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芎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告川芎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220例的双盲对照研究。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川芎组134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86例,根据神经功能和实际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川芎组总有效率为86.6%,低分子右旋糖酐组为62.8%,川芎对急性脑梗塞疗效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研制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灵芎菌质.方法 经过川芎平板初筛法和川芎袋料复筛法,获得能在川芎基质上生长的优势菌株;进一步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以及大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血淤模型中小鼠耳伊文斯蓝的表达量,确定发酵得到的灵芎菌质的活血化淤作用,同时用ABTS法测定了菌株生长时期漆酶的活性.结果 复筛得到三株能够在川芎基质上生长良好的灵芝菌株,其中ZL-13灵芎菌质具有较好的活血化淤效果,而且作用显著优于中药材川芎;此外,菌株的漆酶活性越高,发酵形成的菌质活血化淤效果越好.结论 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得到的灵芎菌质能显著提高川芎的活血化瘀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配伍规律。方法以1989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维普、CNKJ、万方医学等数据库中收集的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以中药汤剂治疗偏头痛,且经过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的中药复方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进行关联规则,探索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物配伍规律。结果治疗偏头痛的常用药对:对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②川芎、白芷;③川芎、白芍;④川芎、当归;⑤川芎、甘草;⑥川芎、天麻;⑦川芎、柴胡;⑧白芷、细辛等。三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甘草;②川芎、白芷、甘草;③川芎、当归、甘草;④白芷、细辛、甘草等;四药组合主要包括①川芎、细辛、白芷、甘草;②川芎、细辛、白芷、防风;③川芎、当归、白芍、甘草;④川芎、白芷、白芍、甘草等。结论治疗偏头痛的用药以扶正祛邪为主,扶正以补气养血为主,祛邪以祛风散邪、活血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对名老中医付义运用川芎治疗头痛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名老中医付义运用川芎治疗头痛典型病例进行辨证分析、组方分析、药物分析。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川芎治疗头痛的主要成分。结果川芎在各类型头痛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名老中医付义运用川芎治疗各类头痛疗效好。川芎中多种组分可口服通过血脑屏障,改善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中药川芎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活血化淤、行气定痛的药物,对急慢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肯定的疗效。实验研究证明,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川芎Ⅰ号碱(川芎嗪)及脂溶性川芎Ⅲ号碱(Perlolyrine)对小鼠冠脉血流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从改革剂型、提高疗效角度出发,我们将探讨水溶性川芎Ⅲ号碱对小鼠冠脉血流量的影响,故本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86铷(~(86)Rb)示踪法,测定清醒动体整体冠脉血流量,观察水溶性川芎Ⅲ号碱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以验证其对冠心病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川芎产销历史、种植规模、价格走势、当前市场状况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为川芎的生产和经营等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药农及药商提供信息支持,达到增加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对安国药材市场及川芎产区市场调研分析,并查阅古今文献资料,梳理2006~2013年川芎市场变化规律,为川芎后市发展判断提供依据。川芎在四川主要产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变化不大,库存充足,供需关系较为平衡,短期内川芎行情稳定,价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冰片与川芎配伍对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cGM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冰片与川芎配伍对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cGMP的影响.结果显示,冰片与川芎配伍可明显增加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的含量,并升高脑组织cAMP/cGMP比值,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川芎或冰片.提示冰片与川芎配伍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大鼠血浆及脑组织cAMP的含量,而伍用冰片后可增强川芎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芎自从《神农本草经》提出:“主中风入脑头痛”后,在治疗头痛上被历代医家重视,从而对它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我们在学习前人对川芎认识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略有粗浅体会,简介如下: 一、对历代医家运用川芎学习: 1.川芎是治疗头痛最理想的药物之一。川芎名芎(艹穷)能达人身至高之处而得名。因以四川产者佳,现在多用川芎。本品味辛性温,味薄气雄窜,其特长善引人身清阳之气上行于脑。李时诊说:“此  相似文献   

9.
川芎原名芎藭,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川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内需和出口量均很大。近年来,川芎已成为市场上的热点品种。下面从川芎的产、供、销等方面进行分析。1年需量——分析川芎的第一把标尺川芎的年需量问题是川芎的根本问题,也是化解药商关于川芎2006年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矛盾争议的标尺。表11961~2000年川芎年产销情况表年份年产量(t)年销量(t)供求情况及原因1961~1963400~6001500~2000粮食紧缺、弃药种粮1964~19651200~22001500~2000多地发展,供求平衡1966~19704000~50002000~3000供大于求1971~19767000~80003…  相似文献   

