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对照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达61.3%,西药常规治疗组有效率为41.9%,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杨艳琴 《医学文选》1995,16(3):227-228
我院用精制蝮蛇抗栓酶~Ⅲ静脉滴注,配合中药辨证施治脑梗塞病人3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本组男21例,女14例;小于40岁者2例,41~50岁者1例,51~6O岁者12例,61~70岁者12例,70以上者8例。全部经头颅CT检查诊为脑梗塞。全部患者发病过程中无神志改变,根据中医理论分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的经验.方法中医分型:气虚血瘀型、风扰阻络型和痰浊瘀阻型.施用补阳还五汤化裁,随证加减,并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TCD、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基本痊愈21例,占28.77%;显效32例,占43.83%;有效16例,占21.92%;无效4例,占5.48%;总有效率94.52%.检测TCD:除PCA外,MCA、ACA、BA和VT平均流速的平均提高率分别为7.60%、9.49%、13.87%和9.94%;PI平均下降率11.40%.血液流变学:除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外,全血粘度比(低切变、高切变)、血浆粘度比、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变、高切变)、血沉方程K值和纤维蛋白原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6.40%、15.80%、7.94%、11.22%、13.66%、4.86%和19.64%.结论老年缺血性中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且对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包括脑血管痉挛、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血管狭窄或堵塞而发,治疗方法为消栓、抗凝、扩张血管及改善血液循环等。中医采用协调阴阳,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等法以改善气血的流注。中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大多是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以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和徐大椿“大活络丹”为主选方剂。实验研究认为,补阳还五汤在降低血小板凝聚,扩张血管及降低血液粘稠度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大活络丹具有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瘫痪肢体的…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学称为"眩晕"、"血厥"、"痰厥"、"中风"、"卒中",多因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之阴阳失调,气虚血瘀、痰湿阻滞、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房室劳累、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脉络运行受阻,气逆挟痰挟火蒙蔽清窍而形成,属于现代医学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其多发生于50~60岁以上的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近年来,发病年龄又趋于年轻化.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类病,症状改善明显,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塞 ,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分水岭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等 ,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范畴。是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突然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 ,引起该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是临床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病种 ,约占75 %。我科近年来在诊治逐年增加的缺血性中风病例过程中 ,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皆经CT检查确诊。2 0 0例病人中 ,男性 12 0例 ,女性 80例 ,年龄最大76a ,最小 2 6a ,均已婚。中风初发者 188例 ,再发者12…  相似文献   

9.
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血管病是临床治疗的新发展,我院自1995年8月份至1998年5月共治疗脑血管病92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男62例,女3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90岁,其中42~45岁5例,51~66岁19例,61~70岁45例,71~80岁15例,81~90岁8例,平均66岁。其中脑动脉硬化症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脑血栓形成16例,脑血栓形成后遗症19例,脑萎缩4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经眼底检查、血脂、脑电图、脑血流图及临床症状诊断,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们应用中医辨证理论,以益气祛瘀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55例,女对例。年龄为34-78岁,平均62.3岁。病程最短的1d,最长13年。首次发病的62例,复发的24例。属于脑梗塞的69例,脑供血不全的17例。2治疗方法将全部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治疗但用血塞通400lug,l次川静脉滴注,加服益气祛瘀之中药验方:黄茂50-100g、丹参309、当归15g、川等15g、赤节15g、桃仁15g、红花15g、地龙20-309、鸡血屯309、牛膝209。口限歪斜加牵正散;言语音涩加更蒲、郁金…  相似文献   

11.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18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秀芹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6):545-545,547
2001~2007年,我们采用手法推拿、口服中药、红外线理疗和局部封闭的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肩周炎18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辨证分为痰瘀阻络,气虚血疼,肝阳上亢,阴虚风动,气阴两虚及阳闭,阴闭六个证型进行施治.结果:治愈46例,好转63例,总有效率达88%。本文就各个证型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痰瘀阻络型的疗效优于其他证型。并对病程与疗效的关系及发病年龄与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普恩复与尼莫地平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与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服用藻酸双脂钠和肠溶阿司匹林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积分值、血液流变学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其结果T检法处理看出观察组30例均有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变化有显著不同,观察组的疗狡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普恩复与尼莫地平联用的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16.
云彩华 《中外医疗》2009,28(5):70-70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病因使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病变所致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其主要特征是病变血管支配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占80%左右,又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联系纤维由于供血障碍发生的变性、坏死或一过性的功能丧失。脑动脉一旦闭塞,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发生缺血、缺氧,也就开始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生理、病理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的缺损。它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及致残率很高,现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致死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19.
血栓和栓塞是脑梗死发病的基础,因而理想的方法是,使缺血性脑组织在出现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脑组织获得脑血流的早期重灌注,可减轻缺血程度,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在血液稀释、血管扩张、溶栓等治疗中,溶栓治疗成为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97年 9月至 1999年 9月 ,我院采用中药清疣汤配合外科疗法治疗尖锐湿疣 92例 ,并与同期随机患者采用西医外科疗法比较 ,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方法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疗程短、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97年 9月至 1999年 9月 ,我院性病门诊患者 ,按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 4版教材关于尖锐湿疣诊断标准诊断。将患者随机分为 :治疗组 :92例 ,其中男 33例 ,女 59例 ;年龄 18~ 55岁 ,平均 30 2岁 ;病程 2~ 12个月 ,平均 6个月。对照组 :86例 ,其中男 30例 ,女 56例 ;年龄 19~ 50岁 ,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