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研究137例根治性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配合经验及体会。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进行规范的护理,137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意外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加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的配合工作、术后的监测工作,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疗效及此术式对机体的影响.方法:膀胱移性上皮癌4例,均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治疗.结果:随访患者排尿功能良好.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排尿、储尿功能确切,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病人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传统肠外营养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在血糖、白蛋白、前清蛋白、肝肾功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 结果 研究组术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清前蛋白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血浆蛋白水平和肝肾功能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可更好减轻术后高糖血症,术后并发症低,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10 h,平均6.5 h;出血量200~1 000 ml,平均387 ml,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 ml,术后4~6周患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晰,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疗效.方法 对134例在我院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情况作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控尿情况及尿流动力学评估,男性患者的勃起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39±14.2)个月.近期并发症47例(35.07%),其中15例(31.9%)需外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世界首例小儿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经验及疗效.方法 3岁男孩,确诊为膀胱横纹肌肉瘤,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手术包括先行腹腔镜下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下腹部小切口取出标本,再行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手术成功完成.手术时间为6h,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部分时间约3.5 h.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中输入200 ml浓缩红细胞以确保手术安全性.双侧盆腔淋巴结各清扫6个,均为阴性,术中输尿管及尿道切缘均为阴性.患儿术后3 d恢复肠蠕动.盆腔引流管于术后7d拔除,新膀胱造瘘管于术后14 d拔除,术后25 d行经尿道膀胱造影,确定无造影剂外漏后拔除导尿管及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患儿拔除导尿管后1周左右基本恢复白天控尿及排尿功能.5个月后复查,提示新膀胱容量约为110ml,膀胱残余尿量约10ml,最大尿流率约12ml/s.围手术期未见明显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无尿漏、输尿管返流及肠梗阻发生.结论 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患儿恢复快等优点,有望成为治疗小儿膀胱癌的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术后保留性功能的尿流改道方法。方法 对 11例全膀胱切除患者施行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结果 随访 15~ 40个月 ,贮尿囊平均容量为 3 2 0ml ,平均内压为 1.70± 0 .45kPa ,11例保留性功能 ,抗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 ,排尿控制良好。结论 保留性功能去带乙状结肠可控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 ,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 ,自控排尿良好 ,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膀胱全切除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新膀胱术。结果随访6~73个月,26例完全可控排尿,其中3例早期夜间不同程度尿失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静脉肾盂造影及贮尿囊造影均无贮尿囊输尿管返流和肾积水,贮尿囊容量200~350ml,剩余尿量为≤30ml,最大尿流率﹥15ml/s;手术失败1例。结论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尿道新膀胱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及操作简单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患者无明显全身营养及代谢紊乱,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位低压乙状结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1月对15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低压乙状结肠膀胱术。结果术后随访13~35(平均14)个月。新膀胱内压低,容量大。术后1例出现轻度左侧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增加腹压时有尿失禁。结论原位低压乙状结肠膀胱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肠代膀胱术,手术较简单易行,术后并发症少。在扩大膀胱容量,降低内压,提高顺应性和调节性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2年12月84例膀胱癌患者,分析行膀胱根治术+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乙状结肠或回肠重建膀胱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情况,比较两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控尿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性。结果 84例病例中70例接受了原位新膀胱术,58例患者采取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48~89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3%(17/58),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91.4%,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3.5 d;12例患者采取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年龄28~80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3%(7/12),术后21 d恢复控尿为66.7%,术后至出院时间为25 d。新膀胱取不同肠道重建与术后并发症、控尿恢复时间、术后恢复出院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手术采取回肠重建新膀胱较采用结肠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对8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 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及预防肠道并发症, 加强新膀胱排尿机能的训练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6):562-564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结果:手术时间280450 min;出血量90450 min;出血量9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6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25 d。术后新膀胱充盈良好,控尿满意。