10.
<正>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川产主要道地药材。生产灌县、崇庆县、新都县等地,栽培面积较大。由于川芎单产(平均150kg/亩)较低,从1989年开始,我们对川芎进行了宽窄行栽培试验研究。三年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宽窄行栽培能较大幅度提高川芎亩产量。现在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川芎产销历史、种植规模、价格走势、当前市场状况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为川芎的生产和经营等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药农及药商提供信息支持,达到增加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对安国药材市场及川芎产区市场调研分析,并查阅古今文献资料,梳理2006 ~ 2013年川芎市场变化规律,为川芎后市发展判断提供依据.川芎在四川主要产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变化不大,库存充足,供需关系较为平衡,短期内川芎行情稳定,价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川芎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内生真菌类群与川芎品种和产地的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川芎的内生真菌,采用点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从6个产地的川芎根茎样品共获得内生真菌50株,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1纲、3目、4科、13属。结论: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川芎的内生真菌在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推测川芎内生真菌种群可能和川芎的特定生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川芎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治疗头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文将对中药川芎的认识及其药理研究,川芎的常用药对及药队,川芎治疗头痛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川芎的用法用量及禁忌症做一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4.
川芎、抚芎、金芎和东芎的药理活性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种芎类1×10~(-2)g/ml水提液对大鼠离体子宫的收缩作用强度是川芎>金芎>抚芎>东芎;醇提取液作用顺序是川芎>抚芎>金芎>东芎。10.0g/kg灌胃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度强度水提液为川芎>抚芎>金芎>东芎;醇提取液是川芎>东芎>抚芎>金芎。0.5g/kg静注,增加兔颈总动脉血流量,水提取液是川芎>东芎>抚芎>金芎;醇提取液是东芎>川芎>抚芎>金芎。四种芎的水提取液以125g/kg(生药量)给小鼠口服,均未见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川芎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使用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中药复方制剂中川芎的入药方式、制剂剂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川芎在中成药中的应用和研究状况。方法分别以《中国药典》2005年版、部颁标准、文献资料以及部分新药标准为基础,进行含川芎制剂的剂型、入药方式、薄层色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及条件的统计。结果含川芎的中药成方制剂多为丸剂,其中川芎多以生药粉入药;有部分药品标准建立了专属性较强的川芎质量控制方法,但还有很多未建立川芎薄层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在建立了控制方法的标准中,有的还不能反应工艺与质量的关系,甚至还有入药方式与检验结果不相匹配的情况。结论应加强川芎在中药复方制剂中质量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的鉴定以及临床用药安全分析。方法:川芎主要从药物的产地、主要成分等方面进行鉴定。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的8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药川芎治疗,观察临床效果,针对治疗有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与云芎、东芎等比较,川芎的有效成分最多。经治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川芎能够显著改善月经不调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川芎不同炮制品中浸出物的含量及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川芎醇溶性浸出物及6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浸出物的测定按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2201项下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TC-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5 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与生川芎相比,川芎炮制品的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增加程度为蜜川芎>酒川芎>芷川芎>茶川芎。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便捷、可靠,川芎及其炮制品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均良好。川芎炮制前后共有色谱峰15个,指认了其中8个,与炮制前相比,川芎蜜炙、酒炙后新增2个色谱峰,白芷提取物炮制后新增了4个色谱峰;酒川芎中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的含量均减少;蜜川芎、茶川芎、芷川芎中除阿魏酸含量增加外,其余5种成分含量均减少。黄酒、蜂蜜、茶叶及白芷提取物均能促进川芎中化学成分的溶出,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川芎不同炮制品中6种成分含量的变化可为研究川芎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药效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川芎是活血化淤、行气定痛的药物。在临床观察和近代实验研究中已证明,其对急慢性缺血性血管疾病有肯定的疗效。川芎哚和川芎嗪一样也是有效生物碱,我们曾对川芎哚的药理作用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但用放射免疫方法研究其对血浆中CAMP(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影响尚未见过报导。我们在研究川芎哚对小鼠冠脉血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本文用高灵敏度方法观察了其对血浆中CAMP水平的影响,以便探讨对生理功能和细胞代谢的作用。 CAMP是传递多种激素的“第二信使”的重要物质,而与CGMP是一对拮抗物质,普遍  相似文献   

19.
中药川芎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淤、行气定痛药物之一,对冠心病及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实验研究证明,川芎、川芎总生物碱及川芎Ⅰ号碱(川芎嗪)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有一定的影响,而川芎Ⅲ号碱——川芎哚(Perlolyrine)对小鼠冠  相似文献   

20.
陈赤  王大志  柏川  杜蕾蕾 《中草药》2003,34(12):1076-1077
延边川芎 Cnidium officinale Makino,又名东川芎、洋川芎 ,为地方药材品种 ,其干燥根茎入药 ,功效与川芎相同。延边川芎源于日本川芎 ,是本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我国东北地区的 ,此后主要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栽培 ,并在局部地区作为川芎使用[1] 。日本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已见于文献报道 ,主要为苯酞类、酚类和糖类化合物 ,而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研究尚属空白。为了进一步了解引种至四川栽培的延边川芎的化学成分 ,为生药的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本课题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低压柱色谱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纯化 ,共获得 1 1个单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