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20-12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口底多间隙感染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以口底多间隙感染为诊断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与实验组(1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切开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以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5 d时炎性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VAS评分、治疗情况(治疗过程中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 d时两组患者炎性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的第2 d、3 d、5 d时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在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并发症为3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治疗中,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水平,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换药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口底多间隙感染又称为口底蜂窝织炎.曾被认为是颌面部最严重而治疗最困难的感染之一。常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全身中毒症状重,主要危险是影响呼吸道通畅及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窒息、败血症甚至引起纵隔感染而危及生命。我科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英 《河北医学》2001,7(6):552-553
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本组 31例中 ,男 2 2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为 6 1岁 ,以 2 1~ 4 5岁最多。1.2 患者来源农村 2 7例 ,城市 4例。1.3 感染来源牙源性 2 4例 (其中智齿冠周炎 6例 ,下颌牙根尖周炎 13例 ,牙周脓肿 5例 ) ,腺源性 4例 ,医源性 2例 ,损伤性 1例。2 护理体会2 .1 病情观察 ,患者全身症状严重 ,伴有发热、寒战、体温可达 39~ 4 0℃ ,但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的病例 ,由于全身机体中毒症状严重 ,体温反可不升。病员呼吸短浅 ,脉膊频弱 ,甚至血压下降 ,出现休克。2 .2 临床特点化脓性细菌引起口底蜂窝织炎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底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口底多间隙感染36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症状及诊治方法.结果 本组患者牙源性感染26例,颌下淋巴结炎2例,扁桃体炎1例,颌下腺炎2例,医源性感染3例,无明确病因者2例.积极采取对症治疗1~5周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口底多间隙感染患者,应根据个体差异的临床症状,采取相对应的敏感抗生素,适时作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诊疗措施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治疗患者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过程中,采取双管负压引流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具有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外科在2016年3—9月期间内,进行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0例为分析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观察组在治疗中选择了双管负压引流法,而对照组选择的是传统的切开引流法,该两组患者均是依据脓液的细菌培养情况来用抗生素实施治疗,并将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感染间隙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全部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达到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7%),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2,P<0.05).结论 总之,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双管负压引流法与传统的切开引流法有更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腔颌面部感染多发,脓肿形成的病例常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局部冲洗换药,同时全身应用抗炎对症补液治疗.我科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利用自行改制的双管负压引流装置治疗颌面间隙感染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天正  谢刚银 《海南医学》2014,25(6):879-880
目的评价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的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患者行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观察其术后反应、并发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50例均一次手术根治,创面平均愈合时间30d,术后随访5年,1例2年后复发,均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肛门畸形等并发症,肛门功能均正常。结论多切口切开引流挂线术是目前治疗肛周深部多间隙脓肿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切口负压引流冲洗和传统切开引流在治疗乳腺脓肿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乳腺脓肿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负压引流冲洗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的切口长度为(0.9±0.1)cm、换药次数为(9.8±1.6)次、愈合时间为(8.4±2.6)d、疼痛程度为(1.7±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3)cm、(25.4±2.7)次、(19.1±3.1)d、(7.5±1.6)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4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脓肿临床治疗上,小切口负压引流冲洗治疗疗效显著,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利于康复的优点,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创切口+负压引流应用于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方法利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不同间隙感染24例,并与24例应用传统切开治疗各间隙感染进行比较。结果全部17例咬肌、翼下颌、腮腺、颞及颞下间隙感染病例中16例治愈,1例好转,7例波及舌下、颌下间隙、口底蜂窝组织炎2例好转,其余无效。结论应用微创切口+负压引流治疗咬肌、翼下颌、腮腺、颞及颞下间隙感染与对照组相比能取得相同的治疗目的,并且具有美观、安全、手术创伤小、保护重要组织的效果。对于应用于舌下、颌下间隙、口底蜂窝组织炎的治疗上效果较差,还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间隙引流术与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3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7)。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三间隙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治疗前后肛门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和术后7 d排便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预后恢复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缓解疼痛,其效果优于切开引流挂线术。  相似文献   

11.
毕国庆 《微创医学》2014,(6):720-72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与普通换药法在骨科创伤中临床疗效。方法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VSD实验组24例和普通换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切口的清洁时间、愈合时间、感染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评价,比较VSD与普通换药的疗效差别。结果 VSD实验组的清洁时间为(4.50±1.25)d、伤口愈合时间为(8.45±1.90)d,均明显少于普通换药组[(9.60±1.50)d,(13.40±2.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并发症发生率为16.6%(4/24)明显低于普通换药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0±0.95)分,明显高于普通换药组[(5.35±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能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使用安全、操作简便,是治疗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菌薇乔线以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用于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阑尾切除术患者5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6例,观察组274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放置负压引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菌薇乔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瘢痕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无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抗菌薇乔线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81年3月~2005年12月经治的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46例,分析其感染来源、细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6例,38例痊愈,因并发症而救治无效8例死亡,病死率17.39%。结论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应早期及时切开引流,早期联合、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加强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81-84+88
目的分析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防治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83例患者资料,对有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与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在切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共26例(9.2%)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 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均0.05)。切口留置皮下引流球组患者较无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组患者切口感染率低(3.9%vs 13.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90.6%vs 61.5%)、平均换药次数少[(3.6±0.7)次vs (7.0±1.5)次]、平均住院时间短[(7.7±2.1) d vs (12.3±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MI≥25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100 min是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切口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球是防治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肛周脓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给予切开引流挂线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纯切开引流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疗效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AMA评分、HAMD评分、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引流挂线术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负面情绪,对于肛周脓肿临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4例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QⅢ和Ⅵ度)患者(研究组),与同期19例传统手术的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POP-Q指示点分值等,利用法国杉山公司的PHNIX USB 8盆底功能诊断治疗仪对2组患者盆底功能进行生物电生理评估。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术后保留导尿时间、住院天数2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自身POP-Q指示点术前、术后测量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各指示点数值相比较,仅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肌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纠正子宫脱垂解剖恢复率高,更好地恢复盆底肌肉功能,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Ⅲ类伤口2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82例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伤口,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中仅3例感染(1.6%),对照组80例患者中14例感染(17.5%)。结论 :负压引流并加强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切口感染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切挂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临床有效性,评估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按高位肛瘘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病例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切开挂线、旷置、缝合相结合术式,对照组30例采用切挂旷置术。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治疗组30例中治愈26例,治愈率86.67%;1例出现污染内裤,平均病程(23.27±4.13)d,并发症发生率3.3%。对照组30例中治愈25例,治愈率83.33%。6例出现污染内裤,平均疗程(25.39±5.21)d,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切挂选择性缝合术对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治愈率高、痛苦小、疗程短、并发症少、术后肛门功能损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庄鑫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4):54-56+60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切开挂线组实施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排便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切开挂线组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切开挂线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排便功能、生活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切开挂线组疼痛程度、排便功能、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切开挂线组术后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出现,促进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