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总结我院 1993年 2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 2 3例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术后继发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 ,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7例 ,女 6例 ;年龄 4~ 71岁 ,平均 49 3岁 ,其中 5 5岁以上 12例。1 2 着力部位及致伤机制 额部着力 2例 ,颞顶部着力 7例 ,枕部着力 14例。加速损伤 3例 ,减速损伤 15例 ,复合损伤 5例。1 3 发病时意识状态及就诊时GCS计分 伤后神志清醒 4例 ,昏迷半h以内者 7例 ,昏迷半~ 12h者 12例。就诊时GCS计分 :13~ 15分者 4例 ,9~ 12分者 6例 ,≤ 8分者 13例。1 4 术后再次C…  相似文献   

3.
4.
<正>额颞去骨瓣减压术是降低颅内压、抢救脑疝的常用术式,此术式大多需要切开硬脑膜清除颅内病变[1]。对于切开的硬脑膜处理方法有多种。我们应用额颞自体筋膜做水密闭硬膜成形术,经无创颅内压监测及随访统计发现手术效果确实且并发症少。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外科因颅内压增高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加自体筋膜硬膜成形术共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19~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各类脑膜炎均属内科治疗范畴。重症病人单纯用药物治疗,很难控制其顽固性的颅内压增高,往往继发脑疝而死亡。我科于1987.5~1988.10用开颅减压术加药物治疗重症脑膜炎患者4例,效果较好。现将治疗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1例,女3例。年龄18~36岁。病程在第1周内入院者3例,在第2周内者1例。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术前均经1周以上的大剂量抗痨药或抗生素、激素、脱水剂等药物治疗。其甘露醇用量为250ml,每4~6小时静滴一次,但腰穿CSF压力仍在400mmH_2O以上,其中有2例于术前形成脑疝。全部急诊行开颅减压术。术后意识立即恢复正常者2例,16小时恢复正常者2例,均于24小时后开始进食。术后停用脱水剂,分别于2、4、6天复查CSF压力,为160~240mmH_2O。针对病因继续选用药物治疗,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39天。半年随访,均已参加体力劳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总结开颅减压术中的技术改进措施及其预防术后减压窗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开颅减压术中进行技术改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死亡17例,其余59例随访3 ̄6个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无好转后再次加重患者。结论标准开颅减压术中采取硬脑膜边缘脑血管保护、脑池开放引流、蛛网膜松解及硬脑膜扩大修补等技术改进,可有效预防术后减压窗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报告110例重型颅脑损伤减压开颅术的死亡率为60.9%,生存率为39.1%,其中至少将有51.2%的病例可恢复正常工作;根据伤情严重程度,采用了相应的大、中、小三种外减压术。小减压术达不到充分减压,目前已拼弃不用;认为应把减压开颅术看作是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压开颅术的适应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9.
开颅术后硬膜脑脊液漏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共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19—55岁,平均37.3岁。外伤30例;大脑突面胶质瘤1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3例;大脑突面脑膜瘤6例。2.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均为术后常规缝合硬膜。A组:术后前3d立即常规以甘露醇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应用于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5例。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T3)、切开硬脑膜时(T4)和拔管时(T5)各时间点的HR和MAP变化;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结束手术至患者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所需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与F组相比,R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Aldrete麻醉恢复评分≥9所需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R组MAP值在T2~T4时较F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枕下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采取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具有麻醉平稳、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翻转颞深筋膜在幕上开颅减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幕上开颅减压手术中,采用翻转颞深筋膜修补硬脑膜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以减速伤为主,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采用冠状切口、扩大翼点入路或标准大骨瓣减压入路,进行去骨瓣减压、硬脑膜作倒“T”形切开、血肿清除或内减压手术,硬脑膜用翻转颞深筋膜进行修补。结果出现脑脊液漏合并切口感染1例,皮下积液4例;死亡3例,生存33例。生存者均行1~6月随访,没有出现颅脑损伤术后所具有的头痛和神经系统体征等以外的症状和体征。术后有一部分患者来院行颅骨修补手术,再次手术发现:头皮解剖层次清楚,颞深筋膜与硬脑膜之间愈合良好。进一步病理(显微镜、电镜)证实:颞深筋膜无变性、坏死等改变。结论翻转的颞深筋膜是自体同部位组织,位于头皮与颞肌之间,与硬脑膜组织结构相同,有足够大的面积和较好的血运。