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探讨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5月~2010年8月68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各34例,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3.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6min步行距离及超声心电图指标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恶心、呕吐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耐受性好、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与分析步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至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采用依那普利治疗与依那普利、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x 2=9.02,p<0.05).治疗组治疗后其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标准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4例。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实验组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脑卒中和新发糖尿病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4):393-394
近 2 0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划时代进展 ,可延长心衰患者寿命。但随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ARB)的问世 ,在治疗CHF上向ACEI提出挑战。本文通过观察缬沙坦和卡托普利对CHF病人的治疗 ,探讨CHF病人治疗的药物选择。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 1~ 12月收治住院的心功能Ⅱ~Ⅳ级的非难治性心衰病人 75例 ,治疗前两周内均未接受过ACEI治疗 ,经临床及心动超声检查均为左心收缩功能障碍者 ,符合NYHA诊断标准的病人。已剔除对ACEI过敏、双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慢性充血性血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卡维地洛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地高辛、利尿剂和硝苯地平治疗.两组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后相比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6 min步行的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及6 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25例,2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A组加依那普利10mgqd,B组加依那普利10mgqd及倍他乐克6.25mgBid,若能耐受6d后增加剂量1倍,剂量为12.5~100mg/d,疗程12周。全组病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A组显效20%,有效率80%;B组显效36%,有效率92%。2组间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EF及心率B组优于A租。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1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4.26%(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均无异常改变.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84例CH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使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12个月;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心率、血压变化、心功能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1%(P<0.05),心功能持续改善。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不仅能持续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独用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依那普利10mg/d;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血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2.
方来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5):630-63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min步行距离、超声电图指标、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39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3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所有指标均无太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用户超声电图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指标无明显改变,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我院于2007年采用依那普利加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10mg,每日2次,美托洛尔12.5—25.0mg,每日2次,疗程10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且用药安全,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 CHF患者分为氯沙坦组(n=36 )和依那普利组 (n=36 ) ,前者开始时给予氯沙坦 12 .5 mg,qd口服 ,维持剂量每日 2 5~ 5 0 mg;后者开始时给予依那普利2 .5 mg,bid口服 ,维持剂量 10 m g,bid,观察 12周。治疗前后作心功能检查 ,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氯沙坦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8.9% )与依那普利组 (91.7%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参数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 (P<0 .0 5 ) ,但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依那普利组干咳不良反应发生率 (2 2 .2 % )与氯沙坦组 (2 .8%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治疗 CHF有效 ,疗效与依那普利相似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及缬沙坦口服;对照组37例,仅给洋地黄、利尿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后,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1,P<0.05)。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及缬沙坦口服;对照组37例,仅给洋地黄、利尿利和血管扩张剂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后,患者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P<0.01,P<0.05)。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晓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24):100-102
目的探讨缬沙坦(v2ls2rt2n)与依那普利(enala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口服缬沙坦80 mg/d,依那普利10~20 mg/d;对照组(n=33):口服依那普利10~20 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行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6 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0.05).LVEDV,LVESV,EF,6min步行距离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9.
大量基础研究已证明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系统 (RAAS)在心力衰竭的形成和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阻断这一系统 (全身和局部 )对心衰的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ACEI作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一线药物已成为共识 ,且使用时应尽可能逐渐增加到靶剂量。对不能达到靶剂量的患者 ,应采用最大耐受量。但在A CEI治疗CHF的过程中出现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逃逸现象 ,使ACEI的疗效降低 ,且心衰越严重 ,ACEI对AngⅡ生成的抑制作用越差〔1〕。本研究旨在观察氯沙坦与和卡托普利联合治… 相似文献
2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病理生理概念及发病机制近年来有很大进展 ,认为神经、内分泌常有过度激活 ,从而加剧左室重构及促进心衰恶化 ,因而CHF的治疗措施不仅限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 ,更重要的是干预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减轻心肌损害 ,延缓心衰的进展。作者应用依那普利加美托洛尔治疗CHF ,收到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心功能 (按NYHA分级 )为Ⅲ~Ⅳ级的CHF患者 5 8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14例 ,女 16例 ,年龄 2 8~ 76岁 ,平均年龄 6 2岁。其中冠心病 14例 ,扩张型心肌病 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