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血压晨峰的效果.方法:将106例经动态血压监测出现血压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年龄分为中青年组与老年组,均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10 mg口服,每晚1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晨峰的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血压晨峰现象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比较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能够有效控制中青年与老年高血压的晨峰现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方法:对服用国产氨氯地平后仍有血压晨峰现象的60例高血压患者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观测服药前及服药后1、3个月的清晨血压变化。结果:晚间加服坎地沙坦后,晨间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服药后3个月的血压下降值高于1个月时的血压下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达标率为85%。结论:在服用国产氨氯地平的同时,晚间加服坎地沙坦,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11-2412
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应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对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缬沙坦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血压晨峰值变化及血压晨峰现象发生情况。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1%、血压晨峰现象控制有效率87.8%均高于对照组73.2%、6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及晨峰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治疗,效果较佳,且可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轻、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均有脑梗死病史。简单随机法分为晨服药组和夜服药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1次/天,晨服药组晨起(7:00~9:00)服药,夜服药组晚上(19:00~21:00)服药,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 1两组治疗8周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均较治疗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夜服药组比晨服药组恢复杓型血压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时间治疗学对血压的影响,非杓型高血压者晚间给药较晨起给药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5.
社区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知识、管理和家庭支持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服药依从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治疗主动性增强,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社区干预对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区契约式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契约式管理对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辖区管理的193例符合条件的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对患者及家属实施知识、契约式管理和家庭支持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实施前后服药性调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好转。治疗主动性增高,血压控制理想。结论:实施社区契约式管理能提高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坚  马竹仙  任海赢 《临床医学》2007,27(12):52-5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72例于我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定为老年组,另取经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高血压病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及有晨峰现象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晨峰现象,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降压治疗后血压的变化。方法选择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正常的7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组21例,合并OSAS组49例,选择健康对照13例。按睡眠呼吸暂紊乱指数将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分为轻度OSAS组22例,中度OSAS组15例,重度OSAS组12例。采用RS-611床垫式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监测睡眠,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各组血压水平、昼夜血压节律、晨峰现象。结果在降压治疗期间,单纯高血压或者合并OSAS患者24 h动态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130/80 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在单纯高血压组或者合并OSAS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者P<0.01),合并OSAS组中、重度组下降率最低(P<0.05),合并OSAS组反杓型较单纯高血压组多(P<0.05),以重度OSAS组最多(P<0.05),晨峰现象不明显。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降压治疗后,白昼、夜间血压水平达标,但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未能改善。  相似文献   

9.
汤月霞 《中国疗养医学》2013,(12):1113-1114
老年高血压具有昼夜节律异常、晨峰现象、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治疗更为复杂。时间治疗学能够使血浆和组织的药物浓度与已知疾病过程和症状的昼夜节律同步,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有效地将时间治疗学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中,有助于优化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动态血压监测(ABPM)能观察服药期间24h的血压变化,特别是观察两次给药间期最后时段,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夜间血压升高患者是否达到足够理想的血压控制,为此,本研究旨在调整苯那普利的给药时间,经ABPM方法评价不同服药时间,对轻、中度老年EH患者夜间血压降压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何皓颊 《华西医学》2009,(7):1844-1846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片治疗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对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每日晨8时顿服氨氯地平5~10mg/d,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80例完成治疗的患者中,60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逆转,同时改善AASI。而20例血压昼夜节律无逆转,AASI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结论:经氨氯地平片治疗后,75%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AAS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控制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确定患有高血压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群1302人,对他们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率、控制血压的达标率均明显提高。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率,并能够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实施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观察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 和血压控制情况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药效学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对干部门诊 95 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对其药效学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血压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药效学有关知识了解程度高 ,并按最佳服药时间服药的患者 ,血压控制情况优于了解程度差的患者 (P <0 .0 5 )。结论 在抗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中 ,使患者了解必要的药效学相关知识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实施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血压变化规律,在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等方面实施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观察其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情况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6.
牙体开髓治疗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髓术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方法需作开髓治疗的老年患者89例,其中血压正常的18例(正常组),将7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服药组(术前立即服用尼群地平10 mg,n=24)和未服药组(未服任何降压药,n=47)。分别记录术前/服药前后、麻醉中、开髓术中、术后15 min、术后2 d的血压值。结果老年人在接受开髓术治疗时,血压均有升高;服药组血压低于未服药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开髓术前20min,服用尼群地平10 mg,可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4~12月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对配合治疗、按时服药控制血压、心理平和、血压监测、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和戒烟戒酒,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体重减轻(P<0.01),血压控制良好(P<0.05,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及一般护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观察2组患者血压达到稳定水平的时间及2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组间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血压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与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症状,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缩短患者血压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9.
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控制高血压晨峰现象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晨峰程度加剧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且其作用独立于24h平均血压水平。所以,控制血压变异和减低晨峰(MBPS)程度合理地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本研究对有晨峰现象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ABPM)监测,来观察氨氯地平与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晨峰控制的差异,以指导临床降压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有创通气下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24 h动态血压情况,探讨血压晨峰的特点及晨峰高血压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有创通气治疗(均为SIMV通气模式,PEEP≤5 cmH2O)的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EKG)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血压数据,采用APACHEⅡ评估患者入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时的病情情况。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 24 h收缩压(24 h SBP)均值为(151.20±5.69)mmHg(1 mmHg=0.133 kPa),24 h DBP(24 h舒张压)均值为(76.39±6.42)mmHg,约72.2% 的患者具有晨峰高血压现象,血压晨峰均值为(38.82±8.78) mmHg;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APACHEⅡ得分不同的患者间血压晨峰存在差异,是否具有晨峰高血压现象的患者间24 h SBP均值、d SBP均值存在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APACHEⅡ评分、24 h SBP均值、d SBP均值是晨峰高血压现象的影响因素,三者可解释血压变异的82.3% 。结论:有创通气下的COPD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中晨峰高血压现象的比例较高;临床护理时应加强对具有晨峰高血压现象患者的鉴别,为降低晨峰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