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思忠  方长民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818-2818
目的: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0例成人头部标本,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管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58.3%),三干型次之(28.3%)。神经多行于腮腺管浅面(73.3%)。腮腺管走行在颊支之间的占61.7%,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4.86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下方者占11.7%,距下颊支的垂直距离约1.71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上方者占26.7%,距上颊支的垂直距离约2.56mm。结论: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管浅层,与腮腺管关系十分密切,腮腺区手术时循颊支向后追踪面神经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2.
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解剖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导管之间的位置关系 ,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 5 0例成人头部标本 ,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结果 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 ( 60 % )。神经多行于腮腺导管浅面为主 ( 74% )。腮腺导管走行在颊支之间占大部分( 62 % ) ,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 4.73±1 .96mm。结论 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导管浅层 ,与腮腺导管关系十分密切 ,此研究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腮腺管与面横动脉、面神经及其分支的关系,为颌面部手术提供懈剖学依据,且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32具,头面部标本64例,采用层次解剖法,暴露腮腺管、颈外动脉、面横动脉、面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结果:腮腺管长度为21.06±9.93mm,外径为4.30±1.58mm,距离颧弓下缘14.11±9.35mm(4.88~25.12mm);副腮腺共有25例,其出现率为39.1%;面横动脉长度为25.27±17.22mm;面神经颊支中62例为双支,占96.9%,仅有2例为单支,占3.1%;面神经颊支大部分位于腮腺管浅面。结论:腮腺管位于颧弓下方,走行于上、下颊支之间,面神经颊支多数分为上、下2支,腮腺管多平行位于其深面;约有三分之一的个体具副腮腺;面横动脉大部分发自颞浅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为临床实施手术中寻找面神经颊支做出指导。方法取18具尸头(36侧),进行大体解剖,观察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进行观察、测量并统计。结果面神经上、下颊支与腮腺导管伴行过程中局腮腺导管的垂直距离分别平均为为8.2mm,7.6mm。结论面神经上、下颊支与腮腺导管有紧密的关系,出腮腺前缘后二者伴行的过程中其位置关系恒定,术中以腮腺导管为标志寻找面神经上、下颊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国人面神经颅外段与腮腺及其导管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88侧尸体面神经颅外段解剖的观察测量,将面神经分为颌后段与颌前段两部。明确了:①面神经主干、分干、腺内段及腺外段分支的位置、行程和毗邻关系,②腮腺导管与上、下颊支的关系;③寻找面神经颅外段的实用标志。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的颅外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其中颊支与腮腺、腮腺导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且颊支具有层次浅显、 与其它分支之间存在较多的吻合的解剖特点,因此在腮腺和腮腺区手术、面部除皱术、面神经定位及面瘫治疗中越显其重要性.掌握面神经颊支的局部位置和层次特点使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此神经,提高手术质量.本文是对成人面神经颊支的行程和分支类型,以及颊支与腮腺、腮腺导管关系进行解剖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腮腺与面神经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60侧)足月新生儿腮腺及面神经在腮腺内的走行、主干长度和截面直径及其所分出的支干的类型、数目进行观测。新生儿面神经在腮腺内的分支以二干型居多(78.34%),至表情肌的总支数为6-11支,其中多见为9支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解剖面神经的不同方法并对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分析.方法:总结83例较大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首先解剖面神经颊支或下颌缘支,逆行解剖出面神经额面干、颈面干,然后随机分成两组,A组53例采取自额面干、颈面干和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相向解剖其他各分支的方法,B组30例采取自额面干、颈面干解剖各分支的方法,并对术后面神经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至4年,A组5例,B组9例术后产生一过性轻度面瘫,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法面神经损伤分级Ⅱ级,3~6个月后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其他术后面神经功能无异常.术后腮腺痿A组2例,B组2例,经加压包扎,口服阿托品片半月至1个月后痊愈.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A、B组各1例.B组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A组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2年术后复发,诊断为腺样囊性癌,在外院再次手术、放疗仍复发,放弃治疗,死于癌转移.结论:采取从未梢追踪到主干的逆行解剖法,首先解剖出面神经颊支或下颌缘支,逆行解剖出额面干、颈面干后,如果自某一方向解剖面神经各分支难度较大时,可以靠近腮腺边缘腺体内解剖出其他分支.在额面干、颈面干与各末端分支之间相向分离,并切除腮腺浅叶,可以减少损伤面神经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3年期间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8例腮腺区面神经鞘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8例患者中首发症状最常见为腮腺区肿物(8/8),其次是面瘫(2/8).8例面神经鞘瘤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手术中切断面神经总干3例(其中面神经端端吻合术1例,耳大神经移植吻合术2例).术后1年复查,面神经端端吻合者面神经功能Ⅱ级,耳大神经移植吻合者面神经功能Ⅲ级1例,Ⅵ级1例.保留面神经完整1例,术后1年复查神经功能Ⅰ级.面神经部分中断者因断端寻找困难而未处理4例(其中颞面干中断、下颊支中断、上颊支中断、上下颊支都中断各1例),术后均出现中断神经所支配区域的面瘫症状,其中下颊支中断、上颊支中断、上下颊支都中断者术后1年复查时面瘫症状明显改善和出现其他分支的代偿.颢面干中断者术后1年复查面瘫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腮腺区面神经鞘瘤常见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块和不同程度的面瘫.一旦考虑为面神经鞘瘤,应尽早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神经的连续性或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若不能行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也应尽可能在短期内行二期功能重建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腮腺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其与腮腺切除的范围,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腮腺混合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手术治疗,神经损伤22例,占35.48%,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32例,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6.3%),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3例(9.4%),1个月后自行恢复。