料等,并且评价效果。结果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7.3%,降低到活动后的0.4%,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达100%。结论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降低ICU高危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压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压疮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2015年全院压疮发生情况。[结果]2013年—2015年共收治住院病人70 506例,高危病人院内发生压疮302例,发生率为0.4%,院外带入压疮642例,发生率为0.9%。压疮好发年龄段≥80岁,压疮好发科室前3位分别为老年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压疮好发部位前3位分别为骶尾部、髋部、臀部。[结论]通过对压疮上报数据进行分析,可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工作,降低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詹艳华  罗颖萍  尹瑞华 《全科护理》2011,9(22):2039-2040
[目的]观察高危压疮病人实施三级监控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建立三级监控组织,实施压疮流程管理,即压疮高危筛查、报告、预防、追踪、会诊、护理质量考评.[结果] 实施三级监控流程管理后,难免压疮上报率增加,难免压疮发生率下降,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提高.[结论] 三级监控流程管理是对高危压疮病人进行护理质量监控、防治压疮的有效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4.
对2004年1月~2007年1月填写331位患者的皮肤压疮评估表并上报护理部,进行统计分析。皮肤压疮评估表的使用对预防压疮效果明显,规范了压疮的护理质量管理,有效的减少了住院高危人群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王维宁 《天津护理》2012,20(3):162-163
目的:回顾实施压疮上报制度,对院前压疮采取全程监管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院上报院前压疮患者的相关资料,观察实施压疮上报等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结果:院前压疮经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治疗有效率提高。结论:实施压疮上报制度,施行护理监控与管理有助于院前压疮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压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提高护士高危压疮风险上报符合率、减少院内高危压疮发生、降低压疮漏报率及提高预防压疮护理质量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预防压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后上报的高危压疮风险280例及压疮305例设为观察组,将预防压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前上报的高危压疮风险225例及压疮2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危压疮风险上报符合例数、发生压疮例数及压疮护理质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高危压疮风险上报符合例数提高,高危压疮发生例数减少,压疮漏报例数降低,预防压疮护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预防压疮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准确预测高危压疮风险和准确评估压疮的能力,减少院内高危压疮发生,提高预防压疮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风险预警管理理念,提升护理人员压疮管理意识,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通过护理软件上报的压疮高危患者及压疮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对存在的薄弱点及时指导并积极制定整改措施,优化压疮管理流程。结果护理人员预防压疮的意识提高,上报压疮高危患者数逐年上升,2009年-2011年极危及高危上报例数占全院出院人数的比率分别为0.76%、1.01%、1.13%;2009年-2011年院内难免压疮发生率分别为0.06%、0.06%、0.02%。结论以伤口小组管理压疮为依托,培养护理人员风险预警管理理念,赋予相应的职责及管理目标有助于压疮的规范管理及学科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在压疮规范管理中的临床实践与运用效果。方法制定难免性压疮认定标准、难免性压疮申报认定表、难免性压疮申报认定制度、难免性压疮申报流程、难免性压疮管理制度等,并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系统,提高本院护士对难免性压疮的管理水平,对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后难免性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25.27%,实施后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难免性压疮全程管理前护士对难免性压疮申报准确率为90.27%,实施后对难免性压疮申报准确率为97.00%。结论难免性压疮全程规范管理能提高临床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降低难免性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避免护患纠纷,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并运行"STAR"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成立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文献回顾与专家咨询确立"STAR"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架构与构成要素并实施,比较体系运行前后压疮预防管理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管理体系运行后压疮危险患者风险评估符合率、压疮预防支撑面正确使用率、卧床患者体位摆放合格率,以及住院患者Ⅱ期及以上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Ⅱ期及以上非预期压疮发生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R"医院获得性压疮预防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对提升临床压疮管理质量、控制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具有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压疮高危风险预防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设立压疮管理核心组对全院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实行专科技术指导;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块,完善压疮高危风险报告表,增设压疮高危风险统计分析表,并实行智能化记录和自动统计;完善并实施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管理流程,加强护理管理者对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压疮高危患者从上报到转归的全过程均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动态实时管理。结果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后,全院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18.98%,较实施前的32.64%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1);压疮高危患者上报资料正确率为98.15%,与实施前的91.71%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4,P<0.01);护理部进行季度压疮高危风险统计所需时间由6 h 降至20 min。结论应用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可降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高危风险上报资料的正确率,提高压疮高危风险统计分析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完善压疮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