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培养滤液诱癌和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Liang H  Liu W  Fang D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485-487
目的观察大鼠胃粘膜在幽门螺杆菌(Hp)培养滤液长期作用下的组织学变化及其对大鼠实验性胃癌的促癌作用。方法分别以0.25%和0.5%的Hp培养滤液让大鼠自由饮用,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胃粘膜厚度、表面粘液含量、DNA合成速率及组织学变化;并观察不同时相应用Hp培养滤液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癌的促癌作用。结果实验第5周时,实验组大鼠胃粘膜厚度明显变薄,表面粘液含量减少和DNA合成速率加快,随实验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进一步加重。至52周实验结束时,0.5%Hp培养滤液组大鼠腺胃粘膜肠化生、硫酸粘液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57%、39%、18%)明显高于0.25%Hp培养滤液组(28%、10%、3%)和正常对照组(7%、0%、0%)。无论在给予MNNG以前、同时或以后饮用Hp培养滤液,大鼠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Hp的毒性产物可能具有直接的诱癌和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早期应用雌激素干预,观察其膀胱的成瘤情况、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有无影响。方法给切除卵巢的SD大鼠行N-甲基亚硝基脲(MNU)膀胱灌注,每次2mg/R,1次/2周,共4次,以制备大鼠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随机分成雌激素提前干预、雌激素非提前干预和仅灌注MNU三组相比较。结果应用雌激素干预的二组与仅灌注MNU组相比较,在成瘤率、肿瘤大小及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激素提前干预和雌激素非提前干预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雌激素提前干预组肿瘤发生率更低。结论化学致癌剂N-甲基亚硝基脲(MNU)经膀胱灌注可成功建立原位膀胱癌动物模型,经雌激素提前干预明显降低膀胱癌的成瘤率及抑制肿瘤生长,为膀胱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3.
Xu Q  Jin XF  Ran ZH  Yang CH  Xiao S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55-858
目的了解氧化苦参碱对于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大鼠消化道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9只雄性Wistar大鼠分成4组分别服用不同的药物:阴性对照组(20只)、肿瘤模型组(36只)、氧化苦参碱干预组(23只)、氧化苦参碱对照组(20只)。给药28周后停药,正常饲料喂养至4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胃肠黏膜病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模型组及氧化苦参碱干预组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两组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结果92只(92.93%)大鼠完成实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肿瘤发生率为30.43%(7/23),明显低于肿瘤模型组[58.62%(17/29),P〈0.05];阴性对照组肿瘤发生率为5%(1/20);氧化苦参碱对照组无肿瘤发生。肿瘤模型组发生肿瘤的中位体积为2.56(全距49.5)cm^3,大于氧化苦参碱干预组0.03(全距0.009)cmm^3及对照组(0.5cmm^3,P〈0.05)。肿瘤模型组大鼠消化道黏膜溃疡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氧化苦参碱干预组(P〈0.05)。肿瘤模型组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48±18)%显著高于氧化苦参碱干预组的肿瘤组织(25±24)%(P〈0.05)。肿瘤模型组肿瘤组织细胞的凋亡率(11±7)%显著低于氧化苦参碱干预组的肿瘤组织[(30±16)%,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有效地抑制MNNG诱导的大鼠消化道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膀胱内灌注华蟾素(Cinobufagin,Cino)对SD大鼠膀胱肿瘤的影响。方法:7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A组)、MNU组(B组)、华蟾素处理组(C组)、阿霉素处理组(D组)、卡介苗处理组(E组),每组15只。所有SD雌性大鼠采用MNU膀胱灌注,每间隔1周灌注2 mg/0.2 ml 1次,共6次,诱导大鼠膀胱肿瘤模型。处理组分别予以华蟾素、阿霉素(ADM)、卡介苗(BCG)行膀胱内灌注。实验结束后1周处死大鼠,完整切除膀胱,膀胱肿瘤组织行HE染色,观察膀胱肿瘤病理类型,并计算各组的致癌率。结果:大鼠肿瘤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A组大鼠14只大鼠均未见明显异常增生,B组13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C组6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D组7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E组5只大鼠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华蟾素能有效拮抗、抑制MNU诱导膀胱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硷式醋酸铅(BLA)对化学致癌物诱发小鼠肺肿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①单纯BLA处理不能诱发小鼠肿瘤;②BLA对多种化学致癌物诱发小鼠肺肿瘤作用有不同效应。