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9年2月拟实施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需中心静脉营养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结果包括置管一次成功率、穿刺置管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83例(92.2%),两次(以上)成功7例(7.8%),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72例(80.0%),两次(以上)成功10例(11.1%),穿刺失败8例,总成功率91.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穿刺时间为(4.8±2.2)min,短于对照组(12.3±3.3)min(P<0.05)。超声组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1例(P<0.01)。超声组导管平均留管时间为(30.8±8.5)d,明显长于对照组(23.6±11.8)d(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缩短穿刺时间,留置导管时间长。对于穿刺困难患者,严格的护理程序是减少或避免中心静脉置管严重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超声引导下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中心静脉营养中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且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对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患者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3 380例在超声科实施彩超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管需求次数归类为A组(首次置管)、B组(重复置管2~3次)及C组(重复置管4次及以上)。观察各组总成功率及穿刺一次成功率、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3 380例患者中,首次置管A组1 644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1 556例(94.6%)和87例(5.3%),失败1例,总成功率99.9%;重复置管B组1 224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1 148例(93.8%)和75例(6.1%),失败1例,总成功率为99.9%;多次置管C组512例,穿刺一次成功、穿刺两次及以上成功分别为438例(85.5%)和69例(13.5%),失败5例,总成功率99.0%;与A、B两组相比,C组的穿刺总成功率、一次成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共发生穿刺并发症29例,总发生率0.9%,其中C组并发症发生率(12/512,2.3%)明显高于A组(9/1644,0.5%)和B组(8/1 224,0.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另外,穿刺过程中导丝误入颈内静脉共541例,占16.0%,三组分别为279(16.8%)、185(14.9%)、77(15.0%)例,组间比较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尤其对于临床需多次重复置管的患者(如恶性肿瘤化疗、肥胖、胸廓畸形、水肿等),同样效果可靠。术前、术中仔细探查可减少置管失败和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临床救治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在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外周静脉困难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观察操作,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置管位置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操作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周静脉开放困难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管道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用于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化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科颈胸部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行PICC置管,干预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为58例(96.7%),置管成功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47例(78.3%),置管成功率为83.3%,干预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有3例(5.0%)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有12例(20.0%)发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化疗患者穿刺成功率,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将480例拟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并比较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超声组1次、2次、3次穿刺成功分别为223例(92.9%)、14例(5.8%)、3例(1.3%),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对照组1次、2次、3次穿刺成功分别为190例(79.2%)、25例(10.4%)、9例(3.8%),穿刺失败16例,成功率93.4%;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为(4.8±2.1)min,短于对照组的(13.5±3.0)min(P<0.05)。超声组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1.3±8.5)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6±7.8)d(P<0.01);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0例(4.1%),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于胸锁关节上方汇合,均在超声引导下于锁骨上成功置管。结论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引导精确,置管完毕后可用超声观察导管位置,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偏离、脱出和血栓隐患,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危重患者体位不适及疾病带来的风险,穿刺时间短,留置导管时间长,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肥胖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肥胖患者5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观察组25例,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组,即对照组25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试穿次数和穿刺24 h内及1周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96.0%,平均穿刺时间(8.2±0.8) min,平均穿刺次数(1.2±0.8)次,首次试穿成功率68.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72.0%,平均穿刺时间(17.2±1.9) min,平均穿刺次数(2.4±0.2)次,首次试穿成功率28.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后24 h内误伤动脉与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1周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置管较体表定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更加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分析 50 例超声引导下肱静脉 PICC 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50 例超声引导下行肱静脉穿刺,1 次穿刺成功 48例,占 96%,2 次穿刺成功 2 例,占 4%,总体成功率达 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34例患者,首先采用彩超探测穿刺失败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的状况,对无异常情况的静脉首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静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置管.结果 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2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例,二次穿刺成功7例,成功率67.8%,9例未成功者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均获成功;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的15例中,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一次成功率或整体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当时的静脉状况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或CVC置管,从而杜绝导管的浪费,提高置管成功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而良好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9.
