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在前牙区种植中不同类型骨缺损种植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30例前牙缺损且牙槽嵴唇舌向厚度<5mm的患者,采用GBR技术进行骨增量,在种植体植入骨床后,同期植入骨立生人工骨粉(CERASRBM),表面盖Resomatrix骨膜.通过临床评价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的变化.结果:所有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后6-12个月,临床观察种植体与骨结合良好,牙槽骨唇舌向宽度较术前明显增宽,种植体负载12个月后牙槽骨唇舌向及垂直向仅有少量吸收,无种植体失败.结论:引导骨再生技术[GBR]能有效地对前牙区不同类型的骨缺损进行骨增量,解决骨组织不足的问题,符合种植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合剂对骨质疏松犬口腔种植体骨组织界面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犬24只,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各8只。将24只犬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制备骨质疏松模型,犬双侧下颌骨分别植入2颗BLB种植体,给药8周,12周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种植体骨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除皮质骨结合率及骨矿化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它各项骨计量学参数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可使骨质疏松犬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骨结合率及松质区骨量明显增加,并提高新生骨组织矿化率,;与西药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壮骨合剂能够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DIO系统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韶关市口腔医院接受DIO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共37例,56枚植体。Ⅰ期手术全部采用埋入式种植,3~6个月行Ⅱ期手术,2~4周内完成永久固定修复,测量冠–种植体高度比(C/I)。修复完成后每年复查,临床检查种植体松动度,X线片检测种植体边缘骨高度变化。结果:37例患者56枚种植体Ⅱ期手术时55枚获得良好骨结合,1枚植体松动。Ⅱ期修复后,经12~36个月随访观察,X线片检测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平均吸收(0.57±0.46)mm,C/I(1.24±0.41)。种植成功率为98.2%。结论:在骨量不足后牙区,通过植入DIO系统短种植体,可以简化手术,降低风险,扩大种植适用范围,并有较高的成功率,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种植修复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牙列缺损患者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牙列缺损患者83例(共行口腔骨内种植体102枚)随机分为3组,每组34枚种植体。对照组1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对照组2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并于种植后行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口腔骨内种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治疗,1次/d,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月口腔菌斑指数、种植体松动指数、骨接触率及X线改变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牙列缺损均得以纠正,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1、2治疗后各时间点牙齿松动度指数降低,骨接触率较高,口腔骨内种植体更稳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同时口服桃红四物汤配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可促进口腔骨内种植体骨结合,疗效优于单纯种植修复及配合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建立犬骨质疏松模型,研究补肾壮骨合剂对骨质疏松口腔种植体骨组织界面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犬9只,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各3只。将9只犬制作成骨质疏松模型,在三组动物下颌骨分别2颗植入blb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结果: 骨计量学测量表明:在种植术后4周及12周时,对照组与西药组比较,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骨一结合率及松质骨区骨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项骨计量学参数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补肾壮骨合剂可使骨质疏松犬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一骨结合率及松质区骨量明显增加,并提高新生骨组织矿化率,从而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种植体数目与分布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实验模型,实施种植覆盖义齿修复,观察修复效果,探讨种植体数目与分布对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牙槽骨改建的影响。结果:从三枚种植体模型中,可以看到,三枚种植体附近的应力明显要超过两枚种植体和四枚种植体模型。下颌两侧种植体附近的骨应力明显大于中线种植体附近的骨应力。在四枚种植体模型中,下颌骨的应力大小和两枚种植体模型非常相似,远中两枚种植体主要是皮质骨应力集中,并且近中区域的应力要小于远中区域的应力。结论:对咬合力长期加载的条件下改建下颌骨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不同数目种植体支持下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种植体附近的骨改建,可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种植体数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百康特 BV 种植系统应用于上颌前牙缺失患者美学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至 2019 年 6 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的患者 30 例植入百康特 BV 种植体。术后随访 12 个月,通过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X 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等方法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30 颗种植体成功率 100 %;骨结合良好,无松动、脱落征象,修复 1 年后种植体平均垂直骨吸收量为(0.50 ± 0.26)mm; 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9.20 ± 1.54)分,美学修复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达到 90 %。