BLA明显促进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发小鼠肺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每鼠平均肺肿瘤数;相反,氨基甲酸乙酯(EC)诱发小鼠肺肿瘤的作用则受抑制,使EC BLA组小鼠肺肿瘤的平均瘤结数明显减少;BLA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小鼠肺肿瘤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鼠膀胱癌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诱癌剂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发Wistar大鼠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探讨建立膀胱癌动物模型的合适方法。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MNU(2mg/2周)定期作膀胱内灌注,实验周期为14周,按计划处死大鼠,观察不同阶段动物膀胱癌的发生情况。结果60只大鼠中58只完成了实验,2只中途死亡,诱癌组(MNU组)存活39只大鼠中,病理证实为膀胱癌者37只,占92.5%,2只为不典型增生,占5%。在病理确诊的39只大鼠中,有33只联合使用尿HE染色 AO染色诊断为膀胱肿瘤,阳性率89.2%。结论MNU经膀胱灌注诱发膀胱肿瘤动物模型方法简单、药物用量少、诱瘤时间短、致癌率高,其诱发的膀胱肿瘤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特征上和人的膀胱肿瘤十分相似,是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在动物实验中用尿HE染色 AO染色诊断膀胱肿瘤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MNU灌肠方式建立大鼠原位结肠癌及远处转移模型,实时观察大鼠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方法应用MNU(N-甲基-N-亚硝基脲)对SD大鼠进行灌肠,观察大鼠摄食、活动、排便等临床表现及成瘤时间、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分别于8、12、16周进行解剖,观察结肠原位肿瘤的生长及远处转移情况,通过病理分析,综合评价该模型。结果实验大鼠未发生死亡,灌肠8周后,大鼠即可出现大便性状改变、便血、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灌肠后12周后,75%的SD大鼠发生了结肠癌,并同时发生了多处淋巴结转移,16周后大鼠结肠原位肿瘤诱导成功率达到91.7%,病理学证实了原位结肠癌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结论MNU能够通过灌肠方式有效地在SD大鼠上诱导出结肠癌及远处转移,诱导过程方便有效,贴近结肠癌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该模型淋巴结转移成功率较高,为结直肠癌原位生长及淋巴道转移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案以及抗转移治疗等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风寒湿外邪作用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影响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机制.方法 (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完全弗氏佐剂(CFA)组、风寒湿+CFA组,每组10只大鼠.单纯CFA组大鼠正常饲养14 d,风寒湿+CFA组大鼠风寒湿刺激14 d,再尾根部皮下注射0.1 mL含100滋g热灭活...  相似文献   

9.
绿茶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LACA小鼠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ree hundred and ninety LACA mice of seven weeks old were used in 2 batches (96.4 wks and 106 wks) for studying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on MNNG-induced lung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These mice (within each batch)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four groups, namely, positive control (MNNG), green tea (GT), complex (MNNG + GT), and blank control (C) group. In MNNG group, MNNG 250 micrograms) was injected intravenously every five days for seven times in each mouse; the total dosage of MNNG was 1.75mg. In GT group, according to W/W, 5% GT dust was well mixed into 95% common diet for long-term breeding. In complex group, MNNG was given as that in MNNG group and the mice were reared as those in GT group. The mice in MNNG group and in C group were all reared by common diet. The mean amount of daily intake of feed was 10g.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animals was 354.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preventive effect of green tea on MNNG-induced lung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LACA mice. Green tea exerted an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induced cancer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causing a drop of the cancerous rate from 79.75% to 13.59% and the number of lung tumor down to 1/7-1/16 that of the MNNG group, i.e. down to less than one tumor nodule per mouse.(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0.
