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医整体观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及机体自身的整体性。肿瘤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机体内生态、局部微生态、细胞内分子生态也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生态医学的特征。从中医整体观角度认识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生态学规律,有助于明确中医防治肿瘤的生物学内涵,也可以为解释肿瘤发病机制和指导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静  张书臣 《河北中医》2001,23(4):307-308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中医药疗法治疗恶性肿瘤 ,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主要表现为 :①整体观念。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是从全身特点加以考虑 ,而不是局限于肿瘤病灶本身。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病灶与机体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癌能力相互制约 ,互为消长。在肿瘤的治疗中 ,不但要注意肿瘤灶的消除 ,而且更要重视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肿瘤灶的消除或控制 ,可以改善全身状况 ,而全身状况的好转及抗癌能力的增强又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与转移。所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对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六神散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峰 《江苏中医药》2002,23(10):27-27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胃贲门癌和肝癌等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加(或)化疗为主.化疗药物对机体正常组织,尤其骨髓造血系统造成损伤,导致白细胞减少,从而使肿瘤患者被迫减量或终止化疗,亦常常合并感染,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省名中医张圣德主任医师善用古方"六神散"辨证施治本病,疗效确切,兹将其近几年来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化疗后50例病案进行总结,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的中医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肿瘤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在护理工作中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其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问题并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通过辨证后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实施中医护理后可延长生命,有效地改善各种肿瘤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结论:通过精心的中医护理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瘀血舌象的研究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而瘀血舌象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舌象,且在肿瘤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对此主要从瘀血舌象在肿瘤患者中出现的临床意义、临床观察、微观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其现代研究概况.近年来,诸多学者从临床观察,生理、生化及病理检查各方面对肿瘤患者的瘀血舌象进行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的本质在于“正虚”,“正虚”贯穿了肿瘤发病的全过程。所以,扶正是肿瘤治疗的基本大法之一,其贯穿了肿瘤治疗的始末。中医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机体抗病能力、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传变、改善患者症状,从而达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卜瑗  王路  黄如敬  李世杰 《光明中医》2009,24(6):1038-1039
肿瘤作为疾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备受各界关注。肿瘤发病归于机体原有平衡被打破,机体的正常修复功能受到损伤而发病。肿瘤病因中医当属癌毒壅盛、正气不敌,最终引起阴阳失调、正气衰微、包块结聚。本文分别从中医和西医角度对肿瘤的发病机理进行阐述,希望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存。  相似文献   

8.
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大部分患者面对的是长期与艰难的肿瘤对抗性治疗,患者与家人往往遭受着疾病与治疗带来的双重打击。现代姑息医学在肿瘤临床逐渐演化并走向成熟,医务人员重新审视肿瘤治疗标准与评估系统,尤其是"早期姑息"模式的树立,人们越发认识到姑息的重要性。中医拥有独特的医学体系包涵深刻的人文内涵,强调机体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平衡状态,针对肿瘤则更多注重癌瘤与机体相对稳定。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其临床精髓,在肿瘤对症处理上有显著优势。现代肿瘤早期姑息的理念与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优势可有机整合,使得学科之间形成有效的交叉与支撑,有助于肿瘤患者获得更佳的临床决策与治疗。  相似文献   

9.
韩睿  林洪生 《天津中医药》2013,30(10):638-640
1简介 副肿瘤综合征伴发于恶性肿瘤,系由肿瘤的发生所导致的疾病或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其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尚未被阐述清楚。如今已知其症状系由肿瘤释放或因机体对肿瘤的反应而释放的荷尔蒙或细胞因子引起,症状常可远离原发肿瘤部位,且可影响多种机体系统。  相似文献   

10.
肿瘤免疫编辑理论包括免疫清除、免疫均衡和免疫逃逸三个阶段,该理论阐述了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扶正抗癌法是中医治疗肿瘤的重要法则之一,基于肿瘤免疫编辑理论,临床在肿瘤早、中、晚期不同阶段运用扶正抗癌法的权重亦不相同。在肺癌治疗中,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运用扶正抗癌法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旨在使肿瘤细胞重新被识别清除或进入免疫均衡期,以达到抑制肺癌复发、转移目的。  相似文献   