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及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相对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全面、高效的护理措施和精确、娴熟的手术配合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质量,使术后患者尽快恢复规律排尿及健康。方法选择迁西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患者23例,通过正确评估,制定出个性化出院指导,采取心理指导、治疗指导、生活指导相结合而进行系统化的出院指导。结果经过系统化的出院指导2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半年后都能从事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结论系统化出院指导是膀胱全切除原位T型回肠新膀胱术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及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光  谢广静  吴明贵  沈思  王刚 《微创医学》2009,4(5):534-53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浸润性膀胱痛患者,于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VI取出切除物,行回肠或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1例手术成功。腹腔镜手术时间220~280min,开放原位新膀胱术时间230~300min。手术出血量200~800mL,输浓缩红细胞0~4个单位。术后4~5d恢复饮食,3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4例夜间有尿失禁。术后病理证实11例均为浸润性膀肌癌,肌层有不同程度浸润,膀胱外组织切缘及局部淋巴结未见肿瘤细胞浸润。11例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全膀胱切除手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经验。方法 对2002年7月~2004年9月间26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2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40~390min,其中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120~270min。腹腔镜手术中及术后未见明显出血,出血量<200ml。开放性原位新膀胱术出血量400~800ml,输浓缩红细胞0~4个单位。术后4~8d恢复饮食,3~8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4周拔除尿管。术后3个月患者白天可完全控制排尿,8例夜间偶有尿失禁。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全膀胱切除手术中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全去带可控性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需用肠段短、贮尿囊在原位、尿液自尿道可控排出、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全膀胱切除1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不同术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7例,女20例;年龄36~88岁,平均65.2岁。经腹腔镜手术101例,其中9例术中改开放手术;传统开放术式36例。尿流改道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6例,占62.8%;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2例,占8.8%;回肠膀胱术20例,占14.6%;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9例,占6.6%;输尿管皮肤造口术8例,占5.8%;胃代膀胱术2例,占1.5%。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4~8h,术中出血400~1 600mL,随访3~60个月,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漏尿和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为肠瘘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术后晚期主要并发症有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等。获随访的原位新膀胱术者51例,白天控尿良好48例(94.1%),夜间控尿良好43例(84.3%)。获随访的72例中男性67例,其中41例自诉阴茎可勃起,占61.2%(41/67)。术后无长期尿失禁,未发现尿道肿瘤。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手术风险较高,术前应充分评估适应证;原位膀胱术是尿流改道的首选术式;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严重并发症少,不易复发,患者生活质量高,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间实施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患者,7例术后能自主排尿,每次尿量约100~300ml,1例时有尿失禁,夜间遗尿,1例出现尿漏、肠漏,引流后治愈,能自主控尿,新膀胱容量300~700ml。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操作简化,并发症少,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控性去带回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6例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及可控性去带回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术后3月后回访6例患者,新膀胱容量250~400mL,平均350mL,膀胱残余尿10—40mL,平均15mL,最大尿流率10~20mL/s。3个月后6例完全达到自控排尿,1例双侧输尿管轻度反流,有轻度左肾积水,但无肾功能不全,6例患者均无血浆肌酐、尿素氮升高,无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发生。结论:该术式并发症少,患者原位可控排尿,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疗效。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09年10月134例在我院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情况作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控尿情况及尿流动力学评估,男性患者的勃起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39(3~117)个月。近期并发症47例(35.07%),其中15例(31.9%)需外科手术干预。围手术期死亡率5.97%。晚期并发症39例(33.33%),主要是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38.46%)和上尿路梗阻(28.21%)。日间控尿率89.74%,夜间控尿率58.97%,平均最大容量和最大压力 (221.7+82.6)mL和(30.3+14.9)cmH2O。平均最大尿流率(12.0+5.8) mL/s。16例(30.19 %)术后恢复勃起功能。结论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操作简单,新膀胱功能良好,且在位置、形态及输尿管抗反流等方面接近正常膀胱,早、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可接受,并提供满意的控尿率。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10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性功能、控尿功能和肿瘤根治情况.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10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男96例,女12例.采用5孔经腹入路,首先进行完全腹腔镜下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根治性膀胱切除,然后行体外回肠新膀胱的构建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最后在腹腔镜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其中26例患者施行保留勃起神经步骤.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30 min,出血量为32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日间尿控率90.7%,夜间尿控率82.6%.术后6个月,26例行保留勃起神经患者中10例有性功能.术后随访1~53个月,局部肿瘤复发5例,套管穿刺口种植转移1例,远处转移6例,随访期间死亡11例.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低并发症和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