腮腺浅叶摘除20例中,术后即刻出现面神经颧支及颊支暂时性麻痹2例(10%),下颌缘支暂时性麻痹5例(25%)。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的10例,术后全部即刻出现面神经暂时性面瘫(100%),所有麻痹平均在1.5个月恢复。结论: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瘤体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面神经出腮腺后的各分支情况,为颌面外科和头颈部美容手术等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2例(24侧)成人头颈部标本上,对面神经腮腺外段分支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面神经颞支分支有2~4支,2支型占25.0%,3支型占58.3%,4支型占16.7%;颧支分支有2~4支,两支型占66.7%,3支型占25.0%,4支型占8.3%,其深支从颧大肌上1/2深面进入;颊支分支有2~5支,2支型占12.5%,3支型占50.0%,4支型占20.8%,5支型占16.7%;下颌缘支分支有1~2支,1支型占66.7%;2支型占33.3%;颈支恒为1支。面神经解剖时,咬肌筋膜是辨认面神经各支的重要标志。结论面神经出腮腺的分支和行程关系复杂,了解其分支、行程及其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可以减少颌面外科、头颈部整形和美容手术因神经损伤造成的面肌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正常层次解剖位置,面神经下颌缘支与面动脉以及面神经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为防止面侧区颌面部手术中造成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例)成人尸体面侧区进行层次解剖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及用游标卡尺测量相关数据。结果:面神经下颌缘支单干型居多,占57.5%,双干型占27.5%,合干型占15.0%;出腮腺后走行于下颌骨下缘的上方、下方及基本平行,各占65.0%、12.5%、22.5%;面神经下颌缘支经过面动脉的浅面、深面及两支经其浅面或深面夹持或环抱面动脉,然后合成1支者分别占89.5%、7.0%、3.5%。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居多,占57.5%,单干型占12.5%,三干型占27.5%,四干型占2.5%;位于腮腺导管上方的颊支占52.3%,位于腮腺导管下方的颊支占47.7%。结论:掌握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颊支的走行,下颌缘支与面动脉的关系位置,颊支与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以满足颌面部外科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颊支在面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的颅外分支主要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在这当中颊支与腮腺、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有规律可循。颊支位置较浅且与其它颅外分支有较多的吻合支。因此,研究和掌握颊支的局部位置和层次特点在面部手术的面神经定位、腮腺和腮腺区手术、面部除皱术及面瘫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使手术者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损伤此神经,提高手术质量。本文是对成人面神经颊支的走行、分支类型以及颊支与腮腺和腮腺导管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剖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2种面神经显露方法 (顺行法和逆行法)在腮腺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2001年7月-2007年6月,共完成腮腺切除术65例,其中35例采用逆行法(周围支法)解剖显露面神经,其余30例采用顺行法(总干法)解剖显露面神经.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面瘫症状,出现面瘫的时间、范围及面瘫症状恢复的时间.结果 2种面神经显露方法 均能很好地显露面神经及其分支,但面神经总干解剖恒定,更加容易暴露和解剖.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周围支法术后有6例、总干法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瘫症状,所有面瘫症状均在术后3~6个月内得到恢复,总干法患者的面瘫症状恢复较快.结论 2种面神经显露方法 均可安全地用于腮腺手术,但总干法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特别适合于改良切口的腮腺切除术,值得进一步应用和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科1999年至2006年间进行的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a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冰冻病理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解剖特点。方法:采用血管乳胶灌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的方法,观察11例(22侧)婴儿腮腺内血管及面神经的走行与分布。结果:面神经主干距皮肤浅,面神经分支纤细,面神经颊支与面横动脉在腮腺前缘处相邻。结论:在临床上行婴幼儿面神经解剖术时应从面神经主干开始,二腹肌后腹的乳突附丽处是寻找主干的明确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及病理类型等的关系。方法 :对 99例经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及其主要分支功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以House-B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分级。结果 :术后面神经暂时性损伤的机率为 36 4%。永久性损伤为3 % ;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浅叶摘除术和节段切除术 ;下颌缘支功能损伤的机率较其他分支高。结论 :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适当选择手术方式可减少其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磁共振水成像技术探索正常腮腺导管的结构参数。方法 采用磁共振三维重T2加权成像对21名正常受试者进行腮腺导管水成像。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 200 mg,含药3 min后行冠状位磁共振腮腺导管水成像,将图像传至GE AW4.5工作站,采用Functool 软件进行多平面重建,观察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对腺体内、外导管长度、直径进行测量。结果 21名正常受试者中24个腮腺出现副导管,占57.1%(24/42),平均长度(9.54±9.98)mm,平均直径(0.87±0.88)mm。腺体内导管观察到3个节段3例,占7.14%(3/42),2个节段19例,占45.23%(19/42),1个节段20例,占47.62%(20/42)。第1节段平均分支数量2.38个,第2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88个,第3节段平均分支数量0.1个。腺体内导管平均长度为(36.97±7.97)mm,平均直径为(2.01±0.76)mm,腺体外导管平均长度为(34.98±10.25)mm,平均直径为(2.13±0.79)mm。腮腺导管总长度平均为(71.95±11.47)mm,平均直径为(2.07±0.68)mm。结论 磁共振水成像可以精确显示腮腺导管、副导管、节段及分支数量,并可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测成人下颌后静脉及其与面神经的关系,为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32具,头面部标本64例,暴露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结果:下颌后静脉43例分为前、后支回流,21例不分支,静脉无瓣膜;下颌后静脉外径为4.81±2.51mm,长度为28.09±21.75mm;下颌后静脉有55例位于面神经及其分支的内侧。结论:下颌后静脉大多数分为前、后支回流,少数不分支,无静脉瓣;下颌后静脉绝大多数走行于面神经上、下干及其分支的内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年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