结论:百康特 BV 种植系统 应用于上颌前牙区缺失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修复功能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阿仑膦酸钠促进骨质疏松(OP)患者种植体骨结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诊断为OP合并牙体缺失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予种植术后常规治疗,并服用阿仑膦酸钠片,试验组加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即刻、植入后1个月和植入后3个月的骨密度值与种植体稳定性(ISQ值),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口腔种植并发症及3个月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对象总共植入65枚士卓曼种植体,种植体存活率100%。2组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前一个时间点(P<0.05),提示2组骨密度均有上升趋势。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试验组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入1个月和植入3个月的ISQ值相较前一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1个月,对照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下降,而试验组的种植体稳定性上升,2组ISQ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植入即刻和植入3个月,2组ISQ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红骨髓的成骨能力;方法:在成年兔双侧桡骨干中段骨缺损处分别植入无菌生理盐水和自体红骨髓;通过X线片及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自体红骨髓的成骨过程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术后4及8周X线片结果提示:实验组新骨形成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红骨髓有一定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可加速骨缺损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即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和全口曲面体层片(OPG)在上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佛山市口腔医院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需要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拍摄(CBCT)组和全口(OPG)组,对比两种方法拍摄后计算出的可受种植位点数(牙槽骨量≥10 mm标准)及可植入率,骨量不足检出率及未发生骨结合检出率,从而比较出两组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对缺牙区牙槽骨骨量判定,检出骨量不足率:曲面体层片检出率为13.64%(15/110),CBCT检出率为33.64%(37/110),CBCT检出率明显高于OPG检出率。(2)可受种植位点数(牙槽骨量≥10 mm标准)及可植入率:OPG计算出位点有179个,可植入率为65.36%(117/179);CBCT计算出位点有224个,可植入率为80.80%(181/224);另外OPG判定不能进行种植的64个位点中,后经CBCT检查判定有34个可以进行种植;OPG判定可以进行种植的117个位点中,后经CBCT检查发现存在颊舌向骨量不足,有22个位点需要额外进行植骨手术。(3)110例患者总共植入种植体157颗,术后种植体没有发生骨结合的检出率:OPG检出率为3.18%(5/157),CBCT检出率为5.73%(9/157)其CBCT检出骨量不足率高于OPG、可受种植位点数、可植入率高于OPG,且未发生骨结合检出率亦较OPG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患者均拍摄CBCT和全口OPG,两种方法对比,CBCT可以更准确的对种植区的骨量,可受种植数位点及术后种植体骨结合程度进行诊断,同时通过三维立体重建弥补了全口OPG二维图像的不足,在种植治疗中诊断价值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植骨治疗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病灶刮除后形成骨缺损的疗效和股骨颈病理性骨折的内固定技巧及中药预防术后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15例单侧股骨上端良性病变伴股骨颈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予下肢牵引维持骨折端良好的对位和对线,C臂引导下经皮打入导针,进而行切开肿瘤刮除,骨缺损处植入重组合异种骨,最后沿导针方向攻入空心钉。术后内服健脾益气中药。结果:15例患者均在术后第9个月后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此法安全有效,健脾益气中药对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方法:将平顶山市口腔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接受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手术后6、12、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判定后上颌窦内骨增量与牙槽嵴顶骨缺失情况,结合临床各项检查评价患者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种植术后6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12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7.9%、术后24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6.9%。上颌窦内可见骨增量患者35例,骨丧失患者1例;牙槽嵴顶骨缺失可见增量患者14例,骨丧失6例。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并未造成严重并发症,只有2枚由于适应征选择不当种植体负载失败,另外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通,患者患侧鼻腔发生少量出血。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效果可靠,具有操作简便、疗程短与创伤小等显著优势,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 CO2 激光切骨炭化面对骨愈合的影响 ,手术造成新西兰大白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 ,随机分为 A、B、C三组 ,A、B两组用 CO2 激光切骨 ;C组用线锯切骨 ,为对照组。 A组将宿主桡骨和移植骨的炭化面均用骨锉清除后 ,再将移植骨植入对侧骨缺损模型中 ;B组只将移植骨的炭化面清除后 ,植入对侧骨缺损模型中 ;C组用线锯切下的移植骨直接植入对侧骨缺损模型中 ,3组移植骨用髓内针固定后 ,用带血管蒂桡骨膜包绕 ,术后即摄 X线片 ,并于术后 4、8、16周摄 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 ,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显示 ,A组骨缺损模型愈合情况与 C组相近 ,优于 B组。