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28例病人,植入冠脉内支架,连续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2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中,梗死相关血管前降支14例,回旋支5例(有2例合并前降支病变,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右冠状动脉9例,分别植入3种不同的冠状动脉内支架共31个,术后残余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9%-100%降至10%-15%(P<0.001)。成功率为100%,随访1-12个月,无1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而且可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再次靶血管的血运重建术。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96例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对症护理的方法。方法:对96例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皮下血肿、出血16例,占16.6%;假性动脉瘤1例,占1.04%;动脉血栓栓塞1例,占1.04%;迷走神经反射7例,占7.3%;尿潴留13例,占13.5%;心律失常4例,占4.2%;心绞痛3例,占3.1%;心肌梗死1例,占1.04%;造影剂反应1例,占1.04%。结论:术前积极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认真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患者的康复,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小结采用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中期效果。方法:接受介入治疗距胸痛发作的平均时间为4.2h。经股劝脉采用Judkins技术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在38例患者42支血管共植入55个支架,1例患者仅行右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结果: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者36例(92.3%),TIMI血流2级者3例(7.7%)。术中6例(15.4%)在便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出现心室颤动,1例(2.6%)死于继发性心室颤动。术后平均随访8.1个月,除1例死于术后2周非梗塞相关动脉择期支架植入术外,无心肌梗塞、做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再次做梗塞相关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例。结论: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可以迅速获得便塞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临床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38-72岁,平均60.5岁)。其中初发劳累型12例,恶化劳累型21例,自发型8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27例。合并高血压病41例,糖尿病23例,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投照,用数字减影记录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程度分5级:I组≤25%,Ⅱ级26%-50%,Ⅲ级51%-75%,Ⅳ级76%-99%,Ⅴ级完全闭塞。病变部位分为LM、LAD、LCX、RCA。结果: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多为1支病变(9/12),该型心绞痛的侧支循环多不丰富,恶性劳累型和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多为2、3支病变(17/21、23/27),且以B、C型病变为多,9例为完全闭塞病变,单纯自发型心绞痛亦1支病变为主(6/8),且冠状动脉病变较轻,I、Ⅱ级病变者占62.5%(5/8)。血管狭窄多表现为近端、偏心、多处。狭窄部位以LAD最多见,占80.9%(55/68),其中Ⅲ级以上病变占85.5%(47/55),其次为LCX,占57.4%(39/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1%(32/39),RCA占51.5%(35/68),Ⅲ级以上病变占82.9%(29/35),LM病变占5.9%(4/68)。结论:UAP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症,常有较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管狭窄程度>50%。不同临床类型UAP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其自身特点,初发劳累型及自发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为多,恶化劳累型及梗塞后心绞痛以多支病变为多,根据其特点临床可采取药物、PTCA+支架或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刊本期发表了广州地区部分医院开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情况的初步报告[1],成功率高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满意结果标志着我省冠心病治疗水中已跃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内处于先进行列,值得庆贺。冠心病是当今公认的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目前尚未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控制。幸运的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冠心病的治疗约每10年就发生一次飞跃进步。这些飞跃进步主要有:①1959年S)I]es第一次成功地应用&,lies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它比已往通过左。室造影、主动脉造影或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去了解冠状动脉影像解剖,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短轴收缩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5.00%(38/4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7.50%(39/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S、LVEF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两组F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股、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心功能,但经桡动脉入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0年2月我院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120例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在18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25只。在未经介入性治疗的病变置入支架(De novo stenting)101只,PTCA结果不理想(suboptimal)置入支架19只,2例PTCA并发夹层,濒临闭塞时紧急置入支架(Bail-out stenting)2只,在再狭窄病变置入支架3只。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00±0.69mm,平均长度18.15±10.26mm。手术即刻成功率98.4%,主要并发症率为1.6%((2例AMI)。结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述(CAG)及择期PTCA+支架术的经验总结,旨在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CAG、PTCA+支架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对178例患者采用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其结果按AHA分段标准进行记录,选择75名患者行PTCA+支架术。结果:CAG阳性率为62.8%,其中单支病变41例,双支病变14例,三支病变18例,左主干加三支病变11例,心肌桥4例。行PTCA术的75名患者共存在A型病变61处、B型病变14处,共置入支架97枚(其中22名患者置入支架两枚),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对75名患者行PTCA+支架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行PTCA+支架术患者,因为我们选择的病例多为A型、B型病变,成功率高,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 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 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 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7岁,因“突发持续性胸闷痛1天”于2008年7月6日入院。患者持续性胸闷痛伴胸部紧缩感,向背部放射,无撕裂样疼痛。体格检查:左上肢血压180/100mmHg(1mmHg=0.133kPa),右上肢血压186/102mmHg,下肢血压192/104mmHg,两侧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心率86次份,心律整齐,心音正常,心瓣膜区、锁骨下、肾动脉区均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20.
<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撕裂样、搏动样的剧烈胸背疼痛。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夹层破裂出血,危及生命。本病多见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约有70%的病人有高血压病史。本病病情危重,预后差。传统的手术方法危险性大,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来临床上通过带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