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装置合并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的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40例采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纵膈感染死亡,实验组中1例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治愈,治愈率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颌面部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更换敷料次数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可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VSD负压引流术治疗掌中间隙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笔者就职医院外科进行治疗的掌中间隙脓肿患者56例,随机分为VSD组和参照组,每组28名患者,参照组按照常规切开后放置引流管或纱条引流,研究组则采用持续负压吸引(vsd)进行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结果 VSD组的切开引流治愈率要高于参照组,伤口愈合时间要短于参照组,掌中间隙脓肿复发率低于参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和参照组患者均未遗留手指或手掌功能障碍。结论 VSD持续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控制感染、快速引流,加速伤口愈合,使患者能获得满意的2期愈合,且脓肿不易复发,值得外科医师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与手术切开引流在口腔颌面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在我院收治209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107例应用传统手术切开引流的方法,102例患者应用穿刺抽脓加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的方法,其中2例改为切开引流术而愈,在两组病例中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使用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方法的患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成功率显著增加,并发症明显减少,病程缩短。结论:闭式冲洗留置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完全可以达到治疗标准,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并且术后美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20-12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口底多间隙感染为诊断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切开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以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时炎性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VAS评分、治疗情况(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 d时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的第2 d、3 d、5 d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为3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换药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形成肛瘘例数、脓肿复发例数、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一次治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肛门失禁、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一次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方面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形成肛瘘、脓肿复发、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腔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高位多间隙肛周脓肿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持续负压引流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持续负压引流术是否优于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方法:51例腮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持续负压引流组(A组)26例,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组(B组)25例,通过临床观察主客观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均较B组具有自觉疼痛轻、痛苦小、进食影响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结论:腮腺手术中持续负压引流术优于传统的橡皮片引流绷带十字加压包扎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自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伴脓肿形成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组和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各25例。前组应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对深部脓腔冲洗引流,后组采用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充分引流冲洗后,经积极抗感染均能治愈。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组术后并发症低于传统脓肿切开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技术具有微创,脓肿定位明确,手术创口小,可保护重要组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微创切口+负压引流应用于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方法利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不同间隙感染24例,并与24例应用传统切开治疗各间隙感染进行比较。结果全部17例咬肌、翼下颌、腮腺、颞及颞下间隙感染病例中16例治愈,1例好转,7例波及舌下、颌下间隙、口底蜂窝组织炎2例好转,其余无效。结论应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咬肌、翼下颌、腮腺、颞及颞下间隙感染与对照组相比能取得相同的治疗目的,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对于应用于舌下、颌下间隙、口底蜂窝组织炎的治疗上效果较差,还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治疗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过程中,采取双管负压引流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具有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外科在2016年3—9月期间内,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0例为分析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观察组在治疗中选择了双管负压引流法,而对照组选择的是传统的切开引流法,该两组患者均是依据脓液的细菌培养情况来用抗生素实施治疗,并将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感染间隙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全部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2,P<0.05).结论 总之,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双管负压引流法与传统的切开引流法有更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行根治性切开引流术,对照组行单纯切开引流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感染控制时间、疗程、复发。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例症状或体征无改变,1例出现肛瘘。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后5例症状或体征无改变,3例出现肛瘘,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74%,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时间(3.1±0.8)d,总疗程达(19.2±1.3)d,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5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11例,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3.2%、28.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根治性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切开引流术,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复发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术后腹腔引流采用尿路造口袋连接一次性引流袋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行胃肠肿瘤术后腹腔引流患者8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2).腹腔引流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除常规处理引流切口外,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连接一次性引流袋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口周围渗漏及引流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以及引流切口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腹腔引流结束时,观察组引流口周围渗漏及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550、6.717,P=0.043、o.010),引流切口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13.840,P=0.000),引流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t=6.854,P=0.000),且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高(t=7.429,P=0.000).结论 胃肠肿瘤术后腹腔引流采用尿路造口袋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可有效减少引流口周围渗漏及刺激性皮炎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明强 《西部医学》2010,22(9):1696-1697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在下颌骨囊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比研究64例下颌骨囊肿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采用负压引流和正压引流两种处理方式,记录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负压引流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正压引流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骨囊肿摘除术后应用负压引流疗效优于正压引流,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腹腔双套管两种连接方式在腹腔大手术或腹腔严重感染手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腹腔手术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外套管接负压引流瓶,内套管接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外套管接生理盐水冲洗,内套管接负压引流瓶,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双套管引流相对通畅,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观察组引流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李丽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4):3131-3132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40 例糖尿病足(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比较2 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换药次数减少,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81年3月~2005年12月经治的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46例,分析其感染来源、细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6例,38例痊愈,因并发症而救治无效8例死亡,病死率17.39%。结论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应早期及时切开引流,早期联合、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加强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的肥胖患者240例,切口类别为Ⅱ类及Ⅲ类切口,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缝合切口时实验组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二期缝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切口甲级愈合实验组为110例,对照组为90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期缝合实验组2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为(7.72±3.144)d,对照组为(12.28±4.512)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Ⅱ类及Ⅲ类切口缝合切口时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二期缝合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毕国庆 《微创医学》2014,(6):720-72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与普通换药法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VSD实验组24例和普通换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感染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差别。结果 VSD实验组的清洁时间为(4.50±1.25)d、伤口愈合时间为(8.45±1.90)d,均明显少于普通换药组[(9.60±1.50)d,(13.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并发症发生率为16.6%(4/24)明显低于普通换药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0±0.95)分,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5.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能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郑轲  何山  刘兵  刘美宏  冯佳 《四川医学》2012,33(10):1731-1732
目的探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 2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和20例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油纱填塞引流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小切口、持续负压引流组在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疼痛程度、瘢痕大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切开引流组。结论持续负压引流组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痛苦,减少瘢痕形成。是治疗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乳腺脓肿最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