为改进胃癌模型的制作,在高盐饲料条件下,比较了小剂量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持续给药及高剂量灌胃在诱发大鼠胃癌的类型、造模周期及成功率上的差异。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三组,1组给予含盐8%的高盐饲料20周,其中前17周同时自由饮用添加100 mg/LMNNG的消毒自来水;2组先给予正常饮食饮水,于造模第1和第14天按200 mg/kg给予MNNG灌胃,然后在灌胃第3天起予每周用饱和氯化钠灌胃两次持续三周共6次,第4周起给予高盐饲料,正常饮水直至20周末;1、2组均于第21周起改为正常饮食饮水,第35周末处死取材,其中1组在第20周时取10只处死取材;3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35周一并处死。所有标本常规制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高盐饲料加小剂量MNNG持续给药能较特异地诱导大鼠胃腺癌,诱癌周期短,仅35周,诱癌成功率高达90%,肿瘤多位于胃窦小弯侧及幽门部,大剂量MNNG灌胃加高盐饲料可较特异地诱发大鼠前胃鳞癌,诱癌率为68.4%。因此高盐饲料配合小剂量持续给药是较好的诱导胃腺癌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晶磊  何朝宏  许长宝 《重庆医学》2012,41(19):1957-1958,1961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SD大鼠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用MNU诱导成膀胱肿瘤,实验1组和实验2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金雀异黄素0.5、1.0mg/kg,每两日1次;对照组用同样的方式注射生理盐水。利用统计方法和病理分级来分析金雀异黄素对MNU诱导的SD大鼠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体质量减少值、肿瘤个数、抑瘤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癌变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雀异黄素对大鼠膀胱肿瘤有抑制作用,剂量越大,对肿瘤癌变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60只SD雌性大鼠分为实验组45只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大鼠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2mg,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大鼠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0.2mL。于第14周末麻醉大鼠后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处死大鼠,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实验组45只大鼠14周末存活43只,死亡2只,存活率95.6%,死亡率4.4%;经MRI扫描膀胱均见异常信号,提示肿瘤形成,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存活大鼠成瘤率为100%。对照组15只大鼠14周末存活14只,死亡1只,存活率93.3%,死亡率6.7%;经MRI检查未发现膀胱肿瘤,病理检查未见膀胱癌,成瘤率为0。2组大鼠成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NU膀胱灌注诱导大鼠原位膀胱癌模型方法简便、可靠;MRI扫描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可作为该模型的无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Jin Z  Hu FL  Wei H  Tang XY  Do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2):1518-1522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Hp)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简称沙鼠)腺胃的模型,并观察Hp长期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其与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否具有协同致损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沙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22只)、Hp组(24只)、MNNG组(20只)、Hp+MNNG组(24只).采用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胃,建立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模型.并在接种Hp 4周后在相应组给予MNNG灌胃.接种Hp后20周及40周时分两批处死动物Warthin-Starry银染判定Hp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沙鼠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 (1)成功建立了Hp长期感染沙鼠腺胃的动物模型.(2)沙鼠胃黏膜病理学变化显示:20周时,对照组沙鼠胃黏膜腺体排列整齐,未见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等异常表现;Hp组3只出现腺体萎缩;MNNG组1只出现腺体萎缩;Hp+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1只出现肠上皮化生.40周时,对照组胃黏膜病理未见异常表现;Hp组6只出现腺体萎缩,5只出现肠上皮化生,1只出现非典型增生;MNNG组5只出现腺体萎缩,2只出现肠上皮化生,无非典型增生发生;Hp+MNNG组10只全部出现腺体萎缩,7只出现肠上皮化生,5只出现非典型增生.Hp+MNNG组发生癌前病变的例数多于其他各组,由于时间尚短,暂未观察到胃癌发生.