11.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机体正邪消长变化的结果,抗癌1号冲剂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组方,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消症之功效,对消化道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临床症状.笔者以此方治疗观察了3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形成是机体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所致,并且正气虚伴随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和预后的全过程.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而最突出的就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近年来,中医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出发,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疗效,笔者现就近几年此方面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许云  宋卓  王菲叶  杨宇飞 《中医杂志》2022,(5):420-424,429
辨病识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重要部分.毒邪在肿瘤病变的全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当前主要从虚实的角度辨析肿瘤存在内容错综复杂、难以统一等局限.本文以寒热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从阴阳辨析肿瘤毒邪的可能性及必然性;提出肿瘤毒邪的根源和产生形式在于阴阳失衡,受机体整体和环境阴阳的影响,与虚实辨析相辅相成;并以结直肠癌为例,指出其为阴瘤的...  相似文献   

14.
抗肿瘤免疫治疗与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相契合,基于机体免疫调节机制阐述抗肿瘤中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探讨了增强机体免疫屏障,从源头遏制肿瘤生长,逆转利于肿瘤生存的微环境;采取引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减少肿瘤浸润、转移及复发的概率;通过减轻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宿主的生活质量。中医扶正抗癌理念的核心在于调控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机制,深入探索抗肿瘤中药免疫治疗将赋予肿瘤治疗新生机。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治疗肿瘤与西医治疗肿瘤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药在肿瘤诊治上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中药由于成分复杂,通过发挥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而抗肿瘤。中医在治疗肿瘤思路上充分利用中药多靶点作用并结合中医理论从整体观出发,以辨证论治的方法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目前中医药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主要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改变血液粘度等方面。中药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的中医辨治首当明辨虚实,正虚邪实是肿瘤的基本特征。清代以前治疗积聚病症多以化瘀散结、消积导滞、温通行气为主,祛邪为其主导;清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医家提出养正补虚之法。如今的肿瘤患者,早期发现多采用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癥坚邪实状态不占主要地位,而手术创伤、化疗、放疗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功能失调,加重正虚。因此治疗当勿犯虚虚之戒,应以调养脾胃、补益气血为先,或扶正为主辅以祛邪。肿瘤的中医扶正之法并不是一般的支持疗法,而在于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调动内在的抗病机能,为缓解病情或抑制肿瘤创造有利条件,临床可采用补气健脾、益气养血、滋阴生津、温补助阳诸法。  相似文献   

17.
辛瑾琛  黄丽萍 《新中医》2014,46(8):47-49
目的:观察焦虑抑郁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机体整体状态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通过调研其焦虑抑郁水平、机体整体状态(包括BODE指数、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分析COPD稳定期焦虑抑郁水平对机体整体状态的影响。结果:40.69%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有焦虑症;54.48%COPD稳定期患者合并有抑郁症。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其BODE指数越高;焦虑或抑郁程度越重,其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越高。结论:COPD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对机体整体状态存在影响,而BODE指数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升高可增加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机率。  相似文献   

18.
吴薏婷 《新中医》2014,46(12):21-22
<正>中医学认为"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及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的变化与人的生长发育及所患疾病息息相关,这种思想在中医肿瘤学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肿瘤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发生、发展是机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医肿瘤学十分强调"整体观"在肿瘤发生、发展、治疗中的意义。从肿瘤发展过程来看,因为肿瘤具有侵袭和转移两大特性,易侵及全身多个脏器,故对肿瘤的治疗已不能局限于某一部位,而是要针对全身  相似文献   

19.
血液病肿瘤属中医虚劳、血证范畴,在现今医疗条件下,化疗药物是缓解血液病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命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其周期长,毒性强,对机体组织损伤大,对血管破坏程度深,并由此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等,常使患者心生恐惧、忧虑,失去治疗的信心和勇气,而影响化疗方案的正常实施.分析患者情感、体征,运用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及八纲理论进行辨证调护配合饮食调养,施护于化疗病人,对消除患者的异常情志,增强治疗信心,顺利完成化疗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指肿瘤在诊断和治疗期间伴发的病理性抑郁状态或综合征,与肿瘤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西医对其治疗存在局限性.肿瘤相关性抑郁之名中医古籍中未见记载,目前中医多将其归于"郁证"范畴.《伤寒杂病论》中"嘿嘿""心烦""郁郁微烦""心悸""懊憹""烦惊""悲伤欲哭"等与肿瘤相关性抑郁临床表现高度吻合,故从临床表现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