<正>肥胖患者因大量脂肪堆积和体表标志不明显,右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低,并发症多,而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置管因其可以观察到血管结构,因而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少,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置管在肥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需要右颈内静脉置管的肥胖病人,ASAI或II级;男45例,女35例;年龄50~65岁;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传统方法组(T组)。所有患者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颈部无畸形,无凝血机制异常。U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置管,T组行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病人,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作为对照组(109),差者为实验组(7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通过超声波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病人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病人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置管中心12 379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 156例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4 223例病人由主治医生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以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7.52%,P0.05);观察组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0次±0.2次)少于对照组(3.0次±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5.0min±2.5min)短于对照组(17.3min±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更换穿刺位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0%vs 15.01%,P0.05);观察组置管的血肿形成和误穿动脉等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非常满意占95%,满意占5%。[结论]专科护士独立完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依赖于多普勒超声引导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需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法静脉置管。观察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28例患者在不依赖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置管过程中,一次穿刺成功95例(74.22%);经反复穿刺多次获得成功24例(18.75%);4例(3.12%)反复调整不成功,更换穿刺部位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穿刺不成功停止穿刺5例(3.91%)。128例患者穿刺置管中误穿动脉12例(9.38%),局部血肿形成6例(4.69%),气胸2例(1.56%),短期内(1周内)堵管17例(13.28%),菌血症2例(1.56%)。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神经外科患者常用、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掌握正确的锁骨下静脉盲穿方法是术者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保障,不依赖多普勒超声适时引导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肾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2019年10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开展临床治疗的肾衰患者64例,借助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予以划分,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式,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肉眼盲探操作,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操作,比较两组准备耗时及穿刺操作耗时;统计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耗时显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渗漏、堵管、感染及尖端异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老年患者PICC置管,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讨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导管室2010年3-12月期间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24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2066例,二次性穿刺成功357例,总成功率为99.79%。穿刺失败5例,失败率0.21%。导管异位39例,异位率1.61%。导管异位中经调整后导管到达上腔静脉35例。带管时间5-30d,平均9d,未出现血气胸、皮下血肿、空气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异位率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肿瘤晚期极度消瘦、血管条件差、肥胖、活动不便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盲穿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在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中的辅助作用,以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18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按解剖部位行常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100例;B组:实时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者80例)。操作前简单评估穿刺难度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分别记录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A、B组穿刺前评估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困难者分别为15例和32例。A组89例置管成功(89%),B组80例均置管成功(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穿刺困难者穿刺时间[(10.7±4.6)s]较A组明显缩短[(450.7±23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困难者一次穿刺成功4例,穿刺总成功率为60%,B组穿刺困难者一次穿刺成功27例,穿刺总成功率为100%。A、B组发生误伤动脉、臂丛、血肿及气胸的几率分别为10.0%、2.0%、4.0%、1.0%和2.0%、1.0%、1.0%、0。结论实时超声引导可提高成人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尤其是穿刺置管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触摸非穿刺侧桡动脉对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拟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6例,操作前均给予血氧饱和度探头监测脉率、操作中进行疼痛评分,对照组按常规超声引导下置管操作规程进行置管,实验组在穿刺时由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给予干预,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前、穿刺时脉率及疼痛评分、靶静脉在屏幕上显示情况、操作总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采用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降低穿刺时病人的脉率,增强靶静脉的显示清晰度,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的深、浅静脉穿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深、浅静脉穿刺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行颈内静脉、126例股静脉穿刺和63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的肿瘤患者作超声引导穿刺法与传统盲穿法的对比观察。结果:颈静脉穿刺组采用超声引导法与传统盲穿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3.3%(84/90)和51.3%(40/78,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90)和7.7%(6/78,P〈0.05);股静脉组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2.9%(65/70)和55.4%(31/56,P〈0.0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70)和8.9%(5/56,P〈0.05);63例常规浅静脉穿刺失败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率为76.2%(48/83),优良率为92.1%(58/63),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深、浅静脉穿刺远较传统体表定位的盲穿法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下小儿桡动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需接受全麻手术患儿104例。按不同引导穿刺方法分为传统组(n=50,传统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与改良组(n=54,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首次穿刺置管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超声定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首次穿刺置管时间、总穿刺置管时间及超声定位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11%,低于传统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下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可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置管及超声定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法对儿童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导针器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在B超下采用非导针器低角度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时间以及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皮下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一周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费用支出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引导低角度穿刺方法进行儿童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家庭及医院费用支出,并可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