表明 :1阻碍骨愈合程度与热影响面的平均宽度呈正比 ,并以最外层黄色膜处尤甚 ;2去除炭化面和同步移植带血管蒂桡骨膜即可有效消除炭化面对骨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犬骨质疏松模型,研究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用动物犬8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只。实验组制作成骨质疏松模型,在8只动物犬下颌分别植入blb种植体,分不同程期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对种植体-骨界面改建过程进行动态观察骨质疏松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结果:种植4周时,实验组(OVX)与对照组(S)比较,结合骨板宽度(D)、种植体一骨结合率(CL和CZ)及松质区骨量(v)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种植12周时,ovx组与s组比较,结合骨板宽度(d)、种植体一骨结合率(cl和cz)及松质区骨量(V)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骨质疏松可使种植体结合骨板宽度、种植体一骨结合率及松质区骨量明显下降,从而阻碍种植体骨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FGF生物蛋白海绵对骨缺损型骨折的促愈合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新鲜胫骨下1/3骨折并骨缺损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对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对照组骨缺损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实验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后表面黏附FGF生物蛋白海绵,术后均常规给予对症治疗及功能恢复训练。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骨折正常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而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手术植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FGF生物蛋白海绵可促进骨缺损型骨折的愈合,提高正常愈合率,减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及再手术植骨的发生,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刺激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具有骨诱导缓释超顺磁性纳米活性复合人工骨和普通的磁性纳米复合人工骨,分别植入实验动物骨缺损部位,通过病理形态观察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为骨诱导缓释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27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具有骨诱导缓释超顺磁性纳米活性复合人工骨),对照组(磁性纳米复合人工骨),空白对照组。在桡骨中段采用线锯截骨,以造成具有长5 mm的骨缺损模型,后两组植入长约5 mm的2种实验材料,空白组不植入材料。于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各组的3只兔子,取双侧桡骨行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观察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4周病理形态显示实验组材料吸收优于对照组,纤维组织和血管增生明显,空白组仅少量结缔组织包绕;8周时实验组骨小梁形成情况优于对照组,空白组断骨面部分融合;12周时实验组骨组织形态成熟,对照组骨小梁骨化不全,空白组则由结缔组织覆盖无骨化。结论:骨诱导缓释超顺磁性纳米活性复合人工骨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化,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率,并可被机体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种植体-磁性附着体固位的全口覆盖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011年在我院就医的无牙颌患者9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56岁,平均64.3岁。9例患者牙槽嵴均为中、重度萎缩。使用CDIC组合式种植体定点植入6个月后安装MAGNEDISC800型磁性固位体,制作全口覆盖义齿。观察3个月—4年。结果:1例患者的1枚磁性固位体8个月后脱落,经更换磁体重新粘固后可正常使用。其余种植体和磁体均稳定,X线片示骨结合良好,能够正常行使功能,复查中未发现磁力消退及腐蚀现象。患者均对全口义齿的固位及功能表示满意。结论:种植体-磁性附着体固位全口覆盖义齿固位及稳定效果可靠,临床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患者取戴方便,且容易维护义齿及种植体清洁,是一种较好的无牙颌义齿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术前患者评估、心理疏导、皮肤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及术后VSD护理、外固定器护理、取骨区护理、功能锻炼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59岁,中位数40岁。胫骨干骨缺损3例,胫骨近端骨缺损3例,胫骨远端骨缺损8例。骨外露9例,窦道形成5例。骨缺损长度2.5~7.0 cm,中位数5 cm。创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1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大肠杆菌3例、粪肠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观察植骨区切口、创面、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VSD敷料更换2次,5例VSD敷料更换1次。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9个月。植骨区切口均甲级愈合。6例创面换药后自行愈合,8例创面经植皮后愈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能负重行走。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还可以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种植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口腔修复体,颌骨骨质和骨量缺陷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临床牙种植医师将骨质疏松症列为种植的相对禁忌证。为了满足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种植牙的需求,探索有效途径纠正骨质疏松对种植体骨愈合的不利影响,把中医药应用于牙种植术中,加快种植体的骨整合,从而进一步扩大牙种植术的适应证,对临床牙种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桂梅 《光明中医》2012,27(11):2324-2325
牙种植术是将人工牙(通常指人工牙根假体)植入牙槽骨内的手术,适用于缺牙和无牙颌病人。目前牙种植体分为4类: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及黏膜下种植体[1]。临床上常用的是骨内种植体[2]。我科从2009年至2011年成功地种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