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膝关节术后的无痛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64-3267
目的 探讨无痛护理方法对膝关节患者术后疼痛、睡眠时间、关节活动度及出院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实施膝关节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无痛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结果 术后72 h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出院时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无痛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出院满意度,同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 关键词:膝关节手术;无痛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术后患者无痛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无痛康复护理方案在膝关节术后镇痛中的作用,并与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我科实施膝关节手术的12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按照无痛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睡眠、活动等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20例患者进行结果分析:(1)术后3d实验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术后3d实验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3)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膝90°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时的实验组平均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的出院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痛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减轻膝关节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士对疼痛的认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出院满意度,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同时具有并发症少、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童凤玲 《全科护理》2014,(20):1860-1861
[目的]观察持续冰敷对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每天2次局部冰敷,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对疼痛护理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肿胀消退时间、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到45°及90°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肿胀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到45°及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持续冰敷有助于术后疼痛的控制和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对胆石症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胆石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睡眠时间、肠鸣时间、排气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可减轻胆石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快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共4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组(观察组)20例和常规护理模式组(对照组)20例。从患者膝关节置换前后HSS评分和NRS疼痛评分、住院平均时间、住院平均费用、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6周、术后12周膝关节平均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快速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关节俱乐部活动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多维镇痛护理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术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痛病房多维镇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及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阶段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病房多维镇痛护理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对于康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24h、48h、72h膝关节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h、48h、72h、1周、2周、4周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周康复方案的完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于康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术后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化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TK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AKSS)、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及屈曲达90°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QOL、AKSS、HSS得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ROM屈曲度高于对照组且屈曲达9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康复护理对促进TKA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增加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缓解患肢疼痛,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护理组,一组为品管圈护理组。成立品管圈小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运用循环管理( PDCA)模式具体实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分数、主动屈曲至90°的时间、主动伸直至0°的时间、出院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护理组患者术后前3 d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主动屈曲至90°的时间、主动伸直0°的时间均明显减少,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 P<0.05);护理满意度也较普通护理组高( P<0.05)。而术后第4、5天,两组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疼痛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增加患者膝关节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评分、睡眠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控制质量、睡眠时间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开展无痛病房,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创建手术后无痛护理病房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创建手术后无痛护理病房,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术后能得到优质的无痛服务。方法在入住无痛护理病房的128例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3天,调查他们关于手术镇痛的认知和无痛需求。同时转变病房护士和患者的关于疼痛及镇痛药的某些不正确观念,提高护士疼痛护理技能,在医师共同参与下,制定无痛护理工作原则和流程,建立疼痛评价体系,对无痛护理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结果所有被调查的患者均把无痛放在需求首位。在疼痛评估、疼痛可忍受性以及药物成瘾性等方面的认识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创建术后无痛护理病房后,护士疼痛评估次数明显增多,按需镇痛措施更及时有效,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创建术后无痛护理病房,护士主动参与疼痛管理,使患者术后能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病房规范化护理对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肿瘤科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重度癌痛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无痛病房管理的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三阶梯镇痛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90例给予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癌痛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了癌痛,对实现癌痛患者的无痛化管理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陈玉芳 《妇幼护理》2024,4(10):2477-2479
目的 评价骨科膝关节置换护理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本院骨科 接治骨科膝关节置换患者 80 例进行观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膝关节功能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 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主动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护理前,两组的膝关节 功能与疼痛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护理后,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膝关节置换护理 中采取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和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屈膝体位护理对股骨骨折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前5d~7d安置患肢屈膝体位(膝关节屈曲90°~110°),结合镇痛与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肢舒适体位(膝关节屈曲10°~20°),比较两组病人术后14d、30d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膝关节伸直均正常,观察组术后14d、30d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早期屈膝体位护理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林婷 《当代护士》2022,(9):162-164
目的探讨基于无痛理念的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脊柱侧弯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武汉某三甲医院进行脊柱侧弯矫正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无痛理念的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以及干预后的满意度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数字评分法得分均低于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无痛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减轻脊柱侧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其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综合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4,8,12,24,48,7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12±0.13),(2.35±0.92),(2.42±1.23),(1.92±0.17),(1.65±1.17),(1.73±0.63)分;对照组分别为(4.80±0.30),(6.12±1.65),(7.42±2.09),(3.70±0.22),(3.80±1.67),(3.48±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2,13.77,14.73,14.09,8.23,7.69;P<0.01).术后干预组患者的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膝活动达90.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50±1.90)比(24.73±3.04)h,(3.27±0.73)比(4.10±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4.24,5.75;P<0.01).干预组出院时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106.46±11.65)比(98.60±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干预组的出院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63.25,P<0.01).结论 综合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谭湘美 《妇幼护理》2022,2(22):5168-5170
目的 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应用人本位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 本院接受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实施基础 性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本位整体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康复情况、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以及护理满 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 24h 疼痛评 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对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膝关节活动度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 升(P<0.05)。结论 骨性关节炎患者在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中,人本位整体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术 后疼痛,提升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病人对疼痛治疗满意度和功能锻炼依从性。[方法]将160例2013年8月—2014年7月单纯骨折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应用疼痛护理路径对无痛病房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术后7d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疼痛护理路径对无痛病房病人进行护理可提高病人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和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疼痛管理,比较2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24、48、72 h及出院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首次下地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控制是每个骨科医生都需要面对的难题,近年来镇痛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各有缺点.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0例,男5例,女2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围手术期采用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股神经阻滞、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等多途径镇痛;对照组: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和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镇痛.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疼痛程度和膝关节的活动度.结果与结论:采用多途径镇痛特别是膝关节周围浸润注射可以使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应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采用多途径镇痛可以有效减轻人工全膝关节患者术后疼痛,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