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6):55-56,F0003
·专家诊疗经验·戴恩来老师运用参芪地黄汤经验薛国忠,杨应兄,武俊斌24(1):1…………………………………………………刘汇川老中医治疗尿路结石的经验……陈普德24(1):3邓沂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张新志,郭军雄24(1):6………………………………………………………周信有教授辨治冠心病经验……………孟宪宗24(2):1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用药经验梁海生24(2):3……………………………………………吴立文教授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刘延祥,孙杰,吴鹏24(3):1………………………………………………名老中医韩冰治疗继发性…  相似文献   

2.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医学上不能解释的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多种兼症的临床常见疾病。文章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创立的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心脾肾三脏虚损为本,与五脏相关。治疗以益气养血培元固本为法,上、中、下三焦同治。  相似文献   

3.
从“抓病机,详审气机升降”“论治疗,着意平调气机”“善调护,医嘱不失人情”3个方面总结邓沂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并附案例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刺治疗4w后进行疲劳症状积分的评定.结果:采用针刺治疗后患者疲劳症状积分明显减少,总有效率达93.3%.结论:针刺治疗能显著减轻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肝气虚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权静 《中国全科医学》1999,2(2):131-132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中医肝气虚证有很多相吻合之处。结论可以借鉴中医辨治肝气虚证的方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虚弱性疲劳为主要特征,无任何其他器质性疾患,经充分休息难以恢复的一组证候群。笔者跟随陈宝贵教授临床学习多年,自1998-2005年用其研制的补肾安神胶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630例,疗程短,见效快,疗效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56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对阳性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治疗。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92.9%,50%患者具有三重以上食物不耐受;对患者进行饮食调整后,症状改善。结论食物不耐受参与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饮食调整治疗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认识,重点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为临床从中西医角度认识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平均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面部推拿和背部推拿相结合的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适当运动注意休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医推拿进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是88.3%,对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结论推拿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该病的中医诊断、治疗治疗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笔者特总结周大勇教授从祛湿论治CFS的验案3则,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唐铭  谭丽  冯兴中 《中医学报》2021,36(3):486-489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辨证论治则始于《金匮要略》.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类方;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患者常因肾气虚弱、气化不畅而致开阖失司、湿浊停聚,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法,常用五苓散类方;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之腹痛与腹中痛在病位、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均有所差异。腹痛病位偏于脐下,病因多属寒中,乃阴寒之邪搏结肠胃,多为阳气不足之证,治疗当以温字立法。寒湿滞于下焦,充斥肠间所致腹痛,治宜温涩之桃花汤;阴寒之气内盛,水势泛滥所致腹痛,治宜温化之真武汤;阳气虚极,阴阳几近离绝所致腹痛,治宜温通之通脉四逆汤。腹中痛病位在腹痛之上,多在脐上,亦可攻于心下,病因多为气血津液失和所致,治疗应以和字立法。里虚脉急,虚劳不足所致腹中痛,治宜和阴阳之小建中汤;邪正相搏,结于胁下所致腹中痛,治宜和表里之小柴胡汤;寒热分踞胸胃上下,阴阳不交所致腹中痛,治宜和寒温之黄连汤;肝气郁结,阳郁湿阻所致腹中痛,治宜和气机之四逆散。  相似文献   

13.
曾垂义  牛琳琳 《中医学报》2021,36(1):114-117
毛德西教授治疗不寐八法:阴血不足、热扰心神者,养阴血、清热安神,方以酸枣仁汤加减;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者,交通心肾、清心安神,方以交泰丸加减;痰浊蒙窍、气机逆乱者,化湿理气、开窍醒神,方以十味温胆汤加减;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者,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方以归脾汤加减;血脉瘀滞、心神不安者,活血祛瘀、行气安神,方以血府逐瘀汤或癫...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慢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较长,易从阳化热,受肝郁、湿热、瘀热等病理因素影响,皆可灼伤胃阴,引起胃阴亏虚证,影响脾胃之气,进一步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治疗当以甘寒养胃、养阴生津之品恢复胃气,药性以甘、寒、凉、润为主,采用凉润通降法,常用方剂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评话     
梁华龙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12):1565-1567,1586
目的:探讨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异同及其交叉证候的辨证治疗机理。方法:对《伤寒论》第23条、第25条和第27条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有异有同,并有二者的交叉证候需仔细辨证①第23条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是伤寒表实证的卫闭与中风表虚证的营泄两者混合而成。营阴外泄但不能出于皮表,卫气内闭但不能到肌里,卫闭和营泄僵持在肌外皮里,就出现了面红和身痒的典型症状。治疗时麻黄汤、桂枝汤同用,通过小汗出使外泄的营阴复归于脉内,闭阻的卫气敷布与体表,从而达到双管齐下,一举两得的治疗效果。②第25条"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当,风邪未祛,加之桂枝汤辛温药物激荡鼓动,且正气未衰,有足够能力抵御邪气,正气不衰、风邪荡漾、药力鼓动,三者合力导致脉象洪大。③第25条"服桂枝汤"后出现"脉洪大",是因为用药的方法不当,风邪未去,加之桂枝汤辛温药物激荡鼓动,且正气未衰,有足够能力抵御邪气,正气不衰、风邪激荡、药力鼓动,三者合力导致脉象洪大。④太阳伤寒表实证和太阳中风表虚证两者,一个是卫气闭合太过,重点在卫气;一个是营阴疏泄太过,重点在营阴,一个无汗,一个汗出,看似截然不同,其实随着病情的迁延,两者有时会出现在同一患者身上,所以在治疗时就不能拘泥于"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的常规。结论:伤寒和中风、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及二者的交叉证候需要"平脉辨证",随证而施,辨证论治,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16.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应用注意方面总结和整理刘持年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证经验。刘老师根据临床经验,辨人识体,认为肾虚是该病的基本病机,肾气虚衰、肾阳不足、阴虚阳亢、脾虚湿盛、气虚血瘀为常见证型,灵活运用金匮肾气丸、益肾降压汤、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建瓴汤等方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刘仕昌教授论治“时邪类疟”经验。认为一些患者出现寒热似疟,久久不退,用多种治疗方法不验,以“时邪类疟”论治往往可愈。常用方法:①湿热郁阻少阳者用蒿芩清胆汤加减;②暑湿內困,气阴两虚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③邪伏阴分者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着眼《伤感杂病论》原文,分析桂枝汤的功能主治特点。桂枝汤证属正气不足的表证,病机特点为卫气失和,玄府开阖失司,主症汗出即是汗孔开张、营阴外泄的表现;桂枝汤可助脾胃达营卫,药后之汗即是营卫和合之象。由此提出,"解肌"体现了桂枝汤解表发汗的功能特点。通过对桂枝汤从脾胃达营卫之理、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的联系、建中理中法三方面的分析,认为桂枝汤是以甘温补脾之品建中化水谷,具有表里兼顾、补中寓汗之用。并从《伤寒杂病论》表里营卫失和病证方面论述了解肌建中法的应用,得出桂枝汤解肌建中法可调和表里内外之营卫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