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伟  温筱煦  周伟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94-1095
目的 探讨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肺部受累特点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误诊为肺部感染,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止血治疗。结论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惠者肺部影像学表现常以程度不同的满布两肺的点片状或斑片状模糊阴影为主。误诊原因多为对本病不认识或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杨伟  冯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93-2394
目的:探讨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误诊为肺部感染,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诊断为狼疮性肾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1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给予抑酸止血治疗。2例因急进性肾功能不全而明确诊断。结论: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多数器官,肺和肾脏为最易受累的脏器,严重的肺部血管炎可导致肺出血并危及生命;肾脏受累常进展迅速,表现为坏死性新月体性肾炎,如不及时诊断、合理治疗,病人常可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多可逆转病程。  相似文献   

3.
金是 《中国血液净化》2013,12(9):506-510
系统性血管炎是指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小血管炎主要侵犯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因血清中存在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又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  相似文献   

4.
王建雄  赖燕蔚 《临床荟萃》2007,22(4):251-252
原发性系统性小血管炎是指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小血管炎中的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CSS)等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ANCA)密切相关,故又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AASV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因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造成误诊,为提高认识,现把作者遇到的AASV 1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肺部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临床上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多个系统 ,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误诊率高 [1 ]。我们对 2 a来收治的 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择住院的 5例原发性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阳性 ,多系统损害 ,并排除继发性血管炎 )为观察对象。女 4例 ,男 1例 ,平均年龄 36.0岁。1 .2 方法 观察病史、临床表现、肺部 X线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效果。确诊后给予 1~ 3次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每次 0 .5~ 1 g× 3d) ,随后口服强的松 (1 mg/ d· kg) ,同时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 (每 2周…  相似文献   

6.
尹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86-1288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类小血管炎,以血管壁炎性反应、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出率高因而又称之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包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平均天数为181d,被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癌、鼻软骨炎、睾丸炎等其他疾病。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鉴别困难,容易误诊,应重视ANCA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巧英 《护理与康复》2003,2(4):235-236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可累及多个系统,病理特点为小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随着ANCA的研究深入,ANCA已成为小血管炎诊断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l,由于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国内关于护理方面报道也较少。2002年2月~2002年10月本院收治3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病人,经治疗后一般情况均好转。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益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86-2287
由原发性小血管炎(PSV)所致的节段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常伴有肾功能不全,且多数病人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所以也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不仅可用于作为诊断的血清学标志,且同疾病活动性、复发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颖  江华 《现代护理》2006,12(14):1306-1307
系统性血管炎(SV)是一组以血管炎为共同病理变化,以多器官、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的大小、类型及分布有关。临床上按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小血管炎占70%,主要侵犯小血管,如小动脉、细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主要是指显微型多动脉炎(MPA)及韦格纳肉芽肿(WG)。此类患者以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为特征,故又称之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1-2]。ANCA不仅可用于作为诊断的血清学标志,且同疾病活动性、复发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3-5]。…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血管炎归属风湿科,但常常影响到肺或肺部症状为主,则往往就诊于呼吸科,由于认识不足,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间质病等屡见不鲜[1].因此,就我科近来收住的1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病例予以报告总结,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总结30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本组资料治疗缓解率56.7%,平均误诊时间130 d,误诊为肺癌,肺结核,胃癌,胃溃疡,泌尿系肿瘤、炎症等疾病.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误诊率高,相关科室应掌握临床特点,重视查ANCA实验.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1982年Davis等首次在病人血液中发现的。这一发现使人们对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认识进入了崭新的时代。ANCA是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指标,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发病初期,大多数病人呈阳性,病情缓解后转阴,复发时重新呈阳性,故原发性小血管炎又称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随着对ANCA的深入研究,发现与之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下面对其检测方法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肺小血管炎(small vessel vasculitis of the lung,SVVL)又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 la 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肺小血管炎(AASV),是原发性小血管炎(PSV)累及肺脏血管的一组疾患,属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随着ANCA的发现及应用,业界对PSV有了更深的认识。该类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其中肺是PSV最常累及的脏器之一,占61.0%~74.5%[1],也是造成此类患[2]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NCA相关性血管炎是一组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血管炎,它们主要累及小血管,临床常有肺和肾小球损害,实验室检查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阳性。在我国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病情况不清,国外报告年发病率30/100万。临床上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包括韦格纳氏肉芽肿(WG)、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老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损害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肺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60岁以上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肺脏损害患者平均年龄75.9(60~89)岁,均有慢性基础病。发病至确诊的中位间隔时间为4个月(2周~1年)。小血管炎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咯痰(90.9%);喘憋气短或活动耐力下降(63.6%);咯血/痰中带血(36.4%)和发热(45.5%)。胸部影像学9例(91.9%)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其中8例呈显著肺纤维化表现;2例(18.2%)呈两肺大片渗出的弥漫肺泡出血表现(其中1例在肺纤维化基础上发生);1例呈结节性病变(9.1%)。8例(72.7%)患者初诊时无肾损害。确诊主要依靠血清ANCA的检测和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好转,初诊及随访期间5例(45.5%)因呼吸衰竭或严重感染死亡。结论原发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常有肺部受累并可以为首发表现。其症状和胸部影像表现多样,肺间质病变突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治疗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部病变表现为纤雏化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以肺纤维化为主要肺部病变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以肺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共10例,占同期住院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25.0%。胸部CT表现为程度不一的肺纤维化,其中5例类似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所有患者均为ANCA阳性,9例为抗髓过氧化物抗体阳性.1例为抗蛋白酶3抗体阳性。10例患者中2例仅有肺纤维化的表现;8例合并肾脏病变,其中6例呼吸道症状先于肾损害出现,2例同时出现。结论 肺纤维化可作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早期表现,原因不明的肺纤维化患者应常规进行ANCA检查。  相似文献   

18.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总结8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男4例,女4例,平均年龄62.2岁.c-ANCA阳性1例,p-ANCA阳性7例.诊断明确前曾误诊为肺部感染6例,肺结核4例,多发性周围神经炎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结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首发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ANCA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期收治1例误诊为肺结核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乏力、发热、咳嗽、咯血就诊,胸部X线、CT检查均提示肺结核,临床诊断肺结核不除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肺部病灶呈游走性,并出现多系统损害,请多科室会诊后经完善T细胞斑点试验及ANCA抗体检测,明确诊断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及对症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以肺部表现首发时易误诊为肺结核;对疑似本病者,认真鉴别诊断,及时行ANCA抗体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误诊为肺结核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以咳嗽、咯血、气促就诊,1例以咯血就诊,1例以咳嗽、呼吸困难就诊,3例均有肺部受累,均被误诊为肺结核,误诊时间4~29个月。行ANCA谱检测确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1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2例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例失访,1例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应警惕该病,尽早完善ANCA谱检测,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