在不损伤颞肌的情况下,用翻转的颞深筋膜修补硬脑膜,恢复了头皮的基本结构层次.起到充分缓解颅内高压和维持颅内环境稳定作用;经过再次手术、病理证明翻转的颞深筋膜成活、无变性,与硬脑膜愈合良好;翻转颞深筋膜修补硬脑膜为颅骨修补提供良好的组织解剖基础,减少对脑的损伤,也缩短下次手术时间,减少医疗成本和患者经济负担。采用本术式治疗病灶主要位于额颞部或交界处的颅脑损伤,可行、实用,并发症少,对患者损伤小,没有潜在的危害,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疗效。方法将33例符合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患者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术后随访6~10个月。采用GOS评判预后。结果 3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病人,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经随访恢复良好15例(45.5%),中残6例(18.2%),重残3例(9.1%),植物生存2例(6.1%),死亡7例(21.2%)。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具有暴露广泛,颅骨减压窗大,压力容易分散,最大限度地增加有效容积,减压充分,脑疝易复位,能明显降低脑疝病人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78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52例(死亡率66.7%)。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运用“尽早减压、逐步减压”原则,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减少术后减压窗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开颅术治疗慢性硬膜下机化性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 本组9例均为中老年男性,年龄40~60岁5例,60岁以上4例。病程1.5个月至3年,7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额颞顶部6例,颞顶枕部2例,额顶部1例。临床表现:头晕、头痛,2例伴有恶心、呕吐,6例有对侧不完全偏瘫,1例伴有局灶性癫痫,2例有精神障碍,3例伴有记忆力下降。CT检查: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或梭形混杂密度影,边缘呈线样高密度包膜改变,4例有类反“3”形稍高密度影,3例有条索状分隔性高密度影,2例有环形钙化影(病史2.5年、3年,其中1例有糖尿病史)。MRI检查:3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主要特征为:T1呈低信号,1、2呈高信号,可见明显增厚的包膜,血肿腔内出现不均匀的网状结构,有条索状分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爱德堡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及其家属意愿将采用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采用腰椎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00%)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获得明显提升(P<0.05)。对照组治愈时间为(12.69±2.13)d,观察组治愈时间为(7.78±1.24)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8.912,P=0.000)。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颅内积气及感染,对照组出现穿刺点脑脊液漏3例,观察组出现头皮切口漏液2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选择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可以获得明显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立体定位下直视开颅术是由Shelden和Jacques于1980年首先报道[1]。目前这一微侵袭性的手术方式已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脑深部和重要功能区内的病灶摘除。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1991年5月~1997年4月期间,应用CT和MRI导向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5月起,我科采用直径25mm、30mm、35mm、40mm、45mm、50mm的自制系列环钻,在立体定向技术的帮助下切除55例颅内小病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自制系列环钻的结构环钻包括环钻头和手柄两部分(图1,2)。1.1.1组成及机械原理:包括锯齿状钻头、可调节的深度控制环及钻头固定钉。将钻头固定钉固定于颅骨后,旋转手柄,带动锯齿状钻头,在颅骨表面形成圆形槽状颅骨缺损,逐渐调节深度控制环,直至钻破内板,形成圆形骨瓣。1.1.2特点:该系列环钻有不同直径的多种型号,可根据骨瓣的大小选择相应的型号;钻头固定钉牢靠稳固…  相似文献   

18.
颈内动脉支配区域的急性脑缺血,可导致大范围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继而发生钩回和扣带回疝或扁桃体疝,引起进行性昏迷或死亡。虽然临床资料已证明,开颅减压对急性脑缺血病人治疗有效,但尚缺乏动物实验研究论证。本文作者用大白鼠大脑中动脉(MCA)血管内闭塞试验模型,分别在不同时间行开颅减压术,研究减压术对大白鼠脑缺血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人工硬膜预防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脑脊液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以及舌咽神经痛等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然而有些术后并发症仍成为影响其术后效果的重要因素,脑脊液漏是MVD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在MVD手术的最后阶段重建硬膜的完整性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根本手段.目前,人工硬膜已广泛用于修补硬膜缺损,本文通过比较术中应用和未应用人工硬膜的两组病人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伤口感染情况,评价人工硬膜在预防MVD术后脑脊液漏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