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资料完整的60例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高发年龄50~60岁,高危因素以高血压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头痛为主。多为偏瘫,四肢瘫次之。各种眼征表现复杂,以双侧瞳孔缩小最多。结论出血量>5ml,破入脑室,神志昏迷者预后差。脑干出血死亡率高,轻型脑干出血预后较好,部分病人可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关头部CT或MRI资料的84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4例中,平均年龄58.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6例,起病时伴头晕者最多(56例),体征中以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者最多(80例),交叉性瘫痪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72例),本组总病死率为33.3%。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重视起病过程,仔细及时的临床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病的预后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其病死率比以往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应用诱发电位仪对25例脑干出血患者早期行BAEP及SEP检查,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首次检查与重复检查BAEP及SEP均正常的6例全部预后良好,首次检查与重复检查BAEP及SEP均异常的6例均预后不良,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EP及SEP联合应用并重复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道了1993年1月至1998年10月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外科住院,经CT或MRI证实的38例脑干出血,并予分析讨论。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40岁8例,40-60岁14例,>60岁16例,平均年龄52.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2例,心脏病史5例,卒中病史5例。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活动中起病26例,安静状态下起病12例。起病时有头痛22例,呕吐20例,眩晕19例,意识障碍23例(深昏迷10例,浅昏迷8例,嗜睡5例)。入院时血压正常者24例,14例血压升高。双眼水平凝视麻痹6例,眼球震颤8例,双瞳针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治疗措施及预后效果。方法对48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例的临床表现、出血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痊愈9例,好转但有后遗症者13例,死亡26例。结论脑干出血死亡率极高,治疗措施有限,预后效果与出血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为脑干出血的典型表现是起病后迅速昏迷、高热、四肢瘫、针尖样瞳孔、呼吸不规则,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但是随着CT和MRI的问世,脑干出血的发现率明显提高,对其临床表现和预后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就近年来收治的原发性脑干出血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部位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预后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治疗价值。结果本组40例脑干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及发病至接受脑出血的治疗,治愈16例,病情稳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12例,死亡12例,存活者出血量均在4 m L以下。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重视起病过程,仔细及时的临床检查,对脑干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脑干出血的预后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诊治的60例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人保守治疗的有关资料。结果 60例原发性脑出血中52例有血压增高,保守治疗后,死亡22例,存活38例。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早期脱水治疗甚为重要,并直接决定预后;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我们,脑干出血术后的病例血中肌酸激酶升高明显,且对脑干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我院自1994-1997年共进行7例脑干出血的手术,本组病例均为急性起病,恶性进展,CT显示为桥脑出血,量约6-10mi,发病至手术时间均在2-4h,死亡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电双频指数(BIS)用于评估脑干出血患者的昏迷程度以及预后判定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脑干出血昏迷患者45例,在入院24h内予以BIS监测,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并观察患者在6个月以后的预后情况,分析BIS值与GCS评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BIS和GCS之间呈正相关(r=0.821,P〈0.05),BIS值随着GCS评分值的增加而增加,而死亡率逐渐降低;死亡率、植物状态率以及意识恢复率均与BIS呈正相关(P〈0.05),预后越差,其BIS值越低(P〈0.05)。结论 BIS是脑干出血患者昏迷程度的评估以及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9(MMP-9)在脑出血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分析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5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脑出血组,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 测定患者发病后各时间段的血清MMP-2和MMP-9含量,同时监测患者脑血肿、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脑出血组患者出血后1、3、7、14 d点的MMP-2和MMP-9含量均明显增高(P<0鬃.05);发病后7 d和14 d时MMP-9的含量与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79、0.220,P<0.05);脑血肿量、手术时机与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P<0.05),手术时机与远期预后相关(P<0.05).结论 MMP-9的过表达与脑出血后的水肿形成密切相关,脑血肿体积、手术时机可作为预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马婉  郭骅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37-38