结论 Hp NCTC11637可以稳定的定植于沙鼠腺胃黏膜,并使之出现类似于人感染Hp后出现的各种病理变化;Hp与MNNG两者均可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两者同时作用会导致胃黏膜更严重的病理改变,两者存在协同致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4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SD大鼠膀胱癌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学动态过程。方法MNU大鼠膀胱灌注每2周1次,每次2mg,共4次。随机观察实验第3、6、9、12、14周膀胱黏膜的改变,并在9、12和10周膀胱灌注^125I-UdR后行SPECT平面显像。结果膀胱灌注3周出现不典型增生,6周有原位癌改变,9周膀胱内有明显癌性肿块,12~14周膀胱内均出现乳头状癌或浸润性癌,9周的致癌率100.0%,组织学改变及病理学特征与人膀胱癌十分相似。SPECT显像见^125I-UdR膀胱灌注3d后诱癌组大鼠膀胱区放射性浓集。结论MNU灌注诱导大鼠膀胱癌模型为一理想的动物模型。致癌过程经历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形成和癌变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实验结果证实、预加10~(-7)~10~(-4)mol/L浓度钼酸钠能明显减少MNU诱导的V79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中等剂量(10~(-5)~10~(-6)mol/L)效果最明显,分别由18.32/细胞降至12.64和12.94/细胞(P<0.001);钼酸钠无论同时或预先作用于细胞,对于MNNG引起的V79细胞遗传物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Trp53基因剔除小鼠模型。方法本研究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建立Trp53基因剔除小鼠模型,通过RT—PCR、Western—blot等技术检测野生型、杂合子、纯合子小鼠中Trp53基因的表达;观察三种基因型小鼠自发肿瘤情况并进行病理分析;以N.甲基亚硝基脲(MNU)为致癌剂,探索该模型用于药物致癌性评价的可行性。结果DNA、RNA及蛋白水平的研究证实,已成功获得Trp53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初步的表型分析显示:Trp53基因纯合缺失小鼠自出生13周起陆续发生肿瘤,至36周时所有观察纯合小鼠均死于肿瘤,以恶性胸腺淋巴瘤为主(60%)。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基因杂合缺失小鼠对致癌剂的敏感性显著提升,杂合小鼠经75mg/kg体重的N一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90%的小鼠发生肿瘤,其中86%为恶性胸腺淋巴瘤,而野生小鼠经药物诱导后只有60%发生肿瘤。腹腔注射枸橼酸缓冲液的80只对照组小鼠均未观察到肿瘤的发生。结论这一模型的建立为Trp53基因功能研究和药物致癌性评价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用0.6%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0.2ml皮下注射雌性昆明种小鼠,每周1次,共12次,总用药量为14.4mg/只。结果:肉眼下肺肿瘤发生率为92.3%(24/26);镜下腺瘤发生率为92.3%(24/26),腺瘤恶变率为53.8%(14/26),腺癌发生率为53.8%(14/26),肺恶性肿瘤发生率为69.2%(18/26),未见其它器官肿瘤。表明MNNG具有诱发昆明种小鼠肺肿瘤的作用;应用本法可为人类肺腺癌的研究提供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选用Wistar大鼠,分为三组(单亚组、实验组、空白组,每组各50只),实验组大鼠开始即饮用2%的绿茶液(普通级别),持续至实验结束。2周后单亚组及实验组同时开始肌注甲基戊基亚硝胺,5mg/kg,每周1次,持续20周。分4次处死动物(每6周各组处死10只,第24周处死剩余动物)。结果各阶段处死及食管癌总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显示绿茶对大鼠食管癌的发生有预防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赫赛汀对大鼠膀胱肿瘤靶向治疗的体内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赫赛汀(Herceptin)对大鼠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实验组膀胱灌注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UN),每3周1次,共4次,MNU总量为10mg;于灌注后第11周切开膀胱取标本,用光镜、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对其诱发的膀胱肿瘤进行检测。筛选HER-2阳性表达的SD大鼠膀胱癌动物随机分为治疗组(Herceptin按20mg/kg腹腔注射)和非治疗组,检测赫赛汀作用后肿瘤大小、形态,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R-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赫赛汀对膀胱肿瘤的作用。结果抑瘤率结果提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相比抑瘤率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S-P法结果提示赫赛汀作用后HER-2蛋白表达下降;TUNEL原位凋亡结果提示治疗组凋亡指数(64.0±6.3)%高于非治疗组(47.9±5.4)%(P<0.05)。结论赫赛汀对HER-2阳性的实验性膀胱肿瘤有抑制生长、促进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