目的分析动态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应用在判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昏迷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SAH昏迷患者,以上患者均为发病后1~2 d、1周及1个月后分别检测EEG、BAEP、SEP。结果 EEG结果分为Ⅰ~Ⅴ级,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8.6%、36.4%、53.8%、66.7%、85.7%。BAEP结果分Ⅰ~Ⅳ级,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4.3%、28.6%、60.0%、100.0%。SEP结果分Ⅰ~Ⅲ级,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6.7%、35.3%、100.0%。结论 EEG、BAEP、SEP的异常程度越高,SAH昏迷患者预后越差。EEG、BAEP、SEP联合应用对SAH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价有确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提高急性重型脑干出血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分析62例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积极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有创机械通气,给予晶体与胶体脱水剂联用、应用脑保护剂、促醒、防治并发症、对症支持治疗及完善的护理与康复训练.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62例患者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前、后均行血气分析,治疗后pH、PaO2、PaCO2、SaO2、BE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好转出院15例,植物状态10例,经积极救治病情稳定后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出院12例,死亡25例,救治成功率为59.7%.结论 对于急性重型脑干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积极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脑出血发生及预后的关系,讨论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及160例非急性脑出血患者,采集其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RDW与急性脑出血预后的关系。结果 (1)急性脑出血患者合并高血压病者明显多于非脑出血患者(65.33%vs 43.08%,P〈0.01);(2)对比非脑出血患者,急性脑出血患者RDW水平更高(13.50±0.71)%vs(12.79±0.58)%,P〈0.01);(3)急性脑出血患者中,RDW越高,反复发生脑出血的人数及住院病死率也更高。结论 RDW与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明显相关,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病死率随RDW水平的增加而升高,预示着RDW可能是判断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较强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原始脑出血量表在预测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2012年76名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并取得人口学、影像学等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Rankin Scale法对3个月时的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当结果不良(mRS≥3)时,使用最大的Youden指数区分与预测准确性相关的年龄及出血量的分界值。脑动静脉畸形-脑出血评分量表在olCH量表的基础上使用了新的年龄和出血量的分界值,应用受者作用特征分析法评价两者的预测能力。结果:①患者平均年龄为(31±18)岁,平均脑出血量为(24±10)m1。随访3个月时,2例(2.5%)患者死亡,14例(18%)恶化。②以出血量35ml、年龄37岁作为预测结果差的最佳分界值,AVM—ICH及olCH两个量表曲线下面积为0.922和0.885,均有较为准确的预测性(P=0.153),两者具有相接近的灵敏度(P=1.00),但前者特异性较高(P〈0.05)。结论:oICH量表可较为准确地预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脑出血的不良结果,对其年龄和脑出血量的分界值进行简单调整可提高该评分的效果,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对不良结果的风险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尿酸和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试验组,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3、7、14天检测试验组所有患者的血清尿酸和血清铁蛋白水平;选取60例健康居民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尿酸和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好组血糖、白细胞、NIHSS1、NIHSS2、年龄、24 h出血量及舒张压与预后较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S评分发对试验组在发病90 d后的情况进行评价, 34例患者MRS评分≤2分,属于预后较好;有26例MRS评分>2分,属于预后较差;预后较差患者中有2例患者死亡.试验组入院当天、入院第3、7、14天的尿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较好组和预后较差组的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不同的2亚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一致,从入院当天至入院第7天均呈上升趋势,在入院第14天时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仍相对较高;预后不同的2组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入院第3、7、14天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及NIHSS1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发现两个独立危险因素间存在相关性,患者入院第3天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NIHSS1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SAH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5年来我科收治的SAH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SAH患者经手术治疗35例,非手术治疗23例,死亡30例(51.7%),重残10例(17.2%),中残8例(13.8%),良好10例(17.2%).结论 加强对SAH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积极行手术减压及生命支持,维持有效的脑血流灌注和脑供氧,改善脑微循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是提高SAH患者救治或成功率和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所见脑池出血发生机制、性质,对急性颅脑损伤愈后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及结果:840例急性脑外伤经CT扫描,71例脑池出血,占8.4%,共152处池平均2.14处池出血.分布在左右侧裂池,大脑纵裂、环池、四叠体池、桥小脑脚池、鞍上池、脚间池等。并对脑池出血与着力部位、范围、颅内合并症进行了分析。结论:脑池出血为外伤剪应力作用所致,最易友生在脑子周围颞极.脑室诸池出血是脑干重笃损伤表现,愈合不佳。如果不合并脑干损伤,或继友伤不严重